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杰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 > 第5章 每天经营自己的“友情网络”

第5章 每天经营自己的“友情网络”

书籍名:《杰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    作者:张国诚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领导自己的力量》

  象存款一样储蓄人情

  一群麻雀聚集在麦田里,对人类进行声讨。它们的国王首先提议道:“平时我们替人类消灭害虫,可他们却用猎枪对付我们,今天咱们要好好商量怎么对付他们。”于是有麻雀提议,我们与人类不共戴天,应该把所有的禽兽类朋友聚起来,把他们的麦田糟踏个精光,让人类颗粒无收。国王赞同道:“行,既然人类那样无情,我们也便无义。”

  自那以后,无论是天上飞的鸟类还是地上跑的兽类,他们都以践踏麦田为乐。

  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就好比麻雀与人之间,麻雀本是一分好心去消灭害虫,可结果人类却以它为敌。这就是人类不懂得储蓄与麻雀之间的关系。

  就好比我们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数本的银行存折,如果你一个月存五百元,到了年底,你会发现,存折上不只是变成六千元,而且还有利息,这笔钱若提出来,用途还不少。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懂得去珍惜储蓄它,你最后终将会得到伤害。

  我认识一位出版商,他平时即很注意人际关系的建立,不论是大人物或小人物,他都不吝花费地和他们建立关系。据说有一位与他并未谋面的作家因为急需,去向他借钱,他二话不说就掏出二万元。他广建人际关系的结果是,到处都有人帮助他,他也因而得到很多好稿子。后来他在危急时,有很多人帮他渡过难关。

  他就是用在银行存钱的方式建立他的人际关系——先存再提!

  “先存再提”说来有些“现实”,有“利用、收费”的味道,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来就有着这样的好处,不能光用“现实”的眼光来看;而这些人际关系。必成为你这一生中最珍贵的资产,在必要的时候,会对你产生莫大的效用。就像银行存款一样,少量地存,有急需时便可派上用场。而别人对你的善意的回报,有时是附带“利息”的,就好比银行存款生利息那般。

  那么如何“积存”人际关系呢?

  积极的做法是:

  不忘给人好处。大好处别人会受宠若惊,以为你别有居心,而采取自卫的态度;因此宜从小好处给起,但要给得自然、有诚意。这是运用人性中的贪小便宜,相当有效。

  不忘关怀别人。“关怀”没有标准,实质的关怀、精神的关怀都可以,在对方不得意或生活遭遇困难时,这种关怀特别具有力量。

  消极的做法是:

  不得罪别人。得罪人对人际关系的伤害很大,如果不能主动积极地去建立关系,至少也不可轻易得罪人。

  不在乎被人占便宜。被占便宜看似一种损失,其实是一种投资,因为对方会觉得有所亏欠,恰当的时候便会有所回报,当然,太大的亏是不能吃的,但如果明知讨不回公道,那就不如认了。另外,有些人占了便宜还卖乖,而且也没有亏欠之心,对这种人不必有所期望,但让他占便宜总比得罪他好。

  人际关系的建立,方法并不只我说的那几种,但只要了解“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在银行存款一样”的道理,方法再笨拙,总会有效果出现。

  在抗拒中给予他人快乐

  在繁荣都市的郊区,有一个美丽的果园,每到水果盛产的季节,果园中各式各样的水果高悬在树上,五颜六色地争奇斗艳。对住在附近的许多小孩有着难以抗拒的强烈吸引力。

  小朋友们喜欢趁着果园主人不注意的时候,三五成群地结伴壮胆,偷偷溜进果园里摘树上的水果。

  而果园主人总是躲在果园的角落,当小朋友们正在庆幸偷采水果的冒险行动成功之际,突然冒出身子来,大吼一声,吓得那些小朋友连忙抱着手中的战利品,转身拔腿就跑。

  果园主人并不就此罢休,他也会跟着追上去,非得要把那些小朋友追过几条街,搞得自己上气不接下气的,才肯放弃这种追逐,缓步走回自己的果园。

  果园主人的一位朋友见到这样的闹剧几乎天天上演,觉得看不过去,便劝他道:“唉!小朋友偷摘几个水果,对你应该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更何况你的年纪也不小了,再这样跑下去,当心自己的身体承受不了,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更划不来?我劝你还是不要再追他们了。”

  果园主人听了之后,笑着对朋友道:“老兄,你是不是年纪真的大到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啦?还记得咱们孩提的时候不是也这样子到处去偷摘人家的水果来吃?同样地,也被那些大人拚命追赶啊!你想一想,那些偷摘来的水果滋味怎么样。还记得吗?”

