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紫色槿花 > 第6章 一夜万金(2)

第6章 一夜万金(2)

书籍名:《紫色槿花》    作者:赵韶伟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康宁和白荷夫人的情份,就这样逐渐的淡了。康宁也说不上什么时候,对夫人的那份欲念,怎么没有了。夫人对他也早没有了过去的欲望,见面总是说让人一心向佛,一心向善。夫人对佛事已经日益深入,夫妻间再不像以前那感情如炽的岁月了。有几次康宁给她示意想办那事,她却如一个不谐人事的小姑娘。自那以后,康宁就把白荷夫人当作心中的神仙奉祀着,对她再也没有那种心事了,再也没有那种男女之间的欲望了。渐渐地他也懒得去看她了。一年里,也不知道到桃花庵有那么三次两次,他知道那也是敷衍了事。最多的时候,是让车把式老姚套上马车,让刚儿的奶妈韩妈带着小康刚,去桃花庵看他妈妈。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康刚也渐渐地长大了。

  康宁在这十几年里,基本都是在他的书房里,读读诗文,画几笔闲墨,诸如:几竿修竹,枯梅,老松,抑或是几尾青鱼,一只谷中鹞子,聊以打发寂寞而清淡的日子。

  一架架线装书,成了他生命的依托。这些书,全都是他康家诗书传家的基础啊!这里有无数的圣贤先师,他们把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把前人的事迹,把世事的盛衰都记录下来,又宣示给后人们。还有陕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的故事,人文掌故,何尝 不是流淌的历史长河!

  召公遗爱的甘棠园,康宁去了无数次,留下了无数的步履。渑池的周党隐居不召寨,魏野故里的那条跑驾沟,无处不留下康宁徜徉的脚印。

  一部儒学经典——《论语》,被他翻看的已经不能再翻了。老子的《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使他彻夜难眠。他去了著经台,老子骑青牛过的函谷关,康宁在关旁的小村里住了三天,鸡鸣台前,留下了他的人生扼叹。

  一日,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清代线装《传习录》。系清余姚人王守仁所著。康宁对这部书,多有深研。后来,他到了日本,见日本的一些汉学家多以此书为宝典,称之为东方奇书。在日期间,他有一同学是王守仁的同乡,给他讲了许多王伯安的奇闻趣事。伯安是王守仁的字,但其乡人多以伯安呼之。伯安的母亲怀他一十四月而生。他祖母梦见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伯安五岁不会说话,那年冬天有一个怪和尚,见他在街上行走,上去在其头上轻轻拍了三掌,王云纳头便拜,声若金磬鸣响,大呼:“师傅在上,受云儿一拜!”

  长大后,他为官为宦,深入诸子百家,踏遍故土,洞明事理,著了《传习录》一部,此书尽禅王船山学说。船山、阳明都是王守仁的名号。

  透过竹影的摇曳,康宁从《传习录》上移开了目光,心中在思索着刚才看过的一节文章:

  问:圣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以以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欲是如此,是以圣人之学大背。周公制礼作乐以文天下,皆圣人所能为,尧、舜何不尽为之而待于周公?孔子阐述元经以诏万世,亦圣人所能为,周公何不先为之而有待于孔子?是知圣人遇此时,方有此事。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功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从这一段经文中,康宁想了许多,甚至是这近三十多年平生所遭遇的一切事情中,悟出了自己以前想都想不通的事。现在他豁然顿悟,遂使他生出许多的感慨来,人是要随时代走的。就像现在日本鬼子侵入我中华腹地,我中华民族如果是逆来顺受,那么不要亡家亡国吗?就拿此时,我居在乡间,我就要为乡梓多做善事,多做有益于乡民的事,才不愧我心。

  那一天,几个下人把饭菜都送到了书房,一次一次凉了又热,他也不想吃。他没有食欲。

  几个下人都为康老爷不吃晚饭而面面相觑。他们几个无不在想,自己是不是对康老爷伺候不周,惹老爷生气了?继而他们有些心惊胆颤,怕因此而被老爷逐出大院。伺奉康宁的那几个下人,那一夜都没敢睡觉。更有胆小的,夜里恶梦不断,几乎吓出病来。

