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 第69章 两次世界大战(1)

第69章 两次世界大战(1)

书籍名:《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作者:章世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立的两个军事集团分别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法、俄为核心的三国协约。这两个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全球战场上展开了拼命的厮杀。

  19世纪70年代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了迅速变化。到了20世纪初,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可这时,世界早已瓜分完毕,英国占有殖民地最多,是俄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迅速崛起的德国岂肯罢休。列强争雄,必起祸端。

  1871年1月18日,法国皇宫——凡尔赛宫的镜厅里出现了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一世。这不是两国之间的互访。威廉一世头戴皇冠,身披五彩王袍坐在皇帝宝座上宣布德意志帝国建立。自己就任德国皇帝之位。从此,法国人把这一日订为“国耻日”,与德国结下了深仇。

  德国凭借普法战争的胜利,从法国获得了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和阿尔萨斯与洛林两地丰富的资源,经济迅速发展,不久就跃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法国虽在普法战争中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像德国宰相俾斯麦想象的那样“流尽了血”。他们经过几年努力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并四处寻找伙伴,企图对抗德国,以雪当年之耻。这样,法国和德国就成了两大对立阵营的基本成员。

  德国大吃一惊,也马上开始行动,拉拢盟友,孤立法国。当时,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不断发生冲突。德国发现,如果俄国在与奥匈帝国的争端中获胜,对自己极为不利,于是德国给俄国使了一个小小的绊子,让俄国在巴尔干半岛没有讨到任何好处。从此,俄德关系恶化。而奥匈帝国得到好处,马上就忘记了以前与德国的不快,1879年10月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

  此后,德国又利用法意之间为争夺突尼斯而出现的矛盾,把意大利拉入同盟。1882年5月20日,三国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法国进行侵略,德国意大利将互相援助,如果三个同盟国中任何一方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强国攻击,其他两国保证给予援助。”

  法国看到这三个国家结盟,矛头对准自己,便急忙开始拉邦结派,增强自己的力量。

  俄德关系的恶化,被法国人看在眼里,法国认为拥有广阔疆土的俄国足以使自己单薄的力量增加不少,于是开始对俄国进行拉拢。

  1888年,法国向俄国贷款5亿法郎,第二年,法国又向俄国贷款19亿法郎,此后,又相继向俄国贷款数次。到1893年双方签订条约时止,法国已累计向俄国贷款100多亿法郎。俄国欠法国那么多钱,再说法国对自己近几十年也不错,于是就死心塌地跟了法国。两国在1893年签订了《俄法协定》,协约规定,如果意大利或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与俄国并肩作战。

  找到俄国这个伙伴,法国就不再那么惊慌了。但对手有三个国家,俄国虽大,实力确实比较落后,于是法国放眼四周,准备再选择一个强有力的伙伴,以便使自己能完全有实力和三国同盟对抗。找来找去,法国觉得只有英国才算得上是一个好帮手。虽然此时的英国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但依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而这时,英国也正遭受着来自德国的威胁。

  迫于形势,不久之后,英国就对法国的拉拢做出了反应。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定。然后经过法国斡旋,英、俄之间也开始互相接近。

  1905年俄国革命发生后,沙俄的实力之虚弱暴露无遗,已不足以对英构成威胁,并且英国为了自己在东亚利益,还得支持俄国。于是,1907年英国和俄国签订了《英俄协定》,这样,英俄同盟再加上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便构成了三国协约。

  至此,两大对立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各已形成。各国不断地扩充军备,到1914年,两个集团积怨日深,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战争的因素在不断地增长,欧洲大陆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萨拉热窝的枪声

  1914年6月28日,是人类历史上不平凡的一日,就在这个夏日的星期天,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的大街上,发出了两响震惊世界的枪声。就是这两声枪响,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0世纪以来,奥匈帝国用武力吞并了波斯尼亚,又想把邻近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纳入帝国的版图,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对此早已义愤填膺。奥匈帝国统治者对此极为不安,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帝国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6月28日,这天是个晴朗的星期天,萨拉热窝热闹非凡。这天是巴尔干斯拉夫人欢乐的节日,两年前,他们战胜了土耳其,摆脱了500多年屈辱的被奴役史。一大早,街头就挤满了庆祝的人群。

  这天早上9点刚过,一列豪华的车队驶进萨拉热窝车站。由奥匈帝国的近百名士兵组成的仪仗队分成两队,分列在车站两侧。一会儿,从车厢走出奥匈帝国王储弗兰兹·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索菲女公爵。斐迪南大公环视了一下四周的人群,随即偕妻子钻进一辆敞篷汽车内,几分钟后,敞篷车队离开火车站,向萨拉热窝市中心驶去。

  斐迪南大公,是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的兄弟、卡尔·卢威格大公的长子。由于皇太子早亡,约瑟断绝了后嗣,选定斐迪南作为皇储,让他准备继承奥匈帝国皇位。他从小就被送到军队进行培养训练,因而,在陆军中颇有影响。1906年由他提议,强化了这个国家的军国主义体制。

