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 第76章 瓦尔登湖

第76章 瓦尔登湖

书籍名:《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作者:向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背景搜索】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散文游记作家,文豪爱默生、霍桑等的朋友,超验主义的中心人物之一。他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谷城一个小商人家庭,其父平庸无为,但母亲颇有才识,力主梭罗求学深造。正要迈出哈佛校门时,巧遇爱默生来校演讲,梭罗油生敬意,尤钟情其超验学说,超验主义既强调直觉作用,自然会对纯朴的农村生活、丰富深邃的大自然,荒无人烟的旷野丛林一往情深。梭罗为了体验人在大自然中的生活,便独自到瓦尔登湖旁结茅定居,“过强烈的斯巴达式的生活,排除一切不是生活的东西,以获得直接深刻的印象”,“把生活逼到角落里,把它提炼到最精纯的程度。”梭罗的最终目的不在生活本身,旨在启发读者对一切问题,包括教会和美国宪法在内,都重新进行评价。梭罗生性独立高洁,一生憎恶强暴不公,同情贫苦大众。青年时便同情约翰·布朗的释奴斗争起义,曾撰文为被害黑人领袖约翰·布朗辩护,对当日吏治的腐败与蓄奴虐政进行过猛烈抨击。反对美国政府侵略墨西哥,拒向政府与教会交税而一度避居康谷附近山林,终日遨游林中,以求与大自然的契合。在他看来,这是为了身体力行爱默生的自力主张,而实际却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流风余韵在新大陆作家的身上的再度显现。

  梭罗是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他以大自然为题材的散文不属于美国文学的主流,但这对当时甚嚣尘上的拜金主义却无异是一掬爽洌的清泉。《瓦尔登湖》一书是他的代表作,文字玄远冷隽,吐放着山野气息与林间幽韵。

  【内容精要】

  《瓦尔登湖》是梭罗的代表作。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依山傍水,风景幽美。梭罗于1845年-1847年间曾结庐此地,遨游林间,信步湖畔,离群索居过一种“深刻的生活”。这部着名文集即是写他在那林间湖畔两年半左右的生活情景,如《散步》《垂钓》等;对瓦尔登的湖光山色也作了一些优美的描写。文字玄远冷隽、清丽可诵,令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书的主旨则在阐发他自己的人生观与哲学。在他看来,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毫无意义的,人生的真谛在于通过冥思默想与大自然契合无间,他憎恶文明社会,主张人们回归自然。

  他的文章疏朗清俊,洒脱空灵,时有物外之趣。同时因观察细腻,又妙造自然,极具诗情画意。《散步》是一篇典型的蒙田式散文,记录了梭罗在大自然深处的体验,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格言警句,有许多奇妙的引人入胜的笔墨。文章主题是谈野性,这是梭罗很着名也很有影响的论点。梭罗认为驯服产生不出伟大的文学,伟大的文学应当从自然的野性和人的野性中去寻求。这种对野性的呼唤,一方面反映了对文明社会的憎恶,另一方面也为美国文学中写大自然、原始乡村和后来的北极文学作了理论上的准备,远离喧嚣的社会,回归清新的充满活力的自然是当时的时代思潮,梭罗的这个观点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他同时代的麦尔维尔着《白鲸》、惠特曼着《草叶集》,稍后的杰克·伦敦着《野性的呼唤》都明显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这种论调直到二十世纪仍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梭罗生前不十分引人注目,直到这个世纪后,他的文学价值才渐为人所识,迄今他已是美国人最喜爱的散文作家之一。

  【精彩片段】

  散步

  我要搬到渺无人烟的荒野里去住,那儿有鸫鸟的歌声,我已经渐渐熟悉了那儿的生活。

  非洲的猎人康明告诉我们,大羚羊和许多其它品种的羚羊刚被杀死时,毛皮里会散发出一种非常美妙的森林和草原的香气。我希望每个人都像野羚羊一样,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的身子也要这样散发出芬芳,向我们的感官宣告他的存在,让我们想起他经常出没的那一部分大自然。

  野性的东西多么近于善啊!

  生命存在于野性之中。最有生命力的是最有野性的。没有被驯服过的野性能使人耳目一新。不断前进的,永远劳动不息的人,迅速成长的对生命有无穷的追求的人永远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崭新的世界之中,在荒野之中,周围是生活里的原始材料。他在原始森林里盘根错节的枝干上攀援。

  在文学里只有野性的东西才吸引人。沉闷只不过是驯服的别名。在《王子复仇记》《伊里亚特》和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经卷和神话中,使我们喜爱的东西正是那没有受到文明影响的、自由的、野性的东西。正如大雁要比家鸭飞得快而且长得美丽一样,野性的思想——思想的大雁也飞得更快,长得更美。它在沼泽地里纷纷洒落的露珠中振翅飞翔。一本真正的好书应是顺乎自然的,却又出人意外地、难以描述地漂亮完美,有如在西方的草原或东方的丛莽中发现的一朵野花。天才是一种亮光,它能照明黑暗,有如电光的闪动,它说不定会粉碎知识的殿堂。它不是点燃在民族的壁炉上的蜡烛,一经普通的白昼的光照,就苍白失色。

  ……

  (选自徐迟译《瓦尔登湖》,上海译文出版社)

  【名言佳句】

  在文学里只有野性的东西才吸引人。沉闷只不过是驯服的别名。(《散步》)

  神话是旧世界的土壤肥力耗尽以前的果实,那时想像和幻梦还没有受到枯萎病的影响,在它的原始活力没有减弱的地方它仍然结着果实。(《散步》)

  【阅读赏析】

  梭罗的《散步》是一篇典型的蒙田式散文。平易、自然、流畅、亲切。作者从步行这个词的法语词义开始,娓娓叙来,记录了他在大自然深处的体验。抒发了他对充满活力的清新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萎靡堕落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的憎恶。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和智慧的火花。

  这篇散文写出了梭罗散步时的种种遐思妙想,正如他自己所说:“散步时你应当像骆驼一样,据说骆驼是惟一的边走边反刍的动物。当一个旅客要华兹华斯的仆人指给他看他主人的书斋时,仆人回答‘这儿是他的藏书室,他的书斋在野外。’”由此可见,在野外漫步是梭罗体察大自然,发现自己的活动。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直抒胸臆,朴实清新的文字流溢出作者对大自然和对原始激情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注,有许多奇妙的引人入胜的笔墨。尤其是梭罗对野性的看法是很独到的。他认为驯服产生不出伟大的文学,伟大的文学应当从自然的野性和人的野性中去寻求。这种对野性的重视和追求,一方面反映了对文明社会的憎恶,另一方面也为美国文学中写自然、写蛮荒、写人性和稍后的写北极的文学作了理论准备。这是梭罗很着名也很有影响的论点。远离萎靡的社会回到清新的生机勃勃的自然是当时的时代趋向,梭罗的这个论点更加助长了这种倾向。它在从霍桑、惠特曼时代到目前的伟大的美国作家身上都有着强烈的影响。

  文章笔触轻灵,舒卷自如,不拘形式,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同时作者娓娓叙来,亲切自然,又给人一种轻松的美感,引发读者情感和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最本真淳朴的人生真义,在于率性而为的发现与遐想。大自然的野性和人的野性使世界上的一切都变得清新、清凉、清香起来。

  【专家建议】

  梭罗的散文将大自然的包罗万象、林林总总、溪流江河、湖光山色、鸟兽虫鱼、尽收笔底。文章疏朗清俊,细波潋滟,满眼春光,那掩映多姿的笔触,那浸透香泽的文字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推荐版本:《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