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 第35章 你不可不知的珍贵文物 (3)

第35章 你不可不知的珍贵文物 (3)

书籍名:《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作者:文渊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鹳鱼石斧图彩陶瓮,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精品。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一彩陶瓮用夹砂红陶制成,瓮的外壁画着一幅神秘的《鹳鱼石斧图》。鹳鸟全身的白色使得以墨线圈点的鹳眼特别醒目,以墨笔勾勒的鱼和石斧相当遒劲纯熟。彩陶瓮是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葬具,该部落联盟的图腾就是鹳鸟,而鹳鸟口中的大鱼应是敌对部落联盟的图腾,作画者将鹳鸟画得形体硕壮,眼睛大而有神,将鱼画得身体僵直,毫无生气,用鹳口衔鱼的题材正是为了表现本族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带符号标志的石斧是首领生前所用之物,是身份地位和权威的象征,将石斧画在瓮上,是部落成员对去世首领的怀念。

  彩陶鲵鱼纹瓶

  彩陶鲵鱼纹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1958年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们结成较大的部落,在文化上互相影响,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交流,但各自氏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性,并都有与众不同的信仰和崇拜。同半坡的人面鱼纹一样,陶瓶上的鲵鱼图案也是器物制作者信奉的神话形象。鲵鱼的脸酷似人形,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身躯卷曲似在游动。瓶体上的图案准确地表现了鲵鱼的特点,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

  白陶空足鬶

  白陶空足鬶(guī),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物,炊事用具,1959年出土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现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鬶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器之一,起源于大汶口文化中期,盛行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阶段。是一种造型精巧的器物。白陶洁白细腻,曾见于黄河、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诸文化遗址中,但只是在大汶口文化中才大量流行,此后的龙山文化和夏商文化中的白陶器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陶鬶有实足和袋足的分别,实足鬶一般由流、腹和三个圆锥状实足组成,袋足鬶则以三个大袋足为腹。

  蛋壳黑陶杯

  蛋壳黑陶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物,出土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现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蛋壳黑陶器皿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超薄的器壁如同蛋壳一般,“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器皿不以色彩、纹饰为重,而以造型和工艺见长。这件蛋壳黑陶杯形态纤巧秀致,有一种动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史上的顶峰。

  舞蹈纹彩陶盆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代表,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最有代表性的原始文化,距今约有五千多年了。在这件陶盆内沿壁上,陶器制作者用流畅的笔法勾出三块空白,在每一空白处以平涂的剪影似的手法,画了五个手拉手的舞蹈人。因为要以单色平涂来表现舞蹈的动态,所以作者选择了特有的角度。人头侧向一边,两腿却正面稍稍分开。头饰与尾饰分别摆向不同方向,加上互相索引的双手,很容易使人感到他们身躯是扭转着的,仿佛正在踏着有节奏的舞步跳舞。每个人的形象都与整体有机地结合,形成整齐的图案。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管流爵

  管流爵,夏朝晚期陶器,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甸子遗址的一座墓葬中。大甸子遗址出土的陶爵很可能是北迁夏人的一支辗转来到此地后所制造的。管流爵为椭圆形口,前部上翘,后部略平。上腹部瘦细,下腹部外鼓。在腰部有一长长的管状流和宽扁鋬。锥状三足外撇。在古代,爵和角都是用于饮酒的容器,但爵有流,而角的造型则无流,而具有若尾的双翼。管流爵形似角而带有管状的流,属于特殊形式的爵,非常少见。

  几何纹白陶瓿

  几何纹白陶瓿(bù),商代刻纹白陶的代表,仿造青铜器的式样制作,是一件盛酒器。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县殷墟,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造型为球形,颈部是夔纹,腹部为曲折纹饰组成的兽面纹,方菱作双眼,折线作鼻翼。装饰纹样全部由直线构成,主题突出,层次丰富。夏商两代,白陶器专为奴隶主贵族所有。

  原始青釉旋纹尊

  原始青釉旋纹尊,商代瓷器,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造型规整,简朴端正。内外施釉,釉层薄而匀。外壁划弦纹数道,口沿及腹下部印有细方格纹各一周,装饰素雅。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胎体还是釉的烧制工艺都尚显粗糙,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与各种陶器相比,原始瓷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和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优点,因此后来逐渐取代陶器,而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代陶俑,1974年发现于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现收藏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古时代,奴隶主死后,往往要把活的奴隶和死人一起埋葬,以便奴隶主在阴曹地府也能叫奴隶替他赶车、做饭、劳动。后来改用木制或泥制、陶制的人形偶像陪葬,这即是俑。秦始皇兵马俑坑规模巨大,占地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共出土近8000件兵俑、马俑、车俑。武士俑有的身着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击鼓说唱陶俑

  击鼓说唱陶俑,东汉陶制雕塑,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天回山,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陶俑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挟鼓,右手举槌作击鼓说唱表演,神态诙谐,动作夸张,富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汉代民间极为盛行说唱表演。汉代这种说唱艺术称为“俳(paí)优”,史书记载:“击鼓歌唱,作俳优。”在汉代,往往以身材矮胖、相貌滑稽的侏儒充任表演者。俑在汉代雕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车马出行到侍卫家奴,从庖厨宴饮到歌舞百戏,几乎无所不包,反映了汉代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  