  同时,斐迪南大公也是一个极端的军国主义分子,他对邻近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早垂涎已久,梦想着有朝一日,也把这块富饶的土地列入自己的版图,在来萨拉热窝之前,他亲自指挥了一次军事演习,假设的进攻对象,就是他今天来到的萨拉热窝。

  斐迪南心里明白,虽然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进行的,但塞尔维亚只不过是一个小卒子,真正的对手是俄国。但斐迪南也深信,有强大的德国作为靠山,整个巴尔干一定是奥匈帝国的。

  斐迪南非常清楚塞尔维亚民族对奥匈帝国的仇恨,所以这次访问他只带了这部分仪仗兵,并没有带过多的军事部队,想以此博得一些被统治民族的好感。

  但不管斐迪南如何动作,塞尔维亚人并不买账,以加弗里洛·普林西普为首的7人暗杀小组,早已埋伏在车站到市政厅的街道两旁,瞪着愤怒的眼睛,注视着这个凶恶的敌人。

  斐迪南大公的车队到达亚帕尔大街的肯麦雅桥时,开始放慢速度,一辆接着一辆驶过大桥。坐在第二辆敞篷车里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看着眼前繁华热闹的街市,不由得沾沾自喜。斐迪南从敞篷汽车里频频向路边的波斯尼亚人举手示意,时不时地露出趾高气扬的神情。路旁的人们带着愤怒,但碍于政府警察挡在前方维护,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斐迪南对塞尔维亚人进行挑衅。

  后来,斐迪南大公的车队来到一座桥上,离隐没在人群中的第一个暗杀者越来越近。这个塞尔维亚青年心跳加快,愤怒的烈火已把这个年轻的面容给烧红了,紧握炸弹的右手已浸出了汗水,握紧的左手也在暗暗的用劲,眼前一片空白,直视着第二辆敞篷汽车里的斐迪南大公。

  “镇静,镇静,一定拿稳枪,整个民族的希望可就掌握在我手里了啊。”尽管他一再地安慰自己,但心跳的加快还是使他的眼神忽闪不定。正当这个暗杀者将要采取行动时,一个警察不偏不倚地走到了他的面前。

  “喂,干什么的?”警察吆喝着。青年一愣,赶忙向警察微笑一下。

  “向后退!”那警察并不在意,只顾尽自己的本分。就在这一愣神之间,车队已驶过桥面。看着渐渐远去的车队,高个子青年无限遗憾叹了一声,转身消失在人群里。

  车队又向前行驶,不一会儿便到了市中心,这里埋伏着第二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茨。察布里诺维茨一刻也没有考虑,在手脚发抖之前便把一颗炸弹掷向斐迪南大公!

  人们眼见着这颗炸弹向斐迪南大公的车子飞去,可就在这时,斐迪南的司机有所察觉,加快了车速,躲过了这颗炸弹。炸弹落在了车篷上后又弹到了地上,在第三辆汽车前面“轰”地一声炸开了。炸弹的碎片击伤了总督的副手、索菲的侍女和一些旁观者。

  察布里诺维茨掷出炸弹后,立即吞下一小瓶毒药,纵身跳进河里。几分钟后,他被打捞上来,可他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什么也不说。

  斐迪南心中一惊,但他仍故作镇静地说:“这家伙有精神病!不必管他,我们继续前进!”说完,车队又开始前行。

  车队很快逃到了市政厅门口的广场上,这里有一大批波斯尼亚警察在等候,斐迪南觉得应该不会再有危险了。

  市政厅本想借这次帝国皇储巡视之际,讨好他一番,不料斐迪南险遭刺杀,让市长和总督吓出了满头大汗。惊魂未定的萨拉热窝市长刚准备致欢迎辞,恼怒万分的斐迪南抓住他的胳膊,叫道:“市长先生,我到这里进行和平访问,难道你就用炸弹来接待我吗?”

  “不是的,殿下,你没发现刚才那个人是个精神病人吗?你大可以按着原计划进行访问,我保证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市长唯唯诺诺地弓着腰。

  “好吧,不过在这之前,我得先去医院看看我的随从。”斐迪南想以此来表现一下他的仁慈。

  于是,司机调转车头,向医院方向开去。萨拉热窝市长和波斯尼亚总督又派了一大批宪兵和警察保护在斐迪南大公的汽车旁。

  车队行驶到拉丁桥时,普林西普早已做好准备。这位年仅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显得异常的冷静,他把怒火压在胸中,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杀死罪恶的斐迪南大公。

  当斐迪南的专车离他不到2米时,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不等侍从官缓过神来,手枪对准斐迪南夫妇就扣动扳机。

  “呯!”“呯!”两声枪响,一颗子弹射进斐迪南的脖子,第二颗洞穿索菲的腹部。事情如此突然,站在车子踏脚板上的侍从官一时间不知所措,总督也慌忙中命令司机返回总督府,没有顾及到斐迪南大公夫妇的伤情。斐迪南大公夫妇也还直挺挺地坐在那里,呆滞的目光凝视着前方。

