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让你跌破眼镜的囧知识 > 第16章 过桥米线会过桥吗——囧囧风俗学问多(3)

第16章 过桥米线会过桥吗——囧囧风俗学问多(3)

书籍名:《让你跌破眼镜的囧知识》    作者:王丽娟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但在全球范围内,足球协会版本的这项运动则一直被称作英式足球,以便和其他类型的运动区分开来。19世纪80年代,人们把在大众中流行的英式俚语association这个词中的soc抽取出来,将其变作了soccer来称呼足球。贯穿于20世纪上半叶,soccer、football以及soccerfootball都或多或少地在英语国家内替换使用着。

  现在的美国足球联合会(United States Soccer Federation)创立于1913年,当时被叫作美利坚合众国足球协会(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ootBall Association),1945年时,更名为美国足球协会(the United States Soccer Football Association),该组织最终于1974年在其名称中去掉了football这个词。

  由此,美国人的足球就是Soccer,而非football了。

  §§§18 孔子也是有武艺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老师,以讲学为其终身的职业。那么,这位伟大的师者还有没有其他的技能和特长呢?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按照现今的度量来计算的话,孔子的身高是1.91米,这恐怕是今天许多篮球运动员也钦羡不已的。

  孔子不仅身材魁梧,力气也大得惊人。《列子》记载说:“孔子劲,能招(扛举)国门之关。”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就能把闩城门的木杠举起来。

  在先秦的“武艺”概念中,善跑也是一技,而孔子在这方面堪称“飞毛腿”。《淮南子》称他“足蹑郊(狡)兔”——连奔跑的兔子都能追到,如果放在今天,他的百米纪录不可小看。

  射箭在周代是重要礼仪之一,也是天子选贤纳士的必考科目之一。孔子的“射艺”在当时就很有名。《礼记》中记载,有一天举行“乡射”,孔子“射于瞿相(地名)之圃,观者如堵墙”,也正是由于孔子能跑善射,在鲁国时,曾偶尔参加过几次“猎狡”(为祭祀而组织的竞猎野物的活动),给人留下了颇深的印象,以至在数十年后,孟子还向学生提及。

  在孔子的诸多“武艺”中,驾马车可能是他最精通、最娴熟的一门。驾车,在今天看来似乎与“武艺”无关,但在两千年前,它却是文人必修的“六艺”之一,名之曰“御”。如同“射”一样,“御”也是周礼之一,学好这门技艺的最高标准是要达到礼教中规定的“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等,而其前提,却是要能驯服劣马,控辔有方,把车架稳,这没有相当的“武功”和勇气是不行的。

  §§§19 冠军原是军事用语

  奥运会及各种比赛都会产生冠亚季军,然而,“冠军”一词并不是一开始就用于比赛之中的。

  冠军最初的含义是列于诸军首位。《汉书·黥布传》记载:“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秦末,楚国义帝封宋义为上将军,号称“卿子冠军”。后来,汉代名将霍去病也被封为“冠军侯”。意思是他们的勇武善斗为诸军之最。

  大约从汉代起,经魏晋以至南北朝时,冠军成了将军的一种官衔,叫“冠军将军”。唐代时设有冠军大将军。到了清代,皇帝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冠军使”,是一种官名。

  后来,人们逐渐把“冠军”一词从武将推广到文士,并应用到科举考试中,人们把名列第一的人称为“冠军”。现在,“冠军”一词多用来表示比赛的第一名。

  §§§20 中国是应用指纹的发源地

  现代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我们的指纹。我们在电视剧中也经常能够看到通过指纹侦破犯罪案件的镜头。那么,应用指纹的发源地在哪里呢?

  1927年,德国罗伯特·海因德尔在《指纹鉴定》一书中断定,中国唐代的贾公彦是世界上提出用指纹识别个人身份的第一个学者。而实际上,中国应用指纹的历史要比这早得多。

  解放后发现的许多唐代的文书、契约、遗嘱上都有指纹、指节纹或掌纹,作为识别个人身份的重要手段。此后,历朝历代都沿用在文书上以指模、掌模为鉴的习惯。我国古代军队有《箕斗册》,登记士兵指纹,以便检查。这表明当时已能对指纹按形态、结构正确分类,并将这种分类特征和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我国用指纹破案的记录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代。在云梦出土的秦简中的《封诊式·穴盗》篇记载:“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迹各六处。”这表明秦代司法人员已将“手迹”作为破案方法,并作为对作案现场进行司法检验的一种物证,这比国际公认的阿根廷警察在1892年首先用指纹侦破谋杀亲子案的事例早得多。

