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麦肯锡逻辑思考力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麦肯锡逻辑思考力

用好演绎法的三段论证

书籍名:《麦肯锡逻辑思考力》    作者:西村克己
    《麦肯锡逻辑思考力》章节:用好演绎法的三段论证,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三段论的演绎法


苏格拉底的经典言论“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一定会死”就是三段论。三段论的三段分别是“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只要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确,结论就必然正确。

如果将演绎法稍作改动,把论据设为大前提、数据设为小前提的话,同样是三段论。

演绎法是将论据放在大前提的位置,用数据来证明大前提的正确,然后从中得出主张的逻辑思维方式。

以达尔文的假说为例。论据是“生命无法在不合适的环境存续”,而大前提则是“地球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然后,为了证明“迄今为止地球环境已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剧变”这一点,我们就要搜集冰河时期、地球变暖、碳排放量变动等数据。接下来,以地球变化的数据为基准,推导出结论“生命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进化”“只有进化的生命才能继续生存”。



演绎法便于激发新设想



在经营中如何运用演绎法



问题17 面对顾客投诉,为什么有理有据的解释却适得其反?


假设你是一位销售。在了解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之后,你决定贯彻有逻辑的说明。然而有一天,你却遇到了麻烦。你有理有据地对顾客作了解释,对方反而大光其火。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提示 不是所有场合都必须用到逻辑思维。



答案17 有理有据的解说被当作借口


【解说】适用逻辑思维的例外情况


面对怒火中烧的投诉客采用理论的方式,只会进一步触怒对方,乃至于火上浇油。所以我们来想一想有哪些不适用逻辑思维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哪些场合下不要用逻辑来应对反而更好?

一是当对方心情烦躁,或是生气的时候,逻辑思维是行不通的。比如接待投诉的顾客,对方正火冒三丈,你与之理论只会被当作狡辩。在对方精神状态不安定的情况下,最聪明的办法是等待其平静下来,然后再讲道理。

二是在日常生活中,以及面对亲密的人时,总讲究逻辑显得太过死板。此外,在和与工作无关的女性对话时,如果把“为什么”“她想说明什么”作为逻辑思维的关键词,那么你非常有可能被厌恶,因为有很大部分女性当被问到“为什么”时,会感觉自己被驳斥了。



第二章 复习

构建逻辑思考框架,你需要这样做


本章介绍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近年来,社会对于逻辑思维的需求越来越大,原因何在?这全都因为部门间的沟通、与公司外部人员的沟通、与外国人士的沟通与日俱增。人际关系越复杂,就越需要逻辑,否则双方无法沟通。

现在,拍脑袋做决定的成功概率越来越低。在形势大好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猴子掷飞镖”是行得通的。可是在经济已经平移增长的当下,临场判断的猴子掷飞镖已经行不通了,这样的时代已经结束。

只有用逻辑分析获胜的原因、谋求对策,才不会让你的心血白白化为泡影。

想要有逻辑,就必须做到清晰地阐述理由。阐述理由的关键词是“Why”。通过询问原因,才能认识到通往结论的过程。

所谓有逻辑,指的是条理明细不自相矛盾。想知道自己的逻辑是否正确,可以检查一下“三角逻辑”是否成立。

构筑有逻辑的叙述,方法有两种:一是归纳法;二是演绎法。

所谓归纳法,是指通过调查眼前的事实的方式来推导出结论。演绎法需要先设立假说(假设的结论)再进行检验。如果觉得假说这个词不够贴切,也可以将它换作“草案”。

此外,有一些情况并不适合使用逻辑思维,比如面对亲密的人、日常生活,或是与女性对话,在这些时候还是尽量避免逻辑思维为好,因为太死板了。对于女性,用“你性情和善”“你很努力”等语句来赞美显得更亲切,也更容易获得好感。



第三章 分门别类整理资料,明确从属关系

把资料按从属关系整理,这样做事更有效率


逻辑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通过日常训练来强化,所以反复练习非常重要。但是在这之前你必须了解逻辑思维的思路和手法,否则训练上也无从入手。

在本章中,就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有逻辑地整理资料的思路和手法吧。整理资料时不可或缺的是区分“独立关系”和“从属关系”。眼前的这堆资料中哪些是独立关系,哪些是从属关系,区分它们是整理资料的基础。

独立关系在一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其他方不受影响;从属关系会互相影响,一方变化其他方也会改变。有时一方增加则其他方也增加(正面相关),有时一方增加则其他方减少(负面相关)。

处理从属关系时最具效率的方法是明确大小关系,比如一方为亲,他方为子。亲子关系就好比亲方是一个集合体的名称,子是构成要素,譬如日本与各都道府县之间就可以说是亲子关系。



