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紫色菩提 > 第5章 【波罗蜜】04

第5章 【波罗蜜】04

书籍名:《紫色菩提》    作者:林清玄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信仰使人清净

  最近,我应台北市修女联谊会之邀,到主教会署去演讲,一口气讲了三小时。同日演讲的还有辅大教授李震神父,黄昏做弥撒之前,我们曾有一个小小的座谈,李神父虽是奉献于基督,但他要在座的修女们应多从佛、道、儒、墨等家去研究智慧。

  他说:“作为中国的神父和修女,与西方人是不同的,因为我们一出生就流着佛、道、儒、墨的血液,所以不应该,也不能斩断这些传统的东西,我们更要向里面求智慧。”

  然后是修女们唱圣歌、做弥撒,室内遂流动着良善与优美、庄严与和谐。

  我虽是虔诚的佛教徒,看到修女们脸上的表情时也不禁深受感动,感觉到人能有一个可以坚持诚敬礼拜的信仰实在是丰常幸福的事,由于有了信仰,才能有直心、有静心、有道心。

  人间的许多美德也是从信仰中养成的,譬如讲慈悲的心情,佛教是渡众生,天主教是为人群服务;譬如守戒清修,佛教是比丘和比丘尼,天主教是神父和修女;譬如见诸本心和忏悔,佛教是禅坐静观,天主教是默祷弥撒……在信仰里,人可以有奉献、谦虚、宽容、相信宇宙力量等等美德。

  最重要的是,信仰使人清净自在,真心圆满,远离欺倒梦想。尤其是佛法中认为信是最上乘的,也是最世间的,因为信才能得智慧,才能成正觉,才能渡生死的大河。《大乘十法经》说:“信为最上乘,以是成正觉;是故信等事,智者敬亲近。信为最世间,信者无穷之;是以信等法,智者正亲近。不信善男子,不生诸白法;犹如焦种子,不生于根芽。”《梵纲戒经》说:“一切行以信为首,众德根本。”《心地观经》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都说明了信仰的重要。

  对于信仰的人,《楞严经》说得好:“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达摩血脉论》则说:“所以不信,譬如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可辨得日光?”

  没有信仰的人难以知道信仰可以带给人怎样的悦乐,也很难知道信仰可以达到怎样平静清净的境界,当然不知宇宙之大,时间之无量了。

  禅宗有一副名联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南宋的善能禅师解释得最好:“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长空;不可以万古长空,不明一朝风月。”正如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那些无法参透的事物所呈现的是最高的智慧和光彩夺目的美,而我们类似萤火之光的能力,却

  只能靠‘知’与‘感’,这种最原始的形式来了解它呢!”信仰的智慧确是无与伦比的、至高无上的、正见无邪的智慧。我们都是有情的众生,财富、名器、享用皆不难求,难的是能把智慧信仰摆在一切之上,使我们心如赤子,得真正的明净与感动,如佛所言:

  “我净故施净。施净故愿净。愿净菩提净。道净一切净。”人生还有什么比清净是更高的境界、更真如之美呢?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

  习气

  我们明明知道很多选择、很多习惯是坏的,偏偏要去做,这就是习气。

  于右任先生有一把漂亮的大胡子,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小女生,对他的胡子感到兴趣,这位小女生问于右老:“您睡觉的时候,这一把胡子是放在棉被外面还是放在棉被里面?”

  于老先生一时被问住了,想半天也想不起睡觉的时候胡子放在哪里,只好对小女孩说:“我改天再告诉你。”

  回到家里的那一天晚上,于右老失眠了,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里,感到不对劲,又把胡子拉到被子外面,也觉得不对,他一个晚上就这样把胡子搬来搬去,结果不知道胡子到底是在被子里或是被子外。

  很久以后,于右任终于弄清楚,他的胡子有时在棉被外,有时在棉被内。

  其次,在我们的生活里,有许多事都和于右老的胡子一样,弄不清到底是什么面目。最简单的问题往往最不能找到答案,例如:你下飞机的时候是右脚先下,还是左脚先下?

