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 第35章 文艺复兴时期(3)

第35章 文艺复兴时期(3)

书籍名:《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作者:章世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达·芬奇的少年时代,绘画还是一个比较低贱的职业,而他的父亲却是有名的望族,希望他继承父业,学习法律,做一名公证人。达·芬奇非常希望父亲能理解他热爱绘画的理想,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

  那天,有位农民拿来一面用无花果树制作的盾牌,想在上面画一幅画,于是请达·芬奇的父亲带到城里去找画师。但他的父亲却把农民带到了达·芬奇那里,想试试他的画艺。达·芬奇决定画一幅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的面画。

  为了画这幅画,达·芬奇首先读了几本有关妖魔鬼怪的书籍,然后开始构思。有一天,他想起了希腊神话中女妖麦杜萨的传说,深受启发。她是一个蛇发女妖,面貌凶丑,口喷火焰,头发都是由一条条毒蛇构成的,她的魔眼能将人化为石头。于是达·芬奇不仅收集了关于女妖的资料,而且还找来了一些小动物,把它们藏在了一间从不准旁人进入的房间里。他综合了这些形象开始画起来,由于不间断地工作以致那些小动物的尸体都腐烂发臭了,他竟毫无察觉。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他终于画成了一幅骇人的魔鬼头像:两眼喷火,鼻孔生烟,口吐毒汁,全身散发着毒气,毛发倒竖。然后他把窗帘都拉上,仅留一道光照在盾牌上,请父亲来观看,父亲吓得转身即逃。

  就这样,父亲不再逼他学习法律了。而那面盾牌以100金币的高价卖给了一位商人,商人又以300金币卖给了米兰公爵,而作为补偿,农民得到了一个从商店里买来的盾牌。

  1476年,佛罗基阿承担制作《基督受洗》这幅画,达·芬奇担当老师的助手。但是,老师所画的宗教人物墨守成规,毫无生气。达·芬奇仅在画面一角画了一个侧面天使,然而却充满了人间灵性,显得活泼可爱,生动自然。两相比较,顿使老师所绘的人物相形见绌。倔强的老师一方面为学生的才华惊叹,一方面又自愧弗如,从此放下画笔,专心从事雕刻了。

  达·芬奇离开佛罗基阿的工作室后独立完成的第一批画作中,有一幅叫做《拈花圣母》,也就是《贝努瓦圣母》。这幅作品以立意的新颖和表现形式的完善而令人叹服。他选择了当时艺术中最流行的题目之后,摈弃了那种把圣母的形象描绘成威严的、感伤的或者沉思的样子的传统处理方式,而是塑造成欢乐的、充满纯粹尘世间美感的形象。

  达·芬奇一生在绘画上孜孜追求,为我们留下许多名垂千古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中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神态表情,展示了12门徒各自的性格。

  画面布局突出耶稣,门徒左右呼应。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身体后倾,右臂支在桌上,手里紧握钱袋,喻示他心地龌龊丑恶,与耶稣形成鲜明对照。达·芬奇通过12门徒神态各异的表情、动作,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谴责了叛徒的卑鄙行径。

  为创作这幅画,达·芬奇付出了惊人的劳动。为准确刻画犹大这个人物,他到各种场合观察罪犯、流氓和赌徒,反复揣摸他们的心态、神态和形态,并画了大量的速写,直到画出他满意的形象。这幅画的巨大成功致使以后的画家没人敢再涉足这个题材。

  《蒙娜丽莎》是西欧艺术史上第一幅心理肖像画。这幅画的原型是达·芬奇朋友的妻子。为作这幅画,达·芬奇先研究了她的心理,为保持她欢愉的心情还特别请来竖琴师和歌手为她表演。达·芬奇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蒙娜丽莎一瞬那的迷人微笑,用精湛的笔触细致入微地描画了下来。虽然这张脸既不漂亮,也不年轻,然而它却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思想、感情和心绪的细微差别。这就是达·芬奇作品的艺术魅力。

  达·芬奇不仅是位成绩斐然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深入地观察研究动物、植物、地质乃至人体本身。他还模仿鸟的翅膀,设计了一个类似飞机的飞行机械。他还设计了许多先进的纺车、高效率的机床、冲床,最早提出了地质学的概念,第一次正确、全面地描述了人体骨骼、肌肉和人体比例。他的科学实践为以后的科学家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1517年5月,达·芬奇来到法国的皇帝官邸,取得了国王首席画师的称号。但是,他离开故土之后,生理上早衰,而且内心空虚,再也找不到创作的力量了。1519年4月19日,他在重病中写下遗嘱,里面规定了殡葬的宗教仪式的所有细节,并把自己的财产分给了亲近的人。同年5月2日达·芬奇在克鲁堡去世,文艺复兴时代的一颗巨星就这样陨落了。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

