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别说你懂职场礼仪 > 礼多人不怪?也怪!

礼多人不怪?也怪!

书籍名:《别说你懂职场礼仪》    作者:柯宇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讲到礼仪中会用到的各种次序,千万不要被它吓到了,你只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想一想,觉得哪个位置最为便利,就明白孰尊孰卑了。在礼仪中,真正烦人的是热情过度。
有段时间,我特别反感我们传统文化中那些礼节,也就是所谓的客套。
比如收压岁钱,我小的时候,春节期间去给人拜年,临走时亲戚朋友通常会给小孩子包个红包。这时候,我就会很高兴,心想又有钱买鞭炮了,可爸妈肯定会让我把红包拿出来,还给人家。对方当然不答应了,于是,各种客套手段就全派上用场了,一个非要给,一个非不要,双方围着小孩子”抢“来”抢“去的,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打架,年年如此。小时候,我还见过为了这种事推搡到田里去的。
总之,中国人特别的热情,也特别的假。这时候,你要是不再客气,直接收下了,对方反而可能在心里暗骂道:这人真不懂事!反过来也一样,对方要是客气一下,你就不再给对方的小孩子塞红包,对方也会在背后骂你”真小气“,甚至迎人便讲。
同样烦人的事情还有吃饭。去亲戚朋友家之前,父母总要交待:到了别人家要懂礼貌,想吃东西够不着时让我给你夹,不要自己乱跑。但到了吃饭的时候,根本不用麻烦父母,对方就会一个劲儿地劝菜。我最烦的就是别人给我夹菜,倒不是嫌别人不干净,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我想吃什么。他告诉我这个东西很好吃,那是他觉得好吃,我口味跟他不一样。
过去不像现在这样,现在餐桌上会有玻璃转台,你想吃某道菜,够不着就转过来再夹,过去是没有这些的,有些菜你明明很想吃,可是够不着,爸妈又交待说”要有规矩,不能乱来“,自己又不好意思当着外人面说自己想吃,那还能怎么办?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或者盼着爸妈能明白我的心思,帮我夹一下。
最让我郁闷的是有一次跟老爸去拜访在县城工作的老乡,老乡一家人都很热情,最后留我们吃午饭。午饭有道菜是海鲜炖鸡蛋,光鸡蛋就用了十几个,炖了一大锅。他们觉得这个东西给孩子吃的话很补,高蛋白嘛。我吃了一口,发现自己不习惯那个味道。不知怎么的,我从小不喜欢炖的鸡蛋,觉得那个特别难吃。但是他们一直劝我多吃点,这就是中国人的习惯,劝菜嘛,就是”你不要客气,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可在家里的话,我要是不喜欢这道菜,根本没人强迫我吃。
被劝不过,我又吃了一口,发现自己真的不喜欢那道菜,虽然它是道主菜,花了主人家最多心思,但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事勉强不来。不过,这在主人家看来就成了客气,于是那位叔叔把我的碗”抢“了过去,舀了两大勺,给盛了满满一碗。面对这种情形,我真是欲哭无泪,可你还不能抱怨,”毕竟人家是为了你好“。
我就记得,勉强咽了几口之后我都快吐了,终于没有吃完它。时至今日,我都记得那家人当时的表情——不识抬举!他们就认为,这么有营养的东西我不应该浪费。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对跟着父母去做客一事怀有畏惧心理。不管是吃饭,还是收红包,自己都有点像道具,让对方使用,表演给我爸妈看。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礼多人不怪“,但是你如果完全忽略对方感受,那就会给别人造成困扰,烦不胜烦,反而偏离了礼仪原有的目的。
很早以前,我在《故事会》上看到一篇故事,名字好像就叫《礼多人也怪》。故事说的是有个农民进城办一件事情,有个在城里工作的老乡帮了他一个忙。这个农民就很感激他,要给他送礼。对方觉得只是举手之劳,坚决不要,可这个农民也实在,老觉得欠了他一个人情,不还上就心里不安。他便变着花样地送,可每次都被退了回来。
有一天,悲剧终于发生了。这个在城里工作的要外出办事,发动汽车后感觉车震动了一下,明显轧到什么东西了。他于是赶紧下车检查,结果打死他也没有想到,他轧到的是要给他送土特产的老乡!原来,这个老乡又带着一些土特产进城了,到他家后敲门没人应,估计他们正在午休,于是下楼等。这个老乡认得他的车,加上天气热,便躺到车底下去了,躺着躺着,结果睡着了……
所以讲礼仪,不是什么事情都多多益善,热情过度了也会让人很头疼。返观现在,则是另一种极端。现在的小孩子哪像过去那么拘谨?逢年过节,不等你准备好,他就先开口了:”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至于大人,也越来越不重视形式了,过去还放放鞭炮,请人来演场戏,现在则几乎没有了。
很多人喜欢说”现在的人情怎么这么淡漠了“或者”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之类的话,可是你别忘了,这些气氛都得借助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现在给个红包都像是在应付债主,过年时连形式都懒得搞了,又怎么可能会有年味呢?
传统文化在流失,礼仪道德在沦丧,是否也有你我的一份责任呢?