  普林西普射出两颗子弹后,立即将枪对准自己头部准备自杀,还未开枪,就被警察逮住,双方挣扎之中,普林西普又服下一小瓶毒药,他剧烈地痉挛,并未当场死去。但是斐迪南大公夫妇却没有这么幸运,车辆的震动使斐迪南夫妇很快双双死去。

  普林西普的两枪打在塞尔维亚民族敌人的身上,也击中了欧洲的火药库。早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找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借口,在大臣们纷纷煽动之下,82岁的奥匈皇帝召见陆军总参谋长,陆军参谋借机敦促他向塞尔维亚宣战。

  在得到德皇的支持后,奥匈皇帝向塞尔维亚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最后借口条件没有被满足,于7月28日中午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一下捅了马蜂窝,短短的几天之内,德、俄、英、法等欧洲帝国主义大国纷纷卷入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施蒂芬计划”的破灭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才爆发的,但早在1905年时,德国就制订了一个详尽而周密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由德国的总参谋长施蒂芬提出并制订,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施蒂芬计划”。施蒂芬是一个军事天才,“施蒂芬计划”体现了德国人的闪电战的一贯做法,成为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计划之一。

  “施蒂芬计划”制定以后,受到了德皇的重视,后来又经过反复论证、补充、修改,遂成为了德国发动大战的基本蓝本。施蒂芬在这一方案上可谓是下了一番工夫,“施蒂芬计划”设想德国的主要敌人在西方。因此把战略重点放到西欧,首先在西线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闪电战”,经比利时突袭法国,然后再迂回到东线,集中力量对付俄国,在三个月最迟四个月内赢得战争。

  毛奇作为继任的参谋总长,按“施蒂芬计划”部署了整个战争。当然,毛奇也和德皇一样,认为施蒂芬这一计划简直是上天给德国的一个机会。

  1914年8月4日早晨,在埃米希将军的率领下,德国第一、第二集团军迅速越过比利时国境,向纵深方向挺进。开始实施“施蒂芬计划”。

  德军攻打比利时的第一站是列日要塞。列日要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它的周围,环布着12个坚固的炮台。每个炮台都由装着装甲炮塔的钢筋混凝土构成,其中设有从机枪到8英寸口径大炮等400件武器。并在每座炮台四周挖有30英尺深的壕沟,全配有探照灯。所有的灯和重炮都可以降到地下。

  在列日要塞驻守的是比利时的4万部队。比利时是一个小国,从建国以来就没有打过仗,埃米希将军自恃着强大的军队,相信比利时军一定会缴械投降的,便派了一个使者去见比利时指挥官勒芒将军,要求勒芒将军投降。

  “勒芒将军,我奉德国埃米希将军的命令来督促贵国投降。如若贵军放下武器,让我军顺利通过要塞,我以军人名誉保证你们的安全。否则,我军将会踏平比利时。”使者满以为自己的一番话能恐吓住勒芒将军,可他错了。

  “比利时是中立国家,你们竟置国际公法不顾,公然侵犯我国,反而劝我们投降!请阁下回复埃米希将军,尽早退兵回国。”勒芒将军反唇相讥。

  临走前,使者恶狠狠地对视着勒芒将军:“好吧,那你们就等着大炮和飞机的袭击吧。”

  “根据国王陛下的命令,我们将坚守要塞!”勒芒将军掷地有声地答道。

  使者见对方不肯屈服,只好灰溜溜地回去报告去了。

  埃米希一听汇报,顿时火冒三丈,立即命德军大炮轰击列日要塞的炮台,并动用飞机投放了十几颗炸弹。

  德军像潮水一样发动了第一轮攻势,但很快被比利时人猛烈的炮火击退。炮击进行了一天,双方各有伤亡,日落时分,只好停了下来。

  第二天,德军见炮击占不了便宜,便用飞机从上而下轮番轰炸列日炮台,炮台四周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不大一会儿,便成了一片火海。

  德军见空袭得势,呐喊着潮水般地涌向炮台。但几次冲锋皆被英勇的比利时军队用交叉火力击退。又激战一天,只见炮台前面的德军尸体堆积到齐腰高,但列日炮台却一个也未攻下。

  德军沉不住气了,德国第二集团军副参谋长鲁登道夫将军甚至赶来亲自督阵,又调来一门巨型攻城榴弹炮,这是当时威力比较大的炮,口径要比协约国的大炮大。随着爆炸声四起,列日要塞上的炮台顿时化为一片瓦砾。连当时比利时方面的总指挥勒芒将军也被俘虏。

  德军攻占列日后,迅速向西挺进,并兵分五路,直向法国首都扑去。

  这个消息传到法国后,法国的总司令霞飞将军拍手喊道:“好!德军从北方进攻我们,我们则从东北出击,乘机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