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 第39章 尽情的泼墨--中国画的进程

第39章 尽情的泼墨--中国画的进程

书籍名:《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绘画的进程

  中国画,是相对西洋画而言的,在古代被称为丹青,它主要是画在绢、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进而构造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意境。

  在中国,书法和绘画关系密切,它们的来源相似,都与汉字有着天然的联系。伏羲画卦、仓颉造字,这两个富有传说色彩的故事,被追溯为中国书画的共同源头。当然,从绘画角度来说,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无疑是中国画的源头。随后,由于崇拜祖先、参加祭祀的需要,夏商周三代都有在庙堂画上祖先传说故事的做法,其实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壁画。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帛画,此外还有许多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同样也是美轮美奂的,它们虽然属于雕刻艺术,但那些构图,那些人物形象,无疑为后代的人物画提供了繁荣的前提。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大一统逐渐走向了分裂的局面,域外佛教文化此时也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所以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就以佛教故事为主,形式也多是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画成熟的阶段,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和走兽画,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画家,如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当历史的车轮驶到隋唐时期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山水画和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故事画也达到了顶峰;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十分注意表现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

  五代两宋时期,人物画开始描绘世俗生活,出现了长卷生活风俗画,宗教故事画慢慢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文人画开始崭露头角。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特别是文人画出现了繁盛局面,山水、人物、花鸟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2.绘画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中国画分为不同的类别。中国画历来有“画分三科”的说法,即按照绘画的表现题材分为三类:人物、花鸟、山水。另外,根据绘画的制作技巧和笔法,也可以把中国画分为工笔、写意两类,前者强调线条的运用;后者注重意象,意在表现心灵的感受。

  人物画,就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它的出现,比山水画、花鸟画早。按照表现人物的不同可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把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们常常借用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来渲染。代表作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

  山水画重在描写山川自然景色,因此又称风景画、风光画。山水画按照着色的不同,又可分为金碧、青绿、彩淡、水墨等。金碧、青绿和彩淡所用颜色较多,水墨纯用水墨作画,唐宋时期水墨山水受到推崇,他们讲究“水晕墨章”,王维更是提出“水墨为上”的理念。

  花鸟画,主要的描摹对象是花和鸟,它大致又可分为两类: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主要是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鹦鹉等禽鸟,蝴蝶、蜂、蜻蜓、蝉等昆虫,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杂虫。代表作有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韩滉的《五牛图》。

  二、中国画的名人和圣手

  顾恺之【约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诗赋书法无所不通,特别擅长绘画。他的画多是名人肖像、佛教的图像,这与当时的崇尚清谈、侈谈佛理的社会风气有关。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讲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比如画人特别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珠】中”。他的画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细织密线,号为“密体”,与唐代吴道子的“疏体”截然相反,而又独树一帜。

  吴道子【约680~759】,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著名的画家,后世尊称其为“画圣”。吴道子少年时先学习书法,后来又专心学习绘画,由于勤学苦练,20岁时就闻名天下。吴道子精通山水画、人物画。他创造了笔闲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画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庸,成为独立的画种,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与山水画相比,他的人物画更为出名,所画人物衣带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的画善于突破前人的成规,所以苏东坡说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代表作品有《天王送子图》、《孔子行教像》等。

  阎立本【约601~673】,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人,出身于绘画世家,他的爸爸和哥哥都擅长绘画、工艺、建筑,他也秉承家学,善画人物画。他的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被时人列为“神品”。代表作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等。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来开始学画,宋徽宗时供职于翰林图画院,擅长画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来辞官家居,以卖画为生。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风俗画,这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全图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市郊景物,画有茅屋、树木和耕田的农夫等;第二部分是汴河和两岸风光,即图的中心部分,汴河上下都很繁忙,大小船只接连不断,岸上游人熙熙攘攘,生动展示了汴京城的繁华景象;第三部分是城内街道和城门内外景色。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今属浙江】人,生活在元朝末年。他出身农家,因为贫穷,交不起学堂的学费,所以天天在家放牛。不过他经常跑到学堂去听学生读书,天黑了才回家,经常忘了牵牛,起先家里人还很生气,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后来还是老样子,只好听其便了。后来他到会稽拜师学艺,经过刻苦学习,成为一代大家。王冕晚年隐居在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王冕喜梅,也善于画梅,特别是墨梅。他的画简练洒脱,别具一格。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徐渭少年时天才超逸,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十岁便仿扬雄的《解嘲》作文。徐渭性格豪放,文思敏捷,“指掌之间,万言可就”。徐渭作画,特别注意物象的生动与否,他自己说:“画病,不病在墨轻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徐渭的画,很受后人推崇,近代人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郑板桥从小就聪明伶俐,三岁识字,八九岁时就能作文联对。16岁时跟随乡贤陆种园先生学填词,20岁时考取秀才。不过,随后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直到44岁才进士及第。随后步入仕途,从政十几年后深知官场黑暗,愤然辞职。随后,他寓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他的画多描绘花卉木石,特别是兰和竹,是清代文人画的代表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唐伯虎自幼聪明好学,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家境衰落,此后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但在来年的京都会试中,因受科场舞弊案的牵连被斥为吏。此后他便以卖画为生。唐伯虎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他的山水画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是仕女和历史故事题材,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人物造型细腻,体态优美;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三、经典重温

  1.唐伯虎的《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2.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