  朋友想了想,回答道:“嗯,那些甜美的水果,真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回忆!”

  果园主人点头道:“对!这正是我忙着追那些小朋友的原因。”

  果园主人深深记着自己的儿时回忆,愿意用相同的追逐方式,让久居都市水泥丛林中的顽童也能够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并让他们在长大成人后,也能拥有同样的快乐回忆,这是同情心发挥到极致的美好展现,也是一种方圆做人的方式。

  具备同情心,能够随时记得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了解对方心灵深处的真正感受,当面临任何困境时,都将协助我们轻松快乐的生活。

  有一位名叫勃姆的农夫在辽阔的田地上种植玉米:他不断地研究改良玉米的新品种,希望能够减少病虫害,增加玉米的产量。最后,他所研发出来的新品种,终于获得美国农业界的最高荣誉——蓝带奖。

  勃姆在颁奖典礼之后回到自己的乡里,马上将他得奖的玉米新品种分送给周围同样种植玉米的其他农人,让他们也能够分享更好的玉米种植成效。见到勃姆这种行为的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这样的傻事。他们建议勃姆,可以将获奖的玉米新品种拿去申请专利,让所有想要拥有这些品种的农夫们必须付出相当的权利金来购这项专利,好让勃姆多年努力研究的辛苦结晶,为他带来一笔可观的财富。对于朋友们的建议,勃姆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分送优良新品种的做法。勃姆告诉他的朋友,植物是靠着蜜蜂、蝴蝶等昆虫的传粉来衍生下一代,如果紧邻他的农田那些其他玉米仍是原来产量不良的品种,经过昆虫的频繁传粉,几代之后,他的新品种将会被同化成低劣的玉米: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让附近几千公顷的玉米农田种植相同的新品种玉米,如此一来,整片农田生产的玉米品质便可维持在固定的水准之上。

  勃姆可谓是深谙做人之道。这种付出的智慧给予人们一个极大的思考空间。大家都知道人必须乐于付出并为他人提供服务,却往往不清楚这样的做法究竟真正的意义何在,而勃姆的故事让我们了解,真正善意的付出,到了最后,正面力量的回馈终究还是会回到自己的身上!这样的循环模式,有人将之称为宇宙间不变的补偿定律,在得与失之间,有着一定的平衡法则存在。当然,我们并不为了要获得预期中的回馈才来努力付出与服务,但若是能够协助他人,而在过程当中又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何尝不是利人利已的美好情境。

  求人求心为上

  猫头鹰本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可是在白天它被一只蛐蛐吵得睡不着觉,就让蛐蛐别再唱了。可是蛐蛐根本不理会猫头鹰的请求,反而唱得更欢。

  猫头鹰想了个办法,对它说:“你的歌声太美了,简直就像仙女的七弦琴一样悦耳,我都睡不着觉。为了感谢你,我想把贝拉司女神送我的美酒拿出来,咱们一起畅饮吧。”蛐蛐正唱得口干舌燥,听了这话,马上停止歌唱,高高兴兴地去喝酒。

  人处世间,难免有求人帮忙的时候。但对方能不能答应请求,那是另外一回事,一要看你与对方关系如何,二还得看看你攻心的技巧,所谓攻心为上,懂得怎样看准人的人都深谙此道,运用请求的方法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你的成功奥秘就在这里。

  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请求话,比通盘大道理更有说服力,因为人还是比较重情义的。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适应对方的心理需求而提出诚恳的请求,往往是成功的说服方法。

  请求别人,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对方时间宽裕,心情舒畅时,请求他做点事得到答应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对方心境不佳时,你的请求可能只会令他心烦;对方正忙于某项事情时,你提出请求一般很难得到确定的答复。

  请求别人,要注意礼貌,“请”字当头,因为毕竟是你有求于人,如果请求别人对疑难问题指点迷津,应说:“请教一个问题,可以吗?”你不知道去市体育中心的路,应向路人问:“请问到市体育中心的路怎么走?”在商店买东西,你应对服务小姐说:“请把那个文具盒给我看看。”风从窗口吹进来,你对坐在窗边的小刘说:“请关一下窗,好吗?”凡有请求必须使用请求语,这样对方容易接受。

  请求别人,还要端正态度,注意语气。请求别人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绝不能高人一等,非得别人答应不可,而应当语气诚恳,平等对待。要有协商的语气,如“劳驾,让我过一下,行吗?”“对不起,请别抽烟,好吗?”“什么时候有空请跟我打打球,怎么样?”

