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青春遗梦 > 第22章 陈书记解析“枣园子” 孙老师劝学到新关(2)

第22章 陈书记解析“枣园子” 孙老师劝学到新关(2)

书籍名:《青春遗梦》    作者:朱应海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公共食堂办起来不久,我们几个学生娃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到各家各户收废钢铁。当时的新关,除了开炉院的几家有些破铜烂铁,还有个别几户有几张破犁铧外,大部分人家仅有几根铁钉。第一天虽收了一些废钢铁,生产队长还不够满意,在对我们进行批评时说:“食堂已经办起来了,各家的铁锅、菜刀都成了废物,你们为啥不收?明天把它们收回来!”第二天我们按队长的指示到各家收铁锅、菜刀,但有的人家就是不交,有的老人说:“你们把它收了,万一食堂不办了,我们拿什么做饭,这是绝咽喉的事,收不得呀!”这一天收废钢铁的劳动收效甚微,晚上生产队长召集全队社员开会,先讲了收废钢铁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然后批评那些不交铁锅和菜刀的社员是“顽固不化,想搞复辟,是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次日,生产队长又派了从炼钢工地来拉废钢铁的两个壮汉,拿着铁锤和我们一起去收。每到一家,这两个壮汉见了铁锅轮起铁锤就砸,有些老人含泪而言:“造孽啊造孽啊!”但我们终于还是满载而归,两个壮汉拉着直接到炼钢工地去了。没过几天,这两个人又来了,说规定的指标还没有完成,上面指示,收废钢铁还有潜力可挖,生产队长很快理解了那个可挖的“潜力”,又派我们这些初生之犊到各家撬环扭锁,把凡是有点铁的地方都进行了打扫,到头来还是没有完成上面规定的任务。

  之后,人民公社很快成立了,高坝、六坝并为一社,均系杂木河水系的灌溉区,县上为了贯彻“以水为先”的八字方针,决定对高坝公社的水利系统进行全面规划,形成合理有效的干(渠)支(渠)农(渠)毛(渠)灌溉网,使杂木河水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县上派了一位姓田的水利工程师来负责实施规划,下面的工作人员由公社负责从各大队抽调,要求新关选派两人。

  一天晚上,“枣园子”和“姑父”来到我家三代五口人挤在一起的泥草房里,先对我们住宿拥挤的情况进行了一番解释,并说大队的住宅规划已经有了,明年集中劳力打土坯,后年动工建设,到时你们也是一个独门独院,那就宽敞多了。奶奶和婶婶也好像得到了一些安慰。最后,“姑父”把大队选派我到公社水利规划队去的事情说了出来。奶奶和婶婶听完到水利规划队将来能转正,留到公社工作。实在是求之不得,欣然表示同意,而我是矛盾重重,七上八下,不敢做声。

  这时,新学年开学已有一段时间,一中高一新生的报到人数还远远没有达到入学率的要求,老师们走街串巷,下乡入户动员学生报名上学。就在我要动身去公社的那天上午。我家来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客人,他进门后自我介绍是武威一中高一丙班的班主任老师孙师礼。很显然,他的来意是动员我去报名上学。奶奶说:“爹爹饭、妈妈饭已经吃到18岁了,该是自己养活自己的时候了。”再加上吃了那颗“将来能转正,留到公社工作”的定心丸,她在不断地拒绝着孙老师的劝说,尽管孙老师讲了评助学金、减免学费,减轻家庭负担的许多话,她还是铁心的不让我继续上学了。孙老师再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打动奶奶的心,用惋惜的目光,看着我无奈的表情走了。当天下午我就背着行李到公社去了。

  新关和我同去的还有我初小的同学杨堂,他比我年长两岁,是一个活泼的青年,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民主大队一个生产队的食堂,这也是农村食堂化后我进入的第二个食堂。放下行李我们进入了饭场,和我们坐在一起的还有另外六个人,正好坐满了一张“八仙桌”,其中一个是田工程师、其他五人也是从别的大队抽调上来的。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碌碡大队的潘委员,这个跛腿的水利委员被大家号称为农村水利问题的土专家。杨堂平时戏称我“大学生”。不料这个玩笑又开到了饭桌上,引起了田工程师的注意,而后我就成了田工程师的助手。

  由于田工程师对我的重视,再加上那个“转正”的引力,我认真的,尽心尽力地干着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农田水利规划,在不太长的一段时间我就掌握了测绘的技术和技巧。这不是说我有多能,当时的要求只搞一个平面规划图,而不是施工图,干起来就比较简单,前面有几个人拉杆测线,后面有平板仪定好坐标。瞄准调线,然后把数据收集起来,用比例尺缩小,在平板上绘图。那个平板仪的主要部件有:瞄准仪、测板、三脚架,罗针、移点器等。只要眼睛好,有些数学知识就不难掌握。后期田工程师去开会办事,在潘委员的指挥下,我们还是正常地进行测绘工作。

  我们这些人组成的队伍,号称为公社的水利规划队。既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也没有固定的食宿条件。田工程师基本上吃住在家里,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早出晚归,有时在中午和我们在一起吃顿饭,每天有几毛钱的补助,而我们七人没有这个待遇,随着测量的进度在各生产队的食堂里吃住,每天能把肚子吃饱就很满意了。从民主大队的那一家食堂开始,直到规划夭折,我吃住过108个食堂,而且是耄耋之年度日,一天不如一天。

  民主大队那个生产队的食堂,确实像那个领导讲的:食堂食堂。包子长面。社员们放开大肚皮,吞下包子吃长面,一个个搓着肚皮,喜上眉梢。不到一个月我们吃了三十个食堂,到第三十一个食堂吃饭时,食堂的饭桌已经撤了,社员们排着长队打饭,炊事员用一个大勺搅着锅里饭菜,按社员自报的家庭人口数把饭舀进盛饭的沙锅和砂罐里,我清楚地看到搅起的饭菜里有几根短短的面条。

  食堂的管理员知道我们是公社水利规划队的,就把我们让进食堂后面的一间大屋里,屋里摆着三张方桌,靠墙的四周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甜菜叶子。不一会队长来陪我们吃饭,炊事员端上几个炒菜,其中有一盆是鸡块,主食是刚刚出笼的蒸馍。队长和我们边吃边聊,说起“食堂食堂,包子长面”的事,队长呲啦一笑:“就这面条汤恐怕也吃不上多少时间了。”紧接着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这里的庄稼,十分田就是大丰收了,每亩种上40斤,能够做到颗粒归仓,每亩最多能收400斤,人均2,5亩地,总共收1000斤,这里面还有水分,不是每块地都是十分田。除去公购粮、种子、饲料粮和机动粮,落到社员头上的到底还有多少?我再给你算一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