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 第49章 3追根究底才可一窥全豹

第49章 3追根究底才可一窥全豹

书籍名:《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作者:李敏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还要在这一条自己选定的道路上走下去的。我觉得,学术研究是一场接力赛,一代传一代,代代有所增益;但是,这一场接力赛是永无止境的,谁也别想跑最后一棒,一个猛冲,就能抓到绝对真理。

  ——季羡林

  陶渊明做《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称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工夫,由此“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话便流传了下来。但不知道这句话到了谁的口中,变得带有贬义色彩,今人还是强调“好读书”的同时也要“求甚解”。

  季老在谈对古书文字进行考证的时候曾经说过,考证的粗精拙劣,完全决定于一个人的学术修养和思想方法。若是一个人对文字和语言在进行考查取证时,好比一个马大哈,或者思想呆板,不敢越前人的雷池一步,那么必然做不好考证工作。因此在考证时,一定要求甚解,这是学术道德的问题。

  其实,“马大哈”、“呆板僵硬”不但在考证上要不得,在学习的任何一方面同样要不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不能有。时时有疑问,事事多探究,对事物的真解也就慢慢浮现出来了。

  著名作家李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举过一个例子:

  曾经有人问美国前国务卿赫尔:“这个站在你面前马是什么颜色?”

  赫尔说:“我看到的这一边是白色的,那一半什么颜色不知道。”

  赫尔的回答是错误的吗?不,他说的是完全对的,而且是真相。根据平常人的经验,白马这一半是白的,那一半也该是白的。可是赫尔不这样认为,他说这样判断就太武断了。没有人能保证白马的另一半不是其他颜色,除非你亲眼所见。

  我们看事物,没有窥得其全貌,就不能从它的一面推导出另一面。这种精神也应当运用到研究和解决生活、学习或事业等方面的问题中。无论何时何地,在情况允许下,求真、求知、求解,往往才更容易得到智慧的真谛。

  唐玄奘从长安出发,赴西域、印度取得佛法真经。他“偷渡”玉门关,历5天4夜滴水不进、艰难地走过800里大沙漠,又经过千难万险,最后终于到达印度,受到了印度国王的热情接待,并在印度国王的允诺下,学习和翻译经书,且将许多佛经的梵文抄本收集起来。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22年。玄奖取经为佛教和世界佛学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作出了伟大贡献。

  如果玄奘无锲而不舍的精神,早在步出玉门关时便会折回,又或者死于途中。但强韧的意志以及一心向佛的精神,令他窥得佛法的奥秘。季老认为,要想求得对事物的甚解,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荀子?劝学篇》中有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在困难面前没有坚忍不拔、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即使有多少宏图大志也都是空谈。学习时浅尝辄止、扬扬自得,干事业时小有成绩、骄傲自满,这样的人不但肤浅,而且必将无所作为。有心成事者,断然不会选择自满之路。

  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具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做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大桶!

  回头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说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詹何答道:“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射鸟能手,名叫蒲且子,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黄鹏鸟。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每当我来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钓鱼时就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取重了。”

  詹何钓鱼,心无旁鹜,一心一意可获众多游鱼。如果他三心二意,稍有差池,便会无功而返。

  治学也好,做事也好,不笃定去为之,便很难有所成就。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十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十五年;唐玄奘用了二十二年只身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到达天竺并带回了657部经书;开普勒用三十年时间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六十年。倘若他们没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人们又如何能看到他们的思想结晶。

  季老从事印度古典文字和佛教文化研究,每日经历的事情多为考证,如果他有丝毫怠慢之心,其学术成就也不会有今日之大。足可见,一个人的成是由其心意所定,没有一颗坚定的心,欲得成就不过是个梦罢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