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 第34章 你不可不知的珍贵文物 (2)

第34章 你不可不知的珍贵文物 (2)

书籍名:《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作者:文渊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良渚琮王

  良渚琮王,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县反山良渚文化反山墓地第12号古墓,是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现收藏于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这件玉琮内圆外方,圆度规整,表面光洁,反映了“承天象地、天圆地方”的思想。四面竖槽内上下布列的八组神人兽面图象和八组以转角为中轴线,四角上下并列的简化人、兽、鸟组合纹饰,对称工整,匠心独具。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既用来祭祀大地,也是权威的一种象征。《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也是后世“苍天、黄土、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思想的由来。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几乎达到无墓不出玉的程度,这在史前考古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的玉器在整个新石器时代也最为发达。玉器上大都刻有一个统一的兽面图案,画面简略、抽象,样子非常奇怪。而“琮王”上的兽面纹最复杂、最完整,人们由此而知,所谓兽面纹,实际上是一位头带羽冠者骑伏猛兽的图像。由于这一图像内涵深奥、神秘,一般刻画在重要器物上,而且这类器物都出土于大墓中,所以被称为“神徽”。

  玉龙

  玉龙,新石器时代玉器,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玉龙是由一块碧玉料精心雕琢而成,龙体卷曲优美,呈“C”字形。形体硕大,琢刻精湛,龙体伸曲刚劲有力,生气盈然。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龙之故乡,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的身上寄托了力量、希望和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同任何一种“神圣之物”一样,龙的形象也来源于先民对“图腾”的崇拜。古代人多把对自然界的畏惧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用一种徽号或保护神来代表,黄帝的后裔就用龙作为标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后世的帝王也借龙来神化自己。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的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跪坐玉人

  跪坐玉人,商代玉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县殷墟妇好墓,现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人用黄褐色和田玉雕成,双手抚膝跪坐,头梳长辫、盘于顶,头上戴箍形束发器,接连前额上方卷筒状装饰,像一个平顶冠。人的面庞狭长,细眉大眼,宽鼻小口,方形小耳,表情肃穆。身穿交领长袍至足踝,衣袖窄长至腕,腰束宽带,背后插一卷云状宽柄器,气度雍容,显然是一个上层奴隶主贵族的形象。玉人身体、衣饰、发型的雕琢一丝不苟,近乎写实,是了解当时衣饰的最珍贵的资料。

  妇好是商王武丁六十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的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妇好墓内所出的铜礼器和武器,以及大量玉石器等,大体上反映了武丁前后商王朝礼器群的类别和组合,是研究商代礼制的重要资料。大型青铜礼器、武器和大量的玉器、象牙器也显示了商王朝的兴旺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玉凤

  玉凤,商代玉器,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这件玉器的形状与商代甲骨文中的凤字极为相似,是研究商代人心目中凤的形像的极佳实物。玉凤高冠勾喙,短翅长尾,作亭立回首欲飞状,飘逸洒脱,舒展的长尾自然弯曲,尾翎有合有分,素洁无纹。身前有透穿镂孔,更使凤体丰满迷人。背部外凸的穿孔圆钮,应是供穿绳悬挂之处。

  据《史记》记载,夏是龙的后裔,帮助大禹治水的殷契是凤的后裔。殷契的母亲简狄在户外洗澡时,吃了玄鸟(即凤)卵而怀孕生了契,即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契长大后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后来成为殷商的始祖。殷商崇信玄鸟,因而商代的青铜器上铸有很多变幻无穷的凤纹图案。妇好墓出土了很多玉龙,而玉凤仅此一件,说明妇好对凤的极端重视。

  龙形玉佩

  龙形玉佩,战国玉器,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出土,现藏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这两件玉佩系完全相同的一对,均用黄色和田玉制成。玉佩通体扁平,镂空透雕,有廓,龙体造型奇特,作盘旋游动状。龙回首上昂,目小而传神,口微张似吟鸣之态。躯体硕壮,龙身躬起,呈“S”形并与龙足或脊鳍部分构成若干小“S”形的多重组合,给人以律动感。周身雕饰谷纹,似粒粒珍珠随龙舞动,仿佛两只小黄龙在云中翻腾嬉戏。双龙相对,长嘶起舞,活灵活现,可算是玉佩中的上佳之品。

  战国时期,随着礼制的崩溃,思想观念的解放,“百家争鸣”的兴起,带来了艺术上的繁荣,玉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玉的使用范围扩大,佩玉等生活用器增多而礼器比重减少;玉质优良,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仔玉;琢玉技艺精湛,纹饰多样而多变,线条流畅,出现了金属细工与玉作的结合,即“金镶玉”;作为神瑞动物之首的龙的形像占有突出地位。

