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在北大讲易经 > 第44节:第五讲 乾龙的野性与规则(7)

第44节:第五讲 乾龙的野性与规则(7)

书籍名:《在北大讲易经》    作者:殷旵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今天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有这个习俗"吃新","吃新"就是吃新米饭这一天,要到野外去,把新米饭插上两支稻穗,插上新稻谷,还要供酒祭奠,还要拜天地。我小时候每年都参加这个活动,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地方还保留这样的活动。这是一种感情,一种理念,起码是一种意识,崇拜是一种意识。如果我们纯粹地把它解释成迷信的东西,我认为不是那么太准确。

  为什么是这种形式、这个理念?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心态才真正是虔诚的,是诚恳的。因为你的诚恳,你的虔诚,所以你的心灵就能静下来,才能"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的是什么?得的是悟性,得的是一种启发,一种新的思维,一种新的灵感,这个灵感就是善念。不是我说得很玄,而是我们应该去体会。

  "勿用",在我们生活中,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为用,如果简单地理解:不是不用,而是为了大用;不是不为,而是为了大有作为。

  "当下"是"现在"吗?

  九二,"见龙在田"。初九时"潜龙勿用",不能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还是在学习阶段。但是一旦你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以后,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上干出了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你就是在"利见大人"。

  这个"大人"是谁?不是一个贵人,也不是大人物,而是你身边的群众,那些称赞、认可你的这些群众,他们就是"大人"。"大人"为众人,当然也许我的解释有点偏颇,因为许多书上解读"大人",有的认为是贵人,有的说是大人物,还有解释得比较好一些的,解释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实际上我认为,这些东西年轻人是很难接受的,解释为"大人物"不能让人接受,解释为"贵人"也不能让人接受,讲是有道德修养的人,谁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当今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所以我想来想去,联系到舜。舜的继母,还有继母生的弟弟,对他是那么的恶劣,他竟然以德报怨,把家庭治理得那么好,邻里间口口相传。尧知道了,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还把自己的位置禅让给他,这是"利见大人",是不是?这个大人是不是众人?如果离开了周围的群众这个"众人"的话,能"利见"到尧吗?

  讲一个"见"字,这里不是"见(jìan)龙在田",而是"见(xìan)龙在田",要重视一个"见(xìan)"字--现在,大家都在"现在"。我"现在"给你们说,我刚说过以后,我这句话已经成过去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者是什么区别?真的截然分开的话,哪个东西是过去?哪个东西是现在?哪个东西是未来?如果划定今天这个讲座为"现在",这个"现在"马上就会过去;如果这个讲座结束,是现在吗?还是未来?

  佛教里面讲"当下"。许多人都想问:"'当下'是什么意思?"什么称之为"当下"?应该说,一刹那之间是当下,一万年也是当下。问题是,你的意念、你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你注意到当下,这就是你的现在。为什么?就在这个时候这些东西现出来了,你看见了,在你也是存在,在它也是存在。你是主体,你是观察它的主体,它是被你观察的客体。无论是时间也好,空间也好,都有一个主体和客体。主体和客体都存在,显现出来这才为当下,为现在。"现在"的"现"是当下,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失去,不断变为过去。

  "见龙在田"重在一个"现"字。我自身也是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下得还很不够,有时候下得还很苦,就是如何守住自己的当下,不让自己的念头开小差。脑子老是在那里胡思乱想,因为胡思乱想,你不在了,你的真我、你的神思已经是在那里飘荡了,在虚渺中飘荡,在邪念中飘荡,在杂念中飘荡,在那里徘徊。

  如何使自己真正做到一念?能真正做到专心一念就是善念。为什么是善念?只要专心一念,什么事都能做好,这就是善念。你的机会,你的最好的机会,就是在刹那之间与你擦肩而过,稍纵即逝。在这个时候,因为你专心一念,所以你看到了,你抓住了,你反应过来了,而其他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就是善念。善念从哪里来?从当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