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 第33章 四大南戏和它们的故事

第33章 四大南戏和它们的故事

书籍名:《跟孩子一起读的简明国学》    作者:刘全志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荆钗记》

  南宋时,温州有一个秀才叫王十朋,他虽然很贫穷,但却才华横溢,为人也至诚至信。他从小和朔门巷的钱玉莲一起长大,两人感情很好,真可谓青梅竹马。

  长大后,王十朋拿了一个木头荆钗作为聘礼向钱玉莲求婚。钱玉莲也选择了王十朋,不久便和他结为了夫妇。婚后不久,王十朋就赴京赶考去了,凭着自己的才气,他考取了状元,并且被万【mò】俟【qí】丞相相中,想招他为女婿,但王十朋拒绝了。万俟丞相为泄私恨,便将王十朋从富饶的江西饶州改调到了穷僻的广东潮阳任职。王十朋邀请母亲带领钱玉莲前往任所的家书,也被孙汝权暗中改成了“休书”。无奈之下,钱玉莲回到了娘家,这时继母便逼迫她嫁给孙汝权,但此时的钱玉莲万念俱灰,她不想再苟活于人世,于是便投江自尽。王十朋得知妻子自尽的消息之后,痛不欲生,立誓终生不再娶。

  话说钱玉莲投江之后,却没有被淹死。她被时任温州太守的钱载和从水中救起,并收为义女。后来钱玉莲听到谣言,误以为王十朋也去世了,她悲痛欲绝,立誓终生不再嫁人。

  五年之后,王十朋升任吉安太守,上任前绕道温州,便至江心寺追悼亡妻,这时恰逢钱玉莲也来此悼念亡夫,两人才得以相认,终于破镜重圆。

  这部戏记述了一个“贫相守,富相连,心不变”的婚姻故事,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富贵不能动其情,威逼不能屈其志的“义夫节妇”的形象。全剧情节结构颇为精巧,以“荆钗”贯穿始末,利用巧合连接故事,层次鲜明,戏剧性很强。

  二、《白兔记》

  刘知远是五代时期后汉的开国皇帝,在他还没有登上皇帝大位之前像其他人一样,都有一段贫贱、艰辛的经历。那时,刘知远还只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在浪迹天涯、无依无靠的时候,刘知远被好心的富户李文奎收留了。后来,李文奎又把女儿李三娘嫁给了他。

  但是李文奎的儿子李洪一从来就看不起刘知远。等李文奎死后,便百般欺侮刘知远。无奈之下,刘知远被迫从军,后来又当了将军。但是,此时的李三娘受尽兄嫂的折磨,她在磨房里产下了儿子,因为没有剪刀,她便用嘴咬断脐带,所以给孩子取名为“咬脐郎”。李三娘的处境根本无力养育儿子,就托人把儿子送到了刘知远处抚养。十五年之后,刘知远已贵为天子,他和李三娘所生的儿子也长大了,刘知远便让“咬脐郎”回家乡寻找他的母亲,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这一天,“咬脐郎”出去打猎,因为追赶一只白兔,终于和正在井边打水的李三娘相逢了。他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刘知远,刘知远便领兵来迎接李三娘,于是他们全家得以团聚。

  这部戏具有非常浓厚的民间色彩,它通过描述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与李三娘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观和创作意图--“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变泰时”。在艺术上,全剧不仅刻画了一个忍辱负重、忠贞不渝的李三娘,更体现了开国之君刘知远的侠骨柔肠。

  三、《拜月亭》

  在金元易代之际,天下大乱,战争频繁。就在蒙古进军金朝大都的时候,一批难民逃出了京城。在匆忙的出逃中,尚书王镇与夫人及女儿瑞兰相互失散了;穷秀才蒋世隆也与妹妹瑞莲失散了。当王瑞兰在旷野中孤苦无依的时候,她遇见了蒋世隆,进而相互爱慕,私结百年之好。

