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罗斯福传 > 运筹帷幄

运筹帷幄

书籍名:《罗斯福传》    作者:爱德华·史密斯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941年圣诞前夜,华盛顿的节日气氛依旧。白宫轮廓映现在火树银花中,两天前抵美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正参加罗斯福在白宫草坪上点燃圣诞树的仪式。当缀满缤纷饰物的圣诞树闪烁出瑰丽的光芒时,罗斯福向眼前3万多"为自由而奋斗的同事们"介绍了他的"伙伴、老相识和好朋友"。随即,首相以其渊博华丽的词藻发表了动情的演说:

"从事自由事业的同事们,我能够在我的杰出朋友——总统用来把美国千家万户连成一体的、由圣诞的友爱和仁慈所组成的项圈上增添一个小小的链节而备感荣幸。……这是个奇异的圣诞节,让儿童们畅快地过一夜吧!让圣诞老人的礼物使他们玩得更尽兴吧!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尽情地和他们一起畅享无限的快乐吧!然后让我们再重新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使命和艰难的岁月吧!"

圣诞节的翌日,丘吉尔到国会山向两院联席会议致辞,应对裕如的首相作了他生气最伟大的演说之一。他指出英美在未来的岁月里,为了人类文明的命运将庄严地并肩战斗。为唤醒议员们的亲近和认同感,首相说:"我不禁想起:如果我的父亲不是英国人而是美国人,而我的母亲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人,那我大有可能凭自己的力量成为诸位在座中的一员。"顿时,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丘吉尔此行的目的在于同罗斯福举行一次"审议整个战争计划"的会议。罗斯福热情地表示欢迎,并希望会议不仅要协调盟国的战略,而且还要阐明政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一份能号召国内外团结一致的声明。于是,代号为"阿卡迪亚"的会议便在华盛顿召开了。会议进展顺利,在所有重大问题上都达成了协议。双方重申两国参谋人员早先作出的决定,确认德国始终是最主要的敌人,打败德国是盟国的最首要任务,"先欧后亚"战略不能改变;双方决定成立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英、美、荷盟军联合司令部,成立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等5个联合机构,统筹盟国在军火、船运和原料等方面的经济活动;罗斯福还强调了苏德战场的重要性,并决定恢复援助苏联。

阿卡迪亚会议的主要政治成果,是起草一份所有参加反轴心国战争的国家所必须接受的原则宣言。该宣言是由美国国务院起草、罗斯福表示赞同、经与丘吉尔和苏联政府磋商并加以修改后形成的。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齐集白宫,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重申《大西洋宪章》的宗旨与原则,并规定:各签字国政府保证使用品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来抵御与之处于交战状态的轴心国成员及其附属国;保证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保证不同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至此,不同社会制度、种族、信仰和语言的国家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旗帜下,实现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空前大联合,以美、英、苏、中为主体部分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宣告成立。

