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 第34章 文艺复兴时期(2)

第34章 文艺复兴时期(2)

书籍名:《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作者:章世新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最后,麦哲伦的助手烧掉一条破烂不堪的船,带领仅存的两条船载满香料越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过好望角,辗转一年多,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这时,整个船队仅剩下一条船与18名船员了。

  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麦哲伦作为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的功绩不可辱没。但是他作为一个入侵者被打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神秘的印加文明

  印加部族原是南美安第斯山区克丘亚族的一个分支。“印加”的意思是“太阳的子孙”。

  关于印加族的起源有一个传说,太阳神在库斯科以东35公里的帕卡里坦普地方,创造了一男一女,并让他们结为夫妻,这就是传说中的印加第一个国王芒科·卡帕克和王后。芒科根据神的旨意率领部落到达库斯科征服了其他部落,教导那里的农民学会了农耕和各种手工艺,并创造了印加帝国。

  16世纪时,印加国达到全盛时期,疆域北起哥伦比亚,南到智利中部,西起太平洋沿岸,东到亚马逊丛林,南北长达4000公里,人口约600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印加文化。

  印加文化是南美安第斯山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农业、冶金技术和交通工程方面达到了印第安文明的顶峰。

  安第斯山脉耕种条件艰苦,可直接利用的耕地极其稀少。为了生存,就得想办法。于是,梯田在印加人勤劳的双手下产生。古朴的印加人头顶炎炎的烈日,脚踏炙热的石地,一块块巨石沿着山谷陡壁的斜坡上堆砌起来,筑成了一堵堵的石墙,造出了一阶阶的梯田。

  印加人又筑有上百公里长的水渠引来水源。他们使用青铜制造的斧、刀、镰和锄等农具,还懂得使用粪便作肥料。一到秋日,傍山的都是一级级的绿野,错落有致的梯田上生长着印加人培植的40多种农作物。看到这种丰收的景象,印加人不禁跳起了欢快强劲的丰收舞。

  印加人发现良好的交通是成功管理庞大帝国的关键,于是就开始修路。完工之后,有24400多公里的公路横贯南美大陆,从山峰中间凿穿而过的隧道和藤蔓编织而成的吊桥让这些道路四通八达。

  印加的公路的特色是,每隔一天路程的距离路上就设一个岗哨,里面设有仓库来储存食物,供官方的旅行者享用;还驻扎有士兵,以保卫道路和周边地区的安全。岗哨里还有帝国最棒的信使,可在一天之内把将领的命令传递到240多公里远的地方。

  印加帝国的手工业和采矿业也有一定发展。政府基本上控制了全国的羊驼饲养和毛纺织业,由它规定在一定时期剪毛,分别交各皇室仓库,然后再由政府官吏把这些羊毛分到各个家庭给妇女纺织,并严格规定纺织的品种和数量。帝国的矿藏也归政府所有。

  印加人还是擅长建筑的民族,人称印第安建筑工程师。1438年,帕卡库提即位,他开始大兴土木,要在库斯科建造一座首都城市,在城市的中心建造著名的太阳神庙。从遗留下来的砖石结构可以看出,他们的石雕工艺可能比中世纪大多数的欧洲国家的工艺都要先进得多。

  印加的文字比玛雅原始,采用绳记事,以绳索的结和颜色作为文字符号,称为结绳文字。

  公元16世纪,西班牙入侵者向印加帝国发动突然袭击,处死了印加皇帝,掠夺了印加人的黄金和财宝。仅仅一年时间,印加帝国大厦就轰然倒塌。相传,顽强抵抗的印加人陆续逃入安第斯山脉的幽深山谷中,将数下万磅的黄金埋藏在安第斯山脉的一个秘密处所,建立起另一座宏伟的城堡,作为他们最后的避难所。但是,随着这些逃入深山密林的印加人的消失,这个避难所的全部秘密也被带进了坟墓。

  印加帝国最后的居留地究竟何在?传说中的古城和黄金藏在哪儿?这成了许多人所关注的重大谜团。

  1911年1月,美国年轻学者宾海姆率领一支探险队到达传说中的太阳之河——乌鲁巴姆巴河对岸山腰。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举世闻名的神秘古城——马丘比丘。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后,这座城堡由于位处高山密林之中,一直没被别人发现,因此也没有遭遇西班牙人的破坏。

  马丘比丘的发现引起民全世界的轰动。以宾海姆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它就是印加帝国最后的避难所。但另一些人却认为,它只是宾海姆在寻找传说中的印加帝国避难所时所发现的。除此之外,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那么,它到底是为何而建造的呢?又是建于何时?