本节要点:
不要以为”礼多人不怪“,如果忽略了对方感受,就会热情过度,给别人造成困扰或不便。
过年要有过年的形式,才会有年味,尊重人也得借助合适的形式。




礼,就是尊重别人的感受(1)

在谈到礼仪的时候,我多次强调”礼“比”仪“重要,有些朋友就觉得奇怪:生活中有那么多粗鲁的人吗?
如果把”礼“解释为”尊重他人感受“,把”不尊重他人感受“理解成”粗鲁“的话,那么我不得不说,生活中行为粗鲁的人还真不少!
以前,我们在跟外宾打交道的时候,就会拿中国人处事的这一套招待他们,丝毫不顾及对方感受。比如说给人家夹菜,对人说多吃点这个菜、多喝点那个汤,这道菜很补很好吃,你一定要多吃点。问题在于,大家的口味不一样,喜好也不同,你喜欢的菜,他还未必喜欢呢。你觉得给人夹菜是热情,可他还有心理顾忌,觉得不够卫生呢。
再比如说敬酒。现在说到喝酒,很多人会有感觉,觉得西方的酒文化都是高脚杯、红酒葡萄酒什么的,比较文雅,其实这是一种偏见,中国人也有良好的酒文化,西方人也会酗酒,只不过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有些畸形了。
今天的敬酒倒有些像罚酒。常见的情形是,有个人端着杯过来了,看到你的酒杯没倒满,给你添满,说:”我敬你!“——到此为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给人添酒也是尊重人的一种,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使事情完全变了味儿。他喝完了,要求你也必须干了,甚至威胁道:”要是不干,那就是太不给面子了!“最后,他能把这事上升到面子、人格、尊严这种高度上来,以此逼你喝干。
这哪里还是敬酒?倒有些像罚酒了,潜台词无非是:”老子想喝一杯,你得陪我!“”你必须也喝干,让我高兴高兴!“总之,以敬酒的人为主角,丝毫不顾及被敬者的感受,好像对方的义务就是把自己哄高兴了。
我们可以叫它”逼酒“、”罚酒“或”陪酒“,唯独不能把它叫”敬酒“,因为根本没有多少敬意在里面。
真正的敬酒应该是我以喝酒的方式向你表达敬意,至于你喝什么、喝多少,完全取决于你。如果双方都是喝酒,敬酒的大可豪迈一点,说完敬酒辞之后,说:”我干了,你随意!“当然,敬酒的人也可以”浅尝辄止“,如果你端的是香槟、烈性酒一类的。
如果你以前常干逼人喝酒这种事,那就想想被别人逼迫的感觉吧:当爸妈逼你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时,当别人推荐你去相一个没有感觉的异性时,当家人强迫你去某个城市工作时……你还高兴得起来吗?可能对他们来说,都是出于一片好心,都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助你,可是不顾及你的感受,你还能觉得幸福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以为大家都这么干,就是对的;无视对方的考虑,就是粗鲁,就是不懂礼仪!很多人有”仪“,但是没有”礼“,样子学得挺像那么一回事的,可是始终没有学会尊重人。”仪“就是一个术,是最好学的;而”礼“是一个道,最难学。如果你把”礼“学会了,把”道“、把本质的东西抓住了,那学习技术层面的东西就很容易了。
除了顾及对方的感受,还要”爱屋及乌“,一并尊重跟对方一起来的人。比如,你很在乎一位客户,那对陪他一起来的人,也要尊重一点,客气一点。
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在生活中就会犯类似的错误。比如说他和同事在路上走着,忽然碰到个熟人,然后呢?他就开始跟熟人聊天,两个人叽里呱啦说了半天,完全忽略了身边还站着一个人。还有些人碰到朋友和他女朋友了,可能就只跟那个朋友聊天,而没有跟他女朋友打招呼。如果你是那个被”晾“在一边的人,会做何感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