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 第84章 聂鲁达散文选

第84章 聂鲁达散文选

书籍名:《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作者:向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背景搜索]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着名诗人、散文家、社会活动家。20岁时出版诗集《20首爱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跻身于智利优秀诗人之列。1927年,聂鲁达进入外交界,历任南美、亚洲、欧洲多国领事。这段生活对聂鲁达的创作生活影响很大。他在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写成了着名抒情诗《西班牙在我心中》。1945年,聂鲁达被选为议员并加入共产党。1948年由于智利右翼势力迫害,诗人流亡海外,直至1953年才返回祖国。1973年,聂鲁达在智利内乱中病逝于圣地亚哥。

  聂鲁达的一生历尽沧桑也享有盛誉。他曾获国际和平奖。1971年,他“由于他的诗作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诗歌《西班牙在我心中》《葡萄园和风》《诗歌总集》以及回忆录《我承认,我历尽沧桑》等。

  [内容精要]

  聂鲁达说:“我的一生便是一次漫长的漂泊,始终四处奔波。”与他曲折的人生历程相对应,诗人的创作历程也较为曲折复杂,犹如一条长河,时而水流潺潺,时而奔腾汹涌。根据聂鲁达不同阶段的创作基调,大致可以把其创作分为四个时期。《聂鲁达散文选》精选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聂鲁达散文丰富多样的创作风貌。

  第一阶段,聂鲁达的散文创作和诗歌一样呈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一时期,聂鲁达的散文以缠绵忧郁的情调来追问爱情、体验孤独。作者在《爱》中写道:“因为你,当我伫立在鲜花初绽的花园旁边时,春天的芬芳使我痛楚。”作者对于爱情的追求与失落在早期散文中交替出现,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第二阶段,奉命出使的东方之行极大地丰富了聂鲁达的阅历,也使他的散文浸染了浓郁的异国色彩。东方文化的丰富多彩令作者赞叹不已。从中国戏装、印度纱丽到缅甸隆基,都令作者倾倒,让他在《服饰的妙用》中赞之为“能走动的水彩盒”。在《水手的梦》《马德拉斯,水族馆巡礼》中,作者赞美劳动者的智慧,又同情民众生活的艰辛。

  第三阶段,西班牙内战让聂鲁达走出了个人的冥想,目睹了政治斗争的壮阔波澜,创作风格转为现实,文风变得激越铿锵。《复苏而又活跃的万徒勒里》《我们伟大的兄弟马雅可夫斯基》等文,作者把强烈有力的语言当成战斗的号角,激励为自由而战的人。

  第四阶段,聂鲁达的散文创作和诗歌创作都日趋成熟,激情澎湃、气势恢弘,有一种粗犷的力度美。在《美洲,请不要熄灭你的明灯》《人民的诗人》《吟唱诗歌不会劳而无功》等文中,作者表达出自己对历史悠久、广袤博大的美洲大陆的炽爱以及对自强不息的美洲人民的敬意。

  此外,《我承认,我历尽沧桑》是作者晚年写的回忆录。步入晚年的聂鲁达用旷达的心情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平淡中蕴含着历尽世事的智慧之美。

  [精彩片段]

  我们还渡过了一条河。这种源出安第斯山脉之巅的小溪,奔腾而下,流势湍急恣肆,一泻而成为瀑布,挟着冲下险峻高山时产生的力量和速度,撞开土地和岩石;不过,这次我们遇到的却是一条缓流,水面开阔,平静如镜,是一处容易涉渡的浅滩。马匹下到河里,腿没有水里都够不着底了,便向对岸游去。

  突然我的马快要完全给水淹没了,我失去支持,开始摇晃起来;当我的马挣扎着把自己的头露出水面时,我的双脚就使劲夹住马肚子。我们就这样过了河。

  我们刚刚到达对岸,我的向导,也就是那几位伴送我的农民,微笑着问我:

  “您害怕了吧?”

  “是的,我刚才还以为我的大限到了呢。”我说。

  “我们可都手拿套索跟着你呢。”他们对我说。

  他们中的一个又说:“我父亲就在这里落水,给急流卷走了。你倒不至于发生这种事。”

  ……

  就在那次漫长的行程里,我获得了创作诗歌的必要成分。在那里,大地和心灵充实了我的诗的内容。……

  自《聂鲁达散文选》,东志方、江禾、林一安、林光、王小方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名言佳句]

  创造这一切的,全是人类的手,这手永远粗糙而灵巧,它没有眼睛,却能击碎石头;看似渺小,却能在火海里捕鱼;肤色黝黑,却在寻求光明。(《人民的诗人》)

  [内容赏析]

  聂鲁达在回忆录中讲述了自己的诗歌被战火中的西班牙士兵冒着生命危险排印和传诵的感人故事。聂鲁达的作品为何拥有从美洲到西班牙甚至中国的广泛读者?聂鲁达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词中,向人们展现了他的创作历程。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辞中,聂鲁达用自己成为人民的诗人和战士的人生之路来说明他的思想,用坦诚而富于激情的语言阐述了他积极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对拉美人民命运的深刻关注。

  在文章开头,聂鲁达用诗一般的语句娓娓叙说了他在流亡途中的冒险经历:跋山涉水的艰辛与惊险、充满人情味的相遇、走向自由途中的载歌载舞还有帮助他的勇敢而朴实的人们,在世界人面前展现出拉美大陆多灾多难的政治斗争以及神奇的自然景观。聂鲁达只用寥寥数语便刻画出拉美人民饱受欺凌却自强不息的感人形象,揭示了拉美人民博大坚忍、质朴自然的性格内涵。

  以此为出发点,聂鲁达全身心地融入大地、融入民众。在人民中间,作者深刻感到:“我们诗人就可共享汗水、面包、葡萄酒以及全人类的梦。只有经由这条凡人的道路,我们才能使各时代慢慢展露的广袤性再度回归诗的世界。”聂鲁达在演讲中自诩为“人民的面包师”,伦敦《泰晤士报》的撰稿人对聂鲁达创作中这种民众思想给予了肯定,并指出:“对拉丁美洲人来说,聂鲁达是他们自身和他们大陆的诗化的再创造。”在文章末尾,聂鲁达选择杰出诗人亚瑟·兰波来揭示自己复杂的创作个性。和兰波一样,聂鲁达也曾从黯淡和光明两个角度来透视社会与人生,但人道主义的责任感使诗人选择了后者,并且在颁奖讲台上向全世界重申兰波的预言:“只有靠我们燃烧的耐心,才能征服赐给全人类光明、正义和尊严的光辉之城。”

  [专家建议]

  聂鲁达的创作风格多样,在阅读时多了解聂鲁达的心路历程和他对拉美人民的深厚感情,就能较好地把握贯穿其中的人道主义红线。

  推荐版本:《聂鲁达散文选》,乐志方、江禾、林一安、林光、王小方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