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多事之夏 > 第31章 资产“剥离”

第31章 资产“剥离”

书籍名:《多事之夏》    作者:林曦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郭正清本来连一点食欲都没有,但听了年轻的狱友的这一番关心体贴的话,立刻就有几分感动,他微笑着说:“卫红,你还替我操心,真难为你了。我的事好说,他们肯定不能把我怎么样,顶多也就是在这里多受几天罪。你的事情可不一样,弄不好人家判你个伤害罪,住几年监狱也有可能。我刚才考虑,看能不能托个人给你帮个忙。”

  卫红听了郭正清的话,看见竟有人要帮他,立刻眉飞色舞,非常兴奋。

  郭正清吃了一个馒头,喝了那碗稀米汤,便将剩余的咸菜和馒头推给卫红,说:“我吃饱了,你把它们都吃了吧。”他抹了抹嘴,顺手摸了一下口袋,这才意识到,口袋里的香烟和打火机都让人家看守给搜走了,只好使劲拍了两下口袋,干笑了一声。

  就在这时候,只听见监舍的铁门响了一声,接着就稀里哗啦地被打开了。一个警察和检察院的小王站在门口。小王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子,他一声不吭地把那袋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掏出来递给郭正清,一条雪白的毛巾,一块香皂,一个有半尺长的圆塑料桶里装着牙刷、牙膏,最后竟拿出一个打火机和两盒“蝴蝶”牌香烟,临走时只说了一句:“张科长让我告诉你,你要继续考虑你家麦缸里那10万块钱的来源,这是问题的关键。”说完就准备要走。

  郭正清听了小王的话,并没有表示他的态度,只轻声地说了一句:

  “他叫张卫红,因打架斗殴被关进来,据说对方的伤势较重,到底情况如何,现在还不清楚。但据我听他说的情况看,他应该是正当防卫,你是否到公安局给问一问,再帮他找个律师?”

  小王没有言语,只点了一下头,就走了。

  小王一走,监舍的铁门又咣当一声被关上了。这时张卫红忽然在床铺上跪下来,就给郭正清磕头,嘴里叨叨不休地说:“叔,我先谢谢你了,我早就发现我遇见好人了,我敢肯定,你一定是被冤枉的,咱们一定要给你喊冤呀!检察院那个小伙是你什么人?为什么要给你送这些东西?”

  “是朋友!”

  “既然是朋友,还为什么要把你关到这里来?在外面有什么话不能说?”张卫红奇怪地问道。

  “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现在有人要陷害我,他们暂时还查不清这件事情,又找不到我无罪的证据,你叫他们怎么办?”不知为什么,郭正清自昨天被传唤、搜查以来,竟第一次为“他们”辩解。其实,自从在他家里的麦缸中搜出那10万元开始,他就悟出事情的大致原因了。他也已经基本上原谅了张维直和小王。他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现在之所以这样处理这件事,完全是出于万般无奈呀!

  他拆开香烟,点上一支,香喷喷地吸了一口。张卫红不会吸烟,只眼巴巴看着他,迫切地想弄清这么老实巴交的一个好人,是什么原因,竟被关到这里来了。

  在张卫红的一再催问下,郭正清才无可奈何地说:“我现在也说不清是谁在陷害我,可能是我得罪了什么人或者是妨碍了别人的好事了吧!”

  此刻,郭正清的头脑里尽管有许多怀疑,有许多疑问,但他清楚地知道,张卫红出于同情和好奇心,所问的这些事情,关乎到自己的清白,关乎到支行里的大事,他怎么能把这些事情对一个社会上不相干的年轻人讲呀!但是,张卫红刚才一听小王说到麦缸里那10万元的事后,便一直追问那10万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他便有一搭没一搭地粗略说了那天上午小王从自己家小库房的麦缸里搜出那10万元的经过。小王听了,忽然眉头一扬,瞪大了眼睛,然后又默默地摇了摇头,沉思着说道:“这是真的?”

  “人家就是凭这10万块钱才把我关起来,还能是假的?”郭正清不以为然地说。

  “你家里的人确实都不知道这10万元是谁放进去的吗?”张卫红又再一次问道。

  “要是有人知道这10万元的来历,我还能到这里来吗?那事情不就明了吗?”郭正清反问道。

  “嗯!这事是有些蹊跷,不过人常说,麻雀飞过去都会有个影子,10万块钱到了你家的麦缸里,还能不留下一点踪迹?咱们都再想一想,我觉得这事情应该能说清楚。”张卫红好像心里有什么事情,他躺在床上,两手垫在脑袋下面,开始在默默地思考着什么。

