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 第3章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那些人那些事(2)

第3章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那些人那些事(2)

书籍名:《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3】阅读心得

  有时候,仅仅有善良的想法还不够,我们的行动可能会面临很多阻力,关键的时候要多动脑筋、善用智慧,让对方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贤之道,在于尊师重友,在于能忍不能忍

  1.忍怒圯桥进履 —汉朝开国第一谋臣张良

  【1】导语

  礼貌能为人际交往创造最好的氛围,但是如果对方粗鲁无礼,你还能保持自己固有的礼貌耐心地对待吗?张良面对老人的无礼要求,会去给这位老人捡鞋子吗?面对老人的一再刁难,张良是怎么做的?这位老者为什么表现得这样傲慢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张良圯【yí】桥进履【lǚ】的故事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在下邳【pī】的圯桥上散步。这时,有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老人走过来,脚一甩,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把我的鞋子捡过来!”对老人傲慢的口气,张良很反感,本想和他理论一番,但马上觉得这样做不妥,因为对方不仅是一个老人而且行动很不方便,自己堂堂一个读书人何必与老人一般见识?于是就下桥捡起了鞋子。那老人对张良的做法很满意,说了一句“孺子可教也”,就笑着走开了。张良非常惊讶,但是他转念一想也就算了,做好事也不是为了让人家说感谢的。

  令张良没想到的是,过了一会儿,那个老头又回来了,说:“我看你是一个人才,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与我相会。”这下,张良感到老头绝不是一般的老头,一定有什么来历,于是就爽快地说:“好。”五天以后,天刚亮,张良就到了桥上,老人已先到那里等候了。看见张良走过来,老人气愤地说:“与老人约会都来这么晚,还能干成什么大事?”紧接着又说:“五天后早点来这儿见。”说完就走了。过了五天,鸡一叫张良就来到桥上,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愤怒地说:“你又来晚了,这样下去还能干什么大事?”说完就走,边走边说:“再过五天,早点来。”五天后,还没到半夜,张良就赶紧到桥上去等候。不一会儿,老人就来了,高兴地说:“年轻人就应当如此守时啊。”于是拿出一部书交给张良,说:“熟读了它之后,你就可以当帝王的军师了,十年以后必然发迹。十三年以后,你要想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老人说完就走了。

  天亮后,张良打开这部书看,竟是失传很久的《太公兵法》。他从此经常诵读这部书,熟读之后,张良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终于成为大汉朝的一代开国谋臣。

  【3】阅读心得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可以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或者为其读读报纸。在与长者的不断交往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走向成功的秘诀。

  2.老师门前“玩魔术” —杨时程门变雪人

  【1】导语

  尊敬老师往往体现在小事上,在这个小故事中,杨时是怎样尊师重教的?程颐又是如何看待他这个得意门生的?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2】程门立雪的故事

  北宋时期,有个才子名叫杨时,他与好朋友游酢【zuò】志同道合,一起学习,又一起考取了进士。可让人惊讶的是他们考取进士后,明明可以去做官,却放弃了乌纱帽,反倒又当起了学生。他俩为了钻研学问四处寻师访友,曾在洛阳拜著名学者程颢、程颐兄弟为师。

  一天,他俩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决定向老师程颐请教。可不巧的是,走到老师门前,发现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仆人准备替他们叫醒老师,可他们摆摆手阻止了,说还是等老师睡醒了再请教问题吧。于是二人静立在门口等老师醒来,也不再争论了,怕影响老师休息。一会儿,天空飘起鹅毛大雪,雪越下越急,脚下的大雪已经半尺深了,可程颐还在梦周公,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去叫醒程颐,守门的童仆也再次开门请他俩进屋,但都被杨时拦住了。过了很久,程颐才从梦中醒来,推开门一看,雪已经下到一尺深了,只见门外还立着两个“大雪人”!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两个爱徒。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了,学问也已相当好了,但他仍然这么尊敬老师,让程颐感动得老泪纵横,让游酢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程颐更加尽心尽力地教杨时,杨时也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精深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而且还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诚心求教、尊师重道的学子。

  【3】阅读心得

  古人尚且如此尊师重道,生活在当今社会里的“文明人”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呢?思考一下,我们是否应该比古人做得更好?

