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杰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 > 第8章 在最佳时机爆发自己的本领

第8章 在最佳时机爆发自己的本领

书籍名:《杰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    作者:张国诚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比尔盖茨成功经验十条》

  要为机会夜夜留门

  一天晚上,神对一群正准备安营扎寨的游牧者说:

  “你们沿途多捡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说完,神就消失了。

  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没想到神居然吩咐他们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所以应付着捡了一些鹅卵石,放在自己的马褡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再度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褡子里的鹅卵石都变成了钻石。

  牧民们又高兴又后悔,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看得出来,牧民事后很后悔坐失了这个“眼皮子底下”发财的“机会”。

  造成这个“失误”的原因在于,第一,他不具备投资方面的意识和经验,第二,他把神的话似真非真;第三,囿于既定思维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心态是关闭的保守的。

  大部分情况下,机会像一个隐藏文件,运气好的话,有时候也会以最小化窗口的形式出现。怎样使它还原、最大化,需要智慧、魄力、眼光和经验。即使在最大化的窗口下,机会也不过是一片被放大了的树叶。有的人努力使这片叶子变成一棵树,而不是去想它有没有可能。与其在可能或不可能之间浪费精力,不如先做着。

  即便树叶最终没有能联系上大树,还会有一些衍生物散落在路径之外的小道上,弯弯腰,拣起来,扔到池塘里,过几天说不定就变出一条鱼来呢。

  我们姑且把机会比作神怪,因为看起来它来无影去无踪,无形无色通体透明,但它时而横刀夺路张牙舞爪虚晃一枪,时而蹑手蹑脚从背后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它是谁,时而拉下脸来扬长而去,时而故作天真非要让你陪着它“今夜不回家”……

  总之,如果你无视它的存在,之后它一定得现现身,留下你捶胸顿足后悔一辈子,除非你严阵以待夜夜为它留门!

  注意!光芒再艳也要懂得隐藏

  一位职业棒球的投手,球速快,控球得心应手,任何打者都打不到他的球,因此他的声望如日中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有一天,他的手被几个蒙面大汉打断了,经过追查,打断他手的,竟是自己的队员。他们打断他的手的理由是,他太厉害了,让他们没有表现的机会——投手封住了对方的打击,投手没有表现的机会那还有什么戏唱呢?

  在一个团体里,个人能力太强,会掩盖其他人的光芒,使他们在相较之下黯然失色,于是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安。

  随之而起的便是自卫,表现出来的则是抗拒和攻击;抗拒是抵制你,拒绝和你合作,攻击则是找你的弱点和小辫子,加以渲染、扩大,中伤你、打击你,欲将你除之而后快。由于他们有这种心理,你当然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而且这种状况也会造成上司在领导上的困扰——他要买你的账,又要安抚其他人的不平,多累。因此虽然你的能力创造了你个人的荣耀,实际上已为你自己埋下了一颗又一颗的不定时炸弹。

  能力强不是罪过,但却常遭到排挤,反而容易不得志,这不能说是别人心胸狭窄,而是人类自卫本能所造成的,因此在一个团体里与人共事,如果你能力很强,那么一定要注意:

  不要过于表现,要适度的收放,有时表现十分的能力,有时则只表现八分,好让别人也有表现的机会,就像那位超级投手,有时也应让对方打到球,让自己的队员也有机会表现。

  除此之外,还要懂得谦卑;通常能力强的人容易在荣耀中自满、骄傲、目中无人,这是大忌,因此必须懂得谦卑、尊重别人,这样别人就比较不会感受到你的威胁,至少不会处处与你为敌。

  这是一种与人共事的哲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那么除非你自己当老板,否则你的手迟早很难留住。

  好了,年青人,无论你能力有多强,无论你的表现欲有多重,可千万不要忽视别人的存在,不要掩盖其他人的光芒,不要对别人的生存造成威胁。我并不反对人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但在社会中生存,太强调个人,而忽略了别人的存在,迟早是要吃苦头的。

  勿好为人师

  有两个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男人都认为自己博学多才,都说自己的博学是世人无敌。

  一天,他俩遇到了一起,吹牛互不相让,为争做对方的老师吵了起来。这时智者苏格拉底刚好经过,便问他俩才能到底有多高。

  其中一个男人说:“现在我们俩都弄不清楚,你又来搅和,谁管你才能有多高?智者苏格拉底都是我的学生,你还有资格说话吗?”

  另一男人接着说:“那算什么,苏格拉底是我学生的学生,我都是他的师公了!”

