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自己拯救自己 > 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14)

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自我修养让你挥洒人生(14)

书籍名:《自己拯救自己》    作者:塞缪尔·斯迈尔斯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瓦尔特·斯科特勋爵经常把他的一位年青朋友约翰·莱登称为他所知的最具有坚忍精神的典范之一。约翰是罗克斯伯格席尔穷山沟里的一个牧民的孩子,他几乎完全靠自学成才,正如许多斯考奇牧民的孩子们一样,莱登利用在山坡上放羊的闲暇之际学会了识字——凯恩斯则凭着勤奋从一个莱墨莫尔斯的放羊娃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教授。正如墨雷、费格林和其他许多人一样,莱登很小就感受到了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当时他还是个赤脚的穷孩子,每天步行8里沼泽地到克刻顿的一个山村小学去上学,这就是他受过的全部正式教育,其他的则全靠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竟然从赤贫的山村中踏入了爱丁堡的大学校门。这位奇才最早是阿希伯尔德·康斯特伯(日后成为著名的出版商)小书店的一个老主顾发现的。每天莱登都得登上梯子,整理沉重的文件书藉,繁重的工作使他忘记了餐桌上那一点点面包和开水。阅读书籍和聆听讲座是他的全部愿望。就这样他在科学的门前辛苦地耕耘着,直到不懈的毅力为他带来了一切应得的胜利果实。未满19岁的莱登就以其对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渊博知识让爱丁堡的所有教授望尘莫及,随后,他开始对印度感兴趣,打算在政府部门谋一公职,虽未能如愿,但他得知有一个外科医生的助理职位空缺。他并非外科医生,对这一行几乎一无所知,但是他可以学习,而当他被告知必须在6个月内通过考查时!内而学习这些学习通常需要3年时间,莱登面无惧色,6个月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学位。斯科特和几个朋友为他送行,于是莱登在发表了他那篇优美的诗作《婴儿之见》后就航海前往印度了。在印度他决心要成为一名最伟大的东方学者,但非常不幸,热病打断了他的计划,这个天才英年早逝。  剑桥大学希伯莱语教授——已故的李博士的一生则是毅力和决心怎样影响并决定了一位文学界泰斗的最好例子。在劳格纳附近的一所慈善学校上学时,李博士是个毫不起眼的孩于,班主任甚至称之为所教过的最笨的学生之一。毕业后他给一个木匠当学徒,此后干这一行直到成年。为了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他开始学习,在有的书里经常有一些拉丁文引文,为了弄明白那些引文的意思,他买了本拉丁语法书,开始学习拉丁文。正如斯通很早就说过的那样:“只要学会了24个字母,一个人想学习还需要什么呢?”于是,他起早贪黑开始学习,在学徒期满之时,他对拉丁文已经非常娴熟。有一天,李博士经过一个教堂,偶然看见一块希腊文和纂志铭,他又立刻产生了学希腊文的念头。他卖掉了一些拉丁文书籍,买回一本希腊语法和词汇书,开始有滋有味地学习起来,并很快掌握了这门语言。这次,他卖掉了希腊文书籍,买回希伯莱文的书籍开始学习。没有得到任何老师的指点,也不期望名利,仅仅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他继续开始学习叙利亚等国语言。但是,学习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健康,长期晚上看书也损害了他的视力。他不得不休息,一段时间后他恢复了健康,又开始了日常的工作。他的经商才能也很高,生意做得不错,28岁时他结了婚。婚后他决定尽心尽力维持家庭生计,并放弃对文学的喜爱。于是,他卖掉了全部藏书。如果不是木工工具箱被一场火灾烧毁,他本可以继续干一辈子的木匠活来维持生活,这下他一贫如洗,由于买不起新的工具,他想给儿童做家教。