  康宁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工业制造科,已经两个年头了。

  他每年暑假都爱好出外游泳。他和小野秋子早就商量好,今年暑假去北海道,去富士山,还想去冲绳,甚至还想去名古屋。小野秋子为他们出外旅游,查看了许多资料,筹划了好几天。康宁看小野秋子兴奋的两颊飞上潮红,使她鹅卵形的典雅稚气的面庞,显得妩媚极了。小野秋子今年十八岁了,平时喜爱上穿海军衫,下穿海蓝色短裙,给人一种海神女儿的感觉。今天,她穿一身素洁的和服,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等他。待他到学校图书馆借了几本法文版的几位世界著名哲学家的著作,塞到旅行袋里,匆匆赶到他和小野秋子约会的地点。康宁远远看见她穿着一身素洁的带着小白花的和服,显得格外简约高雅。她正在车站聚精会神看着一本“唐诗三百首”的书。这本书,是康宁在国内读大学时,一个星期天,他和同学去琉璃厂淘书淘来的,在一个旧书摊上拣到的一本宋代编的唐诗,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书墨幽香,字迹清晰,纸质保存奇好,没有一页虫蛀。小野秋子十分喜爱。在她十八岁生日那天,康宁和她在参拜圆觉寺大佛后,把这本线装的唐诗,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她。小野秋子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如获珍宝地紧紧抱在怀里,生怕谁把这件宝物抢走似的。小野秋子家住北海道那边,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但小野秋子一家,深爱中国。父亲告诉她说:他们家的族谱上告诉后人,他家的祖上是大唐山东海边的渔民。一次在深海打鱼,海上骤起暴风,把鱼船刮向一个遥远的海域,船也翻了,一船六个人,只剩下他的祖爷爷的爷爷一个人,被日本海上的渔民救下。从那以后,就落脚日本。多少代人了,她家人都说自己是唐人,而不说是大和民族。小野秋子在高中毕业以后,就来到东京学习茶道。

  康宁和小野秋子是在一个东京中文补习班上认识的。康宁受一个日本友人之邀,到这个补习班授课,完全是自愿的,他的本意是想把中国文化弘扬,传播给日本人民。让他们欣赏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康宁通过这两年在日本大量接触西方文化,使他深深的认识到祖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或者说祖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东方文化的核心。很为祖国文化而骄傲。他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任何时候,在何地方竭力宣扬中国文化,他在日本这些年,处处感受到无比压抑的气氛,日本国蔑视中国人,视中国人为劣等民族,不如草芥。使他非常气愤,如果不是为了学业,他早就愤而回国了。记得在初来日本的那年春天,他和同学去上野赏樱 花,他们走到那里,那里就有人追着他们指指点点:“看这里,还有中国人看樱花!咱们不到那边去。”这些日本人,看花赏花就羞于和中国人一道。康宁听到这些污辱中国人的话,看到这些日本人的 行为,气愤地对同学说:“走,咱们到日本人最多的地方,看他们能把我们咋吃咋卷!”从不说家乡粗话的康宁,今天他太生气了,冒出了他久违了的一句家乡话。从那次上野赏樱花以后,康宁就很少到东京以外的地方,甚至几个月里连校门都不出。他这次来夜校中文补习班,教授中国文化,是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让那些有知识的日本青年感受一下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当然知道当代日本文化,若没有我国古代唐文化的滋养,哪有现代的日本文化。这时候,康宁想到一句中国俗话:“老虎跟着猫学艺。”后来,想想这个比喻不妥,便又想不出更好的比喻,无奈何地摇摇头。

  补习班的学生,那晚来的特别早,没有一个缺课的。在前一天,主持人向学员宣布,他们补习班上为大家聘请了一位汉语专家,希望大家好好向他学习。别的同学不说,这班上有一个女生,仅有的一个女生,她叫小野秋子,家住北海道,她家有几艘渔船。父亲在东京的一条大街上开了一个瓷器店,生意也算红火。小野秋子受父亲影响,深爱唐文化。他父亲收藏了许多中国书画和中国瓷器。父亲的书斋里,挂有一幅唐代草圣张旭的字,那字真是“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纠缪,或往或返。类婀娜以赢赢……”,小野秋子在这时候,也读了不少书法书籍,想不起在哪本书上看到了一段对草书艺术精辟的评价与描述。

  补习班里学员在静静等待新老师的到来。一会儿,补习班的主持人领着一位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留着一头短发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这位汉语专家,宽阔而睿智的额头,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一身学生装,脚穿一双酱红色皮鞋。手指又细又长,像女人的手指,颇为文雅。他给学员小野秋子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学习班的主持人向大家介绍,这位汉语专家是早稻田大学的学生,志愿来教授唐文化的,希望大家好好配合。主持人走了以后,这位年轻的汉语言专家自己介绍说:“我是中国人,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我叫康宁,我来这里为大家教授中国文化,愿大家接纳我。”他的话未说完,课堂上立刻喧嚷成一片,秩序乱了,有人骂东亚病夫滚下来,有人骂中国人还来教我们!有的人朝讲台上的他掷香烟头,掷水果皮……主持人从后边急忙走出来,把康宁掩护着下了讲台,不断对康宁说道歉的话。外边的吵闹声浪,越来越高。主持人把牙咬的咯崩响,皱着眉头,对台下的学员说,请大家安静下来,我向大家宣布一件事,我们补学班暂时请不来教中文的教员,希望大家谅解。现在,我宣布补习班今天结束。我们这个班,是个免费提供给大家学习中文的班,待我们再请来教员,通知大家重来学习。”堂下的学员,顿时安静下来了,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补习班,只剩下班上唯一的女生小野秋子。主持人对她说:“你也走吧,再开班,我会通知你的。”小野秋子羞涩地红着脸说:

  “老师,我想请教康先生几个问题,行吗?”