  寓言中的两个男人太目中无人了,就连智者苏格拉底在眼前,也竟然置之不理,还在迷信自己的博学多才。可见当一个人的自我感觉良好并开始膨胀时是多么的厉害。

  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提倡谦虚是有根据的。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强于自己的人是好的。若想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得低下头向人家学习。骄傲只能让你退步,当你觉得自己最有才能时,可能实际上已经成了最无知的人了。

  若你好为人师,就犯了人性里的一个忌讳——侵犯了别人的“自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非常实在,因为人各有所长,智慧也各有高低,因此人应在人群中寻找可以启发自己智慧的人。对自我成长而言,这句话是相当有价值的。

  在人群中,你以别人为师,除了可促使自己成长之外,也可以满足对方的优越感及虚荣心,很多老师一教就是一辈子,多多少少也有这种被满足的心理。

  在人性里,“好为人师”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它只会招来别人的讨厌。

  在生活中,有一种人,喜欢在工作上指出别人的错误,并“贡献”自己的意见,也喜欢在言语上指正别人的缺点,例如交友方式啦、衣服发型啦、教育子女的方法啦……

  这种人有的纯粹是一片善心,对旁人的错误无法袖手旁观,有的则是自以为是,认为别人观念有问题,只有他的才是对的。

  不管基于什么心态,也不管你的意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一旦你主动提出来,你就侵犯了人性里的“自我”!

  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在努力建立一个坚固的自我,以掌握对自己心灵的自主权,并经由外在的行为来检验自强固的程度,你若不了解此点而去揭露他的错误,他会明显地感受到他的自我受到你的侵犯,有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还采取不友善的态度。尤其是工作,你的热心,根本就是在否定他的智慧,甚至他还会认为你是在和他抢功劳,总之,他是不太领情的。

  所以“好为人师”是人际关系的障碍。如果你非要“为人师”不可,则必须建立在几个基础上才行:

  第一,两人关系密切;你基于“义”而提出,他有可能会接受你的意见,但不接受的可能性相当的高,这是人性,没什么道理好说。

  第二,你在他心目中够份量;所谓“人微言轻”,如果他一向敬重你,那么他有可能接受你的意见,但表面听从,私下不理的可能性也很高。如果份量不足,那就别自讨没趣。

  第三,你是他的长辈或上司;基于伦理及利害关系,你的意见他有可能会接受,但,也不尽然……。

  总而言之,人都有排他性,也有“虽然知道不对也要做下去”的自我毁灭意识,这是他个人的选择,因此,与其“好为人师”招惹麻烦,不如去“拜人为师”求自己成长;别人的事,管那么多于嘛!除非他自己来“请教”你,但说多少,还是要有些斟酌。

  “妇人之仁”是致命伤

  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农场,想扑杀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非常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它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

  猎狗听了它的话语,看了它的眼泪,非常感到动不忍,便放了这匹狼,想不到这匹狼在猎犬回转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幸亏主人及时赶来,才救了猎犬一命,但猎犬流了很多血,它伤心地说:“我原不应该被狼的话感动的!”对的,猎犬吃了大亏,亏在有妇人之仁上。

  妇人的特色之一是心特别柔软,她们容易感动,意志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动摇,这种特色在有孩子的妇女身上尤其明显,因为她们全身的血液流着一种母性的爱,当孩子犯错流着眼泪时,妇女都会抱着他,原谅他。这种爱有时显得很没原则,很不理性,甚至没有是非。古人便将有这种特性的爱称之为“妇人之仁”。

  “妇人之仁”有时可以发挥很大的感化力量,但说老实话,在人性当中,“妇人之仁”有时会成一个人生存时的负担,甚至是致命伤。就像前面那则寓言所叙述的,猎犬因为“妇人之仁”而差点丢了小命!

  “妇人之仁”因为容易动摇意志与理性,因此常在放弃自己立场之后,伤害了自己。例如不怀好意的借债者,你在他的哀求之后借给他钱,结果却一毛钱也要不回来!

