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262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26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神仙睡觉,不会变成一条虫的。”我也咯咯地笑了。他又说:“小春,别信什么灵魂儿的话。人就是人,困了就要睡觉,醒来就要说话、吃饭、玩耍、读书。阿荣伯伯是乡下佬,我是读书人,我讲的都是书上的。”

        童仙伯伯时常带我们去钓鱼,哥哥要挖蚯蚓做钓饵。他说:“长春,不要把蚯蚓一寸一寸掐断,多残忍呀,我们用饭粒吧。”他叫我们用饭拌了糠撒下去,一大群鱼都来吃了,再把钓钩扎上饭粒放入水中。

        我们坐在岸边,童仙伯伯喷着旱烟。好久好久,才看见浮沉子一动一动的。哥哥要提钓竿,童仙伯伯说别提。过了半天,浮沉子一点不动了,哥哥一提起来,钩子上是空的,饭粒也没有了。哥哥懊丧地说:“你看,鱼跑了。”童仙伯伯说:“这样才好嘛,我们看鱼儿吃东西多开心,为什么要钓它上来?它扎上了钩子多痛呀!”哥哥说:“你是菩萨,不是神仙。”

        妈妈也说过,童仙伯伯是菩萨,心肠慈悲,跟外公一样。他也会看病,地方上有人生病,他都给治,还花钱给穷人买药。妈妈说我的小命都是他救的。我出疹子的时候,红斑发不出来,浑身都冰凉了,外公又在山里来不及赶下来。童仙伯伯熬了药,给我灌下去,告诉妈妈,如果第二天哭出声来就有救了。第二天我果真哇地哭出声来,红斑一直发到脚底心。我活过来了,所以童仙伯伯是我的救命恩人。

        他是爸爸的要好同学,他说他肚才比爸爸还通,却是运气不好,没有考取举人。他祭文做得特别好,爸爸常常请他代做。做完以后,拉开嗓子唱,我听起来都好像很悲伤的样子。他说念祭文是一种特别本领,要让不相干的人都听得眼泪汪汪的,才是好祭文。他还会画画,画荷花、芭蕉,都是墨团团一大片,我看看实在没什么名堂。可是爸爸说他是才子画、书生画。哥哥也跟他学。哥哥画的我很喜欢,因为他画牛、画马,有时画两只公鸡打架,很像。哥哥也是才子呢。

        童仙伯伯还教哥哥对对子:“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又教他背对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美人捏米人,米人肖,美人笑。(故乡米美同音)”所以哥哥很早就会作五个字一句的诗了。

        有一天,忽然听见童仙伯伯对老师说:“长春太聪明,太懂事,只怕他福分太薄。”我问他:“什么叫福分薄呢?”童仙伯伯严肃地说:“我们随便说说,不许跟你妈妈说。”

        我心里一直有个疙瘩,哥哥福分薄,将来会吃苦,我好难过,我就只有一个哥哥啊!

        爸爸把哥哥带到北平去了,我好寂寞。哥哥写信给我,说他学会唱京戏,就是刘备关公张飞他们唱的戏。我非常羡慕,只想去北平看哥哥。童仙伯伯说:“等我去的时候,一定带你去。”他积蓄了一笔盘缠,却因为一个侄子上学没有钱,就给他了。后来再积蓄一笔,却在城里的黄包车上丢掉了。他挣钱很慢。全靠代人做对子、写春联、给人看病积起来的。所以一直不够去北平的火车钱。有一天爸爸来信说,哥哥得了肾脏炎的病。哥哥写信给我,都用粉红色包药粉的纸,在上面用铅笔画成信纸的行数,又用童仙伯伯教他写的魏碑字体写了“松柏长青”四个空心字,再用毛笔在上面写信。信封也是粉红药纸粘的,我好喜欢。他说不能吃咸的,好想妈妈煮的鱼。他的病一直不好,童仙伯伯要去给他治病,外公说:“如今他们新派的人都相信西医,你去也没用,不会吃你的药的。”不久,竟传来哥哥不治去世的噩耗,童仙伯伯沉痛地捏着我的手说:“小春,你总知道你的命是我救的。我疼你哥哥跟疼你一样。我相信,如果我去给他治,一定会救得活他的。我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哭,老师、阿荣伯伯哭,我也哭。妈妈伤心哭泣了好多天后说:“这是天数,这是孩子福分薄。”我才恍然,福分薄就是短命。我问童仙伯伯:“你说人没有灵魂,那么哥哥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他流着眼泪说:“小春,现在我反倒愿意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

