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 第90章 泪与笑

第90章 泪与笑

书籍名:《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作者:向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背景搜索]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的开拓者,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奠基人。纪伯伦一生命运多舛。幼年时,家里因父亲吃官司而陷入赤贫。12岁的纪伯伦跟随母亲到美国波士顿贫民区居住,15岁时重回黎巴嫩求学。在一年中,他的小妹妹、哥哥和母亲相继去世,给他留下了大笔治病的债务。1908年,纪伯伦因发表《叛逆的灵魂》触怒当局而遭驱逐,再次前往美国。后来,纪伯伦得到挚友玛丽·哈斯凯尔的资助去欧洲学习绘画与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赞赏,称其为“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1920年纪伯伦与旅居海外的阿拉伯作家组成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旅美派”,并成为其领袖人物。1931年,饱受颠沛流离和疾病折磨的纪伯伦病逝于纽约,年仅48岁。

  纪伯伦与泰戈尔并称为“站在东西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代表作有:

  英语散文诗集《先知》《沙与沫》;阿拉伯语诗文集《泪与笑》《暴风集》等。

  [内容精要]

  罗斯福曾赞扬纪伯伦“是东方刮来的第一阵风,从根本上扫荡着西方”。

  然而,纪伯伦那些令西方人深深震撼的睿智与激情之作却是一个饱经沧桑的灵魂在人生艰辛中的挣扎与彻悟。《泪与笑》是发表于1913年阿拉伯语散文集,属于纪伯伦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青年纪伯伦接连遭遇了痛失亲人、债务缠身、作品被禁、被逐出国等人生不幸。洞悉了生命痛苦的作者用悲怆之泪与幸福之笑谱写成了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咏叹调——《泪与笑》。作者在文集《引子》中剖白道:“我希望我的生活永远是泪与笑:泪会净化我的心灵,让我明白人生的隐秘和它的堂奥;笑使我接近我的人类同胞,它是我赞美主的标志、符号。”《泪与笑》用哀伤与激情交织的文字显示了纪伯伦对人生真谛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类福祉的真诚探求。“爱”与“美”既是《泪与笑》的主旋律,也成为纪伯伦一生的创作母题。

  纪伯伦把“爱与美”视为最完美和谐的人生境界,并终生对之顶礼膜拜,他说:“我来,就是为了在爱的荣耀,美的光辉中生活。”爱是抚慰伤痛的天使之吻,爱是苦难人生的温馨栖所,在苦难中辗转的纪伯伦更加明了爱的珍贵,他用爱的灵光照亮了世界,引领人们走出生命的如磐黑暗。在《爱情的生命》《笑与泪》《爱情的故事》中,作者歌咏情侣之爱的曲折忧伤与美丽温馨,营造了一个弥漫着爱情芳香的美幻乐园。不仅如此,作者还用《田野中的哭声》表达他对大自然的殷殷之情;用《致我的穷朋友》抒发他对苦难民众的无限悲悯。在《致责难者》里,作者让爱的旗帜高扬在全人类的头顶,使爱的境界更加博大深邃:“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所有的人类都是我的乡亲。”另一方面,纪伯伦把“美”看做生命的本源,认为“只有在美中才有真理”,“只有在美中才有光明”。

  当现实的生存境遇使人们日益麻木,日益远离真“美”时,作者深沉地呼吁:“把美当做宗教,把美当做神祗崇拜。”在《美》《在美神的宝座前》《美之歌》等一系列“美”之颂歌里,纪伯伦激越优美的礼赞中蕴含了哲学的深邃和宗教的神圣。

  [精彩片段]

  在美神的宝座前

  我的头脑摆脱了物质的羁绊,而在幻想的天地中翩跹起舞。于是,我回首一望,只见一位少女伫立在我跟前。那是一位仙女,她没有什么穿戴打扮,只有一根葡萄藤遮着她的躯体,金色的长发上戴着一顶花冠。她从我的眼神中看出我对这一奇遇的惊愕和不知所措,就说:“你别怕!我是森林之女。”她甜润的声音不禁使我恢复了镇静,于是我问:“像你这样的人怎会住在这野兽出没的荒郊野地?老实告诉我,你究竟是谁,又来自哪里?”她坐在草地上,说道:

  “我是大自然的象征。我就是你的祖先崇拜的那位神女,他们在巴勒贝克、艾弗加和朱拜勒曾为我建筑过祭坛和庙宇。”我说:“那些庙宇早已夷为平地,我祖先的尸骨也已化为尘埃消失,有关他们崇拜的神祗和信奉的宗教,只是在断篇残简中可以找到只言片语。”她说道:“有些神是靠着他们的崇拜者生存而生存,随着他们的死亡而消逝。有些神则有永世无穷的神性而长生不死。我的神性则来自你随处都会见到的美。这种美就是大自然的一切。这种美是丘陵间的牧人、田野中的农民以及在山与海之间漂泊的人们的幸福的开端,这种美是智者哲人登上真理宝座的阶梯。”我忐忑地嗫嚅道:“美是一种威严可怕的力量。”她嘴角露出似花的微笑,目光显得仿佛能洞察人生的奥秘,说道:“你们人类总是怕这怕那,甚至连你们自己都害怕。天是安宁的起源,你们却怕,自然是舒适的摇篮,你们也怕。你们还害怕上帝,说他会震怒,会怀恨。其实,他不过是博爱与仁慈的化身。”

  ……

  (选自《泪与笑》,仲跻昆、李唯中、伊宏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名言佳句]

  人们追求冰冷的物质,如影随形;我却寻求爱的火焰,把它搂在胸口,让它吞噬我的肋骨,把我的肺腑熔蚀。因为我发现,物欲能使人没有痛苦地死去,而爱却会用痛苦使人重生。(《诗人的声音》)

  [内容赏析]

  作为近代第一个从阿拉伯世界走向全球的文学巨匠,纪伯伦既保留阿拉伯人独有的文化底蕴,又吸收了近代西方人文思想的精华。所以,纪伯伦的创作是一道奇异的文学风景,融合了东方式的神奇想像、浪漫激情和西方式的冷峻思辨、深刻理性。

  所选的《在美神的宝座前》是纪伯伦众多探讨和阐释“美”的名篇之一。

  “美是什么”这个亘古常新的问题,虽然有无数先贤哲人试图追问它,诠释它,但结果仍莫衷一是,正如柏拉图的感叹“美是难的!”对于这个千古之问,纪伯伦用自已的方式通过塑造一个生动可感的美神给出了独特的答案。作者塑造了一个集天地造化于一身,钟灵毓秀、无所不在的美神,并借美神之口批判了人们对“美”的敬畏,指出“美”是“漂泊的人们的幸福的开端”,“是智者哲人登上真理宝座的阶梯”。作者通过自己与美神的倾心交谈揭示了美的深刻内涵:

  “它是这样一种力量:起始于你最圣洁的心灵深处,结束于你的想像之处。”在文章末尾,纪伯伦把“美”上升到了宗教的境界,让“美”闪烁着神性的光彩:“美——就是你见到它,甘愿为之献身,而不愿向它索取。”在此,纪伯伦用生动简洁的文字言说深邃精辟的思想,全文哲理与诗意水乳交融。作者用瑰丽的想像、新奇的象征和美妙的比喻使文章的哲理思辨氤氲着东方式的神秘诗意。

  当我们在生命的苦海里难于自拔,当我们在生活的丑恶中迷失自己,请记住纪伯伦给我们的精神馈赠:珍惜笑与泪,超越苦难去追寻生命中爱的荣耀与美的光辉。

  [专家建议]

  席慕容评价纪伯伦的创作是“最伟大的心灵以最单纯的面目出现”。阅读纪伯伦的作品要留意他是怎样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精妙的人生训诫的。

  推荐版本:《泪与笑》,仲跻昆、李唯中、伊宏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