  青瓷莲花尊

  青瓷莲花尊,南朝瓷器,1972年出土于南京东郊麒麟门外灵山南朝梁墓,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莲花尊的造型与装饰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盖为僧帽形,盖顶有方形钮,四周为三角形锯齿状的变形莲瓣。口部呈喇叭状,颈部装饰有五个飞天,人像,下部贴附有对称的二龙戏珠及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整体造型高大庄重,装饰华丽繁缛,工艺精巧细致,堪称稀世珍品,被誉为“青瓷之王”。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举传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在青瓷制品中,佛教艺术的标志--莲花纹成为主要的装饰花纹和时代特征。青瓷莲花尊是莲花纹装饰集大成的文物,它同时也是佛教艺术与中过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

  白瓷龙柄鸡首壶

  白瓷龙柄鸡首壶,隋代陶器,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我国白瓷的出现晚于青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对原料的筛选、淘洗,降低胎、釉中含铁量而烧成的。因为器身置鸡头,鸡首壶通常称为鸡头壶,始见于三国末年。这件隋代白瓷龙柄鸡首壶,修长、俏丽的型体,配置挺胸昂首的鸡首与引颈伏首的龙柄,一展隋代鸡头壶具有的秀丽、活跃、生动的风韵。用白釉遮体,更显高雅之美。

  墓主李静训是一个年仅九岁的女童,名叫李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人。她的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年轻时随周武帝平齐,以后又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国;李崇之子李敏--李静训的父亲,也倍受恩宠,被封为上柱国,后官至光禄大夫。据墓志记载,李静训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杨丽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李静训殁于宫中,皇太后十分悲痛,厚礼葬之。

  三彩骆驼载乐俑

  三彩骆驼载乐俑,唐代陶俑,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鲜于庭诲墓,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骆驼引颈昂首而立,驼背上有四位异域乐手盘坐演奏,正中一位站立挥袖而舞。这件三彩陪葬俑,为三彩技乐俑中的罕见珍品,题材新颖,塑造形象鲜明,体现了我国盛唐时期艺术的繁荣景象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此外,陶瓷技术在唐代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除了“南青北白”瓷业之外,三彩陶器在唐代烧造达到鼎峰时期,创造了浓艳瑰丽的唐代艺术风格。唐三彩技术除器物外,广泛运用到偶人禽兽雕塑的装饰上。绝大多数的唐三彩用于殉葬,极少用于日常生活。

  青釉弦纹瓶

  青釉弦纹瓶,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它的造型仿青铜器式样,盘口、长颈、鼓腹、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扁孔可穿带,颈至腹部有凸起弦纹七道,釉层肥厚滋润,呈粉青色,色泽稳定,具有美玉般的质感。器身布满大纹片,纹线自然美观,并运用了官窑典型的“紫口铁足”(器物的口缘釉薄处露出紫色,称为“紫口”;器足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称为“铁足”)的做法,疏朗的弦纹装饰丰富了器形变化,使全器显得古朴、凝重、浑厚、静穆。

  官窑作品不尚华饰,仅以简单弦纹布置疏朗明快,透过温润釉色隐见起伏变化,但平淡之中不失典雅,宛如不经意却孕无穷内涵。

  天青釉三足洗

  天青釉三足洗,宋代汝窑的代表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件三足洗是宫廷陈设瓷器。敞口、直壁、平底、下承三个曲足,外底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痕。造型仿汉代铜洗式样,简洁雅致。通体施天青色釉,开细碎纹片,釉色柔和清澈,如玉般青翠华滋。纯正的釉色与釉面特意制作的细碎纹片形成对比,使单一的青釉增添了节奏韵律之感,显示了宋代追求理性之美的艺术风格。

  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时期,窑址遍布南北,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的艺术成就雄居群窑之上,名声极为显赫,而宋人还有“汝窑为魁”的说法。汝窑烧造的是一种植青釉瓷器,胎骨较薄,呈青白色,质地极细密,釉色如潮水反衬下的蓝天,色彩灰而不暗,蓝而不艳,青而不翠,柔和文静,有玉之美感。流传至今的只有70余件,可谓弥足珍贵。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元朝瓷器,出土于南京江宁县将军山沐晟(shèng)(朱元璋养子沐英的次子)墓中,现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梅瓶自上而下有五层圈带纹饰,肩上部绘有一周覆莲纹,内有珊瑚、灵芝等“杂宝”纹样。接下来是一圈缠枝牡丹纹饰。腹部周身绘满缠枝牡丹青花图案,紧接着是一条较窄的卷草边饰。下部装饰有卷草纹及仰莲如意纹一周。纹饰带有宽有窄,青花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浑然一体,显得繁而不乱。青色艳丽之中又带古朴,风格生动豪放,堪称元代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随着当时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元代的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元代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