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21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2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据其称,多干一分钟就是违法,因为德国对城市噪音有严格的限制。只是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既要不干扰市民休息,又要提高进度,何况,德国人对于工程的质量又有苛刻的要求。

        工程队驻扎得实在太久了,与技师们都成了熟人。终于在五个月后的一天,那年轻的技师给了我好消息:待会儿把窨井盖合上后他们就可以撤退了。我好奇地往那个圆洞里张望,看他们在这近半年时间里究竟做了什么。这一张望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哪是在装地下水管,他们简直是在建造标准洗手间—地下被整整齐齐地砌上了瓷砖!而那穿着工装的小伙子正搓着手看着我憨憨地笑着说:过几天来浇柏油,然后这条路可以20年不用再动了。

        还有德国公司裁员的方式,也总是让我搞不懂。裁员无论对于员工和公司,都是件心痛的事,非到万不得已,公司一般不用这无奈之举。所以大公司的裁员举动,都会引来媒体的报道。

        德国裁员的方式很简单。当公司裁员消息出来,员工不用私下盘算也不用暗中走关系,几乎每人都清清楚楚谁将在这样一场动荡中告别战友,所以每人都心里坦荡,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因为德国裁员的方式大多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的:先是培训期的员工,然后是单身员工,接下来是结婚了但没孩子的员工,再接下来是结了婚有一个孩子的员工,最后是结了婚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孩子的员工。

        如此简单的“一刀切”的方式让我惊叹:有了这样的条律,管理人员固然省心了,但不是很容易造成竞争机制的乏力吗?

        德国人说:谁说我们没有竞争?每个员工都按业绩点收取年终的红包,平庸的才千来块,优秀的有上万块。

        我再次惊叹:比起千来块和上万块的奖金差别,裁员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奖金能代替工作位子来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吗?难道德国人就没看清这一点?

        德国人反问我:……社会由家庭组成,若不保护家庭,如何让社会和谐?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若不保护孩子,将来我们怎么有养老金可拿?

        难怪德国经济不景气,原来一切有利经济发展的积极和竞争的因素都在保护这保护那的制约中被消磨了。德国真的老了。

        但德国人再次反问我:经济增长点就那么重要吗,重要得要以安稳幸福的家庭和休闲诗意的生活来换取吗?

        我一时竟回答不出来。这一切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是思路不一样而已。

        (邵华摘自《钱江晚报》,刘展国图)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1期  作者:徐笑红

        两极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一说到地球的两极,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遥远,寒冷,荒凉,危险。可怕的气候,严酷的环境,奇特的居民,凶猛的动物……因而谈极色变,望而却步。然而,唏嘘之余,又会释然,觉得那地方远在天边,遥不可及,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了。两极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而且还制约着整个人类的未来与发展。

        两极的军事含义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硕果仅存的尚未被人类瓜分和占领的土地,在法律上,可以说是一块无主地。但是,这种状态能延续多久呢?特别是,当其他地方的资源都已枯竭,而又没有新的能源可以代替时,南极的资源必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马岛战争就是一例。实际上,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智利、阿根廷和英国对南极提出的主权要求互相重叠,曾经一度剑拔弩张,非常紧张。现在,虽然《南极条约》把主权要求冻结起来,但基本矛盾并未解决,如果有一天在南极发现了巨大油田或重要矿产,谁能保证不会兵刃相见?

        至于北极,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战略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冰洋第一次显示出重要的战略意义,西方的援助物资,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北极源源不断地运进苏联。二战结束以后,热战变为冷战,北冰洋又成了美苏对抗的最前线。为了互相监视,两个超级大国都在北冰洋沿岸建起了严密的雷达预警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和苏联从核潜艇上发射的导弹,射程只有4000千米,只有靠近对方才能击中目标。因此,双方的核潜艇必须在海里四处游弋,以便随时发动攻击。但是,核潜艇在水下游动很容易被卫星发现和被声纳跟踪,难以逃过敌方的眼睛。到了80年代后期,双方核潜艇上的导弹射程均已超过8000千米。两个超级大国都把自己的核潜艇放到了北冰洋的冰下,上有冰层覆盖,卫星侦察不到,而浮冰不断破裂的巨大噪音,使得声纳系统也无法跟踪,既隐秘又省钱。一旦战争爆发,随时可以作战,北半球所有目标都在其射程以内。因此,北极又被战略家们称为地球的“制高点”。