  在达·芬奇之后,佛罗伦萨又出了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他就是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

  1475年,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的离佛罗伦萨大约40英里卡普里斯镇。他的家境很好,父亲是本地的行政长官。父亲让小米开朗基罗接受很好的教育,希望他能够走自己的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小米开朗基罗天生喜爱绘画,喜爱艳丽的色彩。

  17岁那年,米开朗基罗进入了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他在那里画了许多写生,并临摹了许多老画师们的作品,他画得如此之好,甚至辨别不出哪是原作。这时,他又开始对更为自然真实的雕刻产生了兴趣。于是他离开了吉兰达约的画室,转而去学习雕刻了。

  米开朗基罗早期的雕刻作品《哀悼基督》就已表现出他很高的艺术造诣。在这幅作品中,死去的基督安卧在母亲的膝上,圣母俯视着儿子,充满了忧思与爱怜。整个作品给人以既悲哀又优美的感觉,展出后便立即在罗马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一位不足25岁的新秀雕刻的作品。

  26岁时,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立即投入了《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将其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直到今天,你依然能在这里欣赏到这一杰作。

  在《大卫》的雕刻中,米开朗基罗一反宗教上忍受的传说,把大卫雕刻成一个全身肌肉健壮的青年,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过他的眼睛可以看出他克敌制胜的决心。这座雕像上完美的艺术表现力,使他获得了极大荣誉。

  艺术上的成功,更加激发了米开朗基罗的创作热情。据说米开朗基罗在创作期间,常常和衣而睡,免得花去脱衣、穿衣的时间。他睡眠很少,而且经常半夜起床,抓起雕刀或铅笔记下他的构思。每逢那种日子,他的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而已。清晨他把面包揣在怀里,然后在梯子上一边工作,一边啃面包充饥。为身边琐事而忙碌,对于他来说简直是种折磨一尽管在认为值得耗费精力的大事上,他总是果断而有魄力。

  1516年,他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创作出雕像《摩西》,借以反抗西班牙军队对意大利的侵占。几年后,西班牙与罗马教皇相勾结,向佛罗伦萨共和国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在保卫佛罗伦萨的战役中,米开朗基罗负责城市的保卫工作,管理和加固城防工事。结果,佛罗伦萨战败,米开朗基罗受到种种屈辱,甚至被统治者派去雕刻坟墓。后来,他逃亡到国外。

  待米开朗基罗回国时,受教皇胁迫,不得不继续为教皇服务。罗马教皇强迫他在西斯廷教堂天花创作一幅大型壁画。米开朗基罗被逼无奈,只好天天作画。整整画了7年,画出了一幅高10米,宽9米,有200多个人的气势恢弘的壁画。这就是著名的《最后的审判》。

  完工之日,整个罗马城都轰动了。在这幅画中,米开朗基罗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让一切灵魂都赤裸裸地面对上帝。整个画面气势宏大,透露出严肃冷峻的氛围。画中鲜明的斗争精神立刻遭到反动势力的攻击,要求毁掉这幅作品,但慑于米开朗基罗在群众中的崇高声誉,教皇也不敢轻举妄动,最终这幅杰作保存了下来。

  米开朗基罗因热爱艺术事业而终身未婚,他生平只爱过一个女人——著名的德·贝斯凯尔侯爵夫人维多利阿·柯罗娜,但也无非是那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他一生艰苦奋斗,把自己全部心血和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迷醉、对痛苦的体验全部倾注到酷爱的艺术中。

  晚年,米开朗基罗主要从事建筑艺术。一天,红衣主教法尔耐兹在斗兽场附近碰见了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雪地里行走,主教停下车子,问道:“在这样的鬼天气,这样的高龄,你还出门上哪里去?”“上学院去。”他回答说,“想再努一把力,学点东西。”说这话后不久,他便病逝在自己的工作室中。时年89岁。

  遵照他的遗愿,佛罗伦萨人把自己最伟大的艺术家的遗体偷运回佛罗伦萨,安葬在圣·罗伦索教堂,以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他。

  罗马画派首领拉斐尔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儒雅的青年,他热情而又矜持。虽然他那瘦弱的身躯只是一闪而逝,但是,人们记下了他的名字与他那辉煌的业绩。他就是被人们尊之为“画圣”的拉斐尔·桑西。

  1483年5月28日,拉斐尔出生在意大利的小城乌尔宾诺。其父乔瓦尼·桑西是乌尔宾诺大公的御用画师,他从小就开始教育小拉斐尔,用自己喜爱的文学与艺术悄悄地感染着拉斐尔。拉斐尔7岁那年母亲去世,11岁时父亲又去世了,拉斐尔成了孤儿。这时大公的妻子艾丽萨维塔·贡萨戈收养了他。