  同时,还要体谅对方的心理:“我知道这事对您来说不好办,但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难为你了。”

  当有客观原因,对方不能答应请求时,你不要抱怨、愤怒甚至是恶语相加,你还得还礼道谢:“谢谢你!”“没关系,我再找找别人。”“没事,你忙你的去吧。”这样对方在有条件帮忙时肯定会鼎力相助;如果你不能体谅对方,竟对对方施以抱怨,这等于堵死了再次向对方提出请求的通路。

  让别人办事时,应该考虑对方的感情,看他是否乐意,心中有何想法,是否接受请求。

  因为人是感情动物。我们主观上讲逻辑讲道理,但不应该忽视感情这一点。如果你想跟别人建立成功的关系,就要考虑到别人的感情。正如保罗·帕卡所说:“在与人交流中讲感情比讲理性更能成功。”

  只有考虑到别人的情感,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在请人办事时才有可能被人接受,不致于一口回绝。

  你需要知道别人的感受,并且在处理自己的事时把这点也考虑进去。不这样做就是贸然行动,徒然让别人看轻你。通常在你认为你有考虑别人的感受时,你真的在做的,只不过是想如果你站在他们的立场时,你会怎么做。如果不再揣测别人的感受,又没有从对方处得到足够的讯息,你可能只会暴露对别人了解的不足。一旦你把这些莫须有的看法套在别人身上,别人就会对你失去信心,他们会因为你不了解他们而觉得受到伤害,有时候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会觉得受到玩弄而变得反抗性十足。

  你得注意每个人都有相当多不同的个人经验,而在你能够接近他们或者改变他们的看法之前,这些经验构成了他们对事情的看法。要改变别人的态度,通常即意味着要开启他们潜藏在背后的情感,然后提供更好、更有用的其他选择给他们。

  记住:对别人而言,你是站在围墙的另一边。所以他只能从他的利益观点来看事情。考虑一下他的看法、感觉是什么、还有为什么。他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大概相信比较起来你的问题还比较次要,这又有部分是源自每个人固有的孩子气且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如果你想要开始了解别人,你必须这样做:让他们说话,并试着让自己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有求于人时更应如此。

  在运用攻心方法时,只有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提出让别人给你办事。

  每个人对自己身体四周的地方,都会有一种势力范围的感觉,而这种靠近身体的势力范围内,通常只能允许亲近之人接近。这位评论家允许别人进入他的身体四周,就会有种已经承认和对方有亲近关系的错觉,这一原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不落井下石,要雪中送炭

  有一只年轻的鹿生病了,趴在草场的一个角落休息。一群一群的鹿假意前来探望,可是都毫不客气地吃掉病鹿的食物。

  本来鹿有望恢复生机,可是食物都被别的鹿吃光了,没有病死,竟然饿死了,实在可悲。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时最危险的人不是明面的敌人,而是你身边的所谓“朋友”。

  平时与你称兄道弟,面带微笑,却是笑里藏刀,一旦你有个闪失,没有了被利用的价值,他就会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只有平时小心了,才不会为小人所蒙敝。

  在朋友交往中,“不落井下石,要雪中送炭”是最重要的,即朋友处于困难境地时,你的努力与奉献应当比在朋友处于一帆风顺中多得多。也就是说,在朋友真正需要帮助时,这时才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

  中国有句老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两个人从初识到成为朋友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经过时间的“筛选”,你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朋友。一开始,两个人处于平等的、有一定距离的状态。随着交往日深,了解越多,彼此在一定的程度上达成默契,遂成为了朋友。

  这时候的朋友还只是浅层意义上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日子一长,就显出分歧。有的人对于“朋友”采取百般利用,非要榨干朋友的手段。这种人的表现往往就是,在“朋友”一帆风顺时,做一些顺水人情、惠而不费的事情。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将来要有许多事情有求于这位“朋友”。所以,经常可见的就是某些领导一俟退休便“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这种事情对付一时的“暴发户”或者一些层次较低的“X星”之类的人当然有效,而时间长了,好些真正对社会,对人生有一定的思考的人往往对这种人敬而远之。这样就引入了本文的主题,“要雪中送炭”。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善交际,交不到朋友,看着别人高谈阔论,朋友满座的样子非常羡慕。

