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麦肯锡逻辑思考力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麦肯锡逻辑思考力

锁定四个对象,发挥替换效果

书籍名:《麦肯锡逻辑思考力》    作者:西村克己
    《麦肯锡逻辑思考力》章节:锁定四个对象,发挥替换效果,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用替换(Replace)来提升效率


替换(Replace)包括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物、场地、时间”。在“人”方面,更换项目负责人能够分散负担,把忙碌的人的工作交给闲暇的人负责,能够平衡工作负荷。上司将工作委托给部下,也属于一种“人”的替换。将工作整个外包出去,在精简员工数量上非常有效。

“物”指材料、设备、系统的替换。在性能等同的基础上,更换成便宜的材料和零件,能帮企业减少成本。如果将设备和信息系统替换成性能更高的型号或版本,则能提升生产效率。

“场地”指替换到最合适的场地,比如将生产工厂转移到海外、更换物流节点等。此外,适当变更办公室的室内装置有改善沟通效果的作用,改变物流仓库地点也可起到减少移动时间的功效。

“时间”指改变日期和时间点,比如要是在本周为下周的工作做准备,下周的工作就会变得轻松。要是把出差的路途时间挪到下班时间后,日间的工作时间就能得到保证了。



用替换人、物、场地、时间来提升效率


“人”的替换

(例)

更换项目负责人

权限下放让部下负责工作

将正式员工的工作换兼职来做

工作外包

“物”的替换

(例)

更换高性能设备

更换材料

将当面会议改成电话会议

“场地”的替换

(例)

更换生产场地和物流节点

更换供货商

改变会议场地

变更仓库地点

变更室内布置

“时间”的替换

(例)

改变工作的顺序

日夜颠倒

做事先准备

改变会议时间



第四章 复习

轻松提高投资回报率,你需要这样做


本章介绍了如何确立优先顺序使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广义上一般用QCD来体现“工作的品质”,QCD指用有限的经营资源尽可能将Q(Quality品质)、C(Cost成本)和D(Delivery交付期)三个要素做到极致。

要想出色地完成工作获得好评,还需切记你要选择重要度高的工作。用有限的时间(D)和预算(C),获得能使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成果(Q)才是最要紧的。

确定工作优先顺序的原则大致被分为三个,也就是“选择”“分配”和“时间(紧急性)”。

“选择”的意思是,挑选重要的工作去做;“分配”指对于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或者以资源分配的多少来排列优先顺序;“时间”则代表了工作的紧急程度。

一大早先确认应该做哪件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到了公司处理完邮件后,请你先制作一张To  Do  List(工作表),然后根据它们的优先度确定工作的顺序,标记序号。

要想合理分配时间使一整天过得更有意义,可以用一种叫作“一日三分法”的思维方式。

“一日三分法”也就是把一整天分成“上午、下午、夜晚”。上午,优先做需要灵感的工作。下午适合做需要投入耐心和精力的工作。至于夜晚(下班时间),可以给自己订一个回家的时间计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千万不要佯装加班磨时间。

按照投入和产出的大小来排列工作的优先顺序也是一种好办法。此外,将同类工作统合起来执行的效率高到出人意料。当你需要做两种不同的工作,大脑在切换思路时会出现断档的情况。由于大脑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所以一次性完成类似的工作或有关联性的工作,能减轻大脑的疲劳。



第五章 制定有效对策,要先查明根本原因

学会连问五个“为什么”,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如果无论别人对你说什么,你都囫囵吞枣似地在脑子里过一遍就算完,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染上不爱思考的恶习。

那么,要是想用自己的头脑积极地思考,又该养成哪些有效的习惯呢?那就是时刻记得提出一个质朴的问题——“Why(为什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要是弄不明白原因,你可以向与你对话的人请教,也可以自己调查。

在丰田公司,“为什么”已经成了公司内的习惯之一。“为什么”具体指五个“Why”,也就是连续问五个“为什么”。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丰田认为连续提问五个为什么,就能找到引发问题的真正原因。



“事实”与“判断”的混淆


有没有人很容易与别人的意见相左?当出现两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在很多场合下其实是由于双方的看法都过于片面。

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双方对彼此的认知不够和误会而引发的。那么,认知不足和误会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起因,就在于“事实”和“判断”的混淆。

事实指的是谁都无法否定的概念,如果100个人中没有一个人对某概念提出异议,那么可以说它就是事实。比如下面这句——“东海道新干线有三种,分别是希望号、光芒号、回音号”——没人能否定,这就是事实。

所谓判断,指个人经验主观意识对某个事实的看法,即“判断=事实+经验或主观意识”。比如“在东海道新干线里,希望号比光芒号的乘车体验更舒适”,就属于判断。

希望号车辆中确实新车较多,但在一部分光芒号里,也使用了希望号同款新车型。乘车体验是否舒适,都取决于个人差异。

片面的看法,是由对事实的错误认知,或事实和判断的混淆所引起的。



以定量形式把握事实


采取“观察”的姿态,是区分事实和判断的一大重要因素。

所谓观察,指抛开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识,看事物最真实的模样。并且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从来都是戴着各自的有色眼镜看事实的。

如果能尽可能地以定量(数值化)形式来把握事实,我们就能极力排除暧昧的判断。假设你判断“今天很热”,倒不如从“温度、湿度、风速”三方面,把数值作为冷暖的判断依据。

有一种行动准则,能帮我们基于事实做出正确的判断,那就是“三现主义”。

三现主义,指的是现场、现物、现实。通过三现主义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你就能做出基于事实的正确判断,这比起坐在办公桌前自己琢磨要靠谱得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此外,“分析”是能帮人正确认知事实的方法。“分析”,顾名思义,等于“分开解析”,财务分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比如,把销售额和费用分开,可以算清利润有多少;要是进一步把销售额按月和品种划分,一份像样的分析表就诞生了。



问题32 花王为何耗费巨资收购嘉娜宝?