  也许是拉斐尔生来带有的天赋,他很小时绘画的水平就已超过了他并不高明的父亲。在丽萨维塔·贡萨戈的爱护下,拉斐尔依然顺利地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13岁时,丽萨维塔·贡萨戈送他到画坊学画。16岁时,拉斐尔离开家乡乌尔宾诺,来到北意大利安布利亚地区的裴路基亚城,从师于佩鲁基诺。在绘画技艺上受到进一步严格训练,提高很快。拉斐尔悟性高,善于模仿,他模仿老师的作品,如果不标出名字,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经过几年的学习,拉斐尔融汇了佩鲁基诺和谐、秀美的风格。这与拉斐尔从父亲及父亲的朋友那里所学的是一致的。拉斐尔的艺术水平日益提高。到他17岁的时候,他已完全学到了老师佩鲁基诺的技艺。温和、秀丽的风格在拉斐尔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天,佩鲁基诺对拉斐尔说:“我不想让这小地方拖住你,你要到大师云集的佛罗伦萨去,你可以独立工作了。”这时拉斐尔才19岁。他的才能已经超过了老师。

  1504年拉斐尔前往佛罗伦萨,这在他面前展示了研究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范画的广泛可能性。他向那些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学习,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艺。他一面学习解剖学、数学、透视等科学知识,一面临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名家的作品,不知道画了多少草图。在这里,拉斐尔的天赋初露锋芒——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绘画艺术的优秀成果,拉斐尔的名字一时传遍了意大利。

  此后,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其中以《圣母的婚礼》最为著名。这是1523年,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作的一幅祭台画。画面正中,玛丽亚抱着小耶稣踏着飘浮的白云徐徐而下,纯洁端庄,双眼流露着慈祥。

  这幅画,通过圣母把爱子献给人类,让他在世上代替人们受苦,牺牲自己以拯救人类的宗教传说,歌颂了为理想不惜牺牲自己最宝贵的一切的献身精神,反映了拉斐尔的人文主义思想。这幅画至今还珍藏在德国一座艺术博物馆里。

  1513年,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接到罗马送来的圣旨:“教皇想尽快在梵蒂冈见到拉斐尔,以便他在罗马与意大利最优秀的艺术家一起,为美化罗马而工作。”

  这时候,教皇正在修建梵蒂冈宫殿,拉斐尔的一个同乡前辈便推荐他担任梵蒂冈宫的壁画装饰工作。罗马当时是政治文化中心,年轻的拉斐尔欣然前往。

  在这套梵蒂冈宫的壁画中,拉斐尔表现出的是一位天才的构图大师和大型巨作的杰出画家。按照教皇的要求,拉斐尔在签字大厅的天花板上画了四个象征性的人物:“神学”、“诗学”、“法学”和“哲学”。在天花板下面相应的墙上,画了四幅巨大的壁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幅《雅典学院》。

  梵蒂冈官签字大厅的壁画是拉斐尔最杰出的作品,他以优美娴熟的绘画技巧和高超的构思创造的这组壁画,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第一流的艺术大师。现在梵蒂冈宫签字大厅四壁的四幅壁画,就是400多年前拉斐尔的真迹。

  1520年春天,拉斐尔正在为一个贵族建别墅。这时,他突然接到教皇的通知,要他立刻回梵蒂冈。拉斐尔不知发生什么事,匆忙返回,由于受风着凉而病倒。柔弱的拉斐尔禁不起重病的折磨,几天后因为高烧死去,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就这样过早地逝去了。临终时,他手中还拿着画笔。

  拉斐尔英年早逝,只活了短短37年,却给世界留下了3001幅艺术精品。他的作品完满地再现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艺术风格。他被公认为罗马画派的首领,而此时的罗马画派占据了意大利文化生活的领先地位。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1535年7月6日,恐怖的行刑场上,凶狠的刽子手手持大刀,等待着行刑时刻的到来。受刑者被押了上来,他神情镇定地对刽子手说:“我的脖子比较短,你可得瞅准了,别当众出丑啊!”

  刽子手愣了,呆呆地看着受刑者自己用布蒙上眼睛。“行刑!”一声断喝,惊醒了刽子手,他机械地抡起大刀,向下砍去……

  一颗高贵不屈的头颅被砍了下来。他就是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代表、卓越的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他是英国人,1478年2月7日出生在伦敦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曾担任过英国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他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14岁时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牛津大学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中心,莫尔结识了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伊拉兹莫,并深受他的影响。16岁时,莫尔转学法律,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步入了政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