  我有一个朋友是电影导演,他要到澎湖去拍戏,先找到一位密宗的大师看看到澎湖以后的运气,大师对他说:“你下飞机的时候记得要左脚先下,否则你这一部电影就完蛋了。”

  我的导演朋友下飞机时突然忘记了到底是应该左脚先下,还是右脚先下,站在飞机的阶道上呆住了,不敢跨出去,直到空中服务员赶他,他的右脚才跨出去,走了几步以后才想起大师叫他先放左脚,顿时捶胸顿足,把自己狠狠骂了一顿,后来电影不卖座,他一直恨着自己的右脚。

  当然,这些习焉不察的事,有时对我们并没有什么伤害。可是有一些就有伤害了,例如你问一个抽烟的人:你一天抽几支烟,一支烟有多少尼古丁?我相信很少有人能精确地回答出来。或者说问一个普通人:你童年的时代什么样子?你青少年时代不是很有抱负的吗?今天你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问题出在哪里?同样的,很少人能回答出来。

  但是我们知道,抽烟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如果我们不正视它,将来一定会出问题的。而我们过去有那么大的理想,今天为何没有成功,一定在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肯定对我们今后的成功有帮助。

  我想,那时是因为习气,我们明明知道很多选择、很多习惯是坏的,偏偏要去做,这就是习气,是俗话说:“野狗改不了吃屎。”路上的野狗你给它好东西吃,它吃到一半,闻到屎味又跑去吃屎了,许多戒烟的人老

  是戒不掉,就是这个道理。这样说似乎有点刻薄,然而,坏的习惯不正是如此吗?曾经有一个失眠的人去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教他数绵羊,那一天他又失眠了,医生问他,他说:“绵羊都跑走了,抓不回来怎么办?”医生说:“你不要管它,假设你有一千只绵羊,跑掉一些有什么关系?”第二天他又失眠了,医生问他原因,他说:“我的一千只绵羊今天都数完了,明天怎么办?”你看,习气是多么可怕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有坏的习气,即使有一百万只绵羊,也有数完的一天。所谓成功的人生也者,就是一天减少一些习气,减少习气唯一的方法就是去面对它。

  一九八六年三月一日

  我们可以训练一种拥有,就是在心灵上拥有,不在物欲上拥有;在精神上对一切好的东西能欣赏、能奉献、能爱,而不必把好的事物收藏成为自己专有。

  拥有

  星云大师退位的时候,许多人都为他离开佛光山而感到惋惜,他说了一段非常有智慧的话,他说:

  “佛光山如果要说是属于我的,就是属于我的。因为大自然的一切,小如花草清风,大到山河大地,如果你认为是你的,它就是你的了。

  “佛光山,如果要说不是属于我的,就不是属于我的。因为不要说佛光山这么大的园林,不能为个人拥有,即使是自己的身体也不是自己所拥有的。”

  这两段话很有智慧,是由于大师真正彻悟地照见了人生的本质,人具有两种本质,一种是极为壮大开阔的,一种又是极端的渺小和卑微。在心念广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一切、涵容一切,可是比照起我们所能欣赏与涵容的事物,我们又显得太渺小了。

  明了了这一层,一个人对事物的拥有是应该重新来认识的。我们常在心里想着:“这是我的房子,这是我的车子,这是我的土地,这是我的财产……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东西,所以害怕失去,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所以有了拥有,就有了负担,就不能自在。

  到了年老体衰,即使拥有许多东西,但不能享用,也就算失去了;最后两手一摊,不管放什么宝贝的东西也握不住了。

  在佛经里,所有娑婆世界的一切,都不是用来拥有的,而是用来舍的,一个人舍得下一切则是真正壮大,无牵无挂;一个人拥有一切正是沉沦苦痛的泉源。

  我们是入世的凡夫,难以直趋其境,但我们可以训练一种拥有,就是在心灵上拥有,不在物欲上拥有;在精神上对一切好的东西能欣赏、能奉献、能爱,而不必把好的事物收藏成为自己专有。能如此,则能免于物欲上的奔逐,免于对事物的执迷,那么人生犹如宽袍大袖,清风飘飘,何忧之有?