  3.世有鲍叔牙,然后有管仲 —管鲍之交

  【1】导语

  打仗进攻的时候,管仲躲在最后面,撤退的时候他又跑在最前面,你认为这样的人是贪生怕死之辈吗?你知道他的好朋友鲍叔牙是怎么评价他的吗?

  【2】管鲍之交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他们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起先,为了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他们商量着一起去经商。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家里穷,拿不出本钱投资,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出的。在经商的过程中,管仲的表现也不好,有好几次他都把十分容易的事情给办砸了,很多人都取笑管仲是百无一能,只会说些漂亮的话,真做事却不行了。鲍叔牙对别人的这些话不以为然,他对那些人说:“管仲是做大事的人,他不拘小节,等以后他真的有了用武之地,你们就知道他的才干了。”经过一番辛苦经营,他们挣了不少的钱。可是,到了分红的时候,管仲却拿了大头,鲍叔牙拿了小头。其他人看了,都不满地说:“这个管仲真不讲道理,本钱拿的比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大头!”可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年老的母亲,多拿一点也是应该的。”过了不久,他们俩又一块去参军了。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可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而撤退的时候,管仲又跑到了最前面。大家都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小人,可鲍叔牙却不同意他们的意见,反驳说:“管仲哪里是怕死,他家里有年迈的母亲,他是留着性命去照顾母亲呀!”

  后来,管仲在鲍叔牙的举荐下,做了齐国的相国,而鲍叔牙成了管仲的手下。管仲为相三年,齐国大治,各方面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景象,齐桓公也对他很尊敬,称管仲为“仲父”。有一次,管仲得了重病,以为自己快要死了。齐桓公问他谁可以接任相国的位子,并说他认为鲍叔牙是比较合适的人选。没想到,管仲却说:“鲍叔牙嫉恶如仇,不会柔顺变通,当相国不合适。”听到这话的人都很不理解,甚至觉得管仲忘恩负义、以怨报德。可是,当鲍叔牙知道了这件事时,却微笑着说:“管仲说得很对呀,我的性格不适合坐那个位子。”

  鲍叔牙不幸死在了管仲之前,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动情地说:“当初,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牙却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还不断鼓励我,他知道我是因为没有遇到时机。生养我的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则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相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管鲍”已成为友谊的代名词。

  【3】阅读心得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碰撞,但只要我们多一分理解,关系便会更近。信任无价,朋友之间不可能没有分歧和误解,但只要我们多一分信任,友谊会更深。所以朋友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这样才能减少矛盾,增进友谊。

  4.今日胯下胆小鬼 —明日点兵大将军

  【1】导语

  世传韩信曾受胯下之辱,这在古代可是男人的奇耻大辱,那韩信究竟有没有从那个屠夫的胯下爬过去?他受到了这样的羞辱,还能不能重新站起来呢?看了下面的故事,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些启示。

  【2】韩信胯下受辱的故事

  传说,韩信年轻的时候,一事无成。当时,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户,想侮辱一下韩信,他当众对韩信说:“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不是吗?”那个屠户还依仗人多势众,放肆地说:“假如你不怕死,那你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看了他一会儿,什么也没说,俯下身子就从对方的胯下爬了过去。集市上看到这一幕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他们纷纷嘲笑韩信胆子小,愧为大丈夫。韩信在人们的哄笑声中默默地离去了。

  但谁也没有料到,几年之后,韩信又在世人的惊讶声中重新站了起来。他凭借萧何的引荐结识了刘邦,更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做了大汉朝的开国大将军。有句话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可不是谁都敢说的,特别是在战场那性命攸关的地方,率领士兵的多与少是和自己的能力直接相关的。有胆量说出这句话,并经实战证明完全正确的,在历史上也就韩信、周亚夫等为数不多的几位将军。试想,韩信千军万马都能带好,当初一个小小的流氓无赖就能让他害怕吗?他暂时的忍辱只不过是等待机会而已,他有称王封侯、建功立业的高远志向,如果当初仅仅为了一时的痛快而拔出利剑杀死那个小混混,那么等待他的恐怕只有“杀人偿命”的刑罚,又怎么能成为帮助刘邦统一天下的开国将军呢?

  【3】阅读心得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在逆境中我们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弃,以致再也没有机会站起来。大丈夫能屈能伸,没必要去逞一时之勇。忍受暂时的逆境、挫折,将来才能够拥有更为广阔的天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