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与名人一起读书 > 第15页

第15页

书籍名:《与名人一起读书》    作者:铁凝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文化良心"来源于鲁迅
在中国作家中,冯骥才最喜欢鲁迅的作品,他欣赏鲁迅用他那独特的眼光穿透国民性。他认为,文学强调个性,鲁迅的成就是写出了一个民族的个性,像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以及一些杂文。他由衷地感叹:"鲁迅给世界文学提供了一个个从未有过的人物,非常感性,又非常理性。他的作品反映了他作为一名文化人的'文化良心'。""文化良心"集大成者鲁迅对冯骥才影响至深。
冯骥才支持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就表现了他的"文化良心"。他认为文化保护比写一部小说更重要。
冯骥才对民间民族文化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情。在天津人眼中,他不仅是一位饶有成就的作家、画家,还是一位热爱历史、热心保护文物的专家学者。他的小说《三寸金莲》、《神鞭》不仅脍炙人口,而且包含了丰富翔实的民俗文化知识,深刻剖析国民性,耐读耐看,令人回味无穷。他为天津小洋楼、估衣街等旧址的修缮保护,为杨柳青画的继承与发展而奔走呼号的义举,着实令人感佩。
20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影响日盛。国内,现代化脚步冲击着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旧城改造全国铺开,危房陋屋成为首当其冲的改造对象,古老的、精美典雅的、蕴含历史信息的危房也在改造之列。600年历史的估衣街是天津最古老的商业街,街上的百年老店"谦祥益"、"瑞蚨祥"是北方大商埠标志性建筑,街与店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9日,曾在天津老城区生活过十几年的冯骥才得知老街要拆,立刻致信市长,大声疾呼:"哪个城市拥有一条老街,即是拥有一件传家宝。"
冯骥才对城市文化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在《今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感情忧愤的文章《老街的意义》。"文物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文物是指历史建筑的精华,如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文化是指历史街区,如北京四合院、胡同等。国家有文物保护法,文化没有。文化是人立足之根。一个失去了文化的城市,人将无根。"是啊,城市不仅是我们栖身的家园,更是我们灵魂的家园!为呼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他撰写了大量饱含深情的文章,出版了有关城市传统文化研究的专著。《手下留情--现代都市文化的忧患》、《紧急呼救--民间文化拨打120》都是那么脍炙人口。
冯骥才非常欣赏秘鲁作家略萨的话:"对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运用何种方式写作,而是你对整个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所给予的关注。"冯骥才对民间文化的关注不止停留在做文章上,而是身体力行地去行动!他朴素的话语令人难忘:"我喜欢行动--用行动来实现思想,或者把思想变成充满活力的行动。"
为将要失去的古城留影,他拿出几十万元稿费邀集文化、建筑、考古、民俗、摄影界等人士展开抢救老街行动:录像、拍照、录音、挽留一切文化细节。抢救志愿者拍摄的两千多幅照片印在《旧城遗韵》、《小洋楼》、《海河流域》等画册上。这三本画册较完整地保留了600年津城的文化气息。
2000年2月10日,冯骥才签名出售《估衣街珍存》明信片,他意将估衣街街貌像《旧城遗韵》一样珍存在百姓心中。一个月的抢救行动动摇了估衣街的动迁计划,街上的文物得以部分保留。如今,估衣街仍然是天津人骄傲之所、外地人驻足观赏之地。
1998年,冯骥才建议成立"老城博物馆"以展示老城文化。他说:文物的精神价值远远高于它的财富价值,因为文物是珍贵的历史见证。为筹集博物馆的资金,冯骥才率先买了一万多元的老城文物:砖雕、石狮子、雕刻木匾等,捐赠给未来的博物馆。2001年,"老城博物馆"在一座四合院门前挂牌。建立博物馆表现了他的文化见识、文化眼光和文化情怀。他认为,博物馆的建设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使城市拥有水准很高的文化环境,应多挖掘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内涵,挖掘纯粹的文化价值,将城市历史的真正意义释放出来。
2001年6月25日,天津市邮政局在海河边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集邮文化活动--"端午节天津海河龙舟大赛暨《端午节》邮票首发式",对天津民俗有很深研究的冯骥才闻讯赶来,并快言快语地纵论一番。他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活动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许多年轻人不了解我们自己的民俗,就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太浅薄,反而崇尚外国的某些文化,实际上这是对本土文化的无知。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当年的海河是漕运的重要通道,但如今帆樯林立、百舸竞发的历史盛景已经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淡去,因此举办龙舟大赛可以让人们重温天津的历史盛况,对年轻一代是一种难得的本土文化教育,对市民而言则是一种重建天津辉煌的促进。
十几年来,冯骥才已成为民间文物、文化保护的一面旗帜。他愿为保护永恒之美"摇旗呐喊"。
古诗词带来文化情怀
冯骥才正在进行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和中国民间文化保护两个工程表达了他对民族文化的情感,他衷心希望人们关爱自己的文化,有对民族文化的审美眼光。他尖锐地指出,作家更要有很强的民间情感。
冯骥才是深受国内外众多读者喜欢的著名作家和画家。他说:"文学是我的一半,绘画是我的另一半。"身为作家,冯骥才的作品选材视角独特,艺术手法丰富,题材涉猎广泛,体裁形式多样,往往以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况味。部分作品获奖并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十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译本三十余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