  其实,且不说那些人的朋友中有多少是趋炎附势,别有用心之辈,朋友的概念绝不止是欢乐时的捧场。那些自己觉得自卑的人大可不必焦虑,古代有句话:“朋友之间甘若醴”。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在乎你有多能说,多会捧场的。淡如水的朋友典范应当是大家效仿的模范。

  友情之根应当用真诚奉献之水来浇灌。那些想交朋友为不善表达而发愁的人不必担心,只要你认清对象,在他需要别人的帮助时勇于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哪怕你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你的友情也会深深地感动你的朋友的。

  所谓“患难见真知”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处于危险时期,才能显出朋友本色。因为此时,你处境艰难,急需要别人的金钱或感情来渡过难关,那些虚情假意之辈避之犹恐不及,又哪里敢来“招惹”你。而正是在这个极度脆弱的时候,你交上的朋友往往是你终身不渝的挚友。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对那些想交朋友而无良策的人,你所最值得做的就是在你周围的人需要你力所能及的帮助时,勇于伸出自己援助的手,这样你一定能交上知心朋友。

  第二,对于那些高朋满座的人提出警惕,千万要弄清楚朋友的真谛,那些只会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朋友不但不会为你事业更上一层楼,反而会让你由于过分信任而栽一大跟头。

  友情是弹簧,距离产生美

  有一个烧炭的人在家中做生意,他有一个挺合得来的朋友,是漂布的。这一天,两个人相遇了,烧炭夫提议说:“咱们俩一起住多好,可以做伴,相互也有个照应,而且还能节省不少钱。”漂布匠却是这么回答的:“这个主意是不错,可惜不适合我,因为我辛辛苦苦漂白的布,很容易就会被你的炭染黑。”

  朋友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黑炭与白布,但它们仍可以做朋友,不过有个前提,双方要保持一定距离。相互之间过于密切,难免要发生矛盾,因为双方不可能完全一致,必然存在差异,由此一方可能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样朋友关系成了利害关系,自然难以长久了。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讲的正是这个道理,求同存异的朋友才会很好地相处下去。

  所以说,人们都有各自的生活空间与个人隐私,不愿被人侵犯,所以即使是好朋友也不可能真的亲密“无间”。如果你想表示亲密友善而靠近别人,应注意不要过分,贴得太近未免无礼,必将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我们可能谁都做过这样的试验:弹簧两端连着物体。

  当你轻轻地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柔顺地遵从你的意愿。去掉你的温柔的抚弄,弹簧会给你一个颤动的美丽。两端的物体保持着那份纯真与自然。

  当你过度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于是不耐其力,变形了,曲线美破坏了,倔强的弹簧扯离了两物,或将他们弹得远远的。一切成为悲哀的幻觉。

  友谊就像这弹簧一样,连着两颗坦诚而又适距的心。的确,建立一份真诚的友谊,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伯牙鼓琴,子期知音;高山峨峨流水净净。能够保持这份友好的情谊,使之能够经;受风雨的吹打,则是更为可贵的。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多少人在建立的友谊大厦上如何填上一砖一瓦,保持它的屹立,却都是茫然不知所为。《圣经》上说,上帝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的形体。兴致所至,用树枝沾满泥浆,甩成了成千上万个人形。上帝又寂寞了,于是赋予人类语言、不同的性情和喜怒哀乐。从此,人类诞生繁衍,也不再有完全同样的两个人。

  是的,世上没有完全同样的两个人。两个人,不论其形体多么象相,他们决没有完全同样的性情、爱好,绝对没有同样的经历和对事物同样的认知观点。于是,距离就存在了,距离成为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或许多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其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或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弹簧的特性与友谊之间有着惊奇的相似。

  是的,因为距离的美,你和他都想进入对方那颗美好的心灵,都努力展现各自的魅力和对对方的关怀。随着距离的缩短,“金无足赤”的人类的暇斑也在友谊的光环中出现,过深的了解使你发现了对方人性自私甚或卑劣的一面。于是,暇斑影子在你心灵里冲突。某些不和谐伴随出现,由于弹簧距离的拉近,你和他都在内心要求对方须与自己一起摆动。

