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与名人一起读书 > 第46页

第46页

书籍名:《与名人一起读书》    作者:铁凝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如果你问他读了多少书?他不会正面回答你,他只会告诉你他读的很多书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比如他研究新北京,这方面的书没有,他只有从生活中去寻找,追着生活的源头去考察。
为改变知识结构而读书
"我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去读一些书。"说着徐城北走进里面的书房拿出一摞书,都是些知识分子研究城市文化的书:《三城记》、《阅读城市》、《现代音乐建筑》……
"读书比写作还累。"他又说。
徐城北至今仍保持着写信的习惯。他居住的小区没有邮筒,要寄信得骑车到几站地之外的邮局去寄,很不方便。楼盖的也是杂乱无章,发现了新北京存在的这些问题,他就读了很多书,想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是怎么建设起来的,硬着头皮读了一些他不熟悉甚至是排斥的东西。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地改变了他的知识结构。
徐城北是个有心人。他平时读报,很注意剪报,搜集资料。每当看到报纸上有关新北京有用的信息,他都想方设法联系作者,然后再去深入采访,将其做大。
台湾的永和大王等成功人士都和他很熟,这些成功人士读过哪些书,徐城北都会去追踪。
可以说,徐城北的读书是跟着京剧、老北京、京城文化等这几项大的研究在走。研究什么,他就搜罗这方面的书,尽量地占有资料。差不多找齐了,他就一本本地读。不仅是读书,他还到生活中采访这些领域里的人。他经常去戏园子、饭馆、庙会等地考察。亲身体验、考察,然后提升他所读的书。
对于研究他是有计划的,对于读书同样他也是有计划的。"这辈子我还要干些什么事,还要读些什么书,我心里很有数。"一般谁都能干的他不干。京剧研究完了,老字号研究完了,京城文化也快研究完了,徐城北正琢磨着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我把我全部的稿费都投在我这个房子上了,现在已经是穷得叮当响了,但我不着急,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挣,我还有追求。"
徐城北现在每天工作都很勤奋,每天他爱人起来上班,他也起来,出去锻炼锻炼身体。吃完早饭后就开始在书房干活了,用电脑打字,一天最少要四五个小时。晚上的时间则读读报,看看电视。
"我的计划是写到100本书,就'退休'了。"或许,徐城北追求的那种境界我们只可想象。
徐城北书语
生活是第一位的,书不过是生活折射的一个范围。后一代的知识分子应该用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去完善以前的好书,修正以前不尽美的书,这才是读书的根本所在。
京味渝人
都以为徐城北是地道的北京人,因为他的许多著述都与北京有关,但细考察才发现,徐城北是重庆人,但他却好京剧,不仅学习京剧文学,还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搭到了京剧事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京味文化研究中,而且乐此不疲。他曾给自己做过评价,颇有意味:"初过花甲,漫忆平生。青春边地,中岁回城。玩是工作,闲处拼争。业不厌杂,微里求宏。心诚脚野,私能助公。云霄妩媚,万古流风。"看得出,徐先生对人生飘逸、洒脱,对学问也透着坚信与执着。
徐城北除了创作京剧,还先后出版了七十来本书,可谓高产作家。其书主攻民俗和京城文化,而且擅长写"三部曲",正在操刀的是《新北京》三部曲,速度是每年一本,计划到2008年写一本《我的京城情结》作为"收摊儿",那年他66了,开完了"奥运会"他打算真歇了。
徐先生对北京文化是真爱,他的态度是四个字:"喜新爱旧"。对旧东西一定要爱得很真实很持久,你才能懂得它的好处,慢慢地又懂得它的不足,同时学会如何克服它的不足--去追求新。他给北京文化提炼了三条,连正宗的"老北京"也不得不说是总结到家了:第一是它的"大"。一切都很大方,大气,大度。北京人就没有小小气气的和别别扭扭的。成就成,不成就不成。办事干脆利落,你在城里走路,拐弯都是走直角。第二条是它的"正"。正派,正经,正直。历来皇帝和最严肃也最有学问的大臣住在这儿,向全国颁布法度和政令也在这儿,久而久之,周围的人都受到感染,也都变成很"正"的了。第三条,或许是它的"稳"和"慢"。这儿是中央,做什么事都得想周到了,地方经验拿到这儿都需要再加工,颁布法令也得顾及到全国,一来二去办事就"稳当"与"缓慢"了。
万方
书,需要静静地读
万方其人
万方,女作家。1952年生于北京。其父是著名剧作家曹禺。从小受父亲熏陶,对文学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文化大革命中到东北插队,后加入沈阳军区前进歌剧团任创作员。1979年转业回北京,现为中央歌剧院编剧。万方从8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同时创作舞台剧、电影及电视剧本。
著有长篇小说:《明明白白》、《幸福派》、《香气迷人》;中篇小说:《和天使一起飞翔》、《没有子弹》等。主要电影作品:《日出》、《黑眼睛》。主要电视剧作品:《牛玉琴的树》、《空镜子》等。《和天使一起飞翔》获得上海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二等奖,《空镜子》获十月杂志社大奖。电影作品《黑眼睛》获1998年中国优秀电影政府奖、华表奖。
一直活到近21世纪的曹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愈发伤感,他曾痛苦地在病房里大喊:"我痛苦,我要写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干!我越想托尔斯泰越难受。"在病房内看了万方创作的《牛玉琴的树》,曹禺第一次放开了表扬女儿:"小方子你能行,能写出大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