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 第18章 你不可不知的重大事件 (4)

第18章 你不可不知的重大事件 (4)

书籍名:《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作者:文渊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我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1632年,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亚库次克城,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

  1649年末再次侵入黑龙江,强占我国达斡尔头人拉夫凯的辖区,其中包括雅克萨城寨(今黑龙江左岸阿尔巴金诺)。1683年9月,康熙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清领土。侵略军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窜至爱珲劫掠,清将萨布素将其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侵略军建立的据点均予焚毁,使雅克萨成为孤城。1685年,为了彻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命都统彭春赴爱珲,负责收复雅克萨。俄侵略军在强大攻势的压力下,缩在城内,丧失还击的能力,处于被动挨打的窘境。沙俄侵略军头目走投无路,只好遣使赴清军大营乞降,并发誓不再到雅克萨侵扰。1685年8月,莫斯科派兵600增援尼布楚。当获知清军撤走时,侵略军头目率大批沙俄侵略军再次窜到雅克萨。1686年8月,清军开始攻城。雅克萨城旦夕可下,沙皇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答应所请,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萨反击战结束后,双方于1689年7月24日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次胜利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清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人称为“通商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林则徐立下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明禁绝鸦片的决心。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侵略战争爆发。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遭到清军的抵抗后,转攻厦门,又被邓廷桢的军队击退。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击沙角、大角炮台。中国军队仓促抵抗,伤亡惨重,炮台失陷。英军进逼虎门,琦善妥协求和。琦善的卖国行径激起清廷上下不满,道光皇帝认为有损天朝尊严,决定对英宣战。英军先发制人,再次进攻虎门。关天培亲自率军坚守炮台,以身殉国。1841年5月,英军进攻广州,广州城外的泥城、四方炮台相继失守。8月26日,英军攻陷厦门。10月1日,英军再陷定海。10日,镇海陷落。13日,宁波陷落。道光皇帝为挽回败局,决定第二次出兵,奕经率军到达前线后,贸然出兵,全军溃败。1842年6月,吴淞口陷落;7月,镇江陷落。8月,英舰到达南京下关江面。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战争以清朝的失败告终。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1844年7月、10月,美国和法国乘火打劫,效仿英国,先后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除割地、赔款之外,与英国同样的特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金田起义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国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和突出。

  1843年,洪秀全同冯云山、洪仁玕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次年春入广西传教,积极宣传组织农民群众。洪秀全、冯云山经过5年的组织发动,以紫荆、金田为中心的拜上帝会势力已扩展到10个州、县,斗争方式由宗教冲突发展到政治的、武装的斗争,起义的核心领导和骨干力量已经形成。革命思想理论被越来越多贫苦农民接受。1851年1月11日(一说1850年11月4日),洪秀全领导1万多汉、壮、瑶等族人民在金田庄严宣告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洪秀全严申五项军纪,冯云山宣读秉承天父旨意,合力诛妖灭清,实现太平的讲词。从此,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在中国大江南北展开。

  金田起义担任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反对封建主义,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举行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尊洪秀全为天王。太平军攻占永安(今蒙山)城后,即封王建制,分封东、西、南、北、翼王,东王节制诸王,各种立国规制初具规模。1853年初,太平军克湖北省城武昌,即挥师50万东下占领南京,奠都天京,颁行《天朝田亩制度》,发行货币,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来侵略的外交政策。5月,派兵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孤军直入,打到北京附近,功败垂成。西征军于湖口、九江大败湘军,继而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革命进入鼎盛时期。1856年,杨秀清居功自傲,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秦日纲回京诛杨。洪秀全又疑忌石主朝政,多方钳制。石负气率精兵良将离京出走,最后在贵州大渡河全军覆灭。

  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洪秀全临朝主政,重建五军主将制,大力提拔年青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等,重用陈玉成、李秀成主持军国事务,一度重振军威,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大败湘军李续宾部。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得天王倚重,封干王,主持朝政,颁布了《资政新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坚决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安庆失陷之后,太平军在江苏、浙江的根据地也相继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围小块地区,这时,天京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形势日益危急。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军挖掘地道,用火药轰塌城墙,经过激烈巷战,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军将士壮烈牺牲,少数人突围。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义。李秀成在天京突围时被俘,被曾国藩杀死。太平军余部转战大江南北,一直奋战到1868年。

  中国历史上这场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后奋战14年,纵横18省,威震全中国,最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会同响应。四国的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他们决心抓住一个机会作为借口,挑起战争。英、法两国以1856年亚罗号划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俄国驻中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为借口,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大增强,开始准备向外侵略矿张。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1895年2月,在日本海陆两军的夹击下,我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1895年4月,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主要内容有:清政府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清政府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清政府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清政府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清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彼此的最惠国待遇。《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