  少许的违背都使你特别在意。于是,被欺骗感和不忠实感使你对友谊产生了怀疑、冷淡和争执又将友谊根基动摇,弹簧变形了,再难恢复其原来的和谐。这时你便会懊恼:为什么当初要缩短这“弹簧”,破坏了相互间的距离美和朦胧美。

  人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又总想贴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却又太过苛求。人总在无意中伤害着他们自己。

  保持友谊美好,避免人们自我伤害!涉世老手在对友谊的失败和成功中总结出了这样的务实友谊观——弹簧友谊。

  (1)无论友谊还是爱情,都存在一个弹簧距离,只不过爱情的弹簧更短一些罢了。因此过度的疏远和分离或过度的贴接,都会招来彼此的伤害。很长时间不同亲朋好友来往,别人会认为你缺少朋友味,认为你已变得独侠孤傲;将你的隐私和缺暇完全端给对方,又使彼此小心翼翼,形成不吐不忠的负担。当友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双方又会形成可怕的敌人。所以,保持一段“弹簧距离”,创造一种轻松的共处,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安稳。

  (2)友谊之树长青,需要双方的浇灌呵护。直接的拥抱呵护不如间接的诚挚与关爱来得庄重。尝试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你的关心和体贴,能使对方的心更为感动,“弹簧距离”会使你们的心与心之间引力更大。

  保持一段弹簧距离,小心呵护你的友谊。你会保持一种和谐、信任的情谊。

  别把敌意发自内心深处

  在公共汽车上:

  弗的坐位是临窗的三号。还没坐稳就踩了弗脚的那个小山似的女人,一屁股将四号座位压得“咯吱”呻吟,一下子,弗的地盘被她侵占去三分之一。盛夏乘车摊上这样的芳邻,真是不幸。

  弗的这排座位是三、四、五号。五号座位上是位不满二十岁的姑娘,一副近视眼镜架在高挺的鼻梁上。弗瞥她一眼,见她表情丰富的脸上清晰地写着对四号邻居的厌恶。原来,五号的“疆土”也遭到胖女人的“扩张”。只见五号几乎愤然地急挥纸扇,把胖女人呛人的汗酸味扇到弗这边来。弗心中非常恼火。但又不便说她。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闷热的空气与发动机的“哼哼”声胜过催眠曲,车上的乘客有差不多半数在打盹。四号的眼皮也渐合拢。

  小山似的身躯慢慢向五号位倾斜,弗幸灾乐祸起来:胖女人灰衣服上那汗渍斑斑的“盐碱地”,可以从俏姑娘那理得到一点香水味了。

  五号由表情讨厌,到怒气升腾,从“厌而远之”到奋起反击:她架起胳膊肘顶四号的胖脸。胖女人一定是在梦中喝醉了酒,任你五号怎样明顶暗碰,都撞不开她的梦门。最后五号愤中生智,猛然一闪身,把四号摔倒在座位上。车内一阵窃笑。

  四号从突然破碎的梦中惊醒,艰难地支起身,很难为情地低下头玩起自己的胖指头来。

  车行至某城,那位五号姑娘也开始打盹,不由自主,她的秀发委屈地贴在四号的“盐碱地”上。渐渐,五号的头滑到了四号的胳膊弯里了。可胖女人并不去回敬那姑娘一个闪身,反倒尽量保持平稳,让姑娘舒服地依着她。四号的右臂一定是很累了,她用左手去托扶着右臂。

  不知怎么,弗心里泛起一股说不清的滋味,不禁对四号低声说:“大嫂,弄醒她吧。”

  她答非所问:“俺家大妞也这般大,年轻人爱困。”车在颠簸,弗的思绪也在跳动。

  人性的美在于宽容、仁爱,不要从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美丑。外表会让人上当的。

  一个人的敌意来自他那阴暗的心理和对别人的不信任,即使他并不明白别人在想些什么,他也会在那里怀疑别人怀有不良动机。

  生活中,有些年轻人对别人常抱有一种敌对情绪,由此而产生愤怒,产生报复心理。

  这种敌意是一种有害的情绪,不仅会伤害别人的善意和情感,而且对自己和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有没有可能缓和一个人的敌对情绪,使之成为一个相信别人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大凡善良的人均能比较正确、客观地看待、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比较冷静、稳妥地处理各类事务,使心情常常处于一种平和而又积极的态势之中。

