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在北大讲易经 > 第22节:第三讲 天地生人作息时间表(3)

第22节:第三讲 天地生人作息时间表(3)

书籍名:《在北大讲易经》    作者:殷旵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这首歌啊,你们别看我刚才唱的那个自来腔,这不是我的自来腔,是老先生这样教我们的。说实话,他教的时候,头和身子都要摇。我讲一下儿童诵经,我们年轻人也要诵经,早上起来诵一诵有好处。诵经不要让孩子懂得这一句什么意思,那一句什么意思,不必要,关键的是要他诵读出其中的韵味,这个韵味是最主要的东西。如果诵读不出其中的韵味,那只是识字、背诗而已。这个韵味是很关键的,只有韵味里面才有意境,意境里面才有人的悟性。

  我举个例子,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这样读出来,好像是这么回事,现在好多孩子诵经都是这么诵,当然比我诵得好。我看到好多孩子,我就跟他们讲,要用古韵来诵。

  台湾的周鼎珩老先生,他是给蒋介石讲过《易经》的,他讲:"读《离骚》不用古韵,那就不是《离骚》。"用古韵来读《离骚》,我早就想学,一直就没有找到老师。说实话,如果找到老师,我真要拜,倒头就拜,但是我没找到,我真想能找到,把它传承下去。

  为什么?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带韵味、感情的诵读),如果这样读"不亦乐乎"(不带韵味、感情的诵读),那就坏了,那就是喝酒、打牌那种"不亦乐乎"。(同学笑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高兴啊,乐在其中,乐在心里。

  用古韵读,这样才有味,你要时常这样去读的话,那古人的、圣人的意境全在你的思维里面了,丝丝相扣,融合在一起,你就越来越聪明,真正得大智慧了。你不要说:"老师,今天讲的这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一句是什么意思?讲了半天,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教书应该怎么教?我教过十七年书,我叫学生读书,我从来不讲;我也讲过,以后发现不对,错了。

  再一个,学生到我这里来背书时,我说,我不要你背,你到我这里背书,你一紧张,背不出了。得其韵味,得其真谛,得其智慧,这个是真东西。你教了半天,讲了一、二、三,还有1、2、3,你这样教了,比不上这个强。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真谛在哪个地方。

  作息与消息

  我们看看这段话,"起居有时,作息有常,饮食有节,管理有度。"我故意把最后四个字区别一下。作息、饮食是从哪来的?是从这首诗里面来的。但是,这个诗是哪来的?是这个老者创造了"作息"这个词?不是,古人已经创造好了,口口相传,在日常生活中间创造的这些词,说习惯了,随口就来。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写在书上的,而是记录在我们生活中间的。

  如何做到"起居有时,作息有常,饮食有节,管理有度"?这是很关键的。起居怎么样做到有时?为什么作息是个"常"字?不错,我今天是这样,到明天就改了,到后天又改了,老是做不到一个"常"字,这是不行的。这里我就不多展开了,例子一讲一大堆。

  我这里有一则信息,读给你们听一听,我天天看《参考消息》。今天早上,《参考消息》上有一个好东西,瑞士一份研究报告说:"世界人口中,只有25%的人口的长寿健康,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对其他人来说,长寿健康则取决于他们的生活方式。"这项研究指出,有规律的工作和就寝时间,以及保持生活有序,将有助于延长你的寿命和健康。这样的研究案例应该不止这一个,还有很多,我现在只是举一个简单例子,正好看《参考消息》,又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们现在就来给一个时间表,这个时间表是从乾卦和坤卦两卦里面演绎出来的十二消息卦,讲作息。现在看看消息是怎么来的。你不给我消息,我怎么知道作息?我要根据你的消息来作息。从古到今,大家都知道这个消息卦,学易的人不可能不懂消息卦,十二消息卦都得懂。

  什么叫消息卦?什么叫消息?消,就是消失、消失、消失……息,是增长、增长、增长……也叫消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或者叫阴消阳息,阳消阴息,是这么两个过程,也就是呼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