  郭正清没有理他,只管又点燃了一支香烟,想着行里最近发生的那些叫人揪心的事情。

  目前行里正在紧张进行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按照股份制改革的要求,现在正是清理核实资产,调整机构设置,人员整顿,准备上市的关键时刻。而他却让张维直这老家伙给弄到这里来了。嗨!再着急也使不上劲呀!前几天姚玉玺和梁艳一伙在剥离不良资产中明目张胆地搞的那些东西,简直把人的肺都气炸了,尽管他给市分行的一把手戴行长打了电话,说,他要带稽核科的人员查一查这事。但人家戴行长却立即就挡住了他,大包大揽地说:他会派人来查的!但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一点消息呢?他真的会派人来稽查这些问题吗?他作为一个分行的行长,怎么就能眼看着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呢?

  今年年初,上级银行就已经下达了关于股份制改革的几项主要工作和具体要求。其中一项即将开展的工作,就是对多年来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剥离。“剥离不良贷款”这是一句行话,简单地说就是要将银行账面上那些收回无望的贷款从银行的有关账务中剔除出来,转到一个专门的资产公司去,由资产公司采取其他方式慢慢清理。目的是让商业银行放下这些沉重的包袱,轻松地在股份制改革的道路上前进。

  前些年,根据银行的惯例,按照经营核算办法的规定,各家银行每年都要对贷款中因死亡绝户或天灾人祸所形成的确实无法归还、清收无望的贷款进行核销。但那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属于很正常的现象,并且核销的手续很严密,使那些想乘机占银行便宜的人根本无空可钻,无隙可乘。

  这些都是按照银行的规章制度,严肃认真地办理的事情。可是,自郭正清在银行工作这么多年以来,啥时候听说过有人在核销贷款时做什么文章,乘机以权谋私,大发横财呢?

  但是,在金岗区商业银行最近发生的那些事情,却让郭正清无法相信。

  按照行里领导分工,清理和“剥离”不良贷款的工作是由信贷科和资产保全科负责的。并且清理和剥离的情况和数字,都要经过稽核科稽核复查。而资产保全科和稽核科都是属于郭正清分管的,当然此次要搞剥离不良贷款,就应该由郭正清副行长和分管信贷的石玉喜副行长负责。但这项工作刚刚铺开,姚玉玺就在行务会说:“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时间要求都比较紧,还是我和石行长、郭行长几个齐抓共管吧!”其实,还不如说是他亲自挂帅罢了,三个行长齐抓共管,怎么齐抓,怎么共管?还不是他一把手说了算?

  一个月前,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天空飘着蒙蒙细雨,金岗区商业银行的办公大楼里异常宁静。郭正清正在他的办公桌前仔细地阅读资产保全科的工作总结,正绞尽脑汁地思考下一步如何清理不良贷款的事。这时,行长姚玉玺踱着步子来到郭正清的办公室门前,轻轻地推开了他的门,笑嘻嘻地在郭正清的对面坐了下来。郭正清有些诧异,姚玉玺当了行长,还从来没有到自己的办公室来过,今天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赶紧沏了一杯茶,放到他的面前,问道:“姚行长,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儿,有什么事情?”

  “没啥要紧事,这几天稍微清闲一些了,咱们随便侃侃。”

  “清理非正常贷款的事,最近一个时期在同志们的努力下,进度还可以,我写了个材料,你看了吧?”郭正清一时也摸不清姚玉玺到自己房间来的目的。所以决定首先向姚玉玺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

  “那个汇报材料我已经看了,郭老兄,你的工作我放心,不论把你放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把好手!前一段时间,我光顾着抓工作,对同志们的生活关心得太少了。特别是对咱们这些领导同志,关心得更少。有些困难,你们作为领导班子成员不便说,我应该主动考虑才对。只有解除了同志们的后顾之忧,大家才能轻装上阵嘛!”

  “其实,平日也没有什么大的困难,有什么我会对你说的,你还是把心操到全行的工作上吧!”郭正清听了姚玉玺的话,立刻有几分感激。

  “有一件事我想问问你,截至目前,你本人或者是亲戚还有欠咱银行的贷款吗?”

  “没有,我个人从来就没有在银行贷过款,只是我兄弟办了个鸡场,去年因为流资不足,用国库券抵押,贷了十万,已经还了八万,现在还剩两万,到下月就可还完,他的十万元国库券还在行里压着。”

  “你误解了,我不是那意思,我是想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照顾你一下。

  你看,你在银行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除了那点工资还有什么?人家铁路上的人能坐火车不掏钱,电业局职工能用电不掏钱,电信局能打不掏钱的电话。咱们银行人有什么油水?总不能把金库里的钱给大家发了吧?”