  至于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心宽气和的人,如何摒弃阴暗灰色的心理,下面几点建议,供参考:

  (1)让你的亲人和知心朋友了解你,知道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确存在着遇事发怒的坏脾气,并且向他们表示你已经打算控制这种不良的情绪,要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2)当与人为敌的思想在你的头脑中出现的时候,要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的感情。你这时千万不能发脾气,理性常常会帮助你克制自己的怒火,使敌意、怒气渐渐消除、化解。

  (3)遇事千万不可鲁莽,应当设身处地替别人多想一想,这样你才能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行为举止。在大多数场合,你这样做了,就会发现自己的愤怒此刻失去它的爆炸性。

  (4)幽默能缓解矛盾,使人们融洽和谐。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或误解,而一个得体的幽默,往往能使双方摆脱困窘的境地。幽默,常常使愤怒失去它的爆炸性。

  (5)在与人开始交往时应当不抱成见,寻找机会取得别人的信任,奉行心诚待人的办事原则。如果你处处关心别人,常常用友爱的态度对待大家,你就会消除怒气。因而也就不会损害你健康的身体。

  (6)对人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打击报复,这样你会感到好像从自己的肩上卸下那沉重的愤怒包袱,帮助你忘却不愉快的事。

  好了,年轻人,千万不要忽视敌意和愤怒对自己的危害,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它。如果一个人不重视积极地消除敌对情绪,那么他仍会遇人处处暴跳如雷;而如果能坚持做到上面提出的几点建议,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感到自己受益匪浅。

  抬手间帮别人一把,你就能吃上食物

  有一个人被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他发现他们当中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沉闷,无精打采,而且皮包骨。这个人发现每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长的把手:使它不能用来吃。所以即使每一样食品都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食物、刀、叉与那些4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人们却都在唱歌、欢笑,没有一个人挨饿。这位参观者很不解: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

  放眼看去,人世间,尔虞我诈,损人不利己的事比比皆是,以至于帮助人似乎是傻子才会去干的事了。

  社会上惊人的速度前进,人类却以令人咋舌的速度退化,人们之间的友爱,互助的关系越来越淡泊,取而代之的是靠金钱关系来维系。

  在地狱的人都挨饿,可是在天堂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乐。答案是:地狱里每一个人都试图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长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东西;天堂上的每一个都是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面的人所喂,因为互相帮助,结果帮助了自己。

  这个启示很明白。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人情不可透支

  有个朋友接编某份杂志,由于那杂志的财源并不丰裕,不仅人手少,稿费也不高,但他又不愿意因为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他开始运用人情向一些作家邀稿,这些作家和他都有过交情,但其中一位在写了数篇之后坦白向他说:“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但你们稿费太低了,错不在你,但你这样子做是在透支人情。”

  人和人相处总是会有情份的,这情份就是“人情”。有些人便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量的,好像银行存款那般,你存得越多,可领出来的钱就越多,存得越少,可领出来的就越少。切记:再好的人情也不能透支。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这是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如果你要求的多,那就是透支了。透支的结果如何?当然也有人不在乎,但一般会造成两个结果:

  ——你们之间的感情转淡,甚至对你避之唯恐不及,那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情份就此断了。

  ——你在他眼中变成不知人情世故的人,这对你是相当不利的。

  然而人做事不可能单打独斗,有时还是要用到亲戚朋友,换句话说,要动用到人情存款簿。那么要如何动用才不致于“透支”呢?有几个原则:

  ——先弄清楚你和对方的情份如何,再决定是不是找他帮忙。

  ——如果能不找人帮忙就尽量不找帮忙,就好比银行存款,能不动用当然最好,宁可把这人情用在刀口上。

  ——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

  ——要有适度的回馈,也就是“还人情”。回馈有很多种,例如主动去帮忙对方,请吃饭送礼物都可以。总之,不要把人家帮你忙当成应该的,有“提”有“存”,再提还有哦!

  ——就算对方曾欠你情,你也不可抱着讨人情的心态去要求对方帮忙,因为这有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

  ——斤斤计较的人,你们交情再深,也不可轻易找他帮忙,否则这人情债会像向地下钱庄借钱那般,让你吃不消。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动辄找同学、朋友帮你的忙,那么你就会发现,你慢慢变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当然也有主动帮你的忙的人,但切勿认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你若无适度的回馈,这也是一种“透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