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奔跑吧,程序员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奔跑吧,程序员

1.4为什么不应该在创业公司工作

书籍名:《奔跑吧,程序员》    作者:叶夫根尼.布里克曼
    《奔跑吧,程序员》章节:1.4为什么不应该在创业公司工作,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到目前为止,本章看似在讲创业公司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成熟的公司好。情况也并非如此,创业公司自身也有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比大公司更为严重。事实上,创业公司往往很极端:高的更高,低的更低。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加入创业公司,而适合创业的人就更少了。在这一节,我会向大家展现创业领域存在的一些弊端:创业并不是那么光鲜亮丽,要让人做出许多牺牲,并且很有可能无法致富。我也会讨论怎样权衡考虑是自己创业还是加入别人的创业公司。



1.4.1  创业并不是那么光鲜亮丽


史蒂夫·乔布斯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埃隆·马斯克登上了《财富》杂志封面,Twitter也时常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还有一部关于Facebook的电影。科技创业者们已经成为了新的摇滚明星,一些程序员甚至还有自己的经纪人。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好事情。凡是能引起孩子对技术兴趣的事都是好事,创业者或程序员可以说是比摇滚明星或运动员更好的榜样。但是,和媒体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样,这些“光鲜亮丽”会让人们对创业领域的真实情况产生扭曲的想象。

看见创业者出现在每本杂志的封面上,人们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创业英雄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想出绝妙的战略,克服所有障碍,打败所有竞争对手,从而改变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变得富有。像《社交网络》这样的电影把创业生活描绘成无穷无尽的聚会和胜利;而现实当中,根本没有哪个创业者或创业公司会像那样。首先,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会失败,只有少数的创业公司可以成功,而成功的公司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可以“顿悟”的英雄,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团队在日复一日地打磨雕琢,让产品和公司不断地迭代进化。每一个创业公司背后的真实情况无不包含了大量的失误、失败、权衡、争论和斗争。偶尔,也会有背叛或危机,还常常伴随着恐惧、压力和痛苦。最终,胜出者通常不是提前想出完美计划的杰出战略家,而是一个哪怕事事不顺也能生存下来的斗志旺盛的团队。

换句话说,创业是一种99.9%都是困难、一点都不浪漫的工作。星期四晚上11点,当你的亲人待在家里,身心放松地坐在电视机前,你却还在部署新的代码。星期五凌晨2点,你的朋友全都外出聚会,你却还在猛敲代码修复bug,因为这是产品的发布前夜。而整个周六和周日,正常上班的人已经不用工作,可以去徒步或自驾旅行,你却不敢离你的电脑五步远,因为网站需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这一周你要随时待命。

大公司就可以享有专人专岗的奢侈,但是在小型的创业公司,每个人都必须成为通才,每件事你都必须要做一点。你得会安装小隔间、得会估算卫生间的厕纸要多少钱、知道怎么去招聘副总裁或销售人员,知道怎么生成工资单、填写各种法律和税收表格、为投资者准备融资演讲稿、设计logo,一大堆事情。有些程序员挺喜欢这样的工作,因为他们可以学到很多新技能,但也有些程序员更愿意只编写代码。

创办公司和解决有趣的技术问题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创业公司是有一些有趣的技术问题,但是一般情况下,公司成败并不取决于如何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关注解决困难的科学问题的创业公司。例如,我的一位朋友有一家电池公司,该公司在商业上是否成功既取决于他们在科学上的突破,也取决于他的公司运作是否良好。当然,99%的Web创业公司都不存在这样复杂的科学问题,大部分的Web创业公司能否成功,几乎都完全取决于执行、有针对性的推广、销售、产品和技术。我们觉得只要像工程师那样,编写出色的代码,做出一些可以供百万人使用的东西,就可以获得成功,就可以获得业界的赞美,然后就会有人花几百万美元把我们招入麾下。那就是我们在TechCrunch和聚会上听到的故事,但现实情况远非如此。

——Julia  Grace,Weddinglovely联合创始人、Tindie公司CTO

在大公司工作的开发人员常常会觉得,创业公司的大部分工作和技术无关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大公司本身也有一些让你分心的事情,使你无法安心编写代码,比如无效的会议、冗长的流程和规矩(请阅读9.9节了解更多信息)。在创业公司,虽然非技术的任务通常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工作对于创办公司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可能也是很无聊的。尽管创业公司名声在外,让人以为都是“迷人的”工作环境,但其实很多时间都被各种苦差事和明显不迷人的任务填满了。而且,只要你在组织中越往高处走,花在自己喜欢的技术任务上的时间就会越少。