罗斯福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就立即主张大力援助苏联。代理国务卿韦尔斯在次日发表了《谴责德国侵略苏联》的声明。罗斯福在1941年6月24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抵抗轴心国的国家,都将得到美国的援助。同日,他撤销了对价值约4千万美元的苏联资产的冻结。次日,他宣布不对苏联实施中立法,以便美国船舶能驶往苏联港口。不久他宣布美国将在10月1日前,将苏联要求的物资运往苏联。罗斯福在7月底派霍普金斯以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访问莫斯科,使命是:与莫斯科"讨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我们如何才能够最迅速有效地使美国向正在对希特勒德国的背信弃义的侵略进行伟大抵抗的贵国所提供的援助,可以得到使用。"霍普金斯在7月30日至8月1日的访苏期间,与斯大林进行了长时间的亲密会谈。他所代表的诚挚使斯大林几乎不加设防地让他得到了他想知道的一切。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对此评论说:“霍普金斯作为一位对盟国事业贡献很大的杰出人物,取得了这项战争中的一项最重大突破。他突破了俄国人层层设防的保密措施,从一切资料的最终源泉取得一份对苏联情况和前景的详细说明。他此次出访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份。他说服了斯大林这个生性多疑的人相信美国(和英国)愿意帮助,他还须说服英美两国政府相信俄国政府有决心并且有能力打胜,尽管英美政府仍然先入为主地认为俄国的抵抗不久就会崩溃。这是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英俄美同盟的基础。"斯大林向美国提出要求援助的性质本身表明,他是从长期的基础来考虑这场战争的。在随后的几年里,霍普金斯是一个真诚的,甚至无所忌惮的苏联的朋友,他对苏联为赢得这场战争所作的巨大贡献毫不怀疑。他力图让罗斯福也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联合国家宣言》使美苏正式地成为战时盟友。1942年6月11日,赫尔与苏驻美大使李维诺夫在华盛顿签订关于在进行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所适用原则的协定。协定规定:美国将继续向苏联提供罗斯福总统批准转让或提供之防御物质、设备和情报;苏联也应以其所能向美国提供类似的援助。罗斯福清醒地意识到,援助苏联抗德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他在1942年3月11日对摩根索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让俄国人被打垮更糟糕的了……。我宁可丢掉新西兰、澳大利亚或任何其他东西,也不愿让俄国人失败。"起初,英国人是连结苏美之间的环节,后来斯大林对英国的不信任感与日俱增,丘吉尔则针锋相对,反倒是罗斯福居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先欧后亚"战略意味着美苏采取某种协调一致的行动的必要性,但罗斯福决定仅把这种协调行动限于军事范围之内,而不在政治上或领土上作出什么许诺。并且,他尽量让英国去和斯大林在外交战线上就这些棘手的问题打交道,而斯大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强硬的谈判对手。斯大林对前去商讨加强英苏关系的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刚刚重新出任)指出,苏联要求盟国正式承认苏联6个月前(即1941年6月)的边界状态,即意味着要求美英等认可苏联自1939年以来吞并的拥有数百万芬兰人、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罗马尼亚人和波兰人的领土。

罗斯福对此极感为难。英国是在援助波兰时参战的,而现在斯大林却坚持要保留在这个国家覆亡之时他乘虚侵占的领土。尽管斯大林在后来与波兰流亡政府签订了一项协定(该协定规定给1939年9月被红军俘获的波兰战俘以自由,并把他们编入一支新的"解放军"),但协定对战后疆界含混不清,在伦敦的波兰政府对斯大林的这种处理方式相当不满。罗斯福就此难题在阿卡迪亚会议上与丘吉尔进行过讨论,认为如果接受斯大林的要求,“那将同我们正在为之而战的全部原则背道而驰",因此边界问题必须留待和平会议召开时才能解决。罗斯福指出,在目前讨论斯大林的战后领土目的,不仅违反了美国公认的、写在《大西洋宪章》上的国际道德准则,而且也将危害国内的团结和盟国间的团结。因此,从《同盟国家宣言》产生之日期,几个主要盟国间就产生了不断困扰内部团结并最终严重损害同盟本身的难题。

前苏联学者总是故意贬低美国租借援助的作用,称苏联所得租借援助就评价值来说,“没有超过苏联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生产总值的4%"。这显然不符实际,美国从1941年下半年到大战结束,向苏联租借援助的总价值为108亿美元,几乎占美国所有租借援助总额的14,其中包括1.5万架飞机,B5.2万辆吉汽车、38.5万辆卡车和3.5万辆摩托、42万部军用电话机和可环绕地球50多圈的电话线,以及大量的军工生产的原材料和重要设备。罗斯福希望在这些方面尽量满足苏联的需求,并试图用品他方法来满足平安全要求,从而使斯大林同意把边界问题搁置起来。同时,他开始考虑战后和平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问题。

