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43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43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妈对不起你。打你走后,妈日夜想你,念你,后来,一天天咳嗽,去检查,说已患上难治的病了。于是妈让你去灵音寺求得一道护身符,可是你没去,妈知道你讨厌迷信,于是只得去求阿贵了。娃,其实,那道护身符是妈给你求的。妈走了没别的,就担心你一个人在外,工作又苦,身边没一个照应,不放心啊!娃,心诚则灵,妈走后,不管那符是不是迷信,你都记得把它戴在身上,啊?”

        天哪,那道护身符原来是母亲替我求的?我执着信,手抖成一枚风中的叶。

        我去查阅了《万年历》,戊申、甲寅、己卯、癸亥八个字,果然是我的生年生月生日生时。就在那一刻,自认为铁石心肠的我,眼泪终忍不住夺眶而出。

        母亲葬在村南的岗上。在她的坟前,我将那道护身符郑重地佩在我的胸前。我双膝跪地,哭喊:“妈,不孝儿给您说声对不起了。”

        往后,我就佩带着那道护身符,依然穿行在南方的脚手架上。虽然,我心中依然不相信世间真有神灵的庇佑,但我相信,有了这道护身符,我定可平平安安。因为这道护身符,浸染着母亲一颗浓浓的爱心。

        (赵若愚摘自《山东青年》2005年第12期,刘展国图)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2期  作者:王熙章

        深爱不怕烦

        一位朋友发来电子邮件,说她刚刚结束了一段爱情。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一位他工作太忙,出差太频繁。她说,她不想再每天等他的电话,不想再因为自己的生日被忘记而黯然落泪,不想再担心他坐飞机会不会出事。太麻烦了!她已经疲倦了,她想要清静自由的生活。

        我能理解。

        爱上一个人,在享受他带给你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多了一份牵挂。你的心常常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只因为他在那儿。一个人要照顾两个人的生活,拥有两份作息时间,特别是对方还处于漂泊不定的时候。不麻烦才怪呢!

        我给她回信说,下一次,谈一场不麻烦的恋爱吧。譬如找一位公务员,或者大学教师,他们工作稳定,生活安定,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我刚点击鼠标“发送”,忽然想起一位在电台做主持人的朋友,她的男友正是大学教师,可她经历了一场怎样的大“麻烦”呀!

        我的这位主持人朋友叫未名。未名是在采访中认识她的男友的,他班上有一位贫困生,他一直默默地资助他,未名从学校团委得知这个消息,就去采访他。之后他们成了朋友,再后来,就成了恋人。就在两人开始谈婚论嫁时,他被检查出患了白血病,住进了医院。

        家人、同事都劝未名和他分手,这门婚事本来就不被大家看好。未名出身书香世家,父母在英国讲学,早就催促她出国深造。而他家境贫寒,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老祖母,现在他本人又得了这种几乎很难医治的绝症。在看到化验单、得知自己病情之后,他主动向未名提出分手。

        未名所要做的,只是答应就可以了,无需承担道义上的责任。父母担心她做出傻事来,表示愿意资助一笔钱,让他看病,以免她觉得良心上过不去。但未名最后还是做了“傻”事,她决定和他在一起。

        未名带男友去北京治病,遍访名医,寻求治病良方。为此,她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为了筹集治病的巨额费用,原本性格内向的她,半个月内拜访了20多位名人,搞了一台义演。她还找到红十字会筹集捐款,在极短的时间内,写了一本20万字的书,在各大书店、商场签名售书,书款用来给男友治病。她做了所能做的一切,但依然没能留住他。一年后,他离开了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曾经很小心地问未名,你后悔不后悔?她微笑着摇摇头。她说,也许在你们大家眼里,觉得我很傻,但我不这样认为。如果是为自己,我不会这样做。但是为他,我什么都肯做。他虽然最终离开了我,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成长了,我得到了许多。所以我不后悔。如果他的生命能够重来一次,我还会这样做。

