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生活之甜系列:海边漫步 > 第17章 漫步Ⅺ (2)

第17章 漫步Ⅺ (2)

书籍名:《生活之甜系列:海边漫步》    作者:威廉·霍顿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要抓竹蛏需要相当的机敏,因为如果你无法在看到竹蛏只露出一部分身体的情况下把它抓住的话——这可不轻松,那么它那强有力的肌肉,相对于它的身体尺寸而言,它的肌肉力量是远大于人的力量的,如果在它们身后用双手挖沙的话,你很可能会输得一败涂地。小杰克,在有人告诉你说抓鸟时要在它的尾巴上撒一点盐时你曾一笑置之!不过,怪异的是,竹蛏却是人们用盐来抓到的。渔人们往它们的洞里撒一捏盐,竹蛏便会“噗”地跳出洞外。威利问:“那么,盐对它们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有些渔人认为,竹蛏以为是海潮涌过来了,便从洞里跳了出来吸入海水。我觉得这很可能是盐粒的棱角刺在它那柔软的套膜上使得它不舒服,因此它们要浮到表面来抖掉盐粒。在那不勒斯,人们抓竹蛏的方式非常有趣。波里曾对我们说过,“沙里的孔洞指明了竹蛏的藏身处,孔洞大小跟竹蛏导管或虹吸管开口的形状及大小一致。水浅的时候渔人们会喷一点油在表面上以便更好观察这些迹象。

  然后他会用左手扶在一根棍子上稳住身体,接着用赤裸的右脚去触摸竹蛏的位置。用脚抓住竹蛏后他会把竹蛏夹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尽管他的脚上缠了些麻布来进行保护,但竹蛏求生挣扎的剧烈程度时常会给他造成严重伤害,因为竹蛏壳的边缘非常锋利。在海水有五六英尺深的时候,他们会采取另外一种抓竹蛏的方法。这时候渔人们会睁着双眼潜入水中或在水下游泳,发现竹蛏洞的时候,他会用双手挖掘竹蛏洞。有时候竹蛏会做激烈挣扎,会让自己的脚被撕断,甚至会挣扎至死也不会放弃。在有些贫穷地方的渔人及其他人会抓竹蛏来食用,他们会用一条细长的铁丝,顶部磨得尖利的一头弯起来,把铁丝突然插进沙地上标志着有竹蛏存在的孔洞中,一下子插进两片壳中间的肉里,这样便抓住竹蛏了。这里又有一只峨螺,这一次这只壳里的主人在家里。昨晚的一场大风把它从深海里冲上了岸,我们把它放在这块石头上,也许它就会开始爬了。那里,你们看到了它的两只角和肥大而又扁平的身体了吧。

  这儿是只樱蛤壳,里面的动物还在,我要把它放进这瓶水中,再在瓶底撒一点沙。现在,大家看到它的两条长长的虹吸管了吧,它的呼吸是通过从一条管吸进水再从另一条管排出来实现的。这里又是一只斧蛤,里面的动物还在。这是一只老牡蛎壳,上面到处都是筛子样的小小孔洞。“遇到这种动物被蠕虫吃掉后留下的壳时,很多人经过时连看都不看上一眼,或者,顶多只是心不在焉地瞥上一眼。还有些人可能沉浸在自己吃过牡蛎餐的回忆中。不过这正对应于我们对自然历史了解的加深,而对它的一点感知也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也能引发我们的兴趣。尽管它看上去很简单也很常见,但单单记录这里面居民从其与其他牡蛎一起静静地躺在海床上开始以来的历史便可能写满一长卷,从它安卧于坚固牢靠的家里,到出面抗击一切入侵者,再到螺去壳空的现状,似乎是一座破落的要塞,四面八方均被大炮轰击得千疮百孔。

  这只牡蛎遭遇到了数量可观的敌人,自不必说那些正面袭击它的敌人了。毫无疑问,我们眼前这只破敝壳子是由几组不同敌人的牙齿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个袭击它的很可能是些小小的海洋蠕虫,这些蠕虫在钻透它的壳子后从各个点位上对它发起攻击。起初它用新分泌出的珍珠物质对被攻破的地方加以修补,就填补在它那柔软的身体部位和那些外敌伸进来的嘴之间的位置上,因而就在敌人入侵的路径上投掷了些珍珠来狙击敌人。可是,唉!要面对的却是贪得无厌的一大帮家伙,这帮家伙会转到没有保护的点上重新发起它们的攻击,直到可怜的牡蛎在这场斗争中耗尽力气为止。接着,在这些蠕虫钻透的孔里一种寄生性的海绵很可能就站稳了脚跟,这种海绵会进一步侵蚀到它的要害处,从而导致壳里的软组织开始腐败,进而传播到整个机体,就像干腐真菌侵蚀穿透实心梁的过程一样,直到,在不幸接二连三连番袭击下,可怜的牡蛎终于死去,而它那松脱开的贝壳也就任由海浪摆布了。”

