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 第40章 盛传不衰的书画故事

第40章 盛传不衰的书画故事

书籍名:《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有一次,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个年迈的老婆婆在卖竹扇,生意非常冷清,就走上前问:“您的扇子太简陋了,让我在上面写几个字作为装饰吧。”老婆婆见他这样热情,半信半疑地答应了。

  王羲之提起笔,在每把竹扇上写了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老婆婆见他的字写得非常潦草,一脸不高兴。王羲之笑着说:“老人家,您只要跟人说这是王右军的字,这扇子就不愁卖不出去了。”

  王羲之走后,老婆婆照他说的去做,竹扇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了。

  二、顾恺之的“三绝”

  东晋画家顾恺之,特别善于画人物画。相传,有人画了一张西晋名臣裴楷的画像,拿去让顾恺之鉴赏。顾恺之看了看,一句话不说,拿起画笔在裴楷的脸颊上添了三根毛发,来人一看,顿时觉得画上的人物灼灼有神,栩栩如生。顾恺之的画在当时就特别有名,东晋宰相谢安曾惊叹道:“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顾恺之不但博学,有才气,还是有名的“痴人”,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有一次,他要离家远行,临走之前,把一个装满画的橱柜寄存在了朋友桓玄家里。等他离开后,桓玄偷偷打开柜子,一看都是顾恺之的画作,于是就把画清柜而出,然后又锁上了。顾恺之回来后,把柜子拿回家一看,发现里面一张画也没有了,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大为惊喜地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

  还有一次,建康瓦棺寺请他去画维摩诘的画像,因为寺院收入太少,不能尽快凑齐画像的费用,于是他便向富家筹资,人们听说他要画佛像,都很乐意捐赠,一下子筹到百万钱。随后,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庙里画完那幅维摩诘。在即将点眸子的时候,顾恺之又放出消息说:点好眸子后,第一天来看的人,需要施舍十万钱,第二天来看的人,需要施舍五万钱,第三天就随意了。据说第一天来的人很多,那维摩诘像也“光照一寺”,不一会儿又得了百万钱。

  三、吴道子与绘画结缘

  吴道子是怎样和绘画结缘的呢?他小时候是个孤儿,生活贫困,四处流浪。一天傍晚,吴道子来到了河北定州城外,眼前突然出现一座雄伟壮观的寺院,上面题了三个大字:“柏林寺”。他想就此在这里借住一宿,便走了进去。由于天黑并没有人在意他,他慢慢推开大殿虚掩的门,只见有一位老和尚正拿着油灯在墙上画画呢,老和尚画画很专心,直到画完才发现他。老和尚看见吴道子看壁画的表情如此专注,就知道他是一个学画画的好苗子,便收他做了徒弟。

  后来由于吴道子刻苦好学,不到二十岁,就已“穷丹青之妙”。这事很快被唐玄宗听说了,他说“没想到,民间有如此高超的丹青妙手!”为了欣赏吴道子的画技,唐玄宗就把他召入宫中担任画师,教授皇家子弟作画,还封他为博士。对吴道子来说,在宫廷当画师真是如虎添翼,因为皇宫内收藏了很多名人的字画。

  从此以后,吴道子一边教画,一边临摹前人的名画,就这样勤勤恳恳,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四、怀素芭蕉练字

  唐代书法家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练习书法的经历让人感叹,更值得我们学习。他自己也在书法名品《自叙帖》里说:“小时候在读佛经之余,经常苦练书法。”那时候,怀素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涂上白漆,然后在上面练字,写了一遍洗了再写。后来,他发现漆板光滑,不易着墨,所以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上种了一片芭蕉树。等芭蕉长大了,他就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练字。由于怀素昼夜不停地练习写字,老芭蕉叶都被他剥光了,小叶子因为小又舍不得摘,于是他又想了一个办法: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直接在叶子上写字。这对于勤于练字的怀素来说,真是一个绝妙的办法,因为只要芭蕉叶不停地生长,他就有空地方去写字。就这样坚持不懈、长年累月地练字,怀素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最后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五、秦观养病

  秦观是北宋有名的文人,他在汝南做官时,因为生病,只能在家休养。有一天,一个朋友来看望他,说:“我给你带来一个治病的药方,包你看了这个后,马上痊愈。”秦观立刻高兴起来,问道:“什么药方这么灵验?”

  这时,只见朋友拿出一轴画卷,放在秦观面前,慢慢展开。“这不是王维的《辋川图》嘛!”秦观一下子惊呆了:王维在辋川隐居多年,他写过的组诗《辋川集》有20首,都是描摹那里的优美风景。秦观再仔细翻阅一下,只见画卷上每一处景观,都有王维亲笔题写的诗,像《竹里馆》、《鹿柴》、《辛夷坞》等都有。

  秦观一边欣赏画卷,一边吟诵王维的诗,他完全沉浸在辋川的美景之中了。果然,在诗情画意的陶冶下,秦观顿觉心旷神怡,身体很快也就好了。

  六、东坡画扇

  苏轼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他在担任杭州通判时,还借用自己的书画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官司。书画的威力这么大,没想到吧!

  这一天,一个商人向苏轼告状,他说一个卖扇子的商人欠他两万钱不还。苏轼便把那个卖扇子的人招来讯问,那人说:“我家是卖扇为生的,前不久我父亲去世了,花了一笔钱。今年自春天以来,一直下雨,天气又阴又冷,做好的扇子也卖不出去,所以没有钱去还债。”苏轼听了这位商人的诉说,很同情他:是呀,扇子卖不出去,拿什么来还债呢?不如我帮帮他吧。想到这里,他对那人说:“先把你做的扇子都拿来吧,我自有道理。”

  随后,苏轼从那人拿来的扇子中挑出20把,拿起毛笔,在扇面上题字、作画,然后又命他拿到外面去卖。这时,东坡画扇的消息不胫而走。那位商人刚走出衙门,就有很多人已经等在外面,他们一拥而上,你一把,我两把,片刻之间,扇子就被抢购一空了。就这样,那位卖扇子的人还了债。

  七、文与可“胸有成竹”

  文与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他非常喜欢竹子,也很擅长画竹。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里钻来钻去。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里奔去。他刚跑出家门,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风雨中的修竹,一任脸上的雨水横流……

  通过日积月累地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天的颜色、姿势,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于是,晁补之称赞文与可画竹是“胸有成竹”。

  八、唐伯虎学画

  唐伯虎年幼时拜大画家沈周为师,他每天刻苦勤奋地学习,绘画的技艺提高很快,老师经常在其他学生面前表扬他。有了老师的表扬,唐伯虎就渐渐产生了骄傲自满的心理,他想,反正自己都这么优秀了,还用得着辛苦练习吗?

  看到这种情形,沈周想了一个办法来提醒他。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没想到唐伯虎推了好几次都没有推开,仔细一看,这才发现自己推的窗户竟是老师在墙壁上画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又忽然有所领悟:是呀,自己的技能与老师相比,还差得远呢。从此以后,他又开始勤奋练习绘画了。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明明身体不舒服,可是到医院检查却被告知身体很健康,这是因为西医治病是治已有之病,在病症未发之时,各种冰冷的医疗仪器也就束手无策了。但是中医就很关注未发之病,特别讲究防患于未然。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对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身体,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从而延长寿命。本章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知识以及流传甚广的神医故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