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 第79章 一个大城市的色彩

第79章 一个大城市的色彩

书籍名:《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作者:向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背景搜索】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美国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德国移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1888年,十八岁的德莱塞才在别人的资助下进印第安纳大学学习,有机会接触到达尔文、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着作。大学肄业后,先后在报社、杂志社做记者和编辑。

  1900年,德莱塞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以农村姑娘到芝加哥谋生的故事,撩开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虚伪的面纱,让人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的贫富悬殊和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

  1927年,德莱塞赴苏访问后,发表了随笔《德莱塞访苏印象记》和政论散文集《悲剧的美国》,主要抨击美国当时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德莱塞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突出成就在于他突破了美国文坛的“高雅传统”,用写实主义手法抨击了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生动地再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城市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来自底层社会与遭受剥削深重的无告贫民的生活,关注弱势群体。他的主要作品有《欲望三部曲》(《金融家》

  《巨人》《斯多嘎》)《天才》《美国的悲剧》,散文集《一个大城市的色彩》等。

  【内容精要】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步建成的时代。

  剥削掠夺空前加剧,资本财产的吞并集中达到疯狂程度,因此缘于这个制度的种种罪孽邪恶、腐化堕落、冤枉不公以及一切冲突矛盾也都彻底暴露无遗。又接连发生了几次大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致使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乘机兼并或扩大生产规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工商业的发展,轮番上场,交替亮相。每次危机之后,工业生产又出现新的高潮,因此,社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破产和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繁华的城市,迷离的色彩,仍有着巨大的魔力,吸引着人们象潮水一般涌进城市,等待着自己发财时机的到来。

  面对这样严酷的现实,针对当时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德莱塞撰写了散文集《一个大城市的色彩》,生动再现了贫富之间的巨大落差,警醒人们不要被大城市表面的繁荣所迷惑,不要无视越来越深的社会矛盾,要透过扑朔迷离的繁华表象看到隐藏在整个社会中的精神危机。

  【精彩片段】

  我的梦中城市

  《我的梦中城市》出自《一个大城市的色彩》,是一篇描写纽约城市生活,表现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风貌的作品。作者以凝练的笔法,凸显了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易为人觉察的社会危机,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它是沉默的,我的梦中城市,清冷的、静穆的,大概由于我实际上对于群众、贫穷及像灰砂一般刮过人生道途的那些缺憾的风波风暴都一无所知的缘故。这是一个可惊可愕的城市,这么的大气魄,这么的美丽,这么的死寂。有跨过高空的铁轨,有像峡谷的街道,有大规模攀上壮伟广市的楼梯,有下通深处的踏道,而那里所有的,却奇怪得很,是下界的沉默。又有公园、花卉、河流。

  而过了二十年之后,它竟然在这里了,和我的梦差不多一般可惊可愕,只不过当我醒时,它是罩在生活的骚动底下的,它具有角逐、梦想、热情、欢乐、恐怖、失望等等的哗鸣。通过它的道路、峡谷、广场、地道,是奔跑着、沸腾着、闪烁着、朦胧着,一大堆的存在,都是我的梦中城市从来不知道的。

  关于纽约,——其实也可说关于任何大城市,不过说纽约更加确切,因为它曾经是而且仍旧是大到这么与众不同的,——在从前也如在现在,那使我感着兴味的东西,就是它显示于迟钝和乖巧、强壮和薄弱、富有和贫穷、聪明和愚昧之间的那种十分鲜明而同时又无限广泛的对照。

  我常常想到那庞大数量的下层人,那些除开自己的青春和去向之外再没有东西推荐他们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日日时时将他们的面孔朝着纽约,侦察着那个城市能够给他们怎样的财富或名誉,不然就是未来的位置和舒适,再不然就是他们将可收获的无论什么。啊,他们的青春的眼睛是沉醉在它的希望里了!于是,我又想到全世界一切有力的和半有力的男男女女们,在纽约以外的什么地方勤劳着这样那样的工作——一片店铺,一个矿场,一家银行,一种职业,——惟一的去向就是要去达到一个地位,可以靠他们的财富进入而留居纽约,支配着大众,而在他们认为是奢侈的里面奢侈着。

  ……

  (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一个大城市的色彩》,傅东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名言佳句】

  美愿意出卖它的花,德行出卖它的最后的残片……名誉和权力出卖它们的尊严和存在,老年出卖它的疲乏的时间,以求获得这一切之中的不过一小部分,以求赏一赏它的颤动的存在和它造成的图画。《我的梦中城市》

  【阅读赏析】

  本篇选自德莱塞的散文集《一个大城市的色彩》。作者从梦境写起,别具匠心地把读者引入富有诗情画意的梦境之中,让读者在观赏真实的城市风光之前,先领略一番梦境中的风光;然后用对比的手法,将梦境和现实中的不同感受精彩演绎,生动再现,让读者在看到具体的叙事之前,先对纽约市的总的印象打下烙印。

  梦中城市“清冷”、“静穆”;现实中的城市“沸腾”、“闪烁”、“朦胧”、“罩在生活的骚动底下”、“一大堆的存在、都是我的梦中城市从来不知道的。”这段对比,很清楚地表明:现实中的城市比梦中城市更令人眼花缭乱、心醉神迷,更具梦幻般的色彩,这是贯穿作品的重要思想。

  在具体表现纽约城的社会风貌时,德莱塞从一个穷苦的缝衣女工居住的小角落入手,袒露纽约底层人民贫困生活的真相:窄窄的住房、皱皱的面孔、发财的梦想、寥寥几笔就把一个生活在纽约底层的普通缝衣女工鲜活地再现了出来。凸显了她生活的艰辛。这段关于贫困的描写没有场景转换,停留在一个窄小的夹板房里,给人一种沉闷、停滞的感觉。

  然后再写纽约城的喧嚣、繁华:以五光十色的灯光,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橱窗,鳞次栉比的大厦,造成一种运动、变化的感觉,共同点缀纽约城“闪烁”和“沸腾”的梦幻色彩。二者相比,很自然地突出了不为人们所注意的贫困角落。

  为了加深读者对纽约城扑朔迷离的繁华表象的认识,作者采用高度抽象的表现手法,以千万张面孔一齐“朝着纽约”,千万双眼睛“沉醉在它的希望里”

  的画面来表现迷恋纽约城繁华,沉迷于梦想中的西方社会,以突出在表面的繁荣下面隐藏在整个社会中的深刻的精神危机。

  【专家建议】

  德莱塞是多产的小说作家,散文写作在他仅是余事。尤擅长叙事记实,文字明白晓畅。

  推荐版本:《外国散文百年精华·大城市的色彩》,傅东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