  云纹高足玉杯

  云纹高足玉杯,秦代玉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车张村阿房宫遗址,现收藏于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玉杯杯身呈直口筒状,杯身纹饰分三层,上层饰有柿蒂、流云纹,中层勾连卷云纹,下层饰流云、如意纹。足上刻有丝束样花纹。秦王朝是个了不起的帝国,却又是个短命的王朝,所以传世的和新出土的秦朝玉器并不多见,确定无疑是秦朝玉酒器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件云纹高足玉杯虽无复杂奇特之处,但它出土于秦始皇藏宝储珍规模庞大的宫殿--阿房宫遗址中,是秦始皇或其嫔妃们用过的酒杯,其价值就非同一般。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西汉规格最高的葬服,1994年出土于江苏省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现收藏于徐州市博物馆。这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阗白玉、青玉组成,共使用玉片4248片,金缕1576克。需10万人工才能完成。按照汉代的丧葬制度,玉衣是必需的丧葬品,因为汉人相信金玉可以保持尸体不朽。但只有帝王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而此件玉衣的主人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即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之子。刘交深受刘邦之子、汉文帝刘恒宠信,致使其几个儿子贵比皇子,故刘郢客死时能穿金缕玉衣。同时也说明西汉时期,象征地位和等级的玉衣缕质的使用并未形成严格的制度。

  兽首玛瑙杯

  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

  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这件玛瑙杯,工匠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

  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刻花玉杯

  刻花玉杯,唐代玉器,通高3.5厘米,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这件玉杯质地呈白色半透明状,用珍贵的和田白玉雕成。杯口作八棱花瓣状,杯腹外满饰阴线浮雕卷草云纹,底有椭圆形圈足。八瓣花状造型和卷草纹饰原为典型的中亚题材,这时已被唐代工匠加以吸收改造后广泛地应用在器物的装饰上。

  历年来出土的唐代玉器,以妇女的装饰品和象征官阶的玉带饰为多见。而像玉杯这样的生活器皿迄今只发现一件。并且造型、纹饰又如此秀丽华美。实属绝品。

  透雕折枝花锁

  透雕折枝花锁,宋代玉器,1974年北京市房山区长峪沟出土,现藏于首都博物馆。这件玉锁通体镂空透雕,造型呈扁椭圆形。玉质呈青色,晶莹润泽,造型设计精巧,两丛折枝八瓣花构成的花头并列在花锁下部,彷佛花中有花,两个折枝向上缠交在一起,宛如花篮的精美提梁。花的枝叶依形而生,偃仰翻转,自然生动。透露空间,穿插交织,激活了规整的对称式构图,给人以圆满富贵的感觉。

  宋朝玉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的世俗化倾向,隋唐五代时已出现了山林花卉等生活化的纹饰题材,到了宋代,不仅器物中日用品占了多数,且纹饰也多取材于生活,如鸳鸯蝴蝶荷叶等,并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

  “桐荫仕女”玉雕

  “桐荫仕女”玉雕,清代玉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外着袍的妙龄少女,手持灵芝,轻盈地向徐开的院门走去。门内的长衣少女,双手捧盒,向门外走来。这一切都通过细细的门缝,互为呼应,情景交融,把两个少女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生动传神,画面充满浑厚的生活气息。

  但是,谁能想到,这件乾隆皇帝珍爱的宝物,竟由一块废料琢成。原来,它是一位在清廷供职的琢玉高手,利用一块琢玉碗时剩下的弃料雕成,这原是一块黄白色的整材已雕成玉碗的和田玉,余弃的废料既有裂痕(后经匠师巧妙处理成门缝),又有桔黄色的玉皮子(匠师把它琢成梧桐、蕉叶与覆瓦、垒石),经匠师化拙为巧的鬼斧神工处理,终成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品。

  “大禹治水”玉山

  “大禹治水“玉山,制作于清代乾隆年间,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是中国玉器中用料最贵、耗时最久、雕琢最精、形制最大、气魄最盛的一件作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之一。它体现了中国玉雕工艺的卓越成就,被誉为中国玉器中的“魁首”。

  玉山用青玉制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重约5350多公斤,下有数千斤重的嵌金丝铜座。内容是描写我国古代传说中夏禹治水的故事。玉山气势雄伟,山岭重叠,洞堑深邃,民工们在夏禹的带领下,不畏艰险,开山劈水,兴修水利,表现了我们祖先为造福人类而辛勤劳动的伟大场面。玉山上雕刻有山峰、小溪、瀑布以及人物等多种题材。玉山的正面刻有乾隆皇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宝”方印,下部还有长篇御诗及注文。

  清丽玲珑--陶瓷

  人面鱼纹彩陶盆

  中国远古的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于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文化发展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上世纪5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