  说到这里,他走到门口,将办公室的门轻轻关上,然后压低了声音说,“我是想趁这次不良贷款剥离的机会,看你或你亲戚有没有在归还方面有困难而需要剥离的贷款,我想给大家照顾照顾,办一点好事。但这事又不宜声张,所以我想个别了解一下情况。”

  “谢谢姚行长的关心,我没有这方面的困难,不需要考虑。再说,这贷款剥离的事是个大事,一定要符合政策。不符合贷款剥离政策的事,不管是谁,都不要给办。不要因为给同志们或朋友办了好事,而让你去犯错误!”

  “不会,不会,不符合政策的事谁敢干?郭老兄,我掌握着分寸呢!”

  像这样的谈话,姚玉玺已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找了几个与剥离贷款业务有关的负责人,都一一悄悄地谈了,如: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石玉喜、信贷科长梁艳、会计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长李生财。他没找资产保全科科长杨义兵及纪检书记兼办公室主任魏宝贵谈,他不想让杨义兵和魏宝贵知道这些事。他怕这两个人爱较真,他们若较起真来,说不定还要把这好事给搅黄了。

  有了姚玉玺的暗示和点头,这几个人自然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立即悄悄地分头行动了起来。

  三年以前,石玉喜的小舅子和梁艳的弟弟及另外一个年轻人合伙在南店镇办了一个玻璃厂。开始时还红红火火,挣了一些钱。可后来就因玻璃厂太多,在恶性竞争的情况下,由于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生产难以为继,只好关门停产,宣告倒闭。目前还欠南店营业所贷款本金90万元,利息39万元。那时他们这个玻璃厂濒临关门、倒闭,行里已经拒绝给这个玻璃厂贷款,所以这90万元贷款全都是他们经过变通的办法,以个人名义立的借据,每人名字底下贷了30万元。

  三年来,不仅本金没还一分,利息都快累计到本金的一半了。每次行里清理非正常贷款,都要公布贷款担保人的名字,石玉喜和梁艳作为担保人都感到脸上无光,但那三个合伙人已各奔东西,这笔债务眼看就要落实到他们两个担保人的头上。这次他们得到行长姚玉玺悄悄的点拨后,自然欢喜若狂,感激万分。但怎么操作,才能不惊动他人,又能蒙混过关?他们正在挖空脑子,思考着如何去钻政策的空子。

  因为这次剥离贷款的政策中有规定,属于关停企业的呆滞贷款可以剥离,而个人贷款却不在剥离之列。所以,石玉喜找到梁艳时,一脸的困惑,愁眉紧锁。梁艳看到石副行长这般模样,感到有些好笑,便很果断地说:“石行长,这事你不用愁,具体如何办?我去给咱想办法。若有人出面阻挡,你给他打个招呼就行。其他事,你就都不用管了。”

  石玉喜尴尬地笑了笑,说:“那就拜托了,梁科长。”

  李生财的岳父自小做生意,是个在市面上混了大半辈子的小商贩。前些年,经营水产批发时,曾以他个人名义贷了银行20万元。去年春天因为患了脑血栓,坐上了轮椅,家里人将剩下的水产品算是处理完了,但欠银行的20万元贷款本金和8万元利息却不肯归还,一直挂在账上。

  大女婿李生财在区里的商业银行当会计,二女婿原来在一个基层供销社当主任,供销社实行门店承包经营后,他便停薪留职在街上办了个水果批发市场。开始还红火了几天,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却一蹶不振。到前年冬天时,竟关门歇业,银行信贷员上门催还到期贷款,他竟连利息也没有给结清。目前总共欠本息30多万元。

  李生财听了姚行长的提醒,便立刻动手,开始运作。他在银行当了多年会计,又是个大学生,办这样的事是内行,他没费吹灰之力就将岳父的28万贷款本息统统转入他连襟的水果批发市场的账户里,完全可以混作一个关停企业贷款对待。这些手续办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只等资产剥离工作一铺开,就填表、申报,他连襟的30多万及其岳父的28万贷款本息就会从银行的账面上转入资产公司,让资产公司慢慢清理、消化去吧。

  姚玉玺办事有他与众不同的原则,他从来就不肯张扬,根本不愿意让自己处于很显眼、很出众的位置上,他喜欢将自己的名字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他还有一个信条,我要吃肉,我周围的人起码总得喝碗汤,绝不能叫别人看着自己发财眼红。但凡他若要给自己弄事,就先得把他周围的人们先安抚好,弄一点点好东西把他们的嘴抹住,叫他们没有意见,事情过后即使有意见也张不开嘴,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安然无事。他认为这才叫本事。所以,他把手下几个具体办事的人安抚好以后,才开始扎扎实实地去办自己的大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