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 第22章 名人故事撷取

第22章 名人故事撷取

书籍名:《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无论古今,凡是有过奇特经历的人都是很有资本吹嘘的,在侃大山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兄弟我想当年的时候……

  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的牢狱之灾后,再次复官任职,有一次他跟黄庭坚聊天,说:“兄弟你可能不知道也想象不到,我在里边【监狱】的时候每天吃的是啥?那是有名的‘三白饭’,地球上只要吃过的人都知道那是绝味,人世间的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我们知道也是一个博学之人,但却没听说过这种食物,就十分好奇地问道:“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笑着回答:“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不是‘三白’饭吗?”

  此事说过之后苏轼很快就忘了,但是黄庭坚却没忘记。一日,苏轼接到黄庭坚的请帖,邀请苏轼去他家吃皛【xiǎo】饭。苏轼很高兴,还对夫人说:“黄庭坚乃当今名士,读书甚多,他说的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我且去一品为快。”但等他赶到黄庭坚家里,入了席才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个时候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这次被黄庭坚戏弄了。他心里暗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姓黄的你等着吧。”

  仅仅过了几天,黄庭坚就接到了苏轼的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聪明的黄庭坚又岂不知道苏轼是在报复他,但又很好奇,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直到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到了最后,黄庭坚实在忍不住了才催问:“毳饭还没做好吗?”苏轼故装正色地回答:“盐也毛【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都在享用着啊。”黄庭坚听了,一脸惊愕之后,两人开怀大笑起来。

  二、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东坡肉之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他烹鱼的技术堪称一绝。有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厨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可是苏轼的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苏轼知道小黄又是来蹭饭的,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上,他自以为小黄没看到,其实黄庭坚早就看见了,但不想一下子戳透,想将计就计捉弄苏轼一下,于是他进门就说:“我今天向子瞻兄请教个问题,请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还以为这位老朋友几天读书不出门读傻了呢,想也没想就拉长着脸说:“苏者,上草左鱼右禾【蘇】。”黄庭坚又问:“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到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这还成字吗?”黄庭坚这才指着碗橱顶笑着说:“既然子瞻兄也知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哈哈……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算马失前蹄了!

  三、河东狮吼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zào】,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读读佛经,讨论义理,很快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陈慥因为是官宦之后,实力着实不一般,在当地有一栋别墅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还养着一群由妙龄少女组成的乐队,陈慥每次宴客必要歌舞助兴。可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善妒,每当他们欢歌燕舞之时,就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打墙壁,她因担心被休掉所以不敢打陈慥,但这也弄得陈慥很尴尬。

  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词记述当时的情景,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大意就是说,龙丘居士实在很可怜,惧内怕老婆。“河东狮吼”这个成语,就是出自此处,苏东坡写诗的时候,还带一点褒义,因为狮子是佛教的护法神,“狮子吼”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现在就基本属于贬义词了。

  四、李清照作诗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说过:“本朝妇人能文者,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如此等语,是女子所不能。”“李易安”就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她早年生活条件优越,十八岁时与宰相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二人志趣相投,沉迷于金石书画。金军南下,北宋灭亡,赵明诚病逝,李清照晚年四处漂泊,最终客死江南。

  李清照擅长写词,人称“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的词别具一格,被称为“易安体”。据说,她在学会填词后,想学作诗。父亲李格非说:“这小词是用来言情的,造语别致精巧,挺符合女儿家的情性。而诗是士人才子们用来言志的,造语庄重,不太适合女子。你看看前代诗人,除了蔡文姬,又有几个女子写得好呢?我看你还是不要学诗了。”

  她听了这话,很不服气地说:“我偏不信。”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好诗来。

  李清照不仅读了大量的古诗,而且还细心揣摩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作品。她的诗往往识见超凡、思想豪迈,尤其是咏史诗,洋溢着浩然正气和爱国的深情厚义。

  五、奉旨填词

  柳永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希望能传承家业,政治上大展鸿图。要说凭他的本事别说考中进士,就是做个状元也是唾手可得的事。他就曾经向心上人夸口说,即使是皇帝临轩亲试,他也“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可是他第一次考进士却落榜了,虽说他风流倜傥、艺高才足,把这次落榜也没当回事,但一时的沮丧愤激之下,还是写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谁都能看出这只是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的牢骚话,因此大家都没有认真,甚至包括柳永本人。但是就这一句话,有一个人却认了真,他就是可以主宰柳永命运的宋仁宗。在又一次的科举考试中,柳永明明通过了考试,但当皇帝审阅即将发布的中榜名单时,却看到柳永的名字,他一下子便划去了,并笑着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为何还要‘浮名’?且填词去。”于是,这一次柳永又没有考中进士。不过,等宋仁宗的话传了出来,柳永填词便有了正大光明的口气,此后他总是说:“我这可是奉旨填词呀。”年过半百的时候,柳永才进士及第,而且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可是不久又因出言不逊,得罪了朝官,被罢了官。仕途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词人柳永,从此他更加自由自在地纵游于歌馆酒楼之间,并经常说:“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柳永的词因为写得好,名气也大,所以当时的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柳永为他们填词,然后流传于世,众人称赞。又因柳永的词民歌风味浓厚,所以他的词很受民间欢迎,流传范围很广,当时就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柳永放浪多年,最后身心俱疲,死在歌女赵香香家里。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来主持丧葬。于是,谢玉英、陈师师、赵香香等人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出殡之时,东京全城的歌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歌女合金葬柳七”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也多如繁星,数不胜数。

  中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提供了记言记事文不同体例的则是《尚书》和《春秋》。直到叙事分明的《左传》、嘉言善语的《国语》和能言善辩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才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先秦史学的智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