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陈年旧事 > 第8章 曾昭抡\/学成数理化,也只走好了半片天下

第8章 曾昭抡\/学成数理化,也只走好了半片天下

书籍名:《陈年旧事》    作者:叶兆言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关于曾昭抡,有一段逸事总是让我觉得可疑。据说朱家骅当中央大学校长时,有一次开教授会议,看见有个人穿得很破烂,十分不屑地问你是谁。对方说我是化学系的,朱板着脸说,好吧,回去叫你们系主任来开会,结果那人扭头就走,第二天递了一份辞职报告,原来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曾昭抡。

  我不相信这段子的理由有二。第一,朱家骅绝非平常之辈,不说别的,能当中统的特务头子,眼神就不该这么拙。很多年轻人已不知道中统怎么回事,我们小时候看电影,都知道国民党最厉害的狠角色,就是中统和军统。第二,曾昭抡的家世如此显赫,别人提起了,如数家珍地说这是曾国藩家的谁谁,又是留美的化学大博士,而且是常青藤名校,这样的人穿得再破烂,毕竟是系主任,名士的架子还在。

  那年头,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系主任,尤其化学系系主任。程千帆先生高中毕业升入金陵大学,原本想学习化学,可是去注册的时候,发现要读化学,活生生比学习中文高出一百多大洋。程千帆出身贫寒,窘迫于这白花花的银子,只能去中文系将就。前些日子大家聊天,说现如今中文系不行了,其实几十年以前,中文这专业已窘态毕露,早就不怎么样了。

  曾昭抡生于一八九九年,与闻一多和老舍同岁。他和闻一多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清华出身,都是留美。闻一多在美国学美术,前后也不过三年时间,或许美国佬的绘画远不能和法国相比,叫不太响,因此闻回国以后,基本上与美术绘画无关,玩的都是文学。当年的留学生真是快活,太让人眼红,国外镀点金,一回国就大教授,就文学院院长,随时可以跳槽。比如闻一多,一九二五年回国,又没什么像样文凭,短短几年,就当上中央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最后才又回到清华。

  曾昭抡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苦读六年,是货真价实的博士。这样的才俊学成归国,前程怎么能不似锦,事业如何能不辉煌。他到中央大学,化学系系主任非他莫属。不想在中央大学玩了,北上进入中国第一大学北京大学,原来的系主任也得赶快给他挪位子。

  风水轮流转,时至今日,研究生背后都叫导师为老板。老板们的日子很爽,地球人都知道今天的教授,尤其著名教授,皆是既得利益的成功人士。中国真有中产阶级,首先应该是教授,然后才是公务员,才是别的什么人。

  说起过去的历史,人们总喜欢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文化人的黄金岁月。教授真金白银,国外回来的才俊,年纪轻轻,薪水动辄几百大洋。在哪儿混都系主任,住舒适的小洋房,娶美丽的外国老婆,生一大堆儿女。

  历史常会有惊人的相似,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大环境,仿佛今天的重演,都是国际金融不景气,西方普遍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却欣欣向荣,恰巧遇上了良好的发展机会。那个年代的海归占了大便宜,很轻易就把各行各业的好位置给占了。机会就是机会,机会真是机会,好机会一过去,过眼烟云,海归立马变成海待。

  抗战爆发,海归们好日子到了尽头。像蔡威廉,名媛名教授,住院生孩子的钱都没有。穷困成了文化人的普遍现象,教授的手杖还在,雪茄已没得抽了,要想出各种法子挣外快贴补家用。朱自清不得不去中学兼课,再编点教材。闻一多玩美术的底子终于派上用场,自称手工劳动者,公开宣布润格,替人篆刻图章。

  玩化学的人让大家羡慕和眼红,因为很容易转化为实用技术,譬如制造味精,制造肥皂。据说美国人曾向北大化学系求教过“味精”工艺,对于这种虚心求教,曾昭抡只要让弟子出面就足以应付。抗战期间,教授们穷得不像话,他在内地帮人开办了一家肥皂厂,立刻成为教授中的“富翁”,每月居然能多吃好几顿肉。

  曾昭抡是与政治无关的人,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那学问,是政府就该喜欢。按说国民党共产党,没有不用他的理由。一九五七年,他被打成“右派”,中央专门发文件,撤销高教部副部长一职。不当官是种解脱,北大不要了,武汉大学还当块宝,他便去了武汉。

  “右派”有些糟糕,不过当教授的“右派”中,曾昭抡的境遇相对还好。要不是“文化大革命”,或许都不能算悲惨,毕竟是搞研究,只要有书和实验室就行。一九六六年八月,红卫兵冲进北大,他妻子俞大遭到暴打,忍受不了污辱,仰药自尽。第二年,饱受批判的曾昭抡也在武汉告别人世,他患癌症已五年,妻子的死讯所有人都瞒着他,一个居心叵测的造反派故意公开了这个秘密,往他心上扎了最后一刀,曾昭抡终于彻底崩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