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 第57章 萨哈林旅行记

第57章 萨哈林旅行记

书籍名:《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作者:向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背景搜索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着名剧作家。1880年开始文学创作,两篇处女作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和幽默小品《在长篇和中篇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发表在幽默刊物《蜻蜓》上。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和《万卡》(1886);《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第六病室》(1892)、《带阁楼的房子》(1896)、《农民》(1897)、《新娘》(1903)等。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1888年他获得了俄国皇家科学院的“普希金奖金”。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9)、《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内容精要

  《萨哈林旅行记》是契诃夫1890年库页岛之行创作的,在他的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萨哈林旅行记》的写作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库页岛是当时俄国最大的流放苦役地,也是社会矛盾最尖锐激烈的地方。这次库页岛之行使契诃夫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深了他对沙皇专制制度的认识。这些变化也体现在这本旅行记中。

  该书就其体裁来说是一部大型报告文学。书中以大量的调查材料,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残酷,表现出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库页岛囚禁着成千上万的各个民族的政治犯和刑事犯,其中也包括反抗沙俄殖民统治的中国各族人民。该书揭示了他们在如狼似虎的典狱长、狱卒、看守的皮鞭下从事着各种苦役劳动,过着非人的生活,展示了库页岛这所人间地狱的真正面貌。

  契诃夫在书中以冷静客观的态度,通过大量的精确的材料,对流放苦役犯和强制移民的悲惨生活做了真实的描绘,字里行间随处可饱含着契诃夫对被蹂躏的囚犯和深切同情和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憎恨,契诃夫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统计数字及调查资料,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向读者揭示了萨哈林的黑暗和残酷。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第十六章专门对妇女问题作了探讨,对这些女犯人及女自由民的生存状况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也从另一侧面揭示了沙皇专制的残暴。

  精彩片段

  苦役犯的家庭

  ……有女人和孩子的人家,不管陈设如何简陋,还像个过日子的样子,像个农民家庭。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家庭,也是令人觉得缺少什么重要东西似的;没有爷爷奶奶,没有古圣像,没有祖传的家具,缺少老辈的治家传统。没有供奉圣像的角落,即使有,也十分可怜,暗淡无光,没有神灯,没有装饰品,总之,没有传统的习俗。陈设简陋,能对付则对付,好像不是住在自己家里,而是在客栈,或者像刚刚搬来,还没有布置就绪。没有猫,冬季的夜晚听不到蟋蟀的叫声……而主要的是,没有祖国。

  我见到的情景,往往向我表明,这里没有兢兢业业的治家风气,没有舒适的家庭环境,没有殷实的家境。我在房舍里遇见的户主,经常都是孤苦伶仃,愁眉不展,像是无家无业的人,由于无事可做和忧郁苦闷而显得麻木不仁。他穿着自由民的衣服,但是却习惯地按照犯人的方式把大衣披在肩上。如果他是不久前才从监狱里放出来的,那么他的桌子上还扔着一顶无檐便帽。炉子没有生火。厨房里只有一口锅和一只用纸塞着嘴的瓶子——这就是全部炊事用具。谈到他的生活和家业,他本人总是带着嘲弄的口气,态度冷漠,显出一付不屑一顾的神情。他说,什么方法都试过,但是毫无益处,只有最后一招,就是随它去吧。正当跟他唠扯的时候,邻居也都凑拢过来,于是话题就扩展到各个方面,谈到长官、气候、女人……由于寂寞无聊,大家都想谈谈和听听,没完没了。有时除主人之外,在屋子里还会遇到一大群寄居者和帮工。门槛上坐着一个积聚的苦役犯,他手拿细皮条,在缝皮鞋。屋子里散发着皮革和芒硝的臭味。门斗里的破布烂棉花堆里躺着他的孩子。黑暗狭窄的角落里,他的自愿跟来的妻子在小桌上做草莓酱馅的甜饼。这是一个不久前才从俄国搬来的家庭。在另一处房舍里,住着五个男人,有的自称是寄居者,有的是帮工,有的是同居者。一个人站在炉子跟前,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睛,在焊一件什么东西;另一人显然是个活宝,故作怪相,慢声细语讲什么,逗得其余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床铺上坐着一个放荡的娘们儿,她是女主人鲁吉丽娅·涅波姆尼亚希娅。她头发蓬乱,面容憔悴,满脸雀斑。回答我的问题时,她竭力想逗人发笑,悠荡着双腿。她的眼睛丑陋,浑浊无光。从她那张形容枯槁、冰冷麻木的脸上可以判断出,她在短短的一生中经受了无数囚禁、押解和疾病的折磨。鲁吉丽娅就是这所房子里的生活特征。她的存在使整个环境显示出一种接近于荒淫放荡的和失去理智的跑腿窝棚的味道。这里根本谈不上认认真真地过日子。

  有时在屋子里还能碰到一伙赌牌的人。他们的脸上露出困窘、无聊和期待的神情,心里可能在想,你什么时候离开,我们好重开牌战?或者,你走进屋里,一看,一件家具都没有,炉子上光秃秃的,靠着墙壁几个契尔克斯人并排坐在地板上,有的戴帽子,有的光着头,头发又短又硬,他们不眨眼地盯着我。如果我只碰到同居女人一个人在家,那么她往往是躺在床上。回答我的问话时,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我刚一走开,她重又躺下。

  (选自《萨哈林旅行记》,刁韶华、姜长斌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名言佳句

  有些人逃跑,就是为了在外面游荡一个月、一个星期,有些人只要逛上一天就行。虽然只有一天,可这是自由的一天啊!自由病,对某些人来说,具有周期性,倒很像酗酒癖和癫痫狂。听说,到一定的季节或一定的月份就会发作。《萨哈林旅行记十一》

  阅读赏析

  所选片段出自《萨哈林旅行记》第三章,这段文字以相当冷静和客观的笔调描绘了萨哈林苦役犯的居住环境。这些居住环境折射出萨哈林苦役犯的悲惨境遇。契诃夫就像架着一台摄影机,使用了一组长镜头,从他们的房舍开始拍摄,从外观到屋内陈设,一直摇到房屋的地板、窗台、厨房、桌子以及床,最后定格在房屋主人及女主人身上,为女主人来一段特写,将女主人的精神面貌真实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女主人“鲁吉丽娅就是这所房子的生活特征。她的存在使整个环境显示出一种接近于荒淫放荡的和失去理智的跑腿窝棚的味道”。

  短短的一句话却饱含了契诃夫对他们的深切同情。最后还用一些镜头快速扫过那些打牌的人、契尔克斯人或是一些同居女人的状态,而作者的笔调始终异常冷静。但透过冷静和客观,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契诃夫的那种深藏不露的情感脉络,因为他的情感都融进了他那不动声色的议论和描写中。

  该书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契诃夫独特的艺术风格。很多地方,契诃夫通过调查资料和统计数字来揭示萨哈林的苦难深重,但他在运用这些数字和材料时并不让人感到腻烦和枯燥,相反,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在写人状物方面,契诃夫与他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第六章栀叶戈尔的故事枛讲述了苦役犯叶戈尔的悲惨故事,描写精细,完全可以和作者的短篇小说相媲美。

  专家建议

  《萨哈林旅行记》中的文字相当冷静客观,但字里行间处处灌注着契诃夫对萨哈林人的关注和同情,引人深思。

  推荐版本:《萨哈林旅行记》,由刁韶华、姜长斌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