  主持人为难地低下头,想了一会儿,说:“隔天吧,我和康宁先生商量以后再说。”

  “不用商量,来吧,我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康宁在屋里听见他们的谈话。心里很佩服这位日本姑娘执着的学习精神。心里想,由于从清朝后期,我国被各国列强侵略,国格人格沦丧。我们在外国求学的学子和侨民,深受所在国人的歧视。而眼前这位日本姑娘,没有歧视康宁他这个中国人,他才从沮丧、愤 闷中走了出来。他对主持人说:“东野先生,我没有什么,你放心吧。”主持人去到补习班的另一端,把因刚才走出学员而洞开的门轻轻关上。

  教室,只剩下康宁和女学员小野秋子。她问了许多有关《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苏轼、李清照等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很快到了十一点钟。主持人出来几次欲打断他们的谈话。但看到那位女生和康宁先生非常投入地,非常热烈地讨论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问题。主持人再一次看了看表,对康宁说:“康先生,十一点了,你还要返回学校的。”小野秋子马上歉意地对康宁说:“先生,真是对不起了,耽搁了你两三个小时。”康宁说:“没什么,现在还有班车,不要紧。”后来,他又问:““你家住什么地方?”她说:“在银座附近。”康宁说:“哎呀,银座比我住的地方还远呢!走,我送你去坐车。”小野秋子点点头,她和康宁告别主人,从补习班走了出去。

  在他们经过一条窄窄的小巷时,前边突然出现五六条黑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围着康宁就打,小野秋子尖叫着和那几个人撕打,被那几个人踹了几脚,倒在路边的阴沟里。康宁很快被打得失去了知觉,浑身血渍斑斑,头部受了重伤。不知过去多少时候,他们被路人救起,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小野秋子先醒了过来。当她问医院的大夫时,知道康宁还处在昏迷中,医院正在竭力抢救。她马上朝家里通了电话,父亲接到电话,一个小时以后,赶到了医院。拉住女儿的手哭了起来。小野秋子的父亲对女儿昨天一夜未归,他整整一晚上都没睡。他实在等不到女儿回家,步行到她学习的补习班。那里的主持人说:“她早就回去了。”小野老人赶快到警察所报了案。直到小野秋子朝家通了电话,老人的一颗悬到喉咙的心,才算落 到了肚里。

  小野秋子跟父亲说,昨天晚上,由补习班的康教员送她去坐班车,在一条巷里被一伙歹徒打伤了。小野先生起初心想女儿肯定出了事,现在证实了他的想法。而且,还有一个补习班的教员。小野先生想那位先生一定是为救女儿负了重伤,直到现在还没有醒过来。小野到医院问了那个男伤员的情况,又去到病房看了正在昏迷中的中文教员。小野先生向医院交了很大一笔医疗费。对医院说:要不惜代价救治这位先生,他是一个大好人!

  经过近十几天的救治,康宁慢慢从昏迷中醒了过来。他脑部有血肿,整天如在舟中,头眩晕的厉害。当醒过来以后,他的第一个意识是:“小野秋子姑娘,现在哪里?伤的怎么样?”很快,有一个护士小姐告诉他,一个住院的姑娘经常来这里看他。那位小姐告诉护士,如果这位先生醒了,马上告诉她。

  小野秋子在第一时间听到康宁醒过来后,马上就过来了。小野先生也来到康宁的病床前,对康宁救了他女儿表示由衷地感谢。小野先生向病床上的康宁行了深深的鞠躬礼。小野秋子又去外边花店买来了一束洁白的水仙花,插到康宁病床边的柜上的花瓶里。秋子姑娘两眼射出柔情万种的光,似片片圣洁的羽毛,轻盈地撒在康宁的身上。

  半月的时光,似金箭一样“嗖”地射了出去。小野秋子的伤势,在她焦急的期盼中,好不容易地痊愈了。她向医院不断要求下,医院同意她以家属的身份看护康宁。病人需要静养,但病人更需要关爱。小野秋子把康宁的脏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烫熨得平平展展。还不停地问康宁想吃什么口味儿的饭菜。她听说,在东京有一家唐人饭庄。为了寻找这家饭庄,她跑遍了东京的大街小巷,终于在一处很僻远的小 街上找到了。小野秋子那天在唐人饭庄给康宁买了许多好吃的饭菜。在病床上的康宁看见小野秋子从外边回来,拎了一大包的饭菜,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额头上的留海下,汗水津津的。他心痛得什么似的,有气无力地说:“医院的饭菜,很好吃的,以后不要再到那么远的地方买食品了。”她上前劝他:“你要多休息,不要多说话。我愿意出去多跑跑。想知道更多的唐人喜欢吃的食品。再说, 我还要到中国去呀,长期住到那里,哪能一点什么也不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