珍珠港事件后的将近半年时间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被动地处于守势。兵分数路的日军攻势逼人,相继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关岛和威克岛,美、英、荷丧师失地,损失惨重。罗斯福"先欧后亚”的战略也使得美军在这期间难有较大作为。1942年3月,罗斯福将太平洋战场分成两大战区,西南太平洋战区由麦克阿瑟上将任总司令,太平洋战区由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任总司令。为了提高士气,表明姿态,美军只能使用舰载飞机进行轰炸一阵就飞走的袭击。1942年4月18日,由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的—25式轰炸机群执行了对东B京的空袭,极大地震动了日本朝野,并促使日本最高统帅部贸然发动攻势以图挽回面子。很快在20天后,日军在珊瑚海战斗中首遭重创,并被迫推迟入侵莫尔兹比港的计划,澳大利亚因而得以幸免。6月4日,日美海军航空兵在珍珠港西北1134英里处的中途岛海域展开激战。结果日本损失4艘航空母舰、330架飞机,美军仅损失1艘航空母舰和150架飞机。此战标志着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丧失海空优势的日军由进攻转入防御,美军则开始由防御转入进攻。双方经过了为期两个月的预兆不祥的休整后,随即爆发了一场历时半年的大血战——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拥有优势兵力和火力的美军取得了完全胜利,日本则充分暴露了其国力有限、战线过长、海空军备不如美国力量雄厚等弱点。至此,日美两国的海军力量进一步发生了变化,美国完全掌握了制海权和制空权。

阿卡迪亚会议期间,丘吉尔向罗斯福提出在北非登陆的"体育家计划",罗斯福当即表示赞同,并认为此举意义有三:(1)在不让德国控制可能对将来反击轴心国有意义的外围基地方面有评价值;(2)由于该地区只有德军驻守,而维希政权可能同意不予抵抗,因此可能为美国对柏林作战提供旗开得胜的绝好机会;(3)此举既可提供一个鼓舞美国和盟国士气的速战速决的机会,又能以美国的巨大威力挫败德国人的锐气。1942年7月25日,罗斯福正式批准这一代号改为"火炬"的行动计划。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军北非远征军总司令。11月8日,美英联军在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尔、奥兰三地登陆,其中进攻并占领卡萨布兰卡的是巴顿将军。美英联军随即占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直逼突尼斯城下。次年春夏之交,盟军与德国"非洲军团"司令、"沙漠之狐"隆美尔统率的德军在突尼斯展开激战,5月13日,25万德意军队被迫投降。盟军取得了作战以来所赢得的最大一场胜利。北非的解放也使地中海上的航路畅通,并可由此经苏伊士运河直达印度洋,这使得从波斯湾增援苏联成为可能。并且,对丘吉尔所称的"欧洲柔软的下腹部"施加打击的道路也敞开了。它还彻底粉碎了德、日期图在中东和印度会师的狂妄计划。斯大林对北非战役评价极高,他说:"由于非洲的军事行动表示主动权转到我们盟国手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本上变得有利于英美苏同盟。它破坏了轴心国体系中的领导力量希特勒德国的威信,从精神上瓦解了希特勒在欧洲的盟国。……它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条件。最后,它为在更靠近德国的要害地区开辟欧洲第二战线创造了前提,而这对战胜希特勒暴政将具有决定性意义。"①

1943年元旦前夜,白宫除夕晚会照例举行。罗斯福一家①《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26页。人和老朋友们欢聚一堂。午夜钟声响平时,罗斯福手执香槟酒杯,提议"为联合国家的胜利干杯"。当晚,二楼那间东西向的长方形大厅里放映了一部新影片,即由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和汉弗莱·伯加特合演的《卡萨布兰卡》。

1943年1月11日晨,载着罗斯福总统的波音314型飞机从迈阿密空军基地起飞,前往卡萨布兰卡与丘吉尔举行高级会谈。会前,罗斯福两度邀请斯大林参加会议,但时值苏军将向斯大林格勒发起总反攻的前夕,斯大林走不开。