  秘鲁一些考古学家根据该城出土的陶器和金属制品,认为该城大约建于15世纪。而德国学者洛夫·穆勒等人根据该城建筑中反映出的“差岁”现象推测,其设计和建造是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两种观点年代差异悬殊,谁也说服不了谁。

  云雾缭绕中的马丘比丘古城,始终披着神秘的面纱,每年考古学家都会有新的发现,但这些发现往往是解答了一些疑问,又带来更多的疑问。也许,真正的答案已经随着印加帝国的坍塌而消亡了。

  但丁和《神曲》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称号,一个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一个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从恩格斯对他的这两个评价中可以看出,但丁在新旧时代交替时的承上启下作用。

  但丁于1265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父母早亡,由姐姐抚养长大。尽管如此,但丁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据记载,但丁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对当时的各个学术领域都有一定了解,并且很早就开始了诗歌创作。他特别崇拜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尊之为导师。

  少年的但丁,一次参加长辈的聚会,遇到一位少女贝阿特丽齐。她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令但丁对她一见钟情,再不能忘。遗憾的是,贝阿特丽齐在1290年夭折了。但丁把这份纯洁的爱深深藏在心里,并常常激发他那诗人的灵感。

  1292年,但丁写了《新生》,这是由写给贝阿特丽齐的30首抒情诗构成的。在诗中但丁抒发了对爱人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无尽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

  1291年,在亲友的撮合下,但丁与盖玛结婚,生有两男一女。但丁不是一位只埋头于纸堆的学者,他还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

  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分裂状态,佛罗伦萨是斗争最激烈的地点。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的费尔夫党经过激烈斗争,战胜了代表封建贵族势力的基伯林党。

  但贵尔夫党很快分裂为黑白两党。二者又展开激烈的斗争。年青的但丁投入了白党,积极反对教皇干涉佛罗伦萨内政。1302年,黑党在教皇的帮助下取胜,但丁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赶出城邦,开始了近20年的流放生活。

  艰苦的流放生活使但丁走入更广阔的现实空间,他看到了教皇统治的黑暗,看到了城邦纷争的危害,强烈希望祖国的统一。这些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流放期间,但丁创作了《飨食》、《论俗语》、《帝制论》3部作品。

  意大利北部名城拉文那的君主是位很有文化修养的骑士,他非常仰慕但丁的文学才华,邀请但丁到拉文那去定居。但丁到拉文那后,创作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著作《神曲》。这是他长期酝酿和构思的一部巨著。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但丁想寻找意大利民族的出路,渴求祖国和平统一,人民安家乐业,在作品中他表现了他的理想和愿望。

  《神曲》是一部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形式写成的长诗,分为《地狱》、《净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多首歌,计14000多行。原作品名为《喜剧》,后来人们因这部书的伟大,加上了“神圣”两字,称为《神圣的喜剧》,中文译为《神曲》。

  《神曲》结构精妙而严谨。长诗叙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在梦中,但丁在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五的凌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了。黎明时,他在阳光的沐浴下朝山顶攀登。突然,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三头猛兽——豺、狮、狼(象征强权、淫欲、贪婪),情势十分危急。

  这时出现了古代罗马诗人维吉尔,他遵从圣女贝阿特丽齐——即但丁青年时倾心的女子的命令,搭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出绝境。

  但丁在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地狱共九层,上面宽下面窄,像一个大漏斗。地狱阴森恐怖,凄惨万分,凡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的灵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根据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层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层,所受的刑也越重。

  而进入炼狱的,是那些生前的罪恶能够通过受罚而得到宽恕的灵魂。这里的刑罚不像地狱里那样残酷,并且带有一种赎罪的性质,因此灵魂们比较乐于接受。炼狱山共分七级,这里每一层分别住有犯过骄、妒、怒、情、贪、食、色七种罪孽的亡魂。灵魂在洗去一种罪过的同时,也就上升了一级,如此可逐步升向山顶。

  山顶上是一座地上乐园。维吉尔把但丁带到这里后就离开了。贝阿特丽齐亲自来引导但丁。他们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上帝的面前。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间。整篇史诗至此也就戛然而止了。

  但丁的《神曲》以梦幻的形式游历三界。对世间百态一一归类,尤其对教会、权贵的丑恶行径给予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表达了对争取自由爱情精神的同情。