因为做这种工作不需要什么资金投入。然而尽管他精通许多门语言,由于投有专业知识,刚开始他就不知道怎么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勤奋学习算术和写作,以便能够给孩子们传授这些基本的学科知识。他自然、淳朴、优雅的个性渐渐地吸引了朋友们,他“博学木匠”的美名闻名遐迩。一位邻近的牧师——斯科特博士帮他找到了一份在什鲁斯伯利慈善学校做校长的职位,并把他介绍给一位著名的东方学者。这些朋友还给他提供图书,帮助他掌握了阿拉伯语、巴西语和印地语。在县里当民兵时,他继续做研究,逐渐精通了几门语言,在其资助人——善良的斯科特博士的帮助下,李博士进入剑桥大学女皇学院学习。由于数学成绩十分突出,精通阿拉伯语和希伯莱语,刚好学校哦又有个阿拉伯语言和希伯莱语言教授职位的空缺,他荣幸地被聘用。  除了胜任他的教授职位外,他还积极利用业余时间用东方的语言帮助传教士传播福音给东方民族。他把《圣经》翻译成其他几种亚洲方言。他精通新西兰语言,帮助当时在英国的两个新西兰官员编写语法和词法教科书。他当时编写的教科书如今仍被新西兰的学校广泛使用。总之,这就是塞缪尔·李博士不平凡的历史。它是自学毅力的典型之一,也是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学习上,关于“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这句谚语的真理,也可以找到许多杰出人物为证。如果一个人决定学习,那么即使他已年事已高也会取得很大成就。亨利爵士在50——60岁时才开始研究自然科学。斯科特40多岁了还不是出名作家。卜珈丘从事文学时35岁,而阿尔菲研究希腊语时已经46岁。阿诺德博士学习德语时已经高龄。弗兰克林50岁后才全身心投入自然哲学。詹姆斯.瓦特40岁左右在格拉斯哥学习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托马斯.斯科特博士56岁开始学习希伯来语。罗伯特.霍尔晚年开始学习意大利语。汉德尔46岁才发表了其巨著。无数的例子证明,年龄并不影响人们的学习和成就,只有那些没有毅力的懒惰者才会说:“现在学习太晚了。”  在这,我还想在对前面所述一再重复,推动和领导世界的,并不是那些天才,而是那些坚忍不拔、不知疲倦、持之以恒的人。尽管不能否认有的人天生聪明,但这并意味着天资就决定了人们将来的成就。与其说早慧是一种智慧的活力,还不如说它有时是一种智慧的病态。那些“神童”长大后成为了什么人?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后来又到哪儿去了?追踪他们人生的足迹,我们经常发现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笨学生长大后超越了神童。聪明的小孩往往比其他小孩更容易得到的奖赏,但这种奖励对他们不一定是好事。因此,我们应该称道的是勤奋努力和决心毅力。如果资质较差的孩子事事尽力而为,那么无疑最应该得到鼓励。  那些小时候愚笨长大后有才能的人的例子举不胜举。小时候画家皮埃托·迪·考托纳被因为太笨,被叫作“傻蛋”。托马斯·古蒂常常被称为“笨瓜”,但经过勤奋努力,他终于获得了最高的荣誉。牛顿小时候全班倒数第二,还遭到一个优等生的欺负,但这位笨孩子却勇敢回击,并且从那以后,下定决心勤奋学习,决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生来征服的对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如愿以偿。我们许多最伟大的神学家的小时候并不是神童。小时候的艾萨克·拜罗因为脾气不好和争强好胜的性格不讨同学喜欢,成为学者后又因狭隘和懒惰讨人厌。他将自己的所有缺点都归咎于有句话对他的影响。他的父亲曾说如果少了一个孩子能使上帝高兴的话,他但愿这个孩子是艾萨克.拜罗,因为伊萨克·拜罗最没有希望。尽管孩提的亚当.克拉克力气很大,能滚动石磨,但被父亲认为“可怜的傻瓜”。小时候在圣安德弗教会学校上学时,著名的凯莫斯博士和科克博士被人们认为既愚蠢又淘气。在他们老师一怒之下,两个“无可药救的笨蛋”被开除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