会议决定,1943年优先考虑的作战计划是:首要目标是攻占西西里岛,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减轻德军对苏军的压力;消除德国潜艇的威胁,确保大西洋的交通安全;分散德国对俄前线的压力;加强对德战略轰炸,继续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力量,把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推迟至1944年执行;执行太平洋和远东的作战计划,以击退日军进犯和支持中国。罗斯福强调,竭尽所能援助苏联是一种"有利可图的投资"。他还在会议结束时首次提出了盟国将迫使轴心国军队"无条件投降"的原则。

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会议的目标之一是要为"法国的困境"找一条出路。所谓纳粹占领区的抵抗运动,大体是指对纳粹占领者的破坏活动和游击战争,它意味着建立影子政府和影子政党为迎接解放之日奠定基础。不同的欧洲国家对遭受纳粹占领的经历有着不同形式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取决于它们经受的纳粹占领下的待遇。抵抗运动与已有的流亡政府的关系错综复杂,其背景是英、苏、美这三个追求各自战略目的和战后政治版图的大同盟国的深刻影响。东欧国家和法国的抵抗运动正是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上述特征。这种情形极大地困扰着英、苏、美三国首脑的战略计划,促使他们不得不付出大量精力和心智在战时会唔中解决这一难题。并且,抵抗运动与战后各国重建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多重意义。

夏尔·戴高乐在法兰西山河破碎之时于伦敦建立"自由法国"全国委员会,以此作为流亡政府的胚模,但当时法国南部的维希政权似乎还残留着"正统合法"的形式。在对待法国的政策上,美英存在着严重分歧。丘吉尔视戴高乐为法兰西抗战的象征,并从道义上和物资上给予支持;罗斯福则坚持美国同维希政权(实际上受德国控制)保持外交关系。罗斯福认为戴高乐是一个令人生厌的家伙:他不愿为抗战的努力而暂时放弃政治上的对立;他希望用非民主的手段使自己成为法国独裁的政治领袖;他极力反对总统关于法国在战后只能起次要作用的设想,而且处处力争恢复法兰西殖民帝国。罗斯福嘲讽戴高乐,说他不自量力地自比圣女贞德和克雷孟梭,然而他不可能同时像这两个人。由于英国试图在战后领导一个欧洲国家集团,丘吉尔如此热心帮助戴高乐,使罗斯福怀疑后者是英国的工具,是"大英帝国马厩里喂养和训练的赛马",是丘吉尔养活的"不听话的孩子",而丘吉尔则是个"蹩脚的爸爸"。

现在,维希政权随着法国全境被德军直接占领而不复存在,罗斯福转而支持从纳粹监狱出逃并与维希政权关系不密切的前法国政府的亨利·吉罗将军。英美各支持一方,矛盾公开化了。罗斯福决定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与丘吉尔达成妥协,请戴高乐与吉罗前来与会,并主要地由自己作主"包办一场婚姻",让两人共同领导法属北非的事务,等到战后让法国人用民主手段自行解决他们的分歧。罗斯福还认为,起自己的声望和妥协天赋,这场婚姻是不会出问题的。