        我点点头,心中暗想:其实,麻烦也是爱情的一部分。

        深爱一个人,也会爱上他的麻烦。因为有爱,根本就不觉得是麻烦。恨不得粉身碎骨,用上全部力量,帮他把麻烦去掉。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

        可惜,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比较浅,都愿意谈一场比较不麻烦的爱情,宁可不要深度。

        (余涛摘自2005年12月9日《解放日报》,唐涛图)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2期  作者:林  夕

        中国最难的考试

        公务员职业的种种显性和隐性的好处,加上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使得原来只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的考试,变成了全国高学历人才竞争最激烈的“中国最难的考试”。

        “中国第一考”

        据人事部统计,2006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央国家机关有97个部门866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但到2005年10月28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截止日,全国总报考人数已接近100万,有36.5万人参加考试,在一些热门职位上,录取比例超过1000∶1。

        这意味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远远超过高考和考研,被许多网友称为“中国第一考”。

        事实上,自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实行网上报名以来,报名人数就一路攀升,五年里分别达到32904、62268、121165、360240、541552人,增长幅度分别为89%、95%、197%、50.3%。而且,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高学历的越来越多,一个盛行的说法是,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队伍是“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连一些已经工作多年的人,也不耐寂寞而加入报考大军。

        20年的风水轮流转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人事制度从国外引入中国,就此结束了政府机构遴选的非制度化特色,人事部和中组部制定了规定,叫“凡进必考”,即国家机关凡补充人员都要通过考试。一开始公务员考试并不那么热,自1994年第一届正式的公务员考试起,至2000年,总共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不过4万多人。

        在80年代,中国的年轻人对职业的选择,并不以进政府机关为最理想目标。调查显示,1984年时,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对理工科感兴趣,追求的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

        到了80年代中后期,青年们开始重视经济收入,对理工科感兴趣的大学生比例降到五成以下,89.3%的青年希望从事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高的职业;若“双高”达不到,则选“单高”,经济收入可以暂不考虑。

        9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经商热”成为社会的焦点,大量的政府工作人员“下海”。不过,公务员里那时真正下海的还是有资源有本事的官员居多,他们利用开始时的权力和拥有的便利资源为自己淘了第一桶金。

        到了1992年后,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当时青年的“最迫切需要”,成群结队的大学生开始踊跃奔赴沿海开放地区。这种“好日子”在1995、1996年左右随着国家宏观调控而开始变得不再那么自在,通货趋冷,银根紧缩,大量的下海者又纷纷上岸。

        公务员:一个金饭碗?

        2002年,在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里,当代中国社会被划分为十大阶层,公务员的高层和一般办事员分布在第一和第四两个阶层里。3年之后,当年主持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陆学艺,仍然肯定地说:“当之无愧,公务员仍处在社会的最高阶层。”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2005年对中国青年就业状况的调查也表明,青年就业选择的前三位分别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自己创办企业。

        按照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学理论,衡量社会地位的变量主要有三个:收入、声望和权力。作为老百姓眼中“当官的”,公务员的声望与权力自不用说。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目前公务员的收入有很大差异。

        人事部一位工作多年的李姓公务员介绍说,目前按地区划分,公务员工资收入大概可以分为四等。他以普通党政机关,本科学历,科员级别,工龄3年以内的公务员作为分析对象。

        上海、北京、深圳、广东、江苏、浙江等直辖市和经济发达省,公务员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辽宁、海南、吉林、新疆等经济较发达的省区或者国家给边疆补贴、西部开发补贴省份的公务员,平均月收入在1800元以上;第三梯队,类似于河北、湖南、云南、山西、福建、河南等省份,这些省虽然经济不是太发达,但每次涨工资,国家都给予拨款帮助,平均月收入在1200元左右;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如安徽、贵州、江西、广西等省区,公务员工资月收入应该在1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