  一个人的恶行因为你的“妇人之仁”获得了宽宏,但有时你的“妇人之仁”不但没有感动他,反而让他有另外的机会犯下恶行,对别人造成伤害。

  所以,你的“妇人之仁”会成为你的弱点,成为人人想利用的目标,在眼泪、温情、请求、孩子似的无辜与可怜之下,你便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同时,你的“妇人之仁”会弄得你周围的人与事是非不分,你的“仁”反而成为人际上、前途上的负债。

  因此,“妇人之仁”不是好事,可是,天生有柔软的心的人怎么办?难道注定在社会生活中做个被剥削、被凌辱者?这种人应该要训练自己的思考与判断,用理性与智慧来指引你的行为,而不要让感情牵动;这需要时间,也需要面对“挥剑斩情丝”的痛苦,但总是要经过这种试炼,才能成长、果断。

  “妇人之仁”的风险和代价很高,如果不能去除这种感情特质,那么也只有远离冲突点了。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有只狐狸被猎人用套夹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迟疑地咬断了那只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只腿而保全一条生命,这是狐狸的哲学。

  人生亦应如此,在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

  在欧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谚:为了得到一根铁钉,我们失去了一块马蹄;为了得到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了一匹骏马;为了得到一匹骏马,我们失去一名骑手;为了得到一名骑手,我们失却了一场战争的胜利。

  为了一根铁钉而输掉一场战争,这正是不懂得及早放弃的恶果。

  生活中,常有不好的境遇会不期而至,搞得我们猝不及防,这时我们更要学会放弃。放弃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杨绛在《干校六记》中所记述的,就是面对人生际遇所保持的一种适度的跳高。让自己对生活对人生有一种超然的关照,即使我们达不到这种境界,我们也要在学会放弃中,争取活得洒脱一些。

  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我们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比如大学毕业分手的那一刻,当同窗数载的朋友紧握双手,互相轻声说保重的时候,每个人都止不住泪流满面……放弃一段友谊固然会于心不忍,但是每个人毕竟都有各自的旅程,我们又怎能长相厮守呢?固守着一位朋友,只会挡住我们人生旅程的视线,让我们错过一些更为美好的人生山水。学会放弃,我们就有可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友情天空。

  放弃一段恋情也是困难的,尤其是放弃一场刻骨铭心的恋情。但是既然那段岁月已悠然遁去,既然那个背景已渐行渐远,又何必要在一个地点苦苦地守望呢?不如冷静地后退一步,学会放弃,一切又会柳暗花明。

  任何一个成功者,不仅要敢于梦想,敢于追求,敢于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敢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进取,还要学会选择和放弃。

  活着,是一种责任,对每一个爱他的人来说,活着就是对他们最根本最完整的报答,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没有权利选择生的我们也没有权利选择死,那里不仅仅是因为道德良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爱,爱自己,爱别人,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有位心理学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他累了,真的,真的不想活了,她说,死是一种解脱。是的,死仅仅对去了的人来说是一种解脱,而留下的人呢?你解脱了所带给他们的痛苦,要大于你生存的痛苦,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属于你的苦你就要承受,无论是生是死,你都不能把它们加到那些爱你关心你的人身上,因为爱毕竟没有错,活着,在你最不堪的时候,你只要做到仅仅是活着就够了,死亡只是一种诱惑,它不是牵引,什么都可以放弃,惟有生命不能。

  生命是那么的脆弱,战争,疾病,车祸,事故,伤害,每天都有那么多向往阳光和空气的人在无辜地接受死亡,那是一种不得已,而我们能够平安的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享受着家人带来的温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弃生命呢?

  生命原本是简单的,很多东西我们要学会放弃,包括死亡。能够放弃就是一种跨越,当你能够放弃一切做到简单从容地活着的时候,你生命里的低谷就过去了。

  取舍之间学问大

  有只小公鸡在地上扒地为自己和母鸡寻找食物,它扒了一会儿,不料却扒出了一块蓝宝石。它拿着宝石对母鸡说:“妈妈,要是人类看到这块蓝宝石,一定会欣喜若狂,我们也把它当宝贝收藏起来。

  母鸡道:“宝贝,可是宝石对我们来说一点用也没有,全世界的宝石,加起来也不如我们眼里的一粒麦子。”

  对的,金钱财宝对雄鸡来说,绝对是身外之物,一无是处。在我们人的眼中,它可能是财富、名声、地位等等,事实上,一味地追求这些东西不见得能够幸福快乐,相反很可能将自己推向充满痛苦的欲望深渊。所以聪明人擅于取舍,于我有益者,不懈追求,如麦粒;不利身心者,纵然好得天花乱坠,也不为所动,毅然拒绝。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否则,盲目追求只能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活得喘不过气来。

  “取”是一种本事,“舍”更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

  人初生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

  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

  至于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临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

  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合愈多,怎么办呢?答案是: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合其不必有。

  所以,取舍不容易,有取就有舍,取就是舍,舍就是取,所以一个人到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取无舍。

  不可兼得时,必须明于决断

  沙漠里的骆驼很羡慕牛头上的两只角,自己也想拥有一对,于是它到神那里请求赐予。

  神说:“你拥有强壮的身体,巨大的力量,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神对骆驼的过份要求很生气,不但没给它角,还夺去了骆驼耳朵的一部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世界上常常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知足常乐是明智的。

