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 第36章 里尔克散文选

第36章 里尔克散文选

书籍名:《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作者:向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背景搜索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生于铁路职工家庭,大学时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19年后迁居瑞士。

  里尔克的早期创作具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内容偏重神秘、梦幻与哀伤。主要有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宅神祭品》

  (1895)、《梦中加冕》(1897)、《耶稣降临节》(1898)《为我庆祝》(1899)、《图像集》(1902)。欧洲旅行之后,他改变了早期偏重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写作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表示抗议,对人类平等互爱提出乌托邦式的憧憬。着名作品有借赞美上帝以展现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精神矛盾的长诗《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集续编》(1908)。晚年,他思想更趋悲观。代表作为长诗《杜伊诺哀歌》(1923)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诸多十四行诗。

  内容精要

  《里尔克散文选》主要集中了里尔克的散文、文艺评论和一些书信。《奥古斯特·罗丹》是长篇美术评论,分为两部分。里尔克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理解和阐释,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罗丹的景仰。《栀沃尔普斯维德画派枛导言》《论风景》《论艺术》《印象派画家》等是美术评论,里尔克在其中表达了他的艺术观。

  散文诗《骑兵旗手克里斯朵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叙述了一个年轻的奥地利军官在匈牙利抗击匈牙利土耳其侵略军的战争中,在一夜之间对爱与死亡的体验。该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色彩绚烂、音调铿锵,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忧郁而神秘的情调,充满了对青春的梦想和憧憬。

  《马尔泰·劳里兹·布里格手记》是一部随笔片段集,带有精神自传的性质。

  作品描写了主人公马尔泰在巴黎的痛苦体验和他对故乡、对童年的回忆。主要谈论里尔克关于孤独、恐惧、死亡、上帝、爱的思考。马尔泰所经历的精神困惑无疑是里尔克所经受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里尔克对生存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生活,如果我们根本无法领会这生活的诸要素?”这其实也是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和现代主义文学所广泛专着和揭示的基本主题。

  《致一个青年诗人的信》是里尔克与一位青年诗人卡普斯的书信。他在信中谈论人生的孤独和内心生活的意义,谈论诗歌必须从内心深处作为独自的声音产生出来。其中还谈到爱、死亡等诸多问题,曾经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

  精彩片段

  奥古斯特·罗丹这位认真的全神贯注的工作者,他决不去寻找题材,也不期望有其他的实现,只求在他那日趋成熟的雕刻工具所能达到的成就,他在这个道路上前进,走过人生的一切剧场;现在,在他面前,展开了爱情的深夜,昏暗的充满哀乐的广大世界,在其中,仿佛依然是英雄的世界,没有衣服,在其中,面孔不见了,躯体受到重视。他带着白热的官感,作为生命的探求者,进入这种搏斗的伟大的混沌之中,他看到的就是:生命。他的四周并没有变得狭隘、缩小和沉闷。它变得很广阔。壁龛形卧房的气氛隔远了。这里有的是生命,每分钟千倍的生命,在渴望和痛苦、疯狂和担心、失与得中的生命。这里有无法测度的要求,有吸进全世界的水也会像一滴水一样干掉的极大的焦渴,这里没有任何谎言和否定,取与予的姿态在这里是真实而伟大的。这里有罪恶和毁谤,永劫之罚和永福,人们会突然理解:把这一切加以隐瞒和埋藏而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的世界必定是贫乏的。这种事是有的。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之旁,也出现另一部历史,不知伪装、因袭、差别和等级——只知道斗争的历史。它也有它的发展。

  它从本能变成渴望,从男女之间的欲望变成人对人的要求。它就这样出现在罗丹的作品之中。依然是两性之间永远的战斗,可是女人已不再是被征服的或是容易驾驭的动物,她是跟男人一样有着渴望而且是清醒的,好像他们两者已合在一起,以便共同去寻找他们的灵魂。……

  (选自《里尔克散文选》,绿原、张黎、钱春绮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名言佳句

  罗丹在获得荣誉之前是孤独的。荣誉的到来,也许使他更加孤独。因为荣誉毕竟只是积聚在一个新名词周围的一切误解的总和。(《奥古斯特·罗丹》)

  爱,也是好事;因为,爱是很难的。人对人的爱:这也许是交给我们最难的、最极端的事,最后的考验和磨练,其他一切工作都不过是为这项工作做准备。(《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

  阅读赏析

  《里尔克散文选》着眼于里尔克的散文和书简,从中可看到作为散文大家评论家和书简家的里尔克的风采。

  《奥古斯特·罗丹》是作为诗人的里尔克为罗丹雕塑作品所作的独特诠释。

  在这部美术评论里,里尔克以他独特的眼光和体验方式察觉出罗丹雕塑作品中那种神完气足的真正品质,那种真正的生动和丰富。同时,里尔克将罗丹那艺术家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从哲学中感性地离析出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之可感可触,并用大量的篇幅叙写罗丹专注于艺术时的脚踏实地、细致和艰苦卓绝,正是这一切特点结合在一起才产生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光辉。里尔克就是这样深入到罗丹的精神世界的内部,从中学习并继承了罗丹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和工作的方式以及艺术观念,并因此而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彻地认识和体察。

  里尔克在对罗丹雕塑作品进行阐释是诗人对艺术家的理解和体察,因此其中对孤独的认识未尝不可以看作是里尔克灵魂的自白。里尔克不仅是一位卓有建树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见解独到的艺评家。他将我们拽出传统的俗套,而引入一个充满矛盾和困惑的现代语境。该书包含了里尔克许多重要的观点和见解。他不仅谈理论和鉴赏,也谈甘苦和感受,也谈人生和世界,更结合他自己人生体验谈他的生动而独特创作实践。里尔克的文笔极具美感,读起来饶有兴味,不但能催醒我们的现代审美意识,并且有助于我们更好读懂他和鉴赏他的作品。

  专家建议

  里尔克的文风较为晦涩,但充满了思想的乐趣,读后可体会到里尔克的不同凡响处正在于他那永不枯竭的精神世界。

  推荐版本:《里尔克散文选》,由绿原、张黎、钱春绮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