宠文网 > 在北大讲易经 > 第72节:第九讲 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4)

第72节:第九讲 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4)

书籍名:《在北大讲易经》    作者:殷旵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这幅照片是当时拍的,回来电脑上才发现。这是当时的颜母祠后面供颜母像的墙壁,墙壁上是古代那种白浆,这种白浆本来是非常牢固的,但是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这是自然脱落的,非常清楚。你们看像什么?像老虎,这上面两个眼珠子非常清楚,那个模样和真的老虎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巧合。这一点是肯定的,不是人为的,完全是自然的,但是这个又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现象?这是两个眼珠子,还有鼻子,显现得清清楚楚,这是青砖和青砖之间显现出来的鼻子。

  圣人是怎样教育出来的?

  下面我们要领略一下颜母的风采,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三母,第一讲就讲了,今天是最后一讲,我们又要回到这个问题上。中国为什么会出孔子?为什么联合国的教育基金奖设为"孔子教育基金奖",这是唯一的,为什么?为什么孔子在世界上排名,无论是哪次,都是在圣人、伟人之列?为什么他是一个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千古不朽?

  孔子三岁丧父,他的父亲是在六十六岁时娶他的母亲的,当时他母亲才十六岁,当时是奇迹,但又不是奇迹,差五十岁不是奇迹,今天可以说已经打破这个记录了。(众笑)从这个里面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我为什么直奔尼山?就是为这个去的。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没有家庭的启蒙,孔子可能不是这个孔子。因为他三岁丧父以后,他的母亲就迁居到了曲阜。

  曲阜是什么环境?简单地介绍一下,曲阜是当时鲁国的国都。在春秋时期,在周王朝的时候,鲁国的国都是什么地位?用王宫舞蹈的仪规来说明。当时周王朝可以在宫廷里表演八佾舞,八佾就是一行八个人,排成八行--八佾舞。但是,诸侯国只能演六佾,贵族家里只能演四佾,否则就是越制,但是鲁国可以演八佾。这就说,在众多诸侯国中,鲁国可以说是很特殊的。它的特殊,不是由于它的国力特殊,而是因为它的文化。鲁国是周公的封地,《易经》爻辞就是周公写的,可见曲阜城当时的文化氛围。

  孔子的母亲迁居在曲阜城里,是郊区吗?不是,住在阙里。阙里是什么地方?王宫门楼前面的那一条街,就叫阙里街,这里可以说是中心的中心。孟母为了教育孟子,要三迁才到位;颜母为了教孔子,一迁就到位,这就是了不起的一件事。

  颜母配不配教育出这么大一个圣人?她配不配?我们从下面几点看。

  第一个,孔子的父亲原来有一个妻子--正妻,生了九个女儿。在中国古代,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男人就可以休妻,可以把妻子送走。以后孔子的父亲又娶了第二个妻子,第二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的腿是跛的,是残疾呀,这还不能继承,所以他到六十六岁不得不向颜府求亲。颜府有三个女儿,但是大女儿和二女儿看到他是一个老头子,就不肯出嫁,这个时候他父亲很为难。

  当时他的三女儿颜征在,才十六岁,她对父亲说:"女儿在家随父,父亲决定,那我就去吧。"她嫁给孔府了。孔子的母亲出嫁以后生了孔子,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了,颜母迁居到曲阜城里时。她丈夫的二夫人已经去世了,只剩下一个瘸腿的儿子。颜母把她的儿子同样带上,视同己出,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依赖纺线,为他人做小工,洗衣服,用这些来养活两个儿子,并将瘸腿的大儿子一样送去读书。是不是德?

  第二个,因为颜氏的父亲是知书识礼的,她在家里就识字,所以孔子小时候的识字教育,就是她的母亲做启蒙教师的。

  第三个,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当时孔子在曲阜城里面经常接触的是祭祀活动,因为当时的祭祀活动和一些大的国事活动很多,他经常去看那些祭祀仪式,看得如醉如痴,回到家还要把家里的家具全部摆出来,按照祭祀仪规,自己去演,自己去模仿。他母亲不但不阻挠,不但不骂他,相反还到街市上去买很多的玩具让他摆,把自己家里院子都摆满了,在那里演绎。就这样,孔子从三岁开始就接触这些祭祀仪规,而且亲自实践,从小就在家里如醉如痴地来进行演绎,你们想一想,这是什么教育?比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许从中能得到一些启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