我喜欢那种投入的状态,砰砰地敲着代码,猛然察觉到了午夜,发现自己刚刚居然做了这么酷的东西出来。随着你把它发展成为了公司,当上了领导,你会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这种情况是慢慢发生的,实际上你都不会注意到。

当公司只有5个人的时候,你几乎不会花很多时间去和人们谈职业发展,考虑他们的晋升周期和工资标准。当你的公司发展到50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事情要花掉你10%的时间。当你的公司发展到100人,底下有四五个人要向你汇报工作,他们每个人都领导着20个人,你会发现这些事情要占用掉你50%~75%的时间。当公司继续壮大,顷刻间,你又发现自己开始成为公司的公众形象,你编写代码的最后一点时间也会被挤占掉。如果你总是要四处奔走,和投资者会谈、做演讲、进行谈判,你会发现所有的剩余时间全部被抽走了。变化无常,你已经很难腾出大块的固定时间去做真正的技术工作了。这种变化的过程非常缓慢,直至有一天你醒过来才意识到:“噢,天啊,我已经有4个月没有写代码了。”

——Steven  Conine,Wayfair创始人

许多开发人员在从编写代码的角色转变到领导角色(比如CEO、CTO或副总裁)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障碍。如果你从来没有担任过领导角色,也许会期待作为执行团队的一员,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受尊敬和有影响力。你会想象自己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制定战略、发布命令、运筹帷幄上,活像一名五星上将。在现实当中,你可能更多的是介于销售人员和精神病医生之间。你要花大量时间试图随时随地让某个人或所有人去关注你的公司;你也要花大量时间去倾听员工的声音,努力解决他们的需求,处理他们的抱怨,想方设法去激励他们;你还要去做决定,但大部分的决定都是痛苦、有风险且不受欢迎的。而且不论你多么努力,有些决定都可能是错误的。有些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但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可能就不是个当领导的料。

人们都希望自己创办公司当CEO,从而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有些人会受此愿景的激励,但结果却未必如此。真实的情况是:其他所有人都是你的老板——你的所有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用户和媒体都是你的老板。现在我宁可没有那么多的老板和需要为之负责的人。大多数CEO的生活就是向除他以外的每个人做汇报,至少这是我自己和所认识的多数CEO的感受。如果你想对别人施加权力和权威,请从军或从政,别去当创业者。

——Phil  Libin,Evernote公司CEO



1.4.2  创业就是牺牲


建立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的难度是超乎想象的。面对大公司的竞争,你很难招聘到出色的人才;当你好不容易才招聘到的出色人才决定离开公司时,也会让你感到世事维艰;解雇那些表现不好的人也很困难;激励人同样困难;在事情不见起色钱却已花完时,激励自己更是困难;融资是困难的;在投资者介入之后,不让他们使自己的业务偏离轨道也是困难的;在你不得不担心公司的短期生存问题时,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也是困难的;让不断变化的市场接受全新的产品是困难的;在某种东西上花那么多的时间——制作、销售、推广,仍然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坚持下去也是困难的;每一天,你都要在几乎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数十个决定,而且每一个决定都会把很多的时间、金钱和许多人的职业置于风险当中,这同样不容易;你犯了错误,并且还会不断再犯的时候,同样也是艰难困苦的,因为除了自己之外,你没办法去责备别人。

上面所说的一切,表明在创业公司工作需要做出大量的牺牲。有些人可以比别人更好地应付这一切,但在新成立的创业公司工作,通常就意味着你没有足够的时间经常和自己的朋友及家人在一起,可能身体也会受不了。创业可能会毁掉你的婚姻,导致你的精神和身体出现问题,极端情况下,甚至有创始人精神崩溃而自杀。当然,情况很少会怎么糟糕,但长时间压力过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那年只有26岁,却来到了医生的诊室。我出现了短期的记忆问题。经过验血,医生对我说:“你的数值就像是60岁的人,肯定是有问题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走下去,过后我就告诉老板:“喂,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受不了了。我一周要工作90个小时,已经持续了八九个月了。”他回答我说:“是的,我正在医生这里看心脏问题呢,我可能也要离开了。”由此我懂得了,在创业公司工作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步伐,需要努力工作,但也必须找到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去做这些事情。