分门别类整理资料


只要做到归类,单个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自然变得明晰。首先,搜集相似的资料制作类别,为此类别起个名字,这样就能整理资料了。这时类别的名是亲,类别中的个别资料就是子。

让归类整理进一步延展,还可以衍生至“亲、子、孙”三代。若想以这三部分来整理,只要多收集一些“亲”资料就可以了。假设日本是亲,都道府县是子;泰国、柬埔寨、中国、韩国等国家也都是亲。把这些亲归作一类,命名为“亚洲各国”,那么类别名“亚洲各国”就是亲,各个国家是子,都道府县就成了孙。

如果资料量继续增加,甚至可以按照“亲、子、孙、曾孙”来整理。假设亲是“世界各国”,那么“亚洲各国”就是子中的一个。这种分阶层整理信息的方法叫作“逻辑树”,如果你无法适应亲子关系的说法,将它们视作“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也无妨。若需要继续细分,更是可以按“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细分类、详分类”分成五层。



怎样提升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提升整理资料的能力,需要注意些什么?那就是需要从平日里养成这方面的思考习惯,时常注意区别独立关系与从属关系、看看资料能否被整理为亲子关系或逻辑树。如果当你看到两个以上的资料后,能下意识地将它们整理为亲子关系或逻辑树,就说明你的逻辑思维已经有了定式。说得极端一些,也就是“用逻辑树来整理你的脑海”。

我之前已经说过,拥有整体观最重要的大前提是用MECE法则(无遗漏无重复状态)来把握整体。框架是用MECE法则将整体的主要构成部分做大分类后的产物,逻辑树也要按MECE法则来整理每一层。也就是说,框架等于逻辑树的大分类(第一层)。

我在编写这本书时,将目录按逻辑树分成了三层。大分类即第一层是“确立章节”,我把主题按MECE法则分成了六章;然后是中分类即第二层,大标题;最后是小分类即第三层,也就是小标题。仅小标题这一层,我就写满了一整张稿纸(约400字)。



问题18 “大风一刮木桶店赚翻天”,这是为什么?


日本有句俗话,“大风一刮木桶店赚翻天”,这说的是一刮大风沙子被卷起,沙子吹进人眼,会使许多人失明。盲人一多,买三味线的人就多(古时日本盲人多靠弹三味线等乐器谋生),而制作三味线需要猫皮,所以要杀死很多猫。猫没了,老鼠就多了,老鼠爱咬木桶,木桶的需求量增加,木桶店就赚了。这个理论让人感觉怪怪的,为什么呢?

提示 这个理论强行把发生概率极低的因果关系牵扯在一起。



答案18 因为这种组合的相互关系太弱


【解说】独立关系与从属关系


两种资料之间存在独立关系或从属关系。认清这两种关系,是逻辑思维的基础。

所谓独立关系,是指两种资料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关系。比如一方发生改变,而另一方因为与之无关,所以无法得知其会增加、减少,还是没有变动。

所谓从属关系,指两种资料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关系。比如一方发生改变后,另一方也会改变,但这种改变是相同还是相反,就得取决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了。如果是正的关系,则一方增强另一方也增强;负的关系,则是一方增强另一方减弱。此外,从属关系还分为较强的关系和较弱的关系。如果把两个太过弱小的关系强行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狡辩。

比如有些人在家和太太吵了架,就会影响工作情绪。工作和是私生活理应属于独立关系,所以这可以算作公私混淆。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第一流的工作者,就应该做到不要把家里的私事带进公司。



问题19 要把不同的品牌分类,你该怎么办?


下列名词的相互关系显得很是奇怪,为什么?

松下、日产、家电生产商、制造业、出口企业、本田、日立制作所、歌乐、汽车生产商、索尼、耐用消费品生产商。

提示 请注意各名词的大小关系,按实际情况思考能否按类别区分。



答案19 因为资料的大小(级别)参差不齐


【解说】从属关系中必须明确大小关系和因果关系


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当每个资料的大小(层级感:留意资料的大小)统一,MECE法则(无遗漏无重复状态)就变得容易了。在本问题的事例中,每个资料的大小(层级感)参差不齐。

给资料做分类的时候,独立关系和从属关系又如何呢?类别本身与构成要素之间就属于从属关系。比如,大类整体是“日本”,都道府县和它之间属于从属关系。那么各都道府县之间呢?东京都和大阪府就是独立关系,二者都是独立运作的自治体。日本政府与都道府县之间属于从属关系,所以都道府县会受到日本政府的影响。

当一个集合体由类似的要素构成,那么整体和构成要素之间就形成了从属关系。比如在面对汽车生产商整体时,日产和本田就成了从属关系。同时,集合体的构成要素之间互为独立关系,日产和本田就是如此。把整体视为亲、构成要素视为子,就很容易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