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 第2章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那些人那些事(1)

第2章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那些人那些事(1)

书籍名:《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儒家亚圣的贪玩年代

  【1】导语

  我们知道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第二位圣人,被尊称为亚圣,但你了解亚圣还没有成为圣人时候的事吗?你知道他的童年故事吗?很多母亲都认为频繁搬家或者换学校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孟母也是这样认为的吗?面对孩子的调皮、贪玩和不学习,她又是如何做的?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2】孟母择邻的故事

  中国古代女人很悲哀,很多人根本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姓氏,出嫁以后从夫家的姓氏,孟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虽然她连名字都没有,却能够流传青史,与其说这是拜她优秀儿子所赐,不如说孟子能够成为亚圣,孟母对他的培养功不可没。

  小时候的孟子相当调皮捣蛋,模仿能力也超强。他家原来住在墓地附近,经常有机会看到挖坟和哭丧的情景,他感到很好奇,也想学学,于是就拉了小伙伴玩起了挖坑筑坟的游戏。他们还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们送葬的样子说话、跺脚、哭丧。他的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对教育有着非凡的认识:她知道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成长不利,先是说过他几次,可他全当做耳旁风。也许换了别的家长就要“动武”了,因为孩子不上进嘛,一点都不理解做父母的苦心。但孟母可不同于一般的母亲:她认为小孩子顽皮是天性,模仿能力强又说明孩子很有可塑性,给孩子一个机会,换一个环境的话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更好。于是她决定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可没过几天孟母又发现“此地不宜久居”。因为集市很喧嚣嘈杂,好学的孟子又开始和邻居的小伙伴玩做生意、吆喝卖东西的游戏了。孟母对小孟子寄予厚望,她可不想让儿子长大做一个只能糊口的屠夫。这一次干脆连口头批评都没有,她就马上搬家了。因为她看到儿子虽然有爱玩、爱折腾的缺点,但儿子身上有善于变通、善于学习的潜力。第三次她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因为通过前两次的观察,她已经很了解孟子的个性了,所以才和学堂做起了邻居。果然,搬到学堂之后,孟子再也不玩以前的游戏了,开始跟着学堂的师兄们学习礼乐知识,看到孟子每天像模像样地读书行礼,孟母心里非常高兴,认为此地可久居,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3】阅读心得

  孟母的三次搬家,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小的事,这几次搬家可能在孟子的记忆里也并没有什么印象,但在孟母看来却是关乎孩子能否成才的大事情。之后,孟子顺利地成才、成名,孟母的良苦用心显然获得了回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个真理,孟子的经历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即使对圣人也不例外,因为圣人也不是天生的,也是经过后天的努力修炼才走向成功的。武断一点说,没有伟大的孟母,就不可能会有伟大的亚圣。

  2.穷人孩子的幸福童年

  【1】导语

  现在的父母会千方百计地为我们营造出温馨的环境,方便我们生活和学习。但你知道逆境出人才的故事吗?你能想象两千年前我们的同龄人在艰苦的条件下是怎样读书的吗?下面的故事可能会给你一些感悟和启示。

  【2】车胤囊萤和孙康映雪的故事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晋代时的车胤【yìn】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他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十分好学,但家境实在是太贫困了,虽然父亲每天三更睡五更起地为这个大家庭奔波操劳,但全家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懂事的他又怎么张得开口向父亲提出上学的事情呢?

  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给父亲添麻烦,尽量每天从早到晚地多干活,尽量利用晚上的时间来读些书充实自己。父亲不仅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连为他买盏油灯的钱都没有。为此,他只能利用放牛、打柴、割草的间隙多背诵些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看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亮,在黑暗中很是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可以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萤火虫发出的光不怎么明亮,但勉强可以看书了。这一发现可把他高兴坏了,因为他再也不用因没灯不能读书而发愁了。从此,只要

  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当做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终于成了博学的人,还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成长经历也与车胤相似。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过去,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梦中醒来,一翻身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院子里的积雪在月光的照耀下反射的光,孙康觉得这不正好可以用来看书吗?于是他睡意全无,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亮堂多了。能够读书,孙康哪还顾什么寒冷,手冻僵了,就双手合十搓搓手指,脚冻僵了就跑一跑。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不放过这种好机会,由于他孜孜不倦地勤读苦学,他的学识突飞猛进,很快成为饱学之士。后来,还做了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3】阅读心得

  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在求知的道路上,执著勤奋、刻苦努力。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几分耕耘,就会多几分收获。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讲孝悌

  1.舜以德报怨得帝位

  【1】导语

  如果有个人看你不顺眼,三番五次地想害你,你会有何反应?当你的亲人对你心怀嫉恨、处处为难你时,你会宽容他们的过错吗?舜的父亲和弟弟是怎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害他的?事情过后他又是如何对待父亲和弟弟的?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些启示。

  【2】舜得天下的故事

  传说,舜的父亲是一个很糊涂的人,人们叫他瞽【gǔ】叟。舜的生母死得比较早,父亲再娶的妻子很坏,对舜很不好。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但是瞽叟却很宠爱他。虽然舜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却丝毫没有怨言,依旧对他的父亲、后母、弟弟很好。所以,周围的人都一致认为舜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当时的天子尧听到了舜的故事,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还替他修建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后母和弟弟看到舜获得了这么多好处,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谋划,几次设法想害死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顺着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烧死舜。舜一见起火了,忙找梯子想下来,但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穿着一件很宽大的衣服,他脱下衣服,举在头顶上,像鸟张着翅膀一样跳了下来。宽大的衣服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这次陷害没有成功,瞽叟和象便谋划了下一个阴谋。他们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后,他们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给填了,想把舜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发现井边有一个孔道,他挖了挖就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此时,象还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对瞽叟说:“这一回哥哥一定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你们要他的牛和羊,我要他的琴和房子。”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看见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他吓了一跳,可是当他确定眼前的人就是舜时,又无耻地说:“哎,哥哥,我是多么想念你呀!”舜听了,便也装作若无其事地说:“贤弟啊,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很多,正想要你来帮忙呢。”此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亲、后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再暗害舜了。由于舜的确是一个品德好又能干的人,于是尧就把天子的位子让给了舜。舜也不负众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上古时期的一代明君。

  【3】阅读心得

  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我想不到更好的答案了,就是宽容和体谅吧。看事情不要光看表面,要看本质。舜虽然受了一些苦,也失去了很多财富,但他最终得到了家庭的和睦、亲人的敬重,又因为以德报怨的行为感动了天子尧,最后得到了整个国家。所以,在为人处事上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大度,有时候吃点小亏未必不是福气。

  2.“不孝子” —孙元觉

  【1】导语

  教育讲究言传身教,但是如果家长做错了呢?该怎样提醒并感化固执己见的家长呢?孙元觉的父亲想把爷爷怎么样呢?他的哭泣和下跪能挽回父亲抛弃爷爷的决定吗?从中我们也许能悟出一些道理。

  【2】“不孝子”孙元觉智救祖父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小孩子名叫孙元觉,十分孝顺长辈,可是他的父亲却正好相反。有一天,他的父亲决定把生病的爷爷扔到大山里去,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送爷爷进山的路上,孙元觉几次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可是父亲却一再哄骗他说:“爷爷年老了,年老的人不死就会变成妖怪,不仅会吃了我们全家,还会吃了全村的人,把他扔掉是最好的办法。”而爷爷却一言不发,只是叹气。不大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孙元觉眼看父亲主意已定,只好另寻他法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