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齐云箴释录 > 第18页

第18页

书籍名:《齐云箴释录》    作者:南泥湾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踏进东院,院子里空空荡荡,嫂子和丫鬟们自然是在正房里伺候着,只是那些小厮们却不知为何也不见人影,满院里只弥漫着“太禧白”的浓香。顺着香味往里走,果然便在西边厢房里找到歪在“美人榻”上,怀中抱着酒坛子的席明书。站在大开的窗前,席明箴望着房里的自家大哥,人过中年,已经痴肥的脸上依稀可见当年的俊朗五官。席家兄弟两个长相都随各自的母亲,因此光从相貌上看并无相似之处。席岱与的正妻是京城盐商独女,虽然泼辣,却美貌娇俏,席明书五官轮廓都和其母如出一辙,只是多了几分英气爽朗,年少时也是京城有名的美男子,不知道有多少官家千金,富户小姐芳心暗许,青眼有加。相比之下,席明箴就平凡普通了许多,这也是席岱与专宠长子的原因之一。
  席明箴对这个备受宠爱的哥哥倒是心存感激,小的时候,“母亲”把他扔在下人堆中,那时候席明书年近弱冠,已经在锦衣卫袭了职,出出进进的时候遇见穿着开裆裤满地跑的小弟,总会抱他转个圈,并吩咐小厮买了点心放在他手里。也因如此,虽然不得父母欢心,年幼的席明箴也没受过多少欺负,反倒遇上了慈祥的德叔德婶一家对他颇多照拂。后来,席岱与举家迁至徽州,只留了席明书带着几房下人住在京城老宅里,临走时,席明箴还曾抱着哥哥的大腿大哭不止。
  见当年风流倜傥的兄长如今却满面乱须,衣衫邋遢,襟前洒满酒渍,席明箴心下感伤。他离家多年,少数几次返家,席明书不是出外未归,便是衣着整齐地端坐在饭厅里陪父母吃饭,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兄长这样一副颓唐模样。
  推门进屋,席明箴叫了一声“大哥”,意料之中地没有回应。拉了张椅子坐到榻边,席明箴又低低地唤了声:“哥哥!”
  终于,闭着眼睛只管往嘴里倒酒的席明书睁开了惺忪醉眼,瞟了一眼面前的人,又合上眼睛,只咕哝着道:“是明箴啊,不是已经回边关了嘛,怎么又回来了?”
  “有件事想问大哥,不知现在行不行?”席明箴道。
  席明书又往嘴里灌了一口酒后,依然含糊不清地说道:“问吧,咱们兄弟有什么客气的。”
  “十五年前,城南上官御史家失火……”迟疑了片刻,席明箴还是问出了口,“可由你经手?”
  原来席正传来的信中说,席岱与在嘉靖四十四年确实回过京,只不过入冬前便已回到徽州,因此席明箴只能大胆猜测,若真有人秘密筹划此事,除了锦衣卫还真没有人能做到如此干净利落,不留痕迹。而大火在父亲离开之后短短数十日之后便起,能接下此事的也只有当时掌管东南卫所的席明书了。
  “大火,什么大火?”席明书还在喃喃,突然两眼大睁,腾身坐起,手中的酒坛子失了支撑,滑落到地上碎成几大块,所剩不多酒液淌到地上,屋子里的酒香便更加浓郁醉人了。
  只是席明书却瞪着两只浮肿的大眼,满目惧怕与痛苦,一个又一个问句接连而出:“哪一年?哪一次?哪一家?除了大火,可还有刀剑斧钺?夹棍呢?脑箍呢?钉指呢?不不不,太多了,太多了,死在我手里的人太多了,你们不要过来,不要过来……”
  席明箴初听到从兄长嘴里蹦出的那些酷刑用具,还觉得震惊,待到看见席明书连连摆手,人却不住地往榻里缩,满心里就只剩下痛心和怜悯了。然而自己只要一伸手,席明书便叫得越发凄厉,惊得席明箴不敢再动。环顾四周,走到堆着酒坛的墙角,拎起一坛放到席明书怀中,见他急不可耐地拍开泥封,仰头就灌,席明箴沉着脸退出了西厢房,退出了东院,退出了那个被自责与恐惧折磨的失了心智的兄长的生活。

