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麦肯锡逻辑思考力

宠文网 > 科普学习 > 麦肯锡逻辑思考力

用三角逻辑检验,强化论述

书籍名:《麦肯锡逻辑思考力》    作者:西村克己
    《麦肯锡逻辑思考力》章节:用三角逻辑检验,强化论述,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三角逻辑是逻辑思维的三大要素


想做到逻辑思维不能缺少三大要素,那就是“主张”“论据”“数据”。


(1)主张(所以怎么怎么样)……“话题结论”“提案和意见”“推论”;

(2)论据(普遍存在的某种倾向)……为说服听者接受主张而摆出“原理·原则”“规律性”“普遍倾向”“常识”等理由;

(3)数据(用来体现某情况的事实和数字)……支持主张的“客观统计等数值和事实、具体案例等”。


当对现状的解说过于冗长,“究竟想说什么”部分变得复杂难懂的时候,主张经常会显得不够明确。此外,当主张明确但听者不愿认同,论据不明确和数据又暧昧,就无法支撑起主张。

此外,如果用来支撑主张的论据和数据缺乏可信度,甚至干脆驴唇不对马嘴,也就无法令人信服了。



主张、资料、论据不足则难以说服他人


位于三角逻辑顶点的“主张”与两个底角的“资料”“论据”,是凭借“为什么?(Why?)”和“所以呢?(So  what?)”的关系连接而成的。

从上往下看,由主张连接资料和论据的关键词是“Why”;而自下往上看,从资料和资料推导出主张的关键词便是“So  what”了。

只有主张而缺乏说服力的时候,说明用来说服他人的资料和论据不够充分,所以请切记对“Why?”的说明不能马虎。而如果一味地解说情况,会导致听者不明白你想说什么(So  what),所以也请记得你要清楚地表述出你的主张。

为了理解三角逻辑,还请以第54页的图表“2020年东京奥运会会给房地产价格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例,试着思考一下。

假设现在我们站在房地产评论家的角度,主张“奥运会将使房地产价格变高”。

片面的主张无法说服听者,所以我们需要详细说明“为什么?”,列出曾经的奥运会主办国的房地产数据和经济数据,作为“资料(说服材料)”。然后,只要能够确认“论据(说服理由)”即“举办奥运会后房地产价格都无一例外地上涨”,那么结论即“So  what?(究竟想说什么?)”就有了足够的支持。如此一来,“所以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也会因为2020年的奥运会而上涨”的主张也就容易被人接受了。



三角逻辑能检验逻辑是否正确


【主张(结论)】(所以怎么怎么样)

主张:谈话的结论、建议或意见、推论。

资料:证明论述主张的客观数据、事实或具体案例等。

论据:原理、原则、法则、定理,一般常识等合理原因。

(例题)奥运会将为房地产价格带来怎样的影响?



问题15 犯罪调查,该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电视剧《相棒》中的搜查一课与特命组的杉下右京水火不容。这两者的不同是从何而来的呢?

提示 两者的调查方法存在不同,那么,双方的做法究竟存在怎样的不同呢?



答案15 采用的调查方法一个是归纳法,另一个是演绎法


【解说】灵活运用归纳法


掌握归纳法和演绎法对彻底掌握逻辑思维非常重要。如果实在找不到头绪,可以去看看电视剧《相棒》的重播,仔细观察搜查一课与特命组(杉下右京)两者查案手法的区别。搜查一课用的是归纳法,特命组用的是演绎法。

首先介绍一下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指在经过种种调查后推导出结论的方法。搜查一课是利用彻底的现场搜索和走访来寻找罪犯的,你也可以把这记作“收集大量资料并总结的归纳法”。经过调查后汇总共同点,以此推导结论(在查案的场合即找出罪犯)。

归纳法的优点在于虽然进展缓慢,却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结论靠近。不过缺点却是调查量巨大,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花大量时间来重复试验。

归纳法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点点堆积木,你需要把通过调查搜集到的积木一块一块往上垒。如果用化学实验作比喻,就好比每次用不同的组合试剂,一遍遍重复做实验。