  就像一个人抱着一大堆东西。在路上看到一粒米,还要捡起来,结果怀里的东西全都掉下了。想得到的越多,结果却适得其反;要享齐人之福,结果失去了元配;要赚得更多的钱,结果丢了老本,想兼更多的工作,结果失去了原来的工作,这一切都是何苦呢?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我们必须学会放弃。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像下围棋一样,小的利益虽然放弃,得到的却是更大的利益。但如果想兼得“鱼和熊掌”,恐怕连鱼也得不到了。

  在滑铁卢大战中,大雨造成的泥泞道路使炮兵移动不便。

  拿破仑不甘心放弃最拿手的炮兵,而如果推迟时间,对方增援邵队有可能先于自己的援军赶到,那样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在踌躇之间,几个小时过去了,对方援军赶到。结果,战场形势迅速扭转,拿破仑遭到了惨痛的失败。

  拿破仑的失败足以证明:在人生紧要处,在决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犹豫不决,徘徊彷徨,而必须明于决断,敢于放弃。卓越的军事家总是在最重要的主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而甘愿在不重要的战场上做些让步和牺牲,坦然接受次要战场上的损失和耻辱。出击之前要隐藏自己

  这里是非洲的马拉河,河谷两岸青草嫩肥,草丛中一群群羚羊在那儿美美的觅食。一只非洲豹隐藏在远远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四面旋转。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轻手轻脚地,低头哈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运动员那样,瞬时爆发,像箭一般地冲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羚羊是跑得飞快的,非洲豹更快。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头又一头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更近的猎物。它一个劲地直朝着那头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那只羚羊已经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与累的较量中,比最后的速度和坚持力。终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绊倒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颈咬了下去,一动也不动,喘着粗气。

  可以说,一切肉食动物都知道在出击之前要隐藏自己,而在选择追击目标时,总是选那些未成年的,或老弱的,或落了单的猎物。在追击过程中,它为什么不改追其它显得更近的羊呢?因为它已很累了,而别的羊还不累呢。其它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一瞬间就会把已经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后边,拉开距离。如果丢下那只跑累了的羊,改迫一头不累的羊,以自己之累去追不累,最后一定是一只也追不着。

  对于那些浅尝辄止,见异思迁的朋友,非洲猎豹的做法不失为一个榜样。

  动物世界的这种普遍现象,也许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本能。但它启发人类仿效: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切忌三心二意,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固定的目标中,才能有所成就。

  退步思量事事宽

  两只山羊在一座独木桥上迎头相遇,因为谁也不肯退后让步,双方僵持不下。这两只山羊都觉得自己身强力壮,更加有恃无恐,于是它们索性在桥上斗起来,用角互相顶着较劲儿。到了后来,两只势均力敌的山羊都累得筋疲力尽,双双掉进了河里。

  生活中矛盾时常发生,甚至有时难以避免,问题是应该怎样面对矛盾、解决矛盾。

  有时常会感到有人总是跟自己过不去,对立得仿佛是独木桥上迎面而来的山羊,令人难以容忍。但是强力解决并非良策,敌对双方的实力越强,斗争就越激烈,时常会两败俱伤,下场也很惨。所以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人几分又何妨,何必跟别人一般见识呢?让步不等于软弱,证明你更理智、更聪明。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成功要连续不断,从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到更大的成功。仿佛人天生就是追求成功的,而不允许自己有所失败。当然,这种心思可以理解,毕竟人总是有追求的,人都想有所进步,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超过别人的愿望,但事实上是,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超过别人,一味追求成功,一味闷在一条死胡同里,必然会导致无为的牺牲浪费,甚至失败。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没有理由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为什么非要去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呢?为什么非为一点利益而争得头破血流呢?为什么不向后看看?退一步海阔天空。聪明的人总是有远见的卓识。他们不会一味地走进一条死胡同,相反,他们擅于在广阔的人生海洋中发现机会。

  “退”从表面上看,意味着胆怯、失败。但是下面一个事实也许会令你感叹不已。森林中,唯老虎为百兽之王,谁见谁怕之,无不撒腿而逃跑的。可谓虎者,威风凛凛的权威和王者象征也。可以,你仔细观察,这样一种虎王,在捕食时却总是先后退几步,然后狂奔而上,当然是紧紧地抓住了猎物。老虎尚知道在进攻时后退几步,以便产生更大的势能,而我们又何苦于只知前进,不许后退呢?