  第 27 章

  27
  席岱与夜半时方才回到府中,站了一整天的他并没有直接回房休息,而是吩咐家仆到西院将席明箴召来书房。
  小丫环放下茶水点心之后,掩上门退了出去,书房里便只剩下相对而坐的父子二人。
  席岱与端起面前的竹丝纹定窑茶盏,喝了一口。透过举在眼前的杯子,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对面垂着头正襟危坐的次子。自己对这个儿子的感觉实在是生疏地很,这一次席明箴进京述职,在自己的要求下住进府里,算是自他四岁之后,父子之间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了。十几日下来,他没想到当年那个相貌普通,资质平凡的儿子,在军中历练了十数载之后,竟也是龙骧虎步,气宇不凡,也许不如京城里闻名的那些才子们温润文雅,惊才绝艳,却是实实在在地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再想到东院里那个自己宠爱器重了一辈子的长子,便是铁石心肠如他,也不觉在暗夜里老泪纵横,悲叹一番。
  不过现在却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于是席岱与放下杯子,开门见山问道:“你中途折返,可是为了你那复姓上官的小师弟?”
  席明箴听见父亲发问,半欠起身答道:“我师弟幼失双亲,家宅全毁,多年来一直耿耿与怀,只想知道父母死因。如今成年下山,便带了老仆回来京城寻访故友。不过是一件多年往事,倒让父亲费心了。”
  席岱与听了儿子这一番话,只抬了抬手,让他坐下,说道:“闲话家常而已,又是夜深人静,明箴就不必这般礼数周全了,倒显得生分。”
  席明箴答应着重又坐下,听他父亲继续道:“若我没有猜错,你这位师弟便是前朝嘉靖年间的进士,上官輶宁的独子了。”
  见儿子颔首,席岱与又喝了口茶水,这才长篇累牍地叙说起来:“说起这位上官进士,当年也是京城闻名的士子,玉树临风,逸群之才。年纪轻轻便以一篇‘钱粮条陈’得世宗另眼相看,超擢监察御史,委以重任。才子风流,巡抚途中邂逅如花美眷,金发碧眼迥异于中土女子,返京时也曾让百官侧目,引百姓驻足围观,算得一时佳话。嘉靖四十年升右佥都御史,又喜得麟儿,真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说到此处,突然话锋一转:“只可惜上官御史虽然少年得志,却补残守缺,不知变通;虽轻利,却重名,为了一己声名,枉顾民心国情。那时辽东天灾方过,三年五谷不登;又逢已未之变,闽南数县遭倭寇杀戮洗劫,几已成空,流民无数;处处都是灾情紧急,急需白银粮草救急。我当时虽在徽州府任职,也时常耳闻湖广,江南,两广同僚相继奏报朝廷,哭诉带着尚方宝剑出京筹粮的各路御史不顾地方民事民情,一味逼迫追讨,稍有怠慢,便已先斩后奏的口谕相要挟。我虽只是一州父母,却也要为治下数万百姓着想,因此上也曾与巡视至徽的上官御史争执过两句。”
  席岱与停了下来,对面本是专心聆听的席明箴开口应道:“湖广是天下粮仓,江南鱼米之乡,两广富庶繁荣,再说是为了救助受灾百姓,便是多交些钱粮也是应该的,不至于到此喊打喊杀的地步吧。”
  听他语声平静低缓,殊无辩驳之意,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席岱与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暗自欣慰自己这个小儿子看起来还不是愚鲁之人。
  接着席明箴的话,他又道:“你不知道内情,有此想法也不为过。若是单为救灾,再多的粮银地方上也会想方设法筹借。只是上官輶宁又奏请皇上,要为闽浙等地招募新兵筹备军粮。”
  见席明箴张口就要接话,席岱与这才想起当年浙江练兵的正是如今的北关总兵戚继光,连忙抬手制止道:“我知道你要说倭患乃是国难,需举国同心,我也同意这些话。只是当时朝廷已经增兵东南,都是百战老兵,岂不比那些新招的年轻子弟更堪使用?当年福建兵变,难道不是因为所募多轻生无赖,日索犒赏,却临阵脱逃,以致哗变,杀死守备毕牍,弃城而逃?”
  幸喜席明箴未再出声,席岱与喝茶润嗓,复又说道:“后来御史再次在朝上说起征粮之事,严相据理力争,以宋初赵普原话劝谏‘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二人在殿前辩了几轮,免不了言词激烈,口不择言的时候,可怎么说都是为了社稷安危,谁知上官輶宁第二日便递了弹劾奏章,列了严相‘十大罪状’,责其‘阴制谏官,擅宠害政’又请皇上‘或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重则置宪,轻则勒致仕。’实在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说完将手中的残茶一饮而尽,安坐在椅子上等待席明箴的回应。