——Philip  Jacob,Stylefeeder创始人、Stackdriver和Google软件工程师

创业就是坐着情绪的过山车,有时极高,有时极低。对有些人而言,这是创业魅力的一部分;对有些人来说,这种压力已经超出了他们能够掌控的范围。对创始人而言,压力尤其大。如果你是创业公司的员工,公司的失败只会让你感到沮丧,但你可以拍拍屁股去找下一份工作。但如果你是创始人,公司的失败会让你感到拖累了所有的人,员工为你付出了青春,客户给予你金钱和信任,投资者给了你投资,家庭给了你支持,最终,你一事无成。你的梦想已死,这才是毁灭性的。



1.4.3  你可能不会变得富有


大多数的创业都会失败,当然这个数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定义“创业”和“失败”。但通常来说,失败率大概是在75%左右。因此,四次创业有三次是失败的,尽管存在着各种的痛苦和牺牲,但创业之路就是如此。就算你是少数能够成功的幸运儿,也仍然未必会因为创业而变得富有。这是因为在创业领域,回报的分布遵循幂律分布,即少数的赢家会获得大部分的金钱。在对60多万家创业公司自2000年开始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发现仅仅34家公司(Facebook、Twitter、LindedIn和Uber这样的知名巨头)就占据了总市值的76%。如果你是这些巨头之一,就可以变得富有,但属于这样一家公司的概率是相当低的。相反,如果你在其他的创业公司中,即便取得了成功,回报也是非常小的,并且大部分都到了投资者手中(阅读10.3.2节了解更多信息)。

你也不应该期待通过薪水而致富。多数的创业公司在初期的薪资水平要低于市场,所以甚至可以说,加入创业公司实际上要承担着赚更少钱的风险。如果那家公司取得成功并壮大起来,你的薪水通常也会跟着增长,但很少能够弥补之前在收入上的损失。另外,你也不要设想因为自己是早期员工,就可以获得晋升而进入高层(例如CTO、副总裁),从而弥补之前的损失。这是因为在早期,你面对的是长时间的工作、快速变化的需求和紧张的最后期限,这一切使得你几乎不可能做出非常高质量的软件。随着公司不断发展,这个赶工拼凑出来的遗留系统已经开始无法胜任工作,所以公司需要招聘更多“经验丰富”的员工去“收拾乱摊子”。如果这个系统是靠你个人英雄式的努力才做出来的,那这正会成为招聘新员工的理由,对于你获得高层职位并没有强大的说服力。

简而言之,想通过加入创业公司而致富并不是明智之举。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也是一种不好的导向。对金钱的渴望并不足以让人忍受在建立公司的过程中所经受的那种残酷的艰难工作。实际上,它甚至还可能会降低你的积极性,我将在9.5节讨论这一问题。

我要提醒你,经济上的成功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或者成功的唯一指标。人们很容易沉浸在赚钱带来的满足感中。你应该把金钱当作真正要做的事情的助推剂,而不要把金钱本身当作目标。金钱就像汽车中的汽油——你需要加以关注,否则车就会抛锚,但是美好的生活并不是在加油站间旅行。

——Tim  O'Reilly,O'Reilly媒体创始人



1.4.4  加入创业公司和自己创业的比较


这一章已经提到过,作为创始人和创业公司的早期员工,对创业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以下就是这二者基本的权衡取舍:作为创始人,你必须做出10倍的牺牲以换取得到10倍回报的机会。我说的牺牲,是你将面对一个数量级以上的压力、风险和漫长的时间;所说的回报,也就是用这种痛苦所换取的回报。一旦成功,你可以赚到一个数量级以上的金钱和声誉。创立公司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游戏,而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处理这么多风险及应对如此大压力的能力,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应该去当创业者,不论他们有多么美妙的主意。

即便你可以应付这种压力,还有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是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偶然想到的,它完全改变了我对创立公司的思考方式。作为创始人,如果你幸运地打造了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请记住,这个概率大概是四分之一),平均来说,你要花上七八年才能够成功地退出(例如被收购或者IPO)。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就真的只有“退出”了,而创始人通常来说都会至少多待上几年。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一个经验法则就是:只有你愿意把生命的下一个十年都花在开创一家公司上,你才能去做这件事。

如果你现在20岁,你就要在公司一直工作到30岁。如果你现在30岁,那么在40岁之前做不了别的什么事了。我知道了这一统计数字,就去查了一下自己的创业点子清单,把上面一半的点子都划掉了。我认识到,其中有许多点子从本质上看都只不过是“快速致富”的方案,我不可能把下个十年花在它们身上去奔波劳累。