        哥哥灵柩运回来,安置在一处哥哥和我常去玩的僻静山凹里。童仙伯伯做了一篇祭文,我和堂弟妹跪在湿漉漉的泥地上,听童仙伯伯悲哀的声调念祭文,虽不能完全听懂,可是他那种悲伤的调子,和以前替爸爸做别人的祭文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听着听着就大哭起来。纸灰被风吹起来,飘在童仙伯伯的青布袍上、阿荣伯伯的花白短发上。回来时,童仙伯伯牵着我的手,走高高低低的山路。走到一条溪边,溪水很急,我忽然感到胆怯,不敢从石头上跨过去。童仙伯伯竟放开了牵我的手说:“小春,胆子大一点,自己跨过去。”我嗫嚅地说:“我有点害怕。以前都是哥哥拉我过去的。”童仙伯伯说:“现在没有哥哥牵你了,你得自己走,路无论怎样高低不平,总得自己走的呀!”我仰头望着他,他板着脸,从前喜乐的笑容一点也没有了,两道浓眉毛锁成一条线。我想起哥哥在他睡觉时顽皮地给他再加上两道眉毛的样子,越发地悲伤起来。我边擦眼泪边慢慢地跨过一块块在急流溪水中的岩石,忽然觉得自己已经开始一个人走艰难的道路了。再回头看童仙伯伯,他还是呆呆地站着,好像离我很远很远的样子……

        几十年来,每当我独行踽踽,举步艰难之时,抬头望去,恍惚中,总觉得童仙伯伯仍像从前一样远远地站在那儿。

        (李明摘自《台港文学选刊》2006年第7期,胡博综图)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9期  作者:(台湾)琦  君

        雨夜

        在雨声中想念一个人

        放慢文字的节奏

        似乎这样就能重温历史

        把相聚的时间

        延长

        雨点一次次撞击阳台

        碰碎

        成为更细碎的水珠

        溅往另一个可能的方向

        晾衣绳上的睡裙

        随风飘动

        告诉我孤独的现实

        初春天气阴雨

        我依旧洗净我汗酸味的背心

        挂在它的近旁

        仿佛羞怯的单恋者

        悄悄靠拢

        我知道明天

        阴到多云

        裙子和背心湿气袭人

        棉布与丝绸

        多么柔软

        从纤维中渗出水滴

        比密集的雨点

        沉重

        (张健摘自人民文学)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9期  作者:汪剑钊

        王门汲碎

        1938年初,以连续的机缘,我迁到北平鼓楼以西、后海以北的一条胡同住。房的东邻是颇有名的广化寺,民国初年,北京图书馆曾经短期在这里,因而文化界的大名人,如缪荃孙、鲁迅等,经常到这里来。我租的房,据说清末民初还是个穷王府,因落魄而售与我的房东李姓。李40岁上下,在某车厂任厂长。人严肃,有些近于板滞,同院住户称之为李先生。他的夫人王氏,身体粗壮,表情严肃认真,院里人都叫她李太太。这认真的背后好像藏有热心的力量,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宽厚而迂阔。

        住了一个时期,才知道李太太原来是王铁珊的二女儿,名用。王铁珊,名瑚,定州人,推想或是刻《畿辅丛书》的定州王氏的后代。他是清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进士,与张謇(状元)同榜,李先生的父亲也是进士,想是由于这种关系两家才结了亲。

        王铁珊在民初是相当有名的人物,原因的少一半是官不算小,做到京兆尹,多一半是言行远于世俗,清廉至于迂腐的程度,常常引人发笑。据说任京兆尹时期,春天出外干什么去了,碰巧这时候夫人从原籍来要钱,趁农忙之前修理住房。衙门管财务的人问明来意,由公款里暂支与300元,打发走了。过几天,王铁珊回来,管财务的人报告此事,意在表功,不想长官大怒,要惩治,连夫人也算犯罪,罪名是携款潜逃,一时传为笑谈。他的这类故事多得很,再举一件。他是冯玉祥的老师,因为操行严正,冯将军非常尊重他。20年代,冯将军一度占领北京,想请老师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他坚辞。据说措辞是这样:“我自信一生清廉,不爱财,不贪财。故宫宝物很多,我当然不会偷。可是故宫好书也多,我爱书,当然也不会偷。不过只要一动心,我就完了(意思是不再是完人),所以决定不干。”历史上记载的清廉,有些是假的,至少是夸大。王铁珊不然,就我们所知的一点点看,是货真价实。他晚年很穷苦,为了糊口,到辅仁大学教书,据听过他课的蔡君说,冬天上课,总是穿那件灰布破皮袍,像是不能保暖,讲几句就掏出手帕擦鼻涕。就这样不久作古了。夫人在原籍,后来不能活,来北京依靠二女儿,住在西院南房。有一年秋天,我的妻去看她,说了几句安慰她的话。她说:“我比老头子活着时候好多了,你看,我现在能腌满缸咸菜。老头子活着时候可不成,他说那得多少钱,所以只能腌半缸。我现在倒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