戴高乐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强烈要求下很不情愿地来到卡萨布兰卡。丘吉尔在邀请电报中曾以威胁的口吻催促他与会,"否则我们将不得不和您分道扬镳"。戴高乐是"冷淡而①严峻地"到达会场与罗斯福会唔的。他基本上拒绝与吉罗将军合作,他在1942年的奋斗成果使他骄傲地认为他自己就是法兰西命运的化身。他承认罗斯福总统很有魅力,但"从他那彬彬有礼的贵族面孔后面,可以看出他对我是毫不留情的……他说的和平是一种美国式的和平,他深信自己必定是主宰和平结构的人物,被蹂躏的国家应屈从他的评判,特别是法国,应该承认他是救星和仲裁者。"戴高乐再次拒绝了英美为迁就他的强硬而修改了的计划,他对丘吉尔发牢骚说,该建议只完全适宜于对待美国中士军阶的人。丘吉尔本已向罗斯福表示将大体接受这种妥协,现在他为戴高乐不合时宜的固执和孤傲所恼怒:戴高乐先是拒绝与会,来了又拒绝与吉罗和解,尔后又拒绝美英关于实现法国人和解的计划,最后又拒绝在为了缓和由于他的拒绝而产生的后果的公报上签字。作为大英帝国的首相,竟在美国总统面前,处处被一个公认为是他的受恩人和制造物的人嘲笑!随即,首相与戴高①(法)弗朗索瓦·凯索迪:《戴高乐与丘吉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273—274页。乐之间爆发了战时最激烈的一次争吵。1月26日,戴高乐作出让步,联合公报宣布生效。具体事宜留待5月份磋商。

罗斯福认为:戴高乐为了未来的政权而在悄悄地进行着竞争,所以纷争就出现了;戴高乐以法国人民无法表达但可以设想的支持作为根据,想要取得英美的认同;法国人对戴高乐所表现的同情和支持,并不表明他们要选择戴高乐作为未来法国政府的首脑,而只是说明法国人切望同英美两国并肩合作,继续抗击纳粹德国。罗斯福为了表达他对戴高乐的厌恶,在会谈的最后一天,他没有通知丘吉尔就与吉罗签署了《安法协议》,保证美国和英国援助吉罗保留全法国在军事、经济、财政和精神上的利益,给予他"一切便利"团结全法国反对德国的人于一个当局之下。当丘吉尔在2月份获悉这些协议时,他坚持要修改协议,并把戴高乐也包括进去。罗斯福还不愿意"自由法国"稍微染指北非战役,称不管戴高乐"多么生气或多么仆人",就是不能在成功之前向他透露丝毫消息。罗斯福认为一旦让"自由法国"参与盟军行动,德国人马上就知道了。罗斯福的对法政策,促使戴高乐在二战胜利后推行反霸抗美的外交路线。显然,他一直对罗斯福在二战期间对他的冷淡和厌恶耿耿于怀,并使得自己从另一个方面强化了内心的孤傲与倔强。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的"情绪就像一个放了假的小学生,使他在处理某些困难问题时抱着几乎是漫不经心的玩赏态度",他那场"包办婚姻"就反映了典型的罗斯福风格。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罗斯福抵达北非的当天就与总统会谈,他在《欧洲征战记》的回忆录中写道:"他显得开朗乐观、充满活力、甚至有点活泼诙谐。我认为他的这种精神状态是与笼罩在整个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空的进取气氛分不开的。在成功地摆脱了繁忙的政府事务之后,他为能利用这几天时间秘密地从华盛顿来到这个2个月前还在打仗的地方,参加一次历史性的会唔,而深感似乎已经从中汲取到了非凡的精神力量。"会议期间,罗斯福在巴顿将军陪同下,驱车前往卡萨布兰卡东北85英里的拉巴特,去视察克拉克将军指挥下的正在受训的美军第五集团军。合众国的三军总司令就在露天同两万多名士兵一道吃午饭,吃的主要有烧火腿、白薯、青豆荚、水果沙拉、面包、奶油、果酱等。

1943年的上半年,是大西洋海战的决定性时期。美英加强了对付德国"狼群"的手段。德国海军上将邓尼茨已渐感力不从心,只得拼命督促建造新潜艇,但仍然不能尽快弥补损失。相反,美英用于对付德军潜艇的舰船和飞机的数目,增加了4倍多。

