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 第23章 从微言大义的《春秋》到叙事分明的《左传》

第23章 从微言大义的《春秋》到叙事分明的《左传》

书籍名:《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产生的时代比甲骨卜辞稍晚,和东西周铜器铭文相近。在先秦时被称为《书》,汉代始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的意思,又被称为《书经》。相传孔子曾经编订过《尚书》100篇,秦始皇焚书后,汉初伏生所传《今文尚书》只有28篇。它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个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文诰能够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

  二、《春秋》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也就是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7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似的叙述。《春秋》记事虽简而有法,被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春秋》是孔子的呕心沥血之作。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在六十八岁那年回到鲁国,随后开始编纂《春秋》。孔子编订《春秋》的目的在于匡救时弊,因此,他把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渗透到《春秋》记事的字里行间,即所谓“微言大义”。他往往通过称呼的改变、词语的调用等来完成自己对事件好恶的评价,所以又有“一字定褒贬”之说,后人也有“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

  三、《左传》

  《左传》被称为“叙事之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是传述《春秋》所作,作者是左丘明,但后人对此颇多疑议。《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7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68年】,基本与《春秋》的时间跨度重合。今人一般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订者是一位儒家学者。

  《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总之,《左传》结构完整,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人物性格十分鲜明,细节描写十分传神,故事性极强。

  四、《国语》

  《国语》又被称为《春秋外传》,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其中《晋语》篇幅最长,共有九卷,对晋国的历史记录较为全面、具体、叙事成分较多,特别侧重记述晋文公的事迹。

  《国语》在思想上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重在记录嘉言善语,其记言文字生动活泼而富有形象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比较成功,但是比《左传》稍逊一筹。

  五、《战国策》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包括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间上接战国中前期,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文章并非一人所作,作者多是战国后期的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写作特色上,《战国策》不仅有波澜壮阔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善于表现“文辞之胜”,其文章艺术风格被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