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空杯心态 > 第十章 倒空你的“高见”,也许它正是偏见

第十章 倒空你的“高见”,也许它正是偏见

书籍名:《空杯心态》    作者:吴甘霖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很多时候,我们的认识难以客观和科学,只因为我们过分迷信自己的主观判断。
连孔子与包公这样的人,都有可能犯认识片面甚至被人利用的错误,我们又怎么能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与认识!
人最可怕的是既过于主观又固执己见。
因此,不妨倒空你的“高见”,也许它是陈见,甚至更可能是偏见!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

“空杯”牵涉到方方面面,包括心理、思维、性格、行为等等。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认识上“空杯”,不带偏见、成见去认识问题。
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在认识上“空杯”。
不久前,我接受一位年轻女企业家的邀请到她公司参观。到她公司之前的半小时,我们还通过一次电话,电话中她很热情和高兴。
可见了面之后,我却发现她有些不太高兴。于是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她回答说:
“其实也没什么,我昨天在桌上放了几张麦当劳的食品兑换券,可今天却发现不见了。”
“这也不值得不高兴啊。”
“我不是在乎那几十块钱的兑换券,而是生气自己桌上的东西居然有人拿。我想,八九不离十是公司两个喜欢吃麦当劳的女孩拿走了。”
我劝她不要那么容易下判断,但她却说:
“我已经在桌上找遍了,肯定是丢了。”
接着她又说了一句:
“我从来没想到要防备员工,但现在看来得多一个心眼了。”
这件事情似乎就这样过去了。几个月后,我路过她的公司,就顺便去拜访了她。当时她的公司正好在搬家,我就顺便帮助她收拾桌上的书籍,很偶然地发现在一本书中,就躺着几张麦当劳的兑换券!
当我将这几张兑换券拿给她时,她的脸一下子红了,很不好意思地说:
“是我当初记错了,也错怪了员工。”
这件事引起了我们关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不误会他人、更多地理解他人的思考与探讨。
正好我当时在书店买到了一本著名学者罗伊?F?鲍迈斯特尔的名著《恶》。在这书中,记录了一个故事,对我们探究这一主题,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女人在上飞机前,在候机厅的小餐厅里买了一袋薯条和一杯可乐。然后坐到了一位穿戴整洁、考究的男人旁边的空座位上。接着,她开始吃薯条。
当她开始吃第一根薯条时,却发现旁边正在看报纸的男人突然抬起头来,狠狠地盯住她,像一个猎手盯着猎物。
然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他将手伸进薯条袋里,掏出一根放进自己嘴里,然后开始嚼了起来!
一种想要逃跑的冲动撞击着她,但气愤使她还是坚持住,并从袋里再拿出一根薯条放进嘴里。
旁边的男人用一种充满敌意目光看着她,也再次向薯条袋伸出了手。他们就这样吃完了这包薯条,彼此没说一句话。
之后,她快快起身,进入候机室坐定,并且对刚才发生的一幕既茫然又气愤:她竟然碰到这种“生物”—一个自得地从陌生人盘中取食的人。
然而,当她将手伸到提包中准备拿机票登机时,却碰到了一样让她目瞪口呆的东西——一整袋薯条!原来,她自己才是从陌生人盘中取食的无礼“生物”!
讲述完这个故事后,作者说出了这样的观点:恶存在于受害者的眼中。邪恶总是被受害者的目光捕捉到而绝少被行恶者所顾及!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女人的行为是侵犯性的,而她也对别人的类似行为感到恐惧。
这个故事,给这位女企业家有很大的震撼。她坦然承认:自从认为有员工拿了她的麦当劳券后,她不仅对那两位喜欢吃麦当劳的员工开始防备,而且对其对员工也有所防备。结果弄得气氛很紧张,单位的绩效也受到不小影响。不仅大家不愉快,她自己也深受其害。
经过这件事后,她明白了一个基本道理:
与人相处,最容易误解别人。而误解别人的原因,是自己那种不经调查、不经分析就下结论的做法,也就是自己所认为的“高见”。
但这种“高见”,往往是靠不住的。
因此,当我们在指责别人时应当反思一下:
我们的所谓“高见”,难道就是真正正确和科学的吗?
我们的所谓“高见”,是否有可能正是偏见呢?
如果我们对事情多一些了解,我们就可能多一份理解。
了解深入了,理解深刻了,误解自然就会少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