1943年6月,盟军在地中海开辟新战场。艾森豪威尔出任地中海战场盟军总司令,英国的亚历山大元帅任进攻西西里岛的总指挥。7月9日夜,巴顿的美军和蒙哥马利的英军共16万登陆大军开始行动,两天内就轻易地登上了西西里岛,在人数、装备和士平方面均处明显下风的意大利军队顷刻瓦解,"遇到盟军就像迎风扬糠那样四散逃亡了"。赶来增援的德军也迅即被逼回意大利本土。接连惨败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全面而深刻的危机中已难以为继,政权内部裂痕拉开,轴心国同盟此时也显示出其脆弱性。7月25日,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召见墨索里尼,宣布他为"意大利最遭人痛恨的人",随即以保护安全为名将其送入救护车予以拘禁,几天后被送往荒无人烟的马达莱纳岛。

意大利新上台的政府由曾经征服埃塞俄比亚的彼得罗·巴多利奥元帅领导。他试图使意大利不受损伤地从战争中脱身出来,并不提出具体的停战条件。罗斯福在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后的第4天,向美国人民指出,"轴心国已经出现了第一条裂缝。罪恶而腐朽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正在土崩瓦解。……但是,墨索里尼和他的法西斯匪帮将会受审,使他们对人类犯下的罪行得到惩处。决不容许任何罪犯通过'辞职'手段逃之天天。因此,我们对意大利的条件仍旧同我们对德国和日本的条件一样——无条件投降。"罗斯福同时宣布,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不能有任何残存的痕迹。丘吉尔则提出了一套差异很大的解决意大利问题的方案,他尤其希望维持意大利的君主立宪制,他认为这种制度对欧洲国家而言,是最坚强和最稳定的政府形式;而如果不给予意大利现政府以某种程度的承认,它就会垮台,意军就不会抵抗德国,或者意大利就会"赤化"。丘吉尔的这些理由终于促使罗斯福在1943年8月的第一次魁北克会议上改变原有看法。9月3日,巴多利奥政府与盟军签订停战协定,并于40天后对德宣战。这标志着轴心国的解体。

于8月24日结束的第一次魁北克会议还在英美就四国宣言草案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并声明不承认由戴高乐控制的法国国民解放委员会。会议重申,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登陆的"霸王"行动的作战时期为1944年5月。

1943年,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雄厚经济潜力和军事潜力,日益发挥出明显的优势。苏德战场经过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两次战略性决战,歼灭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苏军完全在苏德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欧洲各国的抵抗运动也发展很快。形势的转折给盟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罗斯福尤其希望举行三国首脑会议,当面同斯大林就这些重大新问题进行磋商。他和丘吉尔在魁北克会议期间联名致电斯大林,建议举行3国首脑会谈,以便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共同探讨整个局势"。斯大林在几天后表示可先举行3国外长会议,随即同意在11月底举行首脑会议。接着,苏英、苏美就会议地点进行了反复磋商,最后罗斯福和丘吉尔还是迁就了斯大林,达成了在德黑兰召开会议的协议。

3国外长会议于10月19至30日在莫斯科举行。"每一个主角都有一个他认为特别重要的题目。俄国人所关心的是1944年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最合乎赫尔心意的题目是关于战争目标的四国宣言和维持和平的国际组织;我的目的是就建立使盟国可以磋商与战争有关的欧洲问题的机构达成协议。"艾登在其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会议公报宣布:3国的首要目标是尽快结束战争;决定在伦敦成立欧洲咨询委员会,以研究战后合作问题,并负责制订有关法西斯国家投降的条款。会议还通过了4项宣言,其中包括有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签字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会议为三国首脑会议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11月27日,罗斯福乘C—54专机由开罗飞抵德黑兰,航程1310英里。随行班子有70多人,其中有霍普金斯、李海、赫尔、马歇尔、布朗海军上将和总统女婿约翰·伯蒂格少校,还有一位必备的菲律宾厨师。这架被命名为"圣牛号"的专机是加州道格拉斯公司专门为供总统使用而制造的。出于防范"不幸的意外"的考虑,斯大林邀请罗斯福搬到俄国使馆区的一幢小别墅居住。迈克尔·F·赖利手下的白宫特工人员和苏联内务部的人员共同担负警戒任务。