        2002年6月13日,美国正式退出1972年与苏联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布什政府立刻下令,在阿拉斯加亚北极地区修建6个导弹拦截器地下发射井,以建立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使北极在全球战略上的重要性大增。

        两极资源与人类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两种资源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一是石油,是社会运转的动力;一是淡水,是生命生存的条件。但是,由于大量开发和挥霍无度,这两种资源都出现了短缺的趋势。出路何在?人们便把目光转向了两极。

        美国最大的油田就在阿拉斯加北极圈,占美国石油总产量的20%,而且正计划在那里再开发一个更大的油田。加拿大和欧洲的北极地区,也有丰富的油气储存。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对于世界的能源危机,特别是我国未来的需求,更有潜在的重要意义。所以有人说,中东的石油开采完了以后,下一个能源基地就在北极。

        南极也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但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开采技术复杂,运输路途又很遥远,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不会有人去开发那里的资源。但是,当世界其他地方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净尽,而又找不到新的能源时,南极的资源开发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淡水,更是如此。由于气候异常和人类污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许多地区出现了恐慌。天无绝人之路。大自然储备了大量的淡水资源,保存在两极,特别是南极。南极大冰盖覆盖了整个大陆,平均厚度2200米,最深的地方达4800米,所含淡水占地球上淡水资源的72%。而且,这些冰川都是几千、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年之前形成的,非常纯净,没有污染,比市场上任何矿泉水、纯净水都要好得多。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大家都去挖取南极的冰川,岂不会毁掉那里的环境?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却是杞人忧天。事实上,南极的冰川,每时每刻都在从中心地区向大陆边缘流动,然后断裂下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冰山。有的搁浅在陆地上,慢慢化掉;有的掉进大海,往北漂移。北极也有大冰盖,主要是在格陵兰,虽然规模比南极小得多,但储藏的淡水量也相当可观。人类无需破坏两极的冰川,只要选取漂浮在海里的冰山加以开发,既可解决淡水不足,又能避免环境污染。

        两极对气候的影响与控制

        人类之所以进化至今,繁衍生息,正是因为地球上有适宜的气候。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气候?因为有南北两极。

        决定地球气候变化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的多少,二是地球反射回太空的能量的多少,三是地球自身的大气对流和海洋环流。除了第一个因素之外,后两个因素都与两极有着密切的关系。两极的大冰盖,像是两面巨大的镜子,把太阳辐射来的能量,相当一部分又反射回了太空。更加重要的是,如果地球的气候转冷,两极的冰盖就会扩大,反射的能量也就愈多,进一步加速了转冷的进程。相反,如果地球转暖,两极的冰盖就会缩小,反过来又加速了气温的上升。这也就是说,两极对于气候的变化,起到了某种放大作用。

        至于大气对流和海洋环流,两极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实际上,地球就像是一部热动力机,热源在赤道,冷源在两极。来自于太阳的热量,首先把赤道地区的大气加热。加热的空气因膨胀而上升,并向两极分流,在那里冷缩之后下沉,再从地面吹回赤道,这就形成了大气对流。与此同时,阳光还把赤道地区的海水加热,加热后的海水从表层流向两极,冷却之后,再从洋底流回赤道,这就构成了海洋环流。正是因为大气和海水的不断对流和环流,才把赤道地区的水分和热量,源源不断地向温带和寒带运送,因而有了风雨阴晴,维持着地球上这种适宜的气候和舒适的环境。如果没有两极,海洋将成为死水一潭,大气将凝固不动,热的地方可能会热到几百度,冷的地方可能会冷到零下几百度,没有雨雪,没有阴晴,不仅人类难以生存,其他生物也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地球与太空的能量交换,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