  退本身并不能说明我们胆怯、我们弱小、我们是逃兵。相反,能进能退、能屈能伸则是我们智慧的象征。古人形容大丈夫就说能屈能伸为大丈夫也,可见大丈夫行事,理应是有进有退。退的目的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战斗打起来,非需要战士有韧性不可,没有韧性的战士终究会失败的;那么退到什么程度为止呢?当然是退到我们不能再退为止,也即退到我们反攻为止,这时的反攻,其势绝对不可挡,在强大的势能下加上韧性的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很多男孩子在追求女孩子的过程中,便很会利用这种战术。开始猛烈地进攻,使她眼花缭乱,无法招架。但这时,进攻却停止了,对方也感到纳闷了,心想,这人怎么回事?于是,渴望被进攻的愿望加强了,这时你只要勇敢地发起第二次进攻,不用说在锐气不可挡的情况下,你必然会成为常胜将军!

  给狗让路能避免被狗咬

  有一位所得税顾问巴森上与一位政府稽查员因为一项9000元的账单发生的问题争辩了一个小时之久。巴森士先生声称这笔9000元的款项确实是一笔死账,永远收不回来,当然不应该纳税。“死账,胡说!”稽查员反对说,“那也必须纳税。”

  最后巴森士先生考虑良久之后认为辩论越久越激烈可能会使这位稽查员更顽固,他决定避免争论,改变主题,给他赞赏。

  于是,他对这个稽查员说:“我想这件事情与你必须做出的决定相比,应该算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也曾经研究过税收的问题,但我只是从书本中得到了知识,而你是从你的工作经验中得到的,我有时愿意从事像你这样的工作,这种工作可以教会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讲这些话的时候,巴森士先生尽量显得真心诚意。听完巴森士先生的话,那个稽查员的声调渐渐地变为友善。当他走的时候,他告诉巴森士他要再考虑那个问题,在几天之内,给他答复。三天之后,他到巴森士先生的办公室里告诉他,他已经决定按照所填报的税目办理。

  与其为争路权被狗咬,不如给狗让路。即使把狗杀死,也不能治好疼痛的伤口。

  一个争强好胜的人面临着两种选择:得到暂时的口头上的表演式的胜利;赢得别人长久的好感。很少的情况下可以两者兼得。因为即使你在争论中获胜了,也只是表面的胜利,而已会损伤对方的自尊,影响对方的情绪,使对方增加对你的恶感。若是你在争辩中输了的话,当然你自己也不会感到光彩。释迦牟尼说:“恨不止恨,爱能止恨。”争强好胜的心情永远不能够使无谓的争论停止,也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一个问题如果被逞强的欲望之火包围的话,辩论之后与辩论之前的后果不会有任何差异。

  充满智慧的老富兰克林常说:“如果你辩论、争强或者反对,你有的时候可能获得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再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

  也有人说过:“凡决意成功的人,不能费时间于个人的成见,更不能费时间去承受结果,包括他损坏自己的脾气,丧失自制。作为一个人,你不能过分地显示自己,要学会放弃,虽然明白如你,但也要放弃。”

  不要盲目跟随

  从前有个读书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引经据典,用他的话来说,是“不违古训”。

  有一天,他家失火,他嫂子气喘喘地对他说:“速速!速喊你哥哥救火,他在隔壁三爷家下棋。”

  读书人出了大门,自言自语道:“嫂嫂叫我速速,圣贤书上不是说过:‘欲速则不达’,我焉能速!”于是,他慢慢吞吞地走到了三爷家,一见哥哥正在兴高采烈的奕棋,便默默地立在哥哥身旁观棋。等到一局下完,他才说道:“哥哥,家中失火,嫂子叫你回去速救!”

  他哥哥一听,气得浑身直抖,骂道:“你在这里立了半天,干嘛不早说?”他指着棋盘上的字说:“兄不见此棋盘上明明写着‘观棋不语真君子’吗!”

  他哥哥见他还在假斯文,举起拳头要打他,但又缩了回来。他见哥哥缩回拳头,反而把脸凑了过去,说道:“哥哥,你打吧!棋盘上不是明明写着‘伸手无悔大丈夫’,你怎么又把手缩回去了呢?”

  不盲目跟随,那样将永远落后与人,永远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

  任何事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变的眼光去把握一切,你才会获得新生!

  传说公元前23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

  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子。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处着手。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

  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到。

  这时,他突然想到: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立刻行动、心趋向目标、不墨守成规、遵从自己的行动规则和做事的风格,注定会取得理想成绩。

  人生不能一味地按着某种教条渡过,人生需要变革,变革才是成功的源泉。创新才是生命前进的动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