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 第43章 克尔凯戈尔日记选

第43章 克尔凯戈尔日记选

书籍名:《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作者:向荣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背景搜索

  克尔凯戈尔(1813-1855),丹麦唯心主义哲学家、神学家,因其哲学思想对20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被称为是存在主义的先驱。

  克尔凯戈尔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为他留下一些遗产,所以他一生没有为生计奔波。由于他父亲在前妻死后的几个月后,就同女仆即后来克尔凯戈尔的母亲发生了关系,此事成为他们家族的阴影;而克尔凯戈尔是他父亲57岁所生的晚子,被他认为是罪孽,会使他们家族遭到惩罚。这些不良的情感以及他从小与忧郁的父亲一起生活,致使他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他曾在哥本哈根大学读书,他的老师保罗·穆勒对他的思想形成有重要影响。24岁时克尔凯戈尔认识了蕾琪娜小姐,并且爱上了她;他们于1840年订婚,并于次年解除婚约,这是克尔凯戈尔的一次重大选择。他一生不间断地从事写作,他的思想引起极大的争议,但克尔凯戈尔特立独行,敢于反叛权威,甚至攻击当时的教会。他被后人认为是一个时代的先行者。他一生孤独、忧郁,后来在贫病中死去。

  克尔凯戈尔着述十分丰富,其中的代表作有《非此即彼》《人生道路的诸阶段》《反复》《恐惧与战栗》《畏的概念》《致死的痼疾》《基督教文集》《布道词》《上帝的不可改变性》等等。

  内容精要

  克尔凯戈尔从他21岁开始,从不间断地写日记,直至42岁死为止。他一生的日记卷帖浩繁,要从中做出选择编成一辑是十分繁重的工作。彼得·P·罗德选编了这本《克尔凯戈尔日记选》,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的克尔凯戈尔及其思想基础。

  这本日记选,以克氏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为基础,基本上是以编年顺序进行的,但其中有些部分,因其内容的相对系统性,而被辑在了一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克尔凯戈尔反复提到的他的忧郁,这是他从他的家庭、从童年时代的经历中获得的一种伴随他一生的气质,成为他性格的主要特征,也几乎是克氏之所以为克氏的原因。在这种忧郁、孤独和自我幽闭的世界中,克氏认为:“生活在凡俗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进到最高层次的厌世。”他在这样的境界中思考着。他还是一个奇特的基督徒,他认为:“对一切痛苦来说,做一个基督徒是最可怕的痛苦;做一个基督徒,就是要在今生今世经历地狱之苦,其痛苦的原因即在于此。”他就是这样的基督徒,他因此攻击其他信教者的虚伪。

  作为一个孤独者,克氏自视甚高,他在日记中屡屡表达了他作为个人的优越感。特别是,他轻视大众,他认为“多数人”是愚蠢无用的,而只有“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日记中还反映了克氏的一次一生中最真挚的爱情经历,从中可以看出克氏的人生观,他对两情相悦的爱情的拒绝、背叛,使他显得像个感情骗子,而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克氏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和他对此事的解释。

  他在哲学上的许多独特思考,在日记中也得到了反映。其中关于存在主义的一些术语反复被提到和阐释,这些都是了解克氏思想的钥匙。

  精彩片段

  对存在和宗教的思考

  一切的存在都在威胁我,从最微小的飞虻到道成肉身之谜;它整体上是不可解释的,我的自我尤其如此;一切的存在都是有害的,我的自我尤其如此。

  我的悲哀是巨大的、无限的;除了在天的上帝没有人能够安慰我,而他是不会怜悯我的——年轻人、小伙子,你这站在道路起点的人啊,你若已经迷失了方向,就回到上帝那里去吧,他的教诲将使你青春不误,使你男子汉的行为刚毅顽强。你哪里知道这样一些人将承受怎样的折磨,他们把年轻时的勇气和力量消耗在反叛上帝上,而今灰心丧气、孤立无援,不得不开始从四面为亵渎圣地的人,为风雨飘摇的城市和冒烟的毫无希望的废墟所包围的地区,从荣华失尽、安宁不再的颓败的土地和荒废的地区退走,不得不开始聊度漫长得好像无穷无尽的衰败的暮年。同时不断受到颠来倒去的那句怨言的搅扰,“那是我毫无喜乐的(时光)”。(1839年5月12日)

  戈尔日记选》,彼得.P.罗得选编,晏可佳、姚蓓琴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名言佳句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少数人往往比多数人更强有力……(《克尔凯戈尔的论选》)

  苏格拉底所经常谈论的仅仅是饮食——但实际上他不断谈论和思考的却是无限。(《克尔凯戈尔的论选》)

  阅读赏析

  克尔凯戈尔一生忧郁、孤独,他从不向别人倾诉,日记成了他释放情感的惟一的方式。这些日记反映了他的生平,同时也构成了他着述思想的背景,因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从这些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坚持独立思考的思想者。克尔凯戈尔赞扬苏格拉底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通过步步深入的方法使听者自己去思考,克氏本人也正是如此。他十分推崇独立思考,他的一生也从未停止和怀疑过他自己的独立思考。在坚持个人的价值中,他真诚地面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从不盲从权威。包括他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他使用标点的独特方式,突现了他的个性;而他对宗教的执着,他个人对上帝之爱的独特认识、他追求上帝之爱的独特选择,使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宗教境界。

  尽管对克氏的这些行为,褒贬不一,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独立思考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从来没有变过。从这个意义上看,克尔凯戈尔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他对“大多数”的蔑视,是有一定道理的。

  克尔凯戈尔有一个重要思想,他认为人生有三个阶段:审美、伦理、宗教。

  在审美阶段,人只追求“极度强烈的诗意激情”,是最底层次的阶段,更接近人的本能;而在伦理阶段,人就要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享受天伦之乐;而宗教,是克氏推崇的最高境界。他的日记里写满了他对宗教的热爱、认识以及在信仰途中的种种经历,特别是他背叛婚约的独特而决绝的选择,充分注解了他对宗教追求的认识,写下了在伦理和宗教之间,他一步跨向宗教的思想认识和人生轨迹。

  或许,克尔凯戈尔终究不是常人(他比常人忧郁、他比常人更富有天才、他比常人更自恃、更有自我等等),他所经历的痛苦和幽闭生活,他的忧郁和苦修,使他的精神更加纯粹,也造就了他在宗教和哲学上的巨大成就。

  专家建议

  对克尔凯戈尔的研究和争论至今仍在进行,他的日记选为我们了解克氏提供了真实的依据。他顽强地坚持个人价值、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为人类精神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推荐版本:《克尔凯戈尔日记选》,彼得.P.罗得选编,晏可佳、姚蓓琴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