近年来企业并购越发频繁。花王曾以4000亿日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濒临破产的嘉娜宝。那么,花王为何要以如此巨额的资金收购嘉娜宝呢?

提示 要是花王没有收购嘉娜宝,后来又会怎样呢?



答案32 为了阻止外资企业进入日本市场


【解说】用问为什么来摸清真相


花王曾投入4000亿日元资金收购嘉娜宝,为什么?当时的媒体纷纷批判花王价钱给高了。但从战略上来看,花王收购嘉娜宝的做法非常高明。

反过来想,要是花王当年没有收购嘉娜宝,后来又会怎样?想必嘉娜宝就被早就提出收购意向的外资企业收入囊中了。花王阻止了外资企业的收购,使得日本市场避免了出现激烈竞争的局面。

以外,花王通过与嘉娜宝的联手,让自己拥有了对抗资生堂的实力。并且,花王还凭借这一招成功缓和了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但是对消费者而言,这个结局说不上是否完满。毕竟适度的竞争才能促使企业在经营上更下功夫。

花王在收购嘉娜宝后的一段时间内,认可了嘉娜宝的独立性。哪怕从缓和了竞争要素这一点上来看,这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战略。



问题33 看到不同的报道,你该如何判断?


假设某天你正在看报,发现一篇报道标题为“日元贬值,美元升值”。几天后你又看到一篇报道,标题却与之相反,写着“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看到这些报道,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提示 希望你能在获得新消息后先做一件事情,并且养成习惯。



答案33 发出质朴的疑问“为什么”(提问方式可能因人而异)


【解说】重视质朴的疑问


当你通过报纸或新闻获得新资料的时候,还请千万重视最质朴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会这样”。

一旦重视了,你就会愿意为解除疑惑而去主动调查原因。如此一来,你不仅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能打消疑问,就结果而言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资料。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能帮你把握世界的动向,那就是一旦发现自己不懂的关键词,就立刻去查。去学习自己本不知道的知识,能刺激人类与生俱来的求知欲,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近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在学生时代并不爱念书,可长大之后却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之所以感觉学习有乐趣,是因为他们产生了兴趣。一旦刨根问底是出于兴趣而非义务,学习就会变得愉快,也更容易加深记忆。



问题34 为什么营销部门的员工打电话时间特别长?


营销主任觉得,最近部下们打销售电话的时间太久了,于是他命令“每通电话必须控制在三分钟以内”。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接着他又想了个法子,只要电话时间持续两分半,安装的蜂鸣器就会响一次。主任以为这下问题总该解决了,可谁知电话的数量却直线上升,甚至有部下一通电话要打十几分钟。主任的烦恼没能解决,为什么他的对策没奏效呢?

提示 为什么部下们要长时间打电话?



答案34 因为他们需要应对投诉


【解说】用“为什么?”找出真正原因


有时表面的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但其实也只是权宜之计。原因就在于你没有解决引发问题的根源。

这个问题中打电话时间长,不过是某个原因致使问题变得表面化了。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员工打电话上,而在其他地方。只要能彻查原因排除根源问题,就等于实施了根本对策,并且也能防止问题再度发生。

要想查明原因,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问“为什么?”,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一旦弄清“打电话时间太长是因为需要应对顾客的投诉”,在应对投诉问题上下功夫,电话自然而然就不用打了。

在丰田,“五个为什么”已经成了企业的特有文化。“五个为什么”是丰田的习惯,指重复提问五次“为什么”以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它也被称为“为什么问答”。只有查明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问题35 哪些是实事?哪些是主观判断?


一天,你在乘地铁时遇到了下面这些情况。每一项都是你的真实体会,那么哪项才是事实?

①车内拥挤;

②看起来快要下雨了;

③车上老年人很多;

④行李架上的包好像是别人落下的;

⑤斜前方的人应该会在下站下车;

⑥地铁速度很慢;

⑦车站工作人员的心情貌似不太好。

提示 到底什么才叫事实?



答案35 没有事实,全都是判断。


【解说】区分“事实”和“判断”


本问题中有多少是事实呢?一项都没有。既然没有事实,那么列举的这些项目都是什么呢?都是“判断”。虽说“发言者叙述了自己的想法”一事确是事实,但发言内容却完全是观察者的判断。

比如“①车内拥挤”,对拥挤的定义完全因人而异,所以属于个人判断;“②看起来快要下雨了”属于推测,也是判断;“③车上老年人很多”更是如此,判断老年人多与少的基准非常模糊。

那么,怎样的才是“事实”?无人能否定的才是事实。假设有100个人,这100个人全部认定的才能被称为事实。如果某概念属于事实,那么它就可以被用作说服他人的材料。

区别“事实”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要是把判断误认作事实,那无论你怎样强调自己的主张,也都不可能说服别人。观察事实最原本最真实的形态,是区别事实和判断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