  啊!那只飞得有些狂野的小鸟是什么鸟?我确信那是一只海燕,是昨晚的大风把它刮到海边来的。海燕是人类已知脚趾间有蹼的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风常把一些海燕吹到深入内陆很远的地方去,曾有人在考文垂、伯明翰以及伯克郡靠近纽伯里的地方抓到过这种鸟儿。海燕是一种主要生活在海洋上的鸟儿,除了繁殖季节外很少主动飞到陆地上来。它们一次只生下一枚小小的白色卵。人们认为,只有在暴风雨天气的出现前它们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因此在一些迷信的海员眼里它们是不受欢迎的,海员们称之为“海妖凯莉的小鸡”,我猜这个海妖凯莉是叫那个名字的女巫或女妖什么的。因为它习惯于在水面上用双翅划过,所以从使徒彼得那里得到了海燕这个名字,你们可能还记得,彼得是那个能在水上行走的人。

  耶雷尔先生说过,海燕飞行范围遍及大西洋广袤区域,以漂浮在广阔海洋表面绵长海藻上的小鱼、甲壳类以及软体动物为食。这种鸟儿会跟随船只飞行许多天,有时候它们只是想找个遮蔽风雨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为捡食从船上抛下来的各种东西,它们时刻准备着俯冲下去捡起被丢进海里的饼干碎及肉碎。在解剖过一只海燕的胃部之后,考奇先生在里面发现了一截约半英寸长的羊脂蜡烛,大得跟这种鸟儿的喙以及喉咙尺寸不成比例,它能够吞得下这种东西显得有些离奇。其他种类的海燕偶尔也会造访我们的海岸。

  这是一块非常好看的海绵,它由多条分支构成,每条分支都有鹅毛的大羽那么大,通体呈浅沙色,这是种很常见却也十分有趣的东西。现在它只是一个角质的骨架而已。在它还附着在岩石上的时候,它的里面曾经充斥着果冻样的生命物质,这些生命物质便构成了这个动物。这一物种(绿球六放海绵)常见于被海浪冲上岸边的垃圾里。在这种动物还活着的时候,按哈维博士的说法,这些角质纤维中的每一部分上都覆盖着一层半液体状的粘乎乎物质,像一只缺乏一致性的水母一样,表面上看上去一动不动,死了一般,事实上正是这块海绵所承载的生命所在。生命的网络正存在于这些用手按下去就会被挤压出来的粘液中,而这种物质的整体成长也同样发端于这些粘液。

  这种粘性物质显然不具备感觉能力,因为它在受到伤害时不会有收缩反应。成年海绵跟动物生命的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它会持续地吸入并排出水流。如果取任何一个种类的海绵来进行检查的话——比如我手中拿着的这块海绵,在这块物体上无处不在的孔洞可分为两类:一类尺寸较其余孔洞大,数量较少,它们形成连接到中心的粗大管道或通道;另一类细小,数目极多,布满了所有表面,与构成海绵骨架的分支通道相连通。按格兰特博士的话来说,只要海绵还活着,就会有水不断地被从这些微型小孔中吸入并从这些粗大孔洞中排出。如果把一只较小的海绵个体放进表面皿或其他较浅的海水器皿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话,则可以看到这种水流的运动。散布在水中的养分被汇聚到共同的胃中,不需要的东西则会被通过这些管道排泄出来。

  威利问:“我们用于洗刷的海绵是从哪里来的呢?有没有哪种英国产的海绵可派上这种用场呢?”没有,我认为英国的海绵一种也用不上。商用海绵主要采自地中海地区。我想,土耳其的士那麦是最大的海绵市场。海绵可划分成三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种类:角质海绵(角膜类),里面极少有骨针,商用海绵便属于这一类;硅质海绵(硅),里面含有大量燧石骨针;以及钙质(钙)海绵,这是一种类似软骨的物质,里面含有许多钙质骨针。这些海绵不仅身体结构不同,形态也各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许多种海绵都很美观。

  海绵可通过分裂来进行繁殖,它们也通过胚芽来进行繁殖,胚芽从覆盖骨架的柔弱胶状物质里冒出来的,呈椭圆形,体表覆盖着纤毛,到了这个时间,想必大家对纤毛这个词已经耳熟能详了吧。有一段时间里,海绵幼体可以通过摆动纤毛四处自由游动,就像长有纤毛的微小动物一样。随着幼海绵渐渐长大,它会最终定居在某些物体上,并逐渐呈现出海绵的形态。回到普勒斯顿后我会给你们看看胚芽和许多不同形态骨针的样子的。现在我们要返回住处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