正如之前所说的,成功的退出也不是创办公司的唯一理由,它可以说是从事与创业相关的事情中最糟糕的一个目的——但是,有如此多的人把创业看作是一种快速致富的方法,如果本章的其他内容不能让你记住,请一定要记住这点:建立创业公司很可能不会让你变得富有;如果可以,也不会那么快。成功是极少的,如果确实发生了,也要花上近十年的时间。

在这十年期间,你不得不非常辛苦地工作。这种辛苦程度要超过你生命中从事的任何其他工作。现在开办一家公司可能比以前更为容易,但让它成功的难度却丝毫不减。所有的创始人都会告诉你,把新的产品带入市场,改变用户的习惯,招聘到合适的人,最终实现收支平衡——这些都属于生命中最难做到的事情。

我认为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成功函数是非常不连续的。例如,你努力了几个月绞尽脑汁要找出提高用户增长率的方法,尝试引入一些新特性,觉得可以让指标曲线“向上和向右”移动,但实际却一点儿作用都没有。长期以来,一无所获。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成功就毫无征兆地到来了。

既然我们无法提前知道这些间断点会出现在什么地方,那么唯一合理的行为似乎就是真正努力去工作了。时间的长度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尽可能多地去做事情,让自己在倒下之前碰到下一个断点的机会尽可能地大。如果你在到达下一个断点之前就已经倒下了,你也知道自己已经努力过,不可能更快地实现目标了。

——Martin  Kleppmann,Go  Test  It和Rapportive联合创始人

因为成功函数非常不连续,在创业公司工作,特别是作为创始人,就有点儿像戴着眼罩跑马拉松。你知道那是一场长跑,但你无法看到里程标记或时钟,对自己跑了多长自然毫无感觉,甚至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跑在正确的方向上——但你不能降低速度或停下休息,否则肯定会有人超过你。所以只能尽可能快地继续前行,追逐下一个断点。

对大多数的程序员来说,加入别人的创业公司可以得到足够的好处,还可以极力避开那些缺点。事实上,作为程序员,把赌注压在几家创业公司身上,是找到成功职业的最佳方式之一。如果自己创立一家公司,它成为下一个Google或Facebook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作为创始人,你必须是满怀坚定,只有为之坚持5~10年才知道结果如何。在同样的时间内,如果是员工,就可以加入三四家创业公司,每家公司待上几年,这样找到成功创业公司的机会将显著增加。

Facebook的第一百名工程师所赚到的钱,比硅谷99%的创业者所赚到的钱要多得多。巨大的馅饼就算切成小片,本身仍然是巨大的。

——Dusting  Moskovitz,Facebook和Asana联合创始人

就像现实中会有追逐救护车的律师,在硅谷也会有追赶IPO和收购的工程师,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这些工程师会在公司IPO过后跳到另一家公司,如此反复,他们实现产品,帮助扩大组织的规模,从而贡献自己的价值。作为回报,他们也得以培养各种各样的技能,享受每一家公司的独特文化,积累股票期权。在若干年后,他们会带着许多有趣的经历离开,很多时候,口袋中的收获也不会少。

如果你知道该关注哪些工程师,就可能会预测出哪些公司很快就会进行IPO或被收购。例如,在过去的几年,我观察到一些朋友会在LinkedIn、Facebook和Twitter间转来转去,会在每家公司IPO之前跳槽进去待上几年。他们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其实有三个主要的信号。第一,选择你认识的人中大部分人已经在使用的产品。大多数的开发人员是“早期采用者”,如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蜂拥而上地用某一种技术,那么其他人很有可能很快就会追随而来。第二,寻找那些已经通过多轮融资而筹集到许多资金的公司。这些公司获得的投资金额越多,投资者就越希望能得到巨大的回报,而实现巨大回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让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第三,寻找那些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增长,并且在盈利之前需要更多金钱去维持增长的公司。

如果加入别人的创业公司更有可能致富和得到乐趣,创立自己的公司还会是个好主意吗?是的,只有在你不能不做的时候。也就是说,创立公司最合适的原因就是你对某个想法充满热情,非要把它带给全世界。你之所以去做,不是为了声望或财富,而是因为它对你足够重要。为了实现它,你愿意为之经受所有的痛苦、风险和牺牲。

也一定不要把完成特定使命的梦想(阅读9.2.1节了解更多信息)和创业的梦想混淆起来。有时候,创业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方式,但是很多情况下,最好还是从事居家业务(例如在家工作的顾问)或者加入别人的公司,或者在大学里面做研究。创业只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