  我国古代对指纹的观察和应用在唐代先后传到外国,对以后世界皮纹学的研究和现代皮纹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了深远影响。

  §§§21 吃醋的醋原来是毒酒

  “吃醋”一词经常被用于情感上,指忌妒。那么,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曾经久居晋阳,所以“醋”也成为了唐宫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因为皇上喜欢吃,所以皇宫储存的醋极多。

  据说,唐太宗年间,宰相房玄龄惧内是出了名的。他的妻子虽然霸道,但对房玄龄的衣食住行却十分精心,从来都是自己一手料理,容不得别人插手。

  一日,唐太宗请开国元勋赴御宴,酒足饭饱之际,房玄龄经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几句不怕老婆的牛皮,已有几分酒意的唐太宗乘着酒兴,便赐给了房玄龄两个美人。

  房玄龄不料酒后吹牛被皇上当了真,只得收了两位美人,但一想到霸道的妻子,便愁得不知怎么才好。

  这时,有人给他打气,说老婆再凶,也不敢把皇上赐的美人怎么样,房玄龄这才小心翼翼地将两个美人领回家。不料,房玄龄的老婆却不管皇上不皇上,一见房玄龄带回两个年轻、漂亮的小妾,马上大发雷霆,指着房玄龄大吵大骂,并操起鸡毛掸子大打出手,赶两个“美人”出府。

  房玄龄见事情不对头,只好将两位美人送出府。此事一出,马上便被唐太宗君臣知道了。

  李世民想压一压宰相夫人的横气,便立即召宰相房玄龄和夫人问罪。房玄龄夫人也知此祸不小,勉勉强强地跟随房玄龄来见唐太宗。

  唐太宗见他们来到,指着两位美女和一坛“毒酒”说:“我也不追究你违旨之罪,这里有两条路任你选择,一条是领回二位美女,和和美美过日子,另一条是吃了这坛‘毒酒’,省得妒嫉旁人了。”

  房玄龄深知夫人性情刚烈,怕夫人喝“毒酒”,急忙跪地求情。谁知李世民怒道:“汝身为当朝宰相,违旨抗命,还敢多言!”

  房夫人看了看二女容颜,见事已至此,知道自己年老色衰,一旦这二女进府,自己迟早要走违旨抗命这条路。与其受气而死,不如喝了这坛“毒酒”痛快。尚未待唐太宗再催,房夫人举起坛子,“咕咚咚”将一坛“毒酒”喝光。

  房玄龄急得老泪纵横,抱着夫人抽泣,众臣子却一起大笑起来,原来那坛子里装的并非毒酒,而是晋阳清源的食醋,根本无毒。

  唐太宗见房夫人这样的脾气,叹了口气道:“房夫人,莫怨朕用这法子逼你,你妒心也太大了。不过念你宁死也恋着丈夫,朕收回成命。”房夫人料不到自己冒死喝“毒酒”会得了这么个结果,虽然酸得要命,但心中高兴万分,房玄龄也破涕为笑。

  从此,“吃醋”这个词便成了女人妒忌的代名词。

  §§§22 中秋节吃芋头?

  中秋节,众所周知,我们要吃月饼,赏月。各地风俗大致如此,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会有所不同。但在历史的流转中,我们似乎不常提到另外一个习俗,那就是中秋节吃芋头。

  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中提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

  古时候,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个重大的节日。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节,看着一年艰苦劳动的收获,人们以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在暗中保佑自己。而八月十五又是土地神的生日,当然要好好地热闹一番。

  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就是芋头。人们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将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

  现在这种谢神仪式已不复存在了,但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就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起义后,以鞑子的头祭月。人们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时都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

  §§§23 鸳鸯原是比喻兄弟

  鸳鸯在我国文学作品中,多为爱情意义的象征,所以人们都把恩爱夫妻喻为鸳鸯。其实在我国古代,鸳鸯最早是被人比作兄弟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的诗句,而从诗中“骨肉缘枝叶”、“况我连枝树”等句看,这显然是一首兄弟间的赠别诗。

  三国时魏人嵇康的《赠兄秀才入军》诗中,也是用鸳鸯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再上溯到《诗经·小雅》,其中“鸳鸯于飞”的句子,也不是比喻夫妇的。

  以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中有“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使人感到新鲜,以后一些文人竞相效仿,于是鸳鸯就成了美满夫妻的代名词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