  但丁的《神曲》还一改正统的拉丁语言,首创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作文学作品,对于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薄伽丘与《十日谈》

  1348年,在欧洲中世纪,一场可怕的瘟疫在意大利繁华的都市佛罗伦萨发生了。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十室九空,尸骨满野。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

  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

  薄伽丘出生于1313年,父亲是佛罗伦萨商人,母亲是法国人。童年时,薄伽丘是个爱惹是生非的“孩子王”。成年后,他违背了父亲要他涉足商界的殷切希望,投入到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文学创作中。

  薄伽丘是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人文主义学者,对拉丁文和当时流行的俗语也掌握得炉火纯青。早年在那不勒斯时,薄伽丘接触过宫廷和贵族骑士生活,后来他回到佛罗伦萨,拥护当地共和政权,积极参加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1350年,他与彼特拉克交往,共同提倡古典文化。

  《十日谈》是薄伽丘最有名的作品。写于1348年至1353年间。其题材主要来源于历史事件,以及东方故事和已经流传很久的逸闻趣事。

  在史无前例的大瘟疫中,七位男青年和三位姑娘为避难躲到郊外的一座宛如世外桃源的别墅中。那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有翠绿的树木环绕,还有曲折的走廊,精致的壁画、清澈的清泉和悦目的花草,地窖里还藏着香味浓郁的美酒。

  为了使生活更有情趣,他们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就这样,他们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据薄伽丘讲,《十日谈》中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据的。小说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其中“扬诺劝教”更是意义深刻。

  这个故事说的是巴黎住着一个富商,名叫扬诺。他有一个朋友亚伯拉罕,是一名教徒,笃信犹太教。扬诺认为天主教是正宗,希望自己的朋友改信天主教。在他的劝说之下,亚伯拉罕决定去罗马考察一番,看一看天主派遣到人间来的代表——教皇的气派到底怎么样。

  他果真赶到了罗马教廷,但是他却看到罗马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罪恶的人,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在了,因此,竟至于妓女当道,有什么事要向廷上请求,还要走后门……

  继续观察的结果,使他看到更多的罪恶,贪得无厌,爱钱如命,买卖圣职。一幕幕惊心触目的事实使亚伯拉罕得出结论:罗马根本“不是一个神圣的京城,而是一个容纳一切罪恶的大熔炉”!

  教皇、红衣主教这些人无恶不作,他们本应是天主教的支柱,但是却成为天主教的蛀虫,只能让天主教尽快垮台,迅速消失。

  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作者似乎应该让亚伯拉罕放弃天主教,离开罗马。但是薄伽丘和通常的做法不一样,这也正是他匠心独运的地方,他让亚伯拉罕这样说:“可是不管他们怎样拼命想把天主教推翻,它还是屹然不动……这么说,你们的宗教确是比其他的宗教更正大神圣。”

  结果,亚伯拉罕竟去教堂接受天主教洗礼去。

  《十日谈》的“扬诺劝教”,就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天主教会的心脏,在薄伽丘的故事面前,中世纪的教会成了滑稽的嘲讽对象。

  《十日谈》写完后,薄伽丘受到封建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时常被教会派来的人咒骂和威胁。他有一次愤怒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谈》全部烧毁,幸好他的好朋友彼特拉克苦苦相劝,《十日谈》才得以留存至今。

  1374年,彼特拉克病逝,薄伽丘失去了他最好的朋友和知音,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翌年便在病痛和贫困中辞世于离佛罗伦萨20英里的小镇拆塔尔多。但教会仍然没有放过他,挖掉了他的坟墓,砸毁了他的墓碑。可是,他已用《十日谈》在读者心中树立了一座真正的纪念碑,这是任何势力也无法损毁的。

  天才达·芬奇

  达·芬奇于1452年4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上,父亲是位有名的公证人,也是佛罗伦萨大行会的会员,母亲是贫苦农家的少女。达·芬奇是一个私生子,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遗弃了母亲,和一位有社会地位的女人结了婚。

  达·芬奇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他画的小动物惟妙惟肖,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画家和雕刻家佛罗基阿的画坊当学徒。在那儿达·芬奇度过了6个年头。

  达·芬奇聪颖好学,对任何事都很感兴趣,从不满足于老师讲授的课程。他对绘画、数学、音乐、建筑、机械、化学、生物解剖、天文、地理等几乎各个领域都有相当的爱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