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做人做事好方法 > 第34页

第34页

书籍名:《做人做事好方法》    作者:未知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如果你是一个自闭的人,不管什么原因造成了你目前的状况,你都应该坚强地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因为逃避无法最终消除人的痛苦。只有勇敢面对,你才可能走出自闭的误区。
  对于患孤僻自闭症的孩子,做父母的应多和其进行感情的交流,抱抱孩子,多与他说话,多跟他相处,鼓励他去外边和小朋友一块玩耍,鼓励他多交朋友,利用孩子生日、"六一"儿童节等机会举行庆祝活动,多邀请一些孩子到家里来,这样孩子也就快乐而乐于与人交往了。做父母的千万不能着急,过于心急只能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也把心灵的大门关上,使正常的教育引导都无法进行。
  青少年朋友要摆脱自闭症,就必须注重"参与"二字,即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和集体活动。通常情况下,青少年的情绪易受刺激,波动性大。青少年把自己融入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之中有很多的好处:可以增长见识、积累人生经验、增强个人才干、提高自己胆量,使自己变得更自信--只要你乐于参加组织活动,积极与人接触交往,乐意与人交谈合作。参加集体活动、社交活动既有利于满足青少年精神生活的心理需求,又能使他们过于旺盛的精力有一条合理的发泄渠道,减少独处的时间,从而避免一些不良的冲动。另外,参加这些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正常交往,积累与异性相处的经验,满足他们想了解异性、建立异性友谊等的最佳机会。最后,通过积极与人接触、交谈和相互了解,才会萌发感情和建立友谊,才能找到知心朋友。有了志同道合的一帮朋友,可以让人忘掉烦恼、压力,消除不安全感、孤独感,促成情绪的良性循环,促进心理健康。可见,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是避免和纠正自闭症的一个良方。喜欢运动的青少年朋友个个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就是证明。
  成人由于性格基本定型,情绪也不易波动,其自闭症比较难以校正,但你完全可以尝试有关方法:
  1.环境转移法
  遭受巨变的成人可以尝试此方法,妻子去世之后,丈夫完全可以换一个环境,比如,去外地旅游散心,看看名山大川、风土人情,陶冶在自然的怀抱里。不要整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房子里的一切都会让你睹物思人,痛不欲生,都会破坏、影响你的正常情绪。
  2.忙忙碌碌法
  破产的老板完全可以重找一份工作一心扑在上面,从头再来,争取把自己忙得团团转,让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先前如何如何。台湾的企业主破产之后便在街道拐角处摆一擦皮鞋摊,重新开始。如果你不想工作,那你可以去整修草地、花木,给鱼喂食,去老年协会和一帮老头打牌下棋钓鱼散步,你唯一不要做的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壁思过"--你又不是犯了色戒的和尚。
  3.宗教解脱法
  如果你确实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你觉得自己要崩溃了,必须与世隔绝才舒服,你最好去找一家教堂,像天主教、佛教、道教都可以,把你的痛苦告诉给主、菩萨、真神,祈求他们来解脱你。在寺庙、教堂悠扬的颂经声中你会渐渐安静下来,并且感到你所痛苦、惦记、念念不忘的无非只是一种外相、幻相,于是你也就心安理得了。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他妻子不幸去世的时候,他并不像俗人那样在那儿大叫大嚷,痛苦地难以活下去,而是鼓盆而歌,因为在他看来,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生存与死亡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生与死并没有差别,也许生在这个苦难的世上还不如活在幸福的另一个世界之中,所以他快乐地敲着盆子唱着歌。这就是有宗教信仰的好处--它可以抚慰人生的伤痛。
  4.培养兴趣法
  有些人之所以自我封闭,关键在于没有一个可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自我封闭者通常都是那些无所事事或感到自己无所事事的人。培养自己的某种爱好或兴趣,可以转移注意力。一位离了婚的男人,发现自己整天无所事事,下班回家便窝在家里,为离婚而痛苦,偶尔他翻到上高中时的集邮册,他少年时的热情又礴然喷发,于是又开始集邮,由集邮又认识了一大帮集邮迷,整日与他们在邮市里互相交流,这个男人便从自我封闭状态中摆脱出来,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不管你属哪种自我封闭,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还是尽快摆脱为好。
  □
不要无端猜疑
  无端猜疑,于事无补;疑心太重,害己殃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智子疑邻"的故事。由此看出,猜疑使善意被曲解为恶意,好心被认为歹心,从而扭曲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猜疑,就是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小心过甚。有了猜疑之心,对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而是凭借一点表面现象,主观臆断,随意夸大,进而扭曲事物,得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结论,或者先入为主,先设框框,然后察言观色;甚至无中生有,把幻觉当真,把一些毫无关系的现象也当做事实材料,生拉硬拽来做证据。
  猜疑使人际交往中本来小小的疙瘩发展成长期的不和。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猜疑疏远了朋友,中断了友谊,甚至断送江山。猜疑实在是害己又殃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