  清末才子王国维曾在《红楼梦评论》中说:“濠上之鱼,庄、惠之所乐也,而渔父袭之以网罟;舞雩之木,孔、曾之所憩也,而樵者继之以斤斧。若物非有形,心无所住,则虽殉财之夫,贵私之子,宁有对曹霸、韩干之马,而计驰骋之乐,见毕宏、韦偃之松,而思栋梁之用,求好逑于雅典之偶,思税驾于金字之塔者哉?”

  说得真是好极了!当人看到鱼只想到吃,看到树就想要砍,看到大画家画的马也想骑,画的松树只想到盖房子……那么这些人就永远不能拥有鱼的优游、树的雄伟、马的俊逸、松的高奇种种之美,则其所欲弥多,随之苦痛弥甚,还能体会什么真实的快乐呢?

  一九八六年四月一日

  被失败的苹果击中

  那些在人生后半段成功的人,是由于他们在人生前半段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的灵感。

  闻名世界的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在被问到他如何成功地设计出独创一格的服装时,谈到两个颇值深思的问题。一是他认为自己所设计的服装只完成了“部分”,而把一半创造的空间留给穿衣服的人,这样,使得穿衣服的人能穿出自己的风格,并且使同一件衣服也有极大的不同,依这个观念设计出来的服装不容易失败。二是他选择衣服布料的时候,总是请布厂拿出设计、印染、纺织失败的布料,他则依照这些被公认为“失败”的布料找到灵感,裁制出最具独创与美感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总是独一无二,领导着世界的服装潮流。三宅一生的话给我们许多启示。他无疑是当今日本最成功的服装设计师,他的年收入大约五千万美元。因为他,日本服装业得到国际性的尊敬,东京的服饰新潮始能与巴黎、纽约、米兰抗衡,成为世界流行的中心。

  三宅一生的服饰近年也在台北登陆,是台北关心服装的人所共知的服装大师级人物。他的“失败哲学”,颇有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对于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生活的进程最重要的是有成功的企图心,但是,成功不是必然的,唯有在失败的因子里找成功的果实,才可能创造真正的成功。

  美国现代大画家路西欧?方达(Lucio Fontan),早年画油画时受到顿挫,心情大为恶劣,有一天坐在画布前面竟一笔也画不下去。他生气地拿起一把刀把画布割破了,在画布破裂的一刹那,犹如电光石火,他马上有了一个灵感:“割破的画布算不算是一种创作呢?”于是他把另外的画布拿来,一一割破,然后公开展览,竟使他创造了新的艺术观,成为一代大师。

  当然,像他们这样在失败中求取成功的人,历史上不可胜数,我们可以把这种失败称之为“打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因为他们被失败的苹果击中,才碰击出成功的火花。

  佛经里有一句话:“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菩萨以烦恼为菩提。”或说“烦恼即菩提”,意思不是烦恼等于菩提,而是说对于有慧心的人,总能在烦恼中找到智慧,为了治愈更多的烦恼,因此产生更高的智慧——平顺的人通常不会比愈挫愈奋的人有智慧,真正的智者,往往能不惮失败的烦恼。安乐令人沉沦,忧患反而激发生存的力量,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失败当然是一件可怕的事,几乎没有人喜欢失败;可惜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成功者,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些在人生后半段成功的人,是由于他们在人生前半段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的灵感。”唯有在失败中成功,才不只是形式与事业的成功,而是连心灵也成功了。

  一九八六年五月一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