  王瑞兰的母亲在和女儿失散以后,遇到了蒋世隆的妹妹蒋瑞莲。她们两人同病相怜,就认作了母女。后来她们又来到一个客栈,暂住在那里。因为王夫人思念瑞兰,常常彻夜哭泣,同住在这个客栈里的王镇由于被吵得无法睡觉,就让店家把她们赶走,结果尚书夫妇就这样意外地重逢了。

  后来,王镇也意外地遇到了女儿,但当他得知女儿已与穷小子蒋世隆结婚时,就勃然大怒,他强行把瑞兰带走了。经过一番艰辛的经历,王瑞兰一家终于在汴京团聚了。在汴京的家里,王瑞兰一直惦念着蒋世隆,她时常在拜月亭前焚香拜月,祝愿夫婿平安。没想到王瑞兰的祈祷无意间被蒋瑞莲听到了,然后她们才知道两人其实是姑嫂,姐妹又变成了姑嫂,关系愈加亲密了。

  后来天下太平,朝廷便开科取士,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兴福一起前去应考,结果他们分别高中文状元和武状元。直到这时,王尚书才认可了蒋世隆女婿的身份。于是,蒋世隆终于和王瑞兰团聚了,妹妹瑞莲也嫁给了武状元兴福。

  《拜月亭》,又名《幽闺记》,是南方作家施惠根据关汉卿的同名杂剧改编而成的一部南戏。它是“四大南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名剧。

  这部戏歌颂了王瑞兰和蒋世隆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男女真情,这在艺术上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才子佳人戏”的格局。全剧把爱情故事置身于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中去描写,不仅展现了广阔的社会风貌,也使故事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杀狗记》

  东京汴梁城住着孙华、孙荣兄弟俩,父母双亡后,弟弟孙荣便跟着哥哥、嫂嫂一块生活。孙华自从成婚以后,整天不务正业,还与无赖柳龙卿、胡子传结为酒肉朋友,终日在外面吃喝玩乐,花天酒地。弟弟孙荣却不像哥哥,他知书识礼,求学上进,见哥哥如此不务正业,心里很是担心,对哥哥的行为多次加以劝阻。孙华本来就讨厌别人干涉他的行为,再加上柳、胡两个无赖从中挑拨,所以孙华一怒之下,便把孙荣赶出了家门。孙荣无处可去,只得在一口破窑内安了身。

  有一次下大雪,孙华与柳龙卿、胡子传喝醉了酒半夜回家,途中跌倒在雪地上,柳、胡两人不但不救,反而偷走了孙华身上的羊脂玉环和元宝。后来,经过那里的孙荣,便将哥哥背回了家。孙华醒来后,不但不感激兄弟的救命之恩,反而说孙荣偷去了他的玉环和元宝,一怒之下把孙荣痛打了一顿,又赶了出去。

  孙华的妻子杨月真聪明贤惠,她看到丈夫如此执迷不悟,便想出一条计策,在市场上买来了一只狗,杀死后穿上人的衣服,假作人尸,放在家门口。等孙华半夜醉醺醺地回来时,他觉得那只死狗就是人,慌忙之间以为大祸临头,请求妻子给他出主意。杨月真便要他去找柳、胡二人来帮忙,将“人尸”移到别处掩埋,以便消尸灭迹。但是柳、胡听说了这事之后,都害怕惹祸上身,不肯帮忙。于是,杨月真又让孙华去找自己的兄弟孙荣帮忙。孙荣念及手足之情,不计前嫌,很乐意帮助哥哥将“人尸”搬到别处。柳、胡二人一心想算计孙华的家产,所以他们不但不帮忙,反而去官府告发孙华杀人搬尸。这时,杨月真说明“杀狗劝夫”的真相,经官府勘验,果然是一条死狗,案情大白。孙华这一次看清了柳、胡二人的真面目,后悔自己的做法,终于和弟弟孙荣言归于好。

  这部戏是在元杂剧《杀狗劝夫》的基础上重新改写而成,全剧讲述了富家子弟孙华结交市井无赖,而疏远自家兄弟的故事。因为这部戏涉及财产纠纷、触及兄弟感情这样的社会现象,所以很有现实意义,受到当时社会大众的普遍欢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