罗斯福于次日下午3点从美国公使馆搬到新住所。一刻钟后,斯大林前来造访。这是美苏两大盟国首脑的首次会唔。在场的只有两名翻译人员:波伦和巴甫洛夫。当斯大林走进房间时,罗斯福向他致意说:"见到您很高兴,我一直在想同您见面。"斯大林在对会见总统表示了愉快的心情之后,说他应受责备,因为军务羁身以至拖延了这次会见。随即两人就第二战场、战后商船转让、远东时局、法国问题以及触及丘吉尔痛处的印度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谈持续了45分钟,很多时间都花在艰苦的翻译上。罗斯福表示乐意住在这里,因为这使他能更经常地有机会在毫不拘礼和全新的气氛中与斯大林元帅会见。罗斯福的爽直态度被认为有助于使斯大林把总统看作一位"可信赖的"的盟友。

紧接着于当日下午4时召开了德黑兰第一次全体会议,罗斯福被推举为会议主席。罗斯福说,作为在座三人中最年轻的,他不揣冒昧地欢迎他的长者,并要"对加入到这个家庭圈子里来的新成员(指苏联)表示欢迎",他宣布,这类性质的会议是朋友间在完全坦率的气氛中进行的,所谈论的一切均不宜公开。丘吉尔表示,这里所体现的是世界上从未见过的力量和权力的最高集中,而人类幸福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这些与会者的手中,他期望大家将不致辜负上帝所赐予的这一良机。斯大林说,这次兄弟般的聚会的确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时机,而这个时机亟须与会者明智地使用他们各国人民所赋予他们的权力。第一次会议为期200分钟,会议围绕着整个战局特别是第二战场的开辟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晚上8点半,罗斯福以主人身份在他的住处举行三方晚餐会。在谈到处置纳粹德国时,罗斯福认为,"不使德国人思想上留下'帝国'这个观念的痕迹"。斯大林则认为这还不够,"必须使这个帝国本身永远无力再把世界拖入战争"。晚餐后,丘吉尔与斯大林谈了对德问题和波兰问题。丘吉尔用3根火柴代表苏、波、德三国,在桌面上将它们集体向西移动,斯大林当即表示这是个好主意。

会议进行到第3天的下午4时,美英两方面向苏联宣布"霸王战役"的日期和策略。日期是1944年5月,同时在法国南部发起一个支援战役。斯大林保证,苏军将在大约同时发动攻势,以在东线牵制德军。罗斯福表示将在几天内任命"霸王行动"的总司令。

第4天的三方政治会议主要讨论波兰和分割德国两个问题。斯大林赞成丘吉尔的3根火柴图解法,主张牺牲德国来重建和扩大波兰,并表示可以有条件接受寇松线为苏波疆界线。为防止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和消除斯大林的忧虑,罗斯福提出把德国分割为5个部分和两个地区的计划。丘吉尔则仍旧主张把普鲁士从德国分离出来,再把德国南部诸省与中欧多瑙河沿岸国家合并成一个多瑙河联邦。斯大林认为倘要分割德国,那就应当是真正的分割,他宁愿建立一个由许多小国组成的、分散的、割裂的和软弱的德国。罗斯福表示同意斯大林的观点,他指出:"当德国分成107省时,它对文明的危险性就比较小了。"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有一天画了3个圆圈,表示他对联合国这样一个战后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的基本体制的构思。中间那个圈标明"执行委员会",右边那个圈代表由美、苏、英、中4大国组成的"四个警察",左边那个圈代表"40个联合国家",大会下面写有"国际劳动组织——卫生——农业——粮食"的字样。这个图是罗斯福关于联合国机构的最初草案。罗斯福说服斯大林接受了这一想法。

