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在北大讲易经 > 第39节:第五讲 乾龙的野性与规则(2)

第39节:第五讲 乾龙的野性与规则(2)

书籍名:《在北大讲易经》    作者:殷旵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还有人把它用五行来区别,来解读。五行是什么呀?金、木、水、火、土。是怎么样形成的?它与宇宙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自然万物的五重造化

  在传统文化的观念里面,在老祖先的观念里,他们认为是这么一个过程,自然万物有五重造化。本来是"时乘六龙",这里为什么说五重?实际上,五重就是六重。

  "重浊之物下降而生土",这是什么意思?昨天的《参考消息》里面,有一篇国外科学家的文章,讲到行星的形成。行星的形成,就是爆炸以后的碎块,旋转、凝聚在一起以后,形成一个盘,就像银河系、星云系运行的那么一个盘,碎块实际上是微尘、尘土--非常微小的尘土旋转起来,渐渐凝聚成一个球体,在宇宙里面没有上下,下降应该是凝聚,应该是集中、团集在一起形成球状的。

  形成土块以后,土块中间又产生一些质的变化,有些就形成为矿物质,矿物质就是金;金会氧化、分解,又产生了水;水又滋养着草木。首先是植物的生成。三十五亿年前,第一个单细胞是从水里面产生的,以后在海里面产生了植物,慢慢地在海里面又产生动物;木作为燃料,它能生火。大家知道,火自身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附着于一种附着物。比如灯,就必须有灯芯,没有灯芯灯是点不亮的,所以火苗也有附着物,草木就是火的附着物;草木烧过以后,产生灰和炭,灰和炭又还原为土。在大自然里,这是古代人五行相生的一个造化,是这么一个概念。

  当然,有人对五行相生提出非议,说这并不是科学的。我认为,不必要拿"科学"这么一个单纯的名词,来量化所有的东西。我们崇尚科学,崇尚的是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但是我们不能把科学当一个教条和一个框子,到处去扣,扣到哪个头上都有一点不合身,那你就不是科学的?不是用教条,用什么框子来框的问题,首先要看它是不是客观的、理性的。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第二个,人之始为本善。天地之始因为是这样,所以它显得大;那么,人之始的本善,"善"是从哪里来的?我上次讲过,先天为性,后天才产生命。命是后天才产生的,先天只有性,性本善,本善的"善"不是与"恶"相对立的"善",而是无善无恶的善,叫本善。

  人生之始是怎么样呢?人生之始也有五重造化,"胎极而孕期穷",孕期已经到了。"穷则变",变的时候乾、坤变坎、离。先天八卦是乾、坤两卦占主要的位置,所谓天地定位,居南和北方向,是四正位置,是最主体的位置;但是到了后天八卦,这两个位置--乾卦和坤卦,本来代表天和地的,又让位于坎卦和离卦,让位于水和火。为什么会让位呢?为什么乾卦和坤卦到了后天就退居到二线上去了呢?离卦和坎卦为什么占主要位置呢?

  人在胎胞里的时候,婴儿是依靠母体的,所以他离不开天地。一旦他分娩以后,降生以后,他是自成体系、独立的一个生命体。在这种情况下,他要依靠自己身上的水火,人身上最主体就是水和火,一寒一热。肾里面有水,水就是元精,因此肾是人的命门所在;火为心,心是血液运行所在,以这两个为代表。并不是说,先天八卦是那样一种方位,到后天八卦又是这样一种方位,这种变有没有道理?是不是古人随意坐在书房里面演绎出来的?不是,同样是在实践生活中,非常客观地表现客观现象的。那么,这是不是科学的?大家可以评价。

  彼 与 比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易经》上的。"变则通","通"也有来历。胎儿开始是靠肚脐连着母体来呼吸,而鼻孔和口被胎儿的一双手捂住了,胎儿一旦降生以后,就把手放开了,这时候鼻孔接到外面的气,鼻孔这两个窍开了。这两个窍开了以后,肚脐剪断了,与母体分开了,不止不行了,这个时候肚脐止住了,鼻孔就通了。这就是说,人的上气和下气第一次接通了。而人在寿命终的时候,是叫断气,上气与下气断了,不相通了。人的生命一旦独立的时候,上气就与下气接通了,所以生与死是有规律的,就像写文章一样,是前后呼应的。"通"是先天与后天相通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