  垂着头的席明箴等了半刻,见自己父亲没有再说话,便站起来道:“多谢父亲不厌其烦,将当年的事情重说与明箴,明日见了师弟,必将此情告知,也好让他心中有数。方才听见交了三更,父亲劳乏一日,还是早些休息,儿子告退了。”
  虽心下失望,但是也不好强求,席岱与只能微笑颔首,看着席明箴行礼后向书房门口退去。
  席明箴正要推门而出,安静得房间里传来席岱与突然间苍老起来的声音:“明箴,如今严嵩病故,严世蕃已是强弩之末,倒台在即。我春秋已高,你大哥终日沉迷酒色,不思进取,这席家的大大小小,兴衰存亡都寄予你一人肩上了。当日把你送到齐云,是你母舅连遵乐一意坚持,说乜渊是他师兄,定不会怠慢于你,否则我也不会让他将你带上山。多年来你我父子情疏,我也是常常自悔,只望你不记前嫌,将我今日的话谨记于心。”
  席明箴听了此言,却没有转身回话,只是推开门走了出去。
  再说上官释,冬至后第二日便和赶回来的上官洪田一起去了太常寺少卿府。宁映川得了门人奏报,圾着鞋就迎出了门,等把二人带进厅堂,这才回房重整仪表。
  等宁映川收拾齐整再回到厅里,便一把抓住上官释的手,将他从座位上拉起来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半天,才百感交集地对一边的上官洪田道:“真的是上官兄的骨肉,和他年轻时有七、八分相像。”
  听见上官释口尊“少卿”,便急急拦道:“我与上官兄份属同僚,却情同兄弟,世侄不必客气,叫一声‘世叔’足矣。”
  上官洪田听他提起自家主人,也是红了眼圈,只是频频点头,半晌才说:“我们一心想求得当年真相,倒忘了宁少卿辛苦多日,还需好好休养,是老朽太不识大体了。”
  宁映川连说了几个“不,不”,“没关系”之后,放开了上官释让他入座,又吩咐一边伺候的小厮上茶,这才在中间的太师椅上坐下。
  上官洪田继续道:“自得了少卿回京的消息,我与小少爷便启程东来,直到今日方才得见,还请少卿将当日老爷遇难前后的事情跟我们小少爷详细说一说。”
  宁映川微微点头,又招呼两人喝茶,这才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娓娓道来。
  “那时上官兄一篇‘条陈’文惊四座,任职湖广道御史之后,又为戚将军练兵筹措军粮,遭严嵩及其门下一干地方官员的反对,恰逢同僚浙江道御史李瑚上疏劾浙直总督胡宗宪‘纵倭惧战’等三大罪,哪知胡宗宪反诬总兵俞大猷‘攻击不力,纵倭南奔,失机殃民’,致使抗倭名将俞大猷被捕押京,下狱凌治。李瑚因同时被指与俞大猷有同乡之谊,互为勾结,中伤良臣而不能为其辩解。上官兄得知此事后,仗义执言,连番奏本为俞总兵喊冤,终在次年七月,复其原职。”
  “后来戚将军在台州九战连胜,俞总兵兴化大捷,龙心大悦,除厚赏有功之臣外,也擢升了向来支持招募新兵,筑防抗倭的上官兄为右佥都御史。可惜严嵩把持朝政多年,妒贤嫉能,不容异声,视正直不阿,处事方正的上官兄为眼中钉,肉中刺。其后二人又因‘攘外’还是‘安内’在朝堂之上重起争执,上官兄连夜起草奏折,向皇上陈述了继续练兵,以防倭寇反扑的理由。谁知还未来得及奏本,便引火烧身,英年早逝。”
  说到伤心处,宁映川垂头抬袖,轻拭眼角,这才抬起脸来看着座下二人。
  “不知我父母之死是否他人有意为之,若世叔知道其中缘由,还请不吝告之。”上官释站起身道。
  宁映川从袖中拿出一个折成风琴样式的硬皮小册子来,交到上官释手里,一边说道:“上官兄奏疏写成之日,恰逢我去御史府寻他饮酒,见了书桌上的奏章,实在是有理有据,文采斐然,便抄录了一份。留存至今,今日见了他的后人,也是原璧归赵的时候了。”
  “至于你家失火一事,你读了这奏章之后便会知道谁会狗急跳墙,我只能告诉你,当时锦衣卫的指挥同知连遵乐是徽州知府的半个小舅子,其妹是席岱与的侧室。而席岱与的长子正是东南卫所的千户,所辖之地包括城南御史府。剩下的我也不能再多做猜测,还需你自己斟酌思考。”
  上官释接过小册子,坐回椅子上细细读着,只是脑袋越来越低,耳后青筋突起,却看不见面色变幻,连一边的宁映川和上官洪田论起当年旧事也无心去听。

  第 28 章

  28
  二更时分,东城的街道上无论是大宅朱门,还是小户柴扉都已紧紧关闭,路上行人稀少,寂静无声,偶尔能听到隐隐的狗吠从远处传来。拿着梆子和锣走街串巷的更夫,稀奇地看着迎面走过来的一个青年。夜色浓重,只有几尺之外的客栈门口还留着一盏招客的红灯笼,即便擦肩而过也未必能看清对方的相貌。只是这个人大半夜的,手里提着一个鸟笼,里边既非百灵,也不是画眉,听那唧唧咕咕的声音倒像是只鸽子,着实引人注目。更夫停在路边,目送着那个青年敲开前面客栈的大门,这才继续着自己素日里的路线一路敲敲打打地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