德黑兰三巨头会议,确实如丘吉尔所言,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无与伦比的物质力量和政治权威的大汇合。会前,罗斯福就对他能同斯大林建立切实可行、互相有利的个人关系充满信心。他确实在涉及打败法西斯这个首要问题上做到了这一点。1943年圣诞前夜,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回顾了这次旅行。他说:"用一句美国式的、不怎么合乎语法的口头话来说,我同斯大林元帅可以说是'相处得不赖'。他是一位具有坚定信心、不讲情面而又性格爽朗的人。我认为他是俄国精神的真正代表;我认为我国同胞同他和俄国人会相处得非常好——确实会非常好。"罗斯福在另外一个场合评价道:"我认为这次会议是很成功的,我并且确信它是一件历史性的事件。它表明,我们有能力共同战斗,更能在融洽气氛中为和平而工作。"①①《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通信集》(1941—1945),第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112页。

1944年度德国的作战计划重蹈其历史上两线作战而招致失败的覆辙:它既把主力投向东方以阻止苏军反攻,又不得不加强西线防御以迎击盟军的登陆战役。其结果是,苏军从年初就发起了广阔战线上的强大攻势,列宁格勒州、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敖德萨和克里米亚地区均在5月中旬以前获得解放,德军遭到了根本无法弥补的重创。

1944年的整个春季,盟军在英格兰南部大规模地集结兵力,使"这个岛由于它所负载的兵员和物资的重量似乎快要沉没了"。6月6日凌晨,盟军乘着比较有利的潮汐和月光横渡英吉利海峡,出岂不意地在诺曼底地区登陆,在D日(登陆之日)后一周,盟军顽强地巩固了滩头阵地并向纵深推进,登陆部队即达30多万人。到7月初,在诺曼底登陆的盟军共有13个美国师、11个英国师和1个加拿大师,总兵力已达100万人。登陆战役持续到7月24日,盟军以惨烈的代价取得了胜利。这场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起登陆战役得到斯大林的高度评价。他在答《真理报》记者问时说:"就其计划之周密、规模之宏大和行动之巧妙而言,是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这件事将作为头等业绩载入史册。"

8月26日,巴黎解放。这时已被公认为法国解放者和领导人的戴高乐在前一天接管了政权;他以凯旋者的步伐经香榭丽舍大街徒步走到协和广场,然后驱车到巴黎圣母院,在那儿举行感恩仪式。在6月中旬,罗斯福邀请戴高乐来华盛顿会唔,“以轻描淡写……和相当巧妙的手法叙述他的计划要点,很难使人用任何绝对的语言来反驳这位艺术家和有魅力的人。"罗斯福告诉戴高乐:法国不应承担分配给四大国的战后职责;法国将失去它在海外的属地;有些法国领土将不得不作为在美国军事管制下的联合国家基地。敏感而自尊的戴高乐在最后指出:“法国只有依靠自己去重新获得它的地位"。10月,美国承认戴高乐为首的法国临时政府。

美军从1943年夏季起,开始向太平洋中部和南部各岛屿发起进攻。麦克阿瑟将军和威尔金森海军少将不约而同地设计出了"蛙跳战术",即绕过日军主要据点并用海、空实力将其封锁起来,让驻守日军"枯萎在藤蔓上"。到1944年夏,美军接连攻占了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新几内亚岛和马里亚纳群岛。8月10日,美军占领被称为日本海上长城心脏的关岛,从而突破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内防御圈。日本面临着本土与南方交通线被切断,美国将直接在菲律宾、台湾和日本本土登陆的危险。7月20日,东条英机内阁被迫辞职,由小矶国昭出任首相。同日,柏林一间会议室的一枚炸弹险些结果了希特勒的性命。还是在这一天,罗斯福第四次被提名竞选美国总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