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一个孩子的战争 > 第5章 坠落从电脑开始(1)

第5章 坠落从电脑开始(1)

书籍名:《一个孩子的战争》    作者:徐世立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晏紫不同意儿子的滑落是从电脑开始的说法,说这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一直优秀的儿子吝于表扬,儿子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教育”,而一旦出现对于孩子来说一些十分正常的问题时,便一味指责,或过高要求,使孩子觉得学习没有了乐趣,由此丧失了进取心。晏紫的说法不无道理。我的观点是,儿子的滑落和突如其来的剧变,注定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不能忽视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某些弱点和后天形成的不良习性。比如,2003年3月14日是我的父亲逝世10周年,我让上初一的儿子写一篇祭文,4月3日那天儿子和我们谈条件:买电脑就写,不买不写。我火冒三丈,说电脑是不买的,祭文是要写的!最后电脑没买,祭文还是写了。

  儿子的滑落还有一个不被我们认识的重要原因——初一一过,日子不知不觉进入了中考应试期,课业压力陡增,所有人陡然紧张起来,而此时的儿子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转变期。应试如魔罩,但凡意欲上进的学生都难逃其掌,而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自控力一直是儿子的弱项,我们完全能想象买电脑的后果。儿子知道我态度坚决,不找我,只纠缠晏紫。晏紫被他缠得发毛,动摇了,说你问你爸,买不买他决定。晏紫一动摇,儿子就知道有戏了,因为在物质上从来是他妈满足他,我基本上是反对无效,屡试不爽。有天他躺在客厅沙发上头枕双手,有点耍赖的样子,说要买电脑。我问他你买电脑干什么用,他半天才说,我上网查资料。我说你查资料干什么,他说写作文。我哭笑不得。我知道防线已经崩溃,买电脑大势已定,光“堵”也不是办法,那就在“疏” 上用功。于是我与他“约法三章”。

  约定

  1、平时上课每天上电脑不超过1小时

  2、星期六和星期天不超过2小时

  3、寒暑假时间适当放宽

  4、每天不少于1小时读书时间

  在“约定”的台头,我写上“电脑是工具,不是玩具”。完了我让他重抄一遍,贴到我书房书桌对面的墙上。

  我仍不甘心,作为条件,我拿出我二姐从美国寄来的一本中文杂志,让他认真阅读封面头条文章《教养子女何等困难》,然后写一篇八百至一千字的读后感。记得这时已是2005年元月下旬,儿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已出,成绩由年级前几名掉到140多名。自读书以来,从没这么落后过。

  杂志文章略去,下面是儿子的读后感。

  命 运 掌 握 在 自 己 手 中

  ——读《教养子女何等困难》有感

  我曾问一位老师关于他们班交作业的情况,他说:“当然会有不交作业的,但我也不想多催,这么大了,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在动物界,很多动物都是在子女成长到一定时候时,把它们从身边赶走,让他们自己生存下去。当然,家长不可能把子女关在门外不让进家,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在子女达到一定年龄时,多数家长便会让子女独立,去社会闯荡。有些家长在子女18岁时不再供给一元一角,子女需要钱就要打借条。我要说的是,命运是自己掌握的,家长所能做的只是尽力把能教给子女的东西教给子女,剩下的就看子女自己的了。

  表面上看,子女们都是无知的,糊的,很多家长都放不开子女,认为子女没有自控能力,没有生活能力,什么都做不好。其实,子女们心里是有底的,他们知道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哪些可做可不做。子女们有独立的思想。

  我认为教养子女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家长很难改变子女的思想。家长们希望子女用与自己一样的方式思考、办事,但子女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他们不想时刻做家长的跟班,而家长又想改变它,这很难。我想,教养子女难就难在这里。我也有独立的思想,我知道我想干什么,我决定我要干什么,有些事是父母无法改变的。思想决定着命运,一个思想高尚的人将高尚地活着,一个思想败坏的人将败坏地活着,这无可否认,所以我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家长的教导在子女的成长道路上,仅起一个辅助作用,便是把子女的思想一点一点朝正轨上拉。家长教育子女,要从根本——从思想上教育孩子,思想是健康的,一切都会是好的。这样,家长的责任便尽到了。

  思想决定着性格、行为、习惯,决定着一切,也决定着命运。子女的思想,我想家长很难改变多少,子女思想积极,追求进取,将来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子女思想堕落,不求进取,将来不大可能成功,这些,家长也无力干涉。命运掌握在子女自己手里。家长不可能像给子女铺床一样,把以后的路给子女铺好,道路是子女自己走出来的。对子女来说这是一个警示,对家长来说这是一个建议,家长不必苛求子女了。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家长应放任子女不管,我的意思是家长应鼓励子女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话更是说给家长听的。那些总被教养子女困扰的家长们啊,放开手让子女自由地成长吧!

  徐修远 2005年1月27日

  像是读一篇“独立宣言”。我从中获得了一个信号:一个处于身心转变期的14岁男孩的逆反期来临了,而“逆反”是中国独生子女的整体特征。文章左看右看看不出什么毛病,可我总觉得里面藏着尖锐的东西,冲突将难以避免,沟通将变得困难。我后来曾反复地追问:我和我的同代人还有我们的上一代人,怎么就没有现在孩子对父母强烈的逆反?

  玮玮是晏紫姐姐的女儿,当时在华中农业大学上大二,现在读生物学博士,是80后。为了了解一个初二学生和一个大二学生思想认识的差异及80后与90后独生孩子的异同,我让她也写了一篇读后感。玮玮的父母是双双下岗的工人,她的文章更多地站在理解父母的立场,强调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我以为,即使从表面看,儿子的“完了”确是从买电脑开始的。

  2005年元月28日,一家三口去电脑城。儿子不要台式要笔记本的。和买衣服鞋子都要名牌一样,电脑也要牌